医汉 第24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李世民觉得机会来了,马上请魏征留下吃饭,给魏征连上了他心爱的醋芹。魏征果然抵不住诱惑,一口气连干三大杯,看得李世民哈哈大笑:“可算让我逮着你了吧!”

  霍善:?????

  不是很懂他们大唐君臣。

  芹菜这东西,他是坚决不想吃的……

  就算是再爱吃的人,也有自己的倔强!

  算了,也算是为丰富即食食品种类做贡献吧!

  下次回长安,他可以请舅公吃青精饭,然后请姨公吃醋芹!

  霍善这边记起了刘彻这位姨公,远在长安的刘彻也恰好在这天收到了江夏郡那边的来信。

  看到霍善那厚厚一叠的信时他还挑了挑眉,不知晓这小子怎么突然给自己写这么一封长信。

  用句粗俗点的话来形容他此刻的想法,那肯定是……总感觉这小子没憋啥好屁。

  刘彻麻溜喊卫青过来一起品品霍善到底在信里写了什么。

  无辜被逮住的卫青:“……”

  卫青一到位,刘彻就愉快地拆起信来。

  事实证明他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骂人怎么都得有听众才行。

  自古忠言皆逆耳,霍善写这信时又加持了【直犯龙颜】状态,硬是有理有据地罗列了刘彻出现的二十点问题。

  刘彻看到第一点就开始骂,但不是骂他们家娃,而是骂汲黯,他觉得是汲黯教坏了霍善,毕竟他们上次逮了个现成,当场缴获汲黯教导霍善如何进谏的信函。

  等看到信中提出的应对之法,刘彻又从愤怒中暂且脱身,满脸欣赏地夸赞起霍善来,认为这么天马行空却又颇具可行性的建议只有霍善才能琢磨出来,绝对不是汲黯能想到的。

  这跟汲黯的行事风格根本不是同一个画风!

  

  总之,崽好,汲黯坏!

  卫青:“……”

  亏他刚才还担心霍善在信里讲这些会触怒刘彻,结果他还是低估了这娃儿的蛊惑性。

  瞧他们陛下被蛊惑得,大白天就开始发表这种旁人听了会觉得一言难尽的言论。

  刘彻重复了区区二十遍骂人和夸人流程,可算捏着鼻子把霍善这封长信给看完了。

  结果翻到最后,他才瞧见霍善在信末隆重致谢,表示石庆给了自己诸多建议。

  若非有石庆的启发,他根本写不出这样一封长信!

  刘彻:?

  好啊,好你个石庆,这些话当面不敢说,到了江夏郡撺掇小孩子替你讲是吧?难怪他一五岁小孩能把朝中诸多问题讲得头头是道,原来是有你在旁边给他掰扯!

  卫青把信拿过去仔细读那段致谢,读完后笑着说道:“我怎么觉得恐怕是他得罪阿善了。”

  石庆为人谨小慎微,做事唯恐自己出错,从来都是不肯当出头鸟的。

  霍善到底是小孩子,哪怕是写在纸上的话也藏不住半点小心思。

  这前头都没提石庆什么事,最后特意加这么一段,明显是想扯上石庆一起“进谏”。

  旁人听了也只会跟刘彻一样,想着小孩子哪能有这番见解,肯定是你石庆借五岁娃儿之口说自己的心里话!

  刘彻听卫青这么一分析,把信拿回去又读了一遍末尾那段话,眼前登时蹦出个得意洋洋叉腰狂笑的小娃娃来。

  想到那小子脾气比自己还大,刘彻觉得卫青说得对,那小子肯定是打着一石二鸟的主意,让他这个讨厌的姨公整治他讨厌的石庆。

  刘彻笑睨着卫青:“你拆穿起那小子来倒是毫不留情,他可是更喜欢你这个舅公的。”

  卫青道:“阿善待我不过是因为去病的缘故爱屋及乌,我看他与陛下倒是颇为投缘。若非打心里与陛下亲近,他哪里敢时常跟陛下斗气?恐怕只会跟许多小孩那样害怕得俯首帖耳。”

  刘彻乐道:“照你这么说,他敢这么蹬鼻子上脸还是我惯出来的?”

  卫青道:“难道不是吗?”

  这要官给官、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的,谁家小子能有这种待遇?

  朝中便有不少人觉得依着刘彻这种偏爱法,莫说摆个小孩了,摆只小猪在江夏太守位置上都没问题!

  卫青把自己听来的说法讲给刘彻听。

  刘彻哈哈大笑。

  他这人本来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性格,对于自己看着顺眼的人会觉得再怎么对他们好都不为过,对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人杀起来也从不眨眼。

  这种“流言蜚语”可以多说点,他爱听。

  刘彻心情好了,便召集了几批人来讨论霍善这封写得有理有据的长信。

  朝廷出现问题,难道是他这个皇帝的错吗?

  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他从来只把控大方向,做事的全是底下的人!

  他的大方向始终都是富国强兵、开疆拓土,这有什么错?肯定是他们这些没用的家伙落实起来出了岔子。

  看看我们家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俩那可都是一打仗就赢,谁都指不出错处来。

  还有我们家阿善,不仅把江夏郡治理得有声有色,还时刻关心着大汉的未来!

  不愧是朕看好的孩子。

  你们呢?让你们当三公九卿拿高官厚禄,你们居然做得连五岁小孩都能指出这么多重大过失,你们是不是得好好反省反省?

  加班,通通给我加班!

  刘彻当皇帝,主打一个从不内耗自己,坚决奴役他人。

  实在不行就直接发疯弄死所有让他不高兴的人。

  天子一怒,震慑性还是很强的。

  挨批后捧着信开始细读的相关衙署负责人一个两个全都汗流浃背。

  远在江夏的霍善哪里知晓他家姨公拿着他的信把朝臣训得跟鹌鹑似的,一个两个缩着脖子不敢吭声。

  入夏以后,江夏郡开始对外进行两项重大贸易:西瓜和纺织品。

  黄道婆教的纺车、织机改良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棉纺业,对麻纺业、丝织业也有影响。

  江夏郡的新型纺织技术,可以将布织得又快又好!

  许多聪明的商贾早就不辞劳苦地一面去外地收生丝和麻葛、一面命人架构纺织新型生产线,紧赶慢赶赶出一批物美价廉的高品质布料来。

  若说三月十五的嫘祖祭只是吹响了号角,那么第一批高品质纺织品面向其他郡国的贸易,就相当于彻底打响了江夏郡“嫘祖故里”的名号。

  这对许多普通人来说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兴许一辈子也穿不上市面上买卖的布匹,但对于许多布商来说,这江夏郡恐怕……他们非去不可了。

  伴随着江夏纺织业的兴盛,还有一船船的西瓜趁着炎炎夏日卖得火热。

  大夏天的,许多人热得嗓子都冒烟了,乍一那碧油油的大西瓜,再看看破开后那鲜红欲滴的瓜瓤,谁看了不迷糊啊!

  只恨不能自己抱着一整个瓜生啃。

  可惜啊,这瓜卖得老贵了,即使他们小有家底也没法敞开了吃!

  不少人忍痛掏钱买回去进献给自己需要巴结的达官贵人。

  江夏西瓜之名一下子随着客商们的船只与车马传遍了大江南北。

  夏季结束以后霍去病听人汇报今年军屯的收支问题,赫然发现……

  光是靠着夏天卖瓜,南方一整年的军费赚到了?!

第222章

  霍去病没有被底下呈上来的簿册冲昏头脑, 很快便冷静下来。

  西瓜的暴利终归是一锤子买卖,只要有心人把瓜卖了去留种,明年就不能像今年这样高价卖瓜了。

  左右怎么养军队也不是霍去病需要操心的事,他没准备真趁着刘彻放权给他的机会把握什么军心民心, 弄权与争权从来都不是他的追求。

  就比如有的人从出生起就能吃饱饭, 他也就不会以吃饱饭作为自己的目标。

  霍去病让人如实报上去就完事,并没有插手太多。夏末秋初, 是南瓜开始收成的季节, 翌日一早霍去病骑马去了西陵城。

  才到城门口, 城门恰好开了,霍善一行人正巧从城里出来。

  刘据现在出行已经习惯了骑马, 霍善也兴高采烈地坐在他家霍小花上。

  在城门开的那一刹那见到霍去病, 霍善自是喜不自胜地骑着马得儿得儿地过去与霍去病会和。

  他还掏出块热乎乎的南瓜鸡蛋糕举高递给霍去病, 嘴里说道:“爹你一定没吃早饭, 我给你带了!”

  香香软软的鸡蛋糕从来都很受小孩子欢迎,今年的第一批南瓜送到太守府后李长生就往鸡蛋糕里添了南瓜泥, 蒸出来的鸡蛋糕色泽金黄诱人,口感还清爽许多, 霍善连吃三大块都不觉得腻, 所以特意用油纸包了一大块捎给霍去病尝鲜。

  霍去病伸手接过自家娃给自己准备的朝食,还没送进嘴里尝尝鲜,就瞧见霍善从旁边的金日磾那儿接过另一块鸡蛋糕。

  霍去病:?

  霍去病问道:“你在家没吃吗?”

  霍善振振有词:“吃了,但是爹你一个人吃多不好意思, 我陪你吃!”

  霍去病心道, 如果你没有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大口, 我可能就信了你这话。

  看来霍善平时那过分旺盛的精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大抵全靠他自己一口一口吃出来。

  自家孩子那肯定是怎么看怎么可爱, 霍去病没有让霍善少吃点,而是与他一起边慢慢骑着马儿往城外走边吃光手里的南瓜鸡蛋糕。

  此前霍去病没有尝过南瓜的味道,现在吃到这南瓜味的鸡蛋糕倒也还算新鲜。

  说不上是什么绝世美味,但至少不难吃。这南瓜应当也可以和红薯一样作为救荒本草推广!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来到马上可以收成的南瓜田前,瓜类水分多,保存起来确实有些困难,要是吃不完会坏掉。

  不过这边没这个烦恼,这是个综合型的农业教习基地,不仅人可以消耗,猪也可以消耗。

  要是自家种上几株南瓜且不打算挑去卖的话,家里的猪在南瓜长达两个月的挂果期就可以经常改善伙食了!

  教习基地这边还肩负着给霍善养猪吃的重要任务,这些一般人没吃过的瓜果蔬菜它们统统都先尝了个鲜,可谓是非常有见识的一群猪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