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7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雍门周道:“笑你弹起这琵琶来有形无神。”

  霍善追问:“怎么样才能有形有神?”

  对上霍善那双乌湛湛的黑眼睛,雍门周笑了笑,说道:“你也不用那么早懂,长大以后兴许就懂了。如果能一辈子都不懂,那也是件天大的好事。”

  说完不等霍善继续多问,他就起身踱着步子去指点其中一些他看着觉得有天分的生员。

  虽然他此前没见过琵琶,但世间乐理大多都是共通的,以他的底子多观摩几次也就差不多能领会了。

  霍善觉得雍门周看不起自己,哼哼唧唧地跑去和李长生说想给他的药里添点黄连!

  李长生提醒:“他的药不是外敷的吗?”

  霍善:。

  可恶!

  怎会如此!

  霍善这边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江夏这边的各种动静也通过多方渠道传到了刘彻御案上。

  打开关于江夏郡那边的奏报的时候,刘彻想的是:呵,那几个小子才刚回江夏郡没几个月,能闹腾出什么动静来?

  等仔细看清楚上头写的内容,刘彻陷入沉思。

  火车?

  什么火车?

  火车是什么?

  斗乐?

  什么斗乐?

  他玩什么斗乐?

  怎么回事?

  一个小孩子玩的花样,怎么比他这个当皇帝的还多?

  这不对劲,这不可能!

  刘彻当场让人把卫青喊了过来。

  卫青:?

  刘彻把自己收到的好几份关于江夏的明报密报摊开。

  看看,看看,快看看这都是什么!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

  朕都要在七月之前抵达江夏!

  卫青:?????

  难怪霍去病跟着他家娃写家书过来的时候,会提醒他慎防刘彻连夜前往江夏郡。

  关键是这事提醒了也没用啊,天要下雨,刘彻要出门,别人能有什么办法拦着?

  卫青忍不住试着劝说:“陛下今年不是准备去巡察河南郡的吗?”

  刘彻道:“河南郡又不会跑。”

  卫青:。

  虽然很想说江夏郡也不会跑,但是……算了,说了也没用。

  卫青归家与平阳公主说了此事,平阳公主笑道:“听闻如今江夏郡的衣料天下第一,我也一同去看看。”

  卫青自是不会有意见。

  一众朝臣对此倒是颇有非议,只是石庆这个去年刚上位的御史大夫岿然不动,一副“我老了耳朵不好使了眼睛不好使了嘴巴也不好使了”的态度。

  言官头子不干事,底下的人就算想提意见也没辙。

  只能捏着鼻子开始讨论随行名单。

  上次去过的人,你们难道还想再跟着去?!

  哪有这样的道理!

  轮也该轮到我们了吧!

第259章

  长安这边为了刘彻一句话忙得团团转, 江夏周边各郡也听闻了江夏郡即将开展的七月盛会,一时间有空出门的都做好了动身准备,原本没空的也找由头自请去江夏郡办差。

  没办法,现在江夏郡出产的商品物美价廉, 而且有些东西因为产量关系只能在本郡购买, 暂且不打算外销到外头去。

  三年多来霍善每天持之以久地巡街砸钱、巡郡砸钱,大家都卯足劲磨砺自己的手艺, 争取能拿出他们家小府君看得上眼的好东西。

  钱不钱的不要紧, 主要是希望得到府君的肯定。

  当然, 有钱是最好的,谁会嫌弃钱太多、日子过得太好呢?

  在这种良好的创业以及创新氛围之下, 江夏郡每逢嫘祖会都有不少特色商品出现, 看得第一次到江夏郡来赶集的人眼花缭乱。

  只恨自己出门时钱袋子装得不够满, 没办法把满大街的好东西都搬回家去!

  对于本郡的人来说还好, 不管路远路近,攒攒钱总归还是有由头来西陵城逛一逛的。对外郡的人来说可就难得了, 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来江夏郡一趟!

  这些好东西,他们一辈子都看不见也摸不着。

  听闻这次霍善这位小太守回长安一趟后顺利连任, 又搞出了新动作, 这叫大伙怎么能不心痒。

  就连隔壁长沙王刘庸都有些蠢蠢欲动,想过去江夏郡遛个弯。可惜他是藩王,在封地怎么造作都可以,唯独不能擅离封地。

  刘庸忍不住和底下的家臣嘀咕:“你们说这次陛下会不会去江夏郡?陛下要是去的话我能不能请旨过去觐见?陛下都到咱家门口了, 我不过去一趟不太礼貌吧?嗯, 就这么办, 你们先把奏疏拟好,一旦听说陛下要去江夏马上就递过去。”

  众家臣:“……”

  你都把话说完了, 咱还能说什么。

  霍善并不知晓各方动作,入了盛夏,荷花就多了,荷叶也长得茂盛至极,他闲着没事就跑去采荷叶。不是为了玩耍,而是为了吃,这荷叶拿来蒸糯米饭,可以让糯米带上荷叶的清香,颇有清热去火的效果,夏天吃正适合!

  何况夏天撑着一叶小舟在漫无边际的荷塘里游来荡去,感受着水面上的清凉与空气中飘荡着的荷香,着实是避暑的绝佳选择。

  等到更晚一点,莲蓬也熟了,霍善就更爱往荷花堆里钻,乐滋滋地找新鲜莲子现剥现吃。

  这日他坐在渔舟上剥莲蓬的时候得知刘彻又要过来的消息,只觉这点小事不足挂心,该怎么招待就怎么招待。他还问负责帮他撑船的船夫:“七月是不是能吃藕了?”

  船夫笑道:“回府君的话,藕有早藕,七八月就能挖了,也有晚藕,九月才能开始挖,一直到十月都还有。反正我们江夏藕最多了,只要府君想吃,整个秋天都有。”

  霍善高兴不已。

  来报信的人见他并不把御驾要来的事放在心上,无奈之余又渐渐生出种奇怪的想法来——好像,陛下要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又不是第一次。

  只不过该做的接待工作还是得做。

  听说上次有个倒霉鬼因为刘彻出行时发现他管辖地区的路没有修好,直接把他官给撸了,小命都差点没了。

  所以皇帝过来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祸事。

  他们固然觉得自己足够尽心尽力,谁知道在上头看来是不是这样?

  不管怎么样,至少不能让人抓住明面上的错处。

  霍善在荷塘里玩够了,夜里就去投奔他爹。最近他爹把外差都安排给底下的人去跑了,父子俩待在一起的时间还挺多。

  见了面他就跟霍去病说起刘彻要来的事。

  霍去病看起来跟他一样淡定。

  毕竟这是早有预料的事。

  刘彻要是不想来,那就不是刘彻了。

  霍去病摸着霍善脑袋说道:“军屯里收了第一批玉米,你要尝尝吗?”

  玉米是霍善跟着潘季驯去明朝那边捞回来的,霍善在府衙也种了几株,他每天都要过去掰开玉米苞看看人家的玉米籽长成啥样了。

  霍善倒也不缺玉米吃,毕竟他可以直接从商城里买,不过自己人种出来的总是不一样的,于是他当晚就吃上了煮玉米、炒玉米粒、炖玉米汤……全玉米宴!

  庖厨们甚至还在霍善的指点下奢侈地爆了一锅爆米花。

  在庖厨们看来这老费油了。

  不过……他们江夏郡又不缺油。现在连豆子都能榨出那么多油来,他们哪里会缺油吃!

  玉米这东西不仅吃法多样,加工和保存也非常方便,晒干以后能直接磨成玉米面。

  霍善吃着爆米花,和霍去病讨论着哪些地方适宜种植这东西。

  河西诸郡耕地少,不适合拿来搞生产,但是非常适合拿来制种。那边日照长,种出来的作物颗粒饱满,非常适合打造一个选种育种基地。

  他这里可以输出一些农学人才,他们擅长嫁接、杂交之类的选育方法,能保证就算就算他这边买不到现成的种子,大汉也能拥有源源不断的优良作物品种。

  当然了,鸡蛋也不能放在河西这个篮子里,各个郡都应该拥有自己的选种育种基地。

  不管能不能选育出良种来,至少又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嘛。听人说,就业率是跟社会稳定挂钩的,他们要积极创造一些优质岗位给大汉人才就业!

  霍去病听着这些陌生名词一个个从霍善嘴里蹦出来,脑仁有点疼。

  好在这些词他以前虽没听过,却也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像这就业率,大抵就是让那些闲散人员有正经事可做,别整天东游西荡、作奸犯科。

  历代朝廷都致力于把黔首拴在土地上,不就是因为一旦流民过多就会起动乱吗?

  确实有那么一点道理。

  霍去病正思量着,又听霍善说道:“既然七月要举办大型活动,不如趁机让底下各个县衙以及商铺提供一些岗位,联合起来组织一场招聘会,好叫江夏郡的年轻人都知道以后自己可以做什么。”

  只要心里有了明确的目标,平日里就不会浑浑噩噩度日了!

  至于他,这次秋招的总负责人,肯定也要主持他们府衙的面试工作!

  霍去病瞧见他那跃跃欲试的模样,自是不会拦着他。

  霍善兴致勃勃地道:“我得写信给姨公和舅公,看看要不要给他们留两个摊位!”

  皇帝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