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8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雍门周又是一笑,并不介意霍善的说法。

  得知今天的斗乐大会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旁听,等到府衙这边作为开场的几曲结束以后,代表四个城区的彩楼上也轮流响起了热闹的乐曲。

  彩楼之下还有人表演舞蹈和杂耍,各方乐师与背后的投资人都卯足劲想把听众都吸引到自己这边来。

  这可是大大的长脸机会啊!

  霍善从小就是爱热闹的,一点都没有作为东道主要招待客人的自觉,自己兴冲冲从东跑到西,又从西跑到东。看到人家戴着面具跳舞,还要凑过问人家能不能给他也戴一下,煞有介事地跟着人家学着祈神舞。

  到傍晚由专业人士(比如李延年)选出了一批水平很不错的乐师,霍善又作主奖励他们乘坐观光火车的机会一次,自己趁机又带着小伙伴们跑上车蹭了一回。

  这回没有刘彻他们在,霍善就自在多了,分了个羯鼓给他师弟易知,又分了个羯鼓给他师妹(虽然是隔壁楚墨的)夙小星,几个人坐在车厢前边吹着凉爽的秋季晚风边击鼓唱歌,玩得那叫一个兴高采烈。

  那些荣获乘车观光殊荣的乐师见状也轮流抱出自己的乐器为霍善献唱。

  这趟音乐列车回到起始站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意犹未尽。

  霍善下车时见到了霍去病,开心地跑过去和他分享自己新学的好几首歌。

  比起正式登台演出,他在车上学来的显然更加有趣也更接地气。

  背后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霍去病就这么听他边说边唱地分享了一路。

  回到家就见刘彻几人正坐在那儿和孔丘聊天。

  孔丘不愧是周游列国到处兜售自己学说的人,一次性见到几个皇帝齐聚一堂也不慌不忙,仍是坚持输出自己心中认定的治国理念。

  只是看刘彻几人的表情,大抵都是不太认同的。

  嬴政自不必说,他直接把分封制都给弄没了,哪里耐烦听周王朝那什么礼乐治国。

  刘彻也是致力于削藩的存在,最好直接把诸王和诸侯都给削成庶民,全天下只听他一个人的。

  毕竟汉初搞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那也是权宜之计,他觉得还是天下归一最合他心意。

  至于李世民,他年轻时确实动过搞刺史世袭制封赏功臣的念头,幸好跟着他打天下以及夺位的大多数功臣脑子都是清醒的,齐齐把他这个想法给摁回去了。

  也算是一场君臣佳话。

  在这几个很有自己主意的帝王面前,孔丘游说的结果就跟他周游列国的结果一样,大家都觉得他挺有本领,但大家都不太想搞他那一套。

  孔丘在心里轻轻叹息。

  文王之治终归不过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已。

  他既没有亲自见识过,也没有能力去开创那样好的时代,不如回去好好教书育人。

第264章

  霍善就是在孔丘满心落寞的时候回来的, 他溜进去听苏轼给他转播了一下刚才发生的事。

  后世读书人所说的“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很大程度上都是追随孔孟的脚步。

  要知道作为儒家前辈的孔子和孟子,生前那都是辗转求职了半辈子的。

  孔子就不用说了, 他一开始是连学生给不遵守礼仪的贵族当家臣都不高兴的, 自己求职到后来却连反叛自立的中牟县宰佛肸征召他他都想去。他总得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啊!

  孟子那也是走到哪被人撵到哪,到哪都相当不合时宜。据传有次他从齐宣王那里辞职, 离开王城那短短一段路他走了三天三夜, 总想着齐宣王会不会追上来挽留他!

  得知孔丘兜售自己的治国理念失败, 霍善对他十分怜悯。

  这是一次性被三个皇帝拒绝了!

  作为东道主,霍善莫名生出一种责任感来, 觉得自己要安慰安慰孔丘。

  

  于是他表示自己要献唱一首他们江夏郡祖上唱过的歌给大伙听听。

  刘彻来了兴致:“行啊, 你唱吧。”

  霍善今天学了一堆楚地本土歌谣, 对许多旋律都了然于心, 见刘彻似乎也很感兴趣,他麻溜搬出个羯鼓来, 一边敲鼓一边给他们唱——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丘:“……”

  杜甫:“……”

  嬴政&刘彻&李世民&诸葛亮:“……”

  李白有首诗叫“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讲的就是《论语》里面的一段故事。

  那已经是《论语》快结束的部分了,当时孔丘渐渐接受了自己这辈子的求仕之路可能已经走到头的事实, 走在路上却听到楚国一个叫接舆的“狂人”唱着歌经过。

  这位“楚狂人”唱的就是这首《凤歌》, 大意是这样的:“凤凰啊凤凰啊, 道德它怎么日渐沦丧?过去的已经没救了咱就不劝了,正在到来的还来得及改改!算了吧, 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现在这些搞政治的心都脏!”

  孔丘听后大为震撼,当场下车想找对方聊聊天,对方却直接不搭理他,加快脚步走远了。

  所以李白说是“凤歌笑孔丘”。

  杜甫看向霍善的眼神很复杂,他觉得自己已经挺不合时宜的了,没想到霍善更是作死好手,一边扎人家孔丘的心,一边骂在座……一二三四个当皇帝的和当丞相的。

  这一个两个哪个不是搞政治的?!

  杜甫的目光转向旁边不知啥时候开始跟着打拍子的苏轼。

  听说这也是个不合时宜的,一玩政治就出事,直接把自己玩到十万八千里外的儋州去了。

  苏轼警觉。

  一转头他就对上了杜甫复杂的目光。

  这个老杜是什么眼神!

  眼看气氛有些焦灼,李长生让人把饭食送了上来,一群人便不讲什么理想抱负,也不讲什么心脏不脏了,全都开始欣然干起饭来。

  热闹了一整天,还是得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的辘辘饥肠啊!

  霍善吃饱喝足,与苏轼一起去骚扰食铁兽幼崽。

  苏轼这个四川人大抵是没见过大熊猫的,毕竟他这么爱吃,见到后说不准就把它给剁了。

  当初他在凤翔当官的时候有个乡下人给他送了只竹鼠,他收下以后仔细描述人家竹鼠腰腹有多圆,胆子多么小,一听到人声就瑟瑟发抖,可怜!

  鼠鼠这么可爱,他根本舍不得吃鼠鼠!

  虽然苏轼难得地善心大发,但是很显然吧,这家伙见到这些玩意的第一反应绝对是——哟,野味!

  也得亏这竹鼠长在凤翔,那时候苏轼才刚当官呢,意气风发,啥都不缺,不差这么一口肉吃。要是在儋州看见这么一只“腰腹大如盎”的肥美竹鼠,那绝对是要一锅炖了的。

  现在苏轼也不缺肉吃,霍善便带着苏轼一起去给食铁兽幼崽搓肚肚。

  苏轼道:“搓它干嘛?”他也是个当祖父的人了,对带幼崽倒是能控制住力道,只是不太清楚这样有啥意义。

  还真别说,这只长着熊耳朵的幼崽搓起来手感可真不错。

  霍善介绍道:“现在它没有它阿娘在身边照顾,就得找人专门照顾它了。”霍善在旁边玩霍小圆的两只黑爪爪,嘴里煞有介事地给苏轼介绍,“它很能吃的,所以也需要很能拉,有时候得有人给它搓搓肚子,帮助它更好地拉便便!”

  正说着,苏轼这个地地道道四川人的揉搓有了奇效,食铁兽幼崽biu地给他来了一下。

  苏轼:?

  霍善当场揣起他家霍小圆,边扯了张草纸给它擦屁屁边远离遭到暗算的苏轼,跑路带起的风让食铁兽幼崽开心地嗯嗯啊啊直叫唤。

  离得远了,苏轼还能听见这小子嘴里嘀咕着什么“小心点,他吃熊的”。

  苏轼:?????

  总感觉这小子每次一张嘴就能把所有人给气死了。

  翌日一早,江夏郡今年的秋招就正式开始了。

  秋招场地设立在城门外,所有人都可以进场看看,只不过想投简历就要自己看清楚岗位和招聘要求了,投错了可就浪费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简历以及可能和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错身而过!

  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刘彻等人放出来的岗位。

  虽然他们不可能把特别重要的职位拿出来秋招,但刘彻这人一向是唯才是用的,只要有机会在他面前露脸,说不准一下子就平步青云了!

  所以不少人都争相把简历投到郎署。

  以至于这次随行的郎官都用埋怨的眼神看向霍善。

  刘彻哪可能把所有简历看一遍,都是他们这些打杂的先负责筛选,接着再把身份没问题的、才能相对出众的简历挑出来,安排他们第二天去接受皇帝直聘挑战!

  这是给他们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啊。

  即使霍善在江夏郡大力推广了几年基础教育,大大提高了郡中各县的识字率,只不过寻常黔首的学问距离能投递简历还是很遥远的。

  这并不影响秋招现场的热闹。

  不少人特意带着孩子过来走走看看,有的孩子去读书识字了、自己却大字不识的,还让自家孩子把各个岗位的名称念给他们听,再读一读底下的介绍,看看这些岗位都是做什么的。

  并且目露羡慕地看着那些从容自信迈到摊位前与相关招聘摊位负责人攀谈的人。

  霍善骑着他家霍小花出来溜达,他今年已经七岁了,身量又长得比寻常小孩快,已经不再是前些年那个需要人抱来抱去的小豆丁了,骑在马背上也不会给人小孩偷骑大人马的感觉。

  稳当得很!

  等到了场地之中,霍善便到处走走看看。

  秋招现场到处都充斥着“这个好,这个很体面”“好好读书,以后你争取干这个”“你要是能当上这个,我和你爹死也瞑目了”之类的讨论。

  说这些话的时候,每个人眼神里都溢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刘彻他们也穿上便服混在人群里走走看看,遇到自己没见过的岗位都凑过去了解了解,只觉天底下真是什么五花八门的行当都有。

  也难为他们为了完成霍善的要求腾出这么多位置来。

  秋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一天还没筛选出进面试的人,倒是没人来烦着霍善。

  下午他正跟刘彻他们一起嗦着新做的米粉,就听人说乐成侯来了,还带来个叫栾大的方士想引荐给刘彻。

  霍善听到乐成侯还觉得有点陌生,再一听栾大,想起来了。

  这人据说是文成将军的同门,文成将军么,就是那个往牛肚子里塞帛书骗刘彻的人。

  刘彻已经偷偷把他给解决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