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6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张骞:“……”

  知道了,你其实就是想让你们江夏商贾去西域开展销会。大汉境内那么大的市场,还不够你们江夏卖的吗?!

  霍善分析得头头是道:“西域那么多珍奇货物,光靠使团肯定没法全运回来,大汉与西域通商是迟早的事。我们只是先去打个前站,以后这条商路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以江夏郡这些商品的热销程度,在大汉境内自然是不愁卖的,只不过这条商路的意义不仅在于赚不赚钱,还关乎朝廷愿不愿意在河西四郡投入人力物力。

  如果打下来的地方不能好好经营起来,那么就没法反驳韩安国他们口中的“这疆土打下来也没什么用”了。

  这可都是他舅公和他爹曾经的军功,要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只要有能力的话他肯定要向质疑的人证明……没有任何一片疆土是没用的!

  霍善准备让人去考察河西诸郡哪里适合种棉花来着。

  那边的阳光特别好,还常年少雨,比江夏郡更适合棉花生长。

  每一片土地都有用得很!

  霍善一点都不见外,拉着张骞吧啦吧啦了一通,讲得张骞都感觉出使要是不带上一串商队都对不起大汉、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天下黔首。

  张骞:。

  张骞能说什么,张骞只能应了下来。

  得了张骞的点头,霍善又跑去跟刘彻叭叭,咱这个到西域开展销会的计划,张骞听了都说好!河西诸郡的建设工作要抓紧了啊!

  刘彻笑骂:“你年纪不大,心却不小,都安排起朝廷的工作来了。要不你别回江夏郡了,索性由你去负责河西吧。”

  霍善跃跃欲试:“可以吗?”他都把江夏郡转悠了好几圈了,要是换他去河西他也是愿意的。

  刘彻见他还真动了心,马上无情地否决他的想法:“不可以。”

  霍善“哦”了一声。

  一副蔫了吧唧的失望模样。

  刘彻乐了。

  这孩子跟霍去病一样,从小就想着帮他分忧。可这种苦差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能让一个小娃娃跑去吃这份苦头?朝廷又不是没别人了。

  刘彻心里越发喜爱霍善这娃儿,便让他在宫里多住几日,和太子一起多认识点长安小辈。

  每天想接娃回家都无功而返的霍去病:“……”

  怎么回到长安后他和自家娃儿见面的次数还不如待在江夏郡?

  霍善倒是个上哪儿都能住得很习惯的,既然刘彻让他跟着太子交朋友,他就热情地跟人聊了起来。

  聊天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待在长安是不是很闷?是不是有许多想法施展不开?在长辈眼皮底子是不是偶尔有种喘不过来的难受?想不想拥有长辈们不愿意给你的自由和机遇?

  来吧,江夏郡欢迎你!

  等你们历练出来了,还会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们去翱翔!

  目前我们手头有南方大开发计划以及西北大开发计划可供你们选择!

  什么?你只想好好读书,不想自由飞翔?

  那你想不想……时常听当世大儒董仲舒讲课?没错,对的,董仲舒就在我们江夏郡。

  什么?你家中有老人不能远游?你家中那位老人家身体健朗不?要不要来我们江夏郡养老……我们江夏郡那养老条件哟,董仲舒去了都说好!

  闲着也是闲着,霍善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白费唇舌,来一个聊一个,来一双聊一双。

  聊得人家小年轻们心潮澎湃,每次见过太子以后就跑回家表示要追随太子前去江夏郡建功立业。

  众朝臣:?!

  怎么回事?他们在朝中勤勤恳恳建设大汉,一转头自家孩子怎么被人忽悠瘸了?

  ……自己想去江夏郡就算了,为什么还仗着隔代亲跑去撒娇扮痴游说家中的祖父母跟他们一起去?!

  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

  太子刘据领着霍善在未央宫中瞎溜达的时候,总感觉路上遇到的朝臣看向他们的眼神都怪怪的。

  “他们怎么都这样看着我们?”

  刘据暗自和霍善嘀咕。

  霍善一脸无辜:“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太久没见到你了,想多看你几眼吧。”

  刘据虽然觉得霍善这说法不太靠谱,但也找不出别的原因,只能继续与霍善一起环未央宫完成当天的遛弯。

  还是到刘彻把他俩拎过去问他们是怎么把人忽悠到非跟着他们走不可的,刘据才回过味来:敢情是霍善的小锄头挥得太好,人家当爹的才目光幽幽地看着他们!

  霍善可不会怯场,当着刘彻的面又把自己给小年轻们画的大饼给吹嘘了一遍。

  什么叫两越彻底归化,什么把江南变成鱼米之乡,什么让西北商路通畅,好听的话简直张口就来……还句句都说到刘彻心坎上!

  要不,让太子待在长安,换他去江夏郡?

第243章

  刘彻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他毕竟是个爱享受的人,未央宫这么大他住着都觉得不够舒坦,还要在上林苑扩建个建章宫。

  江夏郡那太守府糊弄一下太子还好,要他久住就不太够了。若非霍善确实能捣鼓出很多新鲜玩意供他享用, 刘彻上次也不可能在江夏郡待那么久。

  刘彻看向旁边的太子, 问道:“你还想去江夏?”

  许是因为孩子在自己面前晃荡的次数少了,刘彻看自家娃反而顺眼了许多。

  当父母的大抵都是这样的, 只要孩子在自己面前待满三天, 一准要上演些“父慈子孝”或者“母慈子孝”的场面, 不是你嫌弃我就是我嫌弃你。

  何况刘据在霍善的影响之下,大事小事都写信给刘彻叨叨几句, 有什么拿不准的问题还诚诚恳恳地在信里询问刘彻的意见, 勉勉强强也让刘彻渐渐生出点老父亲的慈心来。

  自古以来都没有把太子扔那么远的道理, 这样做很容易叫旁人生出点不该有的心思。

  刘据理了理思路, 才对刘彻说道:“父皇春秋正盛,孩儿不管去哪儿心里都是踏实的。”

  他如实和刘彻聊起自己的想法:如今两越内属、河西建郡, 大汉的疆域已经太大了,大到朝廷很难全面掌控。他想认真在地方上多听听多看看, 争取以后能为刘彻分忧。

  刘彻本来正随意地把玩着颗圆润剔透的玉珠, 听了刘据的话后手微微顿了顿,终于正眼打量起自己这个长子来。

  他年近三十才得了这个儿子,最初他对这个孩子的降生当然也是满怀期待的,只是随着这孩子年纪渐长, 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出众之处。

  刘彻生来就轻易得到最好的一切, 心里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继承人必须是最好的, 所以对于各方面都平平无奇的刘据有点不满意。

  刘据在江夏郡的这两年每日跟着霍善出去遛弯,平日里也没少锻炼骑射功夫, 身量咻咻咻地拔高,如今瞧着已经是个姿容秀挺的少年郎。

  这模样倒还算拿得出手。

  说起话来也比以前言之有物多了。

  既然刘据有这样的胆识,刘彻便也没有再说什么,继续悠悠然地听两个小孩在他面前吹嘘什么南方大开发计划。

  今年本就是个多事之秋,除却关东水患之外,长安城中也不算太平。

  平阳公主家就很不安宁。

  原因在于她的第二任丈夫与他父亲姬妾通奸,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了。

  平阳公主虽然已经是当了祖母的人了,可今年也才四十出头,不可能就这么寡着。

  该找驸马还是得找。

  依照汉制,公主的驸马要在列侯中选。

  

  平阳公主看了一溜名单,没挑出哪个合心意的。

  左右建议她不如选大将军卫青。

  平阳公主听后只觉提议的人是在开玩笑,想也不想就否决道:“他是我们家出去的,以前经常跟在后面给我当随从,哪里能给我当丈夫?”

  平阳公主本身的封号是信阳长公主,后来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才被人以“平阳”二字称之。而卫青是平阳侯府家奴所生,少年时期来到平阳侯府当骑奴,负责在主家出行时骑马护卫在后。

  王太后从入宫起就很受宠,平阳公主又是王太后与孝景皇帝的第一个女儿,自然是生来就集千宠万爱于一身。她与刘彻关系也颇为亲厚,早年刘彻与陈皇后无子,她才会悉心为刘彻张罗美人。

  卫皇后本来就是她送到刘彻面前的,卫家如今再怎么显贵,平阳公主依然没把卫青列为夫婿人选。

  只是听左右这么一提,平阳公主便想到了卫霍两家现在的风光,再想想卫青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光是相貌和年纪就比名单上那些家伙强多了。她弟弟娶了卫子夫,她儿子尚了卫长公主,两家早已亲如一家,她下嫁给卫青为什么不行?

  平阳公主拿定了主意,便把这事给卫皇后讲了。

  卫皇后听后觉得这桩姻缘很不错,平阳公主在宫外人脉甚广,可以帮得上太子的忙。她如今年纪渐长,早已不再得刘彻喜爱,平日里只管着宫中这点儿事,于前朝诸事实在插不上手。

  卫皇后第一时间把这事去给刘彻讲了。

  刘彻没想到平阳公主有这样的想法,先是愣了愣,接着便哈哈一笑:“挺好,这下我给他当姐夫,他也给我当姐夫。正好去病他们都在,找个好日子把这事儿给办了吧。”

  对刘彻而言,让卫青和平阳公主成婚也就下个诏的事。

  卫青得了诏,不少人都上前来恭贺他马上要尚公主。

  他俱是笑着回应,看起来对这桩婚事也是颇为喜欢。

  这毕竟是刘彻亲自下的旨意,卫青不可能在人前表露半点不满。何况他也没什么不满,平阳公主擅于交游,往后各方应酬有她出面张罗,倒是省了他不少事。

  他对人情往来着实不是特别感兴趣。

  就是被刘彻喊姐夫的时候他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那纠结的模样乐得刘彻哈哈大笑。

  平阳公主也在旁边直乐。

  霍善被刘彻拎到宫里住着,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桩婚事。

  这顿家宴霍善也有幸参与。

  同时出席的还有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以及儿媳卫长公主。

  再见到卫长公主这位表姑,霍善就从李时珍那儿听了一耳朵八卦,说是平阳公主的儿媳是他表姑卫长公主。

  既然平阳公主已经守寡了,屈指一算,明年卫长公主也要守寡……

  正好赶上刘彻被一个叫栾大的方士忽悠,刘彻给栾大封侯拜将不说,还把刚守寡的卫长公主嫁给他。没过多久,刘彻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怒而把栾大来了个一刀两断(腰斩)。可怜卫长公主才二十出头,就死了两个丈夫……

  霍善:?

  虽然早就知道他姨公这人不太靠谱,可没想到会这么不靠谱啊!

  哪有来个方士就给对方封侯,还给他当将军的!

  李时珍让霍善想想自己认回爹以后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