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9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对于邾县人来说, 这是不算太普通的一天,听闻太守一行人带着医学生过来义诊, 不少人都聚集到府衙门口排队。

  从前府衙大门他们是不敢随便进的, 但自从霍善这位小太守革除了不少不便于百姓到府衙办事或者诉讼的旧俗, 不少人看见府衙便没那种犯怵的感觉了。

  像各家结婚、生娃、建屋、开荒, 那更是全部能到县衙更换纸质证书,那些证书做工十分精巧, 封面不仅是用硬纸做的,还覆盖着一层“嫘祖绸”, 拿在手里质感非常好。

  不少年轻人第一次鼓起勇气跑县衙, 那就是为了和心爱的人去领个证!

  今天霍善带人过来开义诊,敢过来排队的人也不少。还有些没病的,见这边人多也过来凑热闹,买点瓜子、果脯、肉脯和饮子之类的。

  霍善学着张仲景背着小手踱步走了一会, 听到外头有人卖椒盐瓜子的, 便溜达出去看看对方做得好不好吃。

  霍善溜达过去一看, 这椒盐瓜子用的是南瓜籽,炒得香喷喷的。他买了一份, 对方用自己做的竹叶兜兜给他包好,竹叶兜兜旁边还连着个空的呢,方便他把吃完的壳扔里头,一看便觉有些巧思在里头。

  “你手可真巧。”霍善夸了一句,看了眼对方的长相,又说道,“你看起来有些眼熟。”

  那卖瓜子的是个妇人,闻言巧笑着答道:“府君肯定认得我姑姑,她在府衙当教习,还是其中资历最老的,大家都喊她‘王教习’。姑姑去年给我们家也打了口铁锅,我便寻思着自己做点小生意,也算是能给儿子女儿赚点读书的钱。”

  如今的江夏郡对这种小买卖管得不严,不至于出来做点小本生意就非要人落商籍,是以各家脑子比较灵活的人都会琢磨点小营生来帮补家用。

  她没有她姑姑的种瓜天赋,只擅长捣鼓这些小吃食,所以便挑着担子出来卖这椒盐瓜子了。

  平时她都是挑去西陵城赶每月那场嫘祖会的,这次也是听家里男人说府君要带人过来巡诊才改到县城这边来摆摊。

  霍善听她说起“王教习”,便知道是谁了,难怪她能收到这么多南瓜籽,王婆可是他们江夏郡的种瓜第一人啊!

  她今年还意外培育出一种无籽西瓜,不仅皮薄瓢红,还不用吐西瓜籽!

  唯一的问题是,这玩意不能直接留种,得年年费心去培植。霍光他们觉得这种种起来特别费事的特殊品种不适合推广,所以只能王婆把培育方法归纳出来进行小规模培育,以后拿来当贡品以及留给霍善自己吃算了。

  对于成功减少自己吐西瓜籽麻烦的厉害人才,霍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很显然,【种瓜包甜】这种专业技能道具,用在本身就极具天赋的人身上容易出奇效!

  霍善恍然了悟:“原来你是王婆婆的侄女儿!”

  都说外甥像舅舅,这么看来侄女似乎也挺容易像姑姑的。

  他问起这位王家侄女的近况。

  自从出了个厉害的“王教习”,不仅王婆婆自己婆家和娘家的后辈日子好过了,连出嫁的侄女都多有惠及。

  她们都想着送儿女去学堂读书扫盲,以后要是子女之中能出个教习之类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看到医学生穿着统一的医学院秋冬季校服出来巡诊,那精神头一看便与寻常年轻人不同,不少人心中又有了新想法:要是儿女有学医的天赋,送他们去当医学生也不错!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先把孩子送去学堂扫盲。

  万一他们连基础的认字和算数都学不通,后面那些路子都别想了,还是赶早让他们回家学种地算了!能把地种好,好歹也不会饿死的对吧?

  霍善一路唠嗑过去,不少人都是为了自家后辈才出来做小买卖的,只有个三十来岁的寡妇说自己是想攒点钱去上学堂。

  别人闻言都笑道:“你这么大了,还去上什么学堂?人家学堂里都是小孩子,你去了算怎么回事?”

  寡妇道:“我今年三十二岁,哪怕只能活到六十岁,我也还有二十多年好活,我为什么不能上学堂?我也想认字。”

  

  霍善听后颇为赞许,说道:“若是你们乡里的学堂不肯收你,你只管来跟我讲。”他又好奇地问,“你去学堂认了字后想做什么?”

  寡妇道:“我想把我那死鬼丈夫生前给我唱过的歌抄下来,免得我以后给忘了。”

  这倒是个挺感人的理由。

  寡妇守寡的原因千千万,守寡后想不想念亡夫也是各不相同,像这寡妇显然和故去的丈夫夫妻感情很不错。

  霍善正点着头,又听那寡妇继续道:“我还要把我亲爹后娘、公公婆婆、左邻右里骂我的话通通记下来,好叫世人都知道他们骂起人来有多难听。不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什么狗东西,我从小到大的骂岂不是白挨了!”

  霍善瞠目结舌。

  他左看右看,见没有自己需要避着的人,麻溜凑过去和寡妇说悄悄话:“写好了记得给我抄一份,我出钱买。”

  一整本花样骂人的楚地方言,他也想了解了解!

  寡妇闻言哈哈一笑,爽快地应允下来。

  众人也是啧啧称奇,好事者纷纷过来买寡妇自己做的果脯,积极能为这本全是骂人话的书面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别以为压低了声音说话他们就听不到,他们耳朵灵着呢,都听到府君以后说要买这本书了!

  等写成了他们也想买!

  这学费,他们出定了!

  

  霍善和府衙门口的人聊了一圈,只觉所有人都挺有趣的。他正要回去看看医学生们的义诊进行得如何,又见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过来,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朝他喊道:“府君!”

  霍善转身打量了对方几眼,很快便认了出来,这是他以前坐堂义诊时给看过的患儿父母。

  那孩子被爷奶喂了不能吃的东西,急急忙忙送过来的时候人都快没气了。

  霍善当时帮忙把这可怜的孩子给治好了,这孩子的情况在后世属于过敏范畴。

  古时没有过敏的概念,并不代表没有过敏,比如吹花癣便是春天百花盛开,有的人身上就开始长“癣”,这便是花粉过敏了。

  春天还经常伴随着雷暴天气,雷暴会把本来就挺小的花粉振打成更小的颗粒,以至于春天发生雷暴时的小儿过敏的情况更为常见。

  至于入口后过敏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只是没有这种叫法罢了。比如有的人喝酒后不舒服,甚至喝酒后直接人都没了,众人也不会觉得这是酒精过敏,只当他纯粹是不能喝而已。

  倘若酒后不适去看大夫,医家一般回把这种情况叫做“病酒”。

  过敏情况不算严重的大人兴许还好,像冯延巳说自己“不辞花前常病酒”,后果也只是“不辞镜里朱颜瘦”。可对于严重到一点都沾不得的小孩儿来说,非要把过敏原喂给他们吃很可能让他们直接休克致死。

  像眼前这小孩就是鸡蛋过敏,家里的老一辈觉得鸡蛋是好东西,一定要喂给宝贝孙孙吃,小孩子觉得难受不肯吃都要逼他吃完一整个,差点就把孩子给喂没了。

  霍善查明原因后便让这对夫妇别让孩子吃蛋,现在看这小孩活蹦乱跳的模样,一看便是有用心在养的。

  年轻夫妻见了霍善也是颇为激动,从一篮子自己做的蕉叶糍糕要给霍善尝尝。

  有霍善这位太守发了话,孩子的爷奶总算不胡来了,孩子也由他们自己教养。看着孩子活泼健康地长大,他们心里高兴极了!

  今天听闻霍善来了他们邾县,他们马上就带着自己做的吃食找了过来。

  霍善见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便收下了那篮子蕉叶糍糕,回到县衙前堂招呼张仲景和医学生们一起来尝尝鲜。

  得知这是霍善以前接诊过的患儿父母送来的,年轻的医学生们都颇为触动。

  虽然只是极为寻常的农家吃食,但一想到是人家专门给送过来的,吃着便觉别有滋味。

  要是将来他们学成出师,也能像府君或者院长这样成为一代良医吗?

  

  霍善是没想那么多的,他坐下剥开包裹着糍糕的蕉叶咬下一口,觉得味道还挺特别的,马上又连吃了好几口。

  霍小圆本来在旁边喝着奶,见霍善吃得这么香,马上觉得自己天天喝奶没有意思,开始在旁边扒拉着霍善,嘤嘤嘤地表示自己也想吃霍善手里的蕉叶糍糕。

  霍善不知道霍小圆能不能吃这个,想了想后把糍糕咬剩一小口,连着蕉叶一起摆到奶盆旁边由着霍小圆自己吃着玩去。

  临近傍晚,府衙外忽地传来一阵骚动。

第282章

  霍善听到外头的动静, 一颗心已经飞了出去。

  但他是个很好面子的人,当着这么多医学生的面不好意思直接跑出去看热闹,只好意思意思地背着小手踱了一圈,勉励众人好好做好收尾工作、争取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直至听到外头的喧闹越来越近, 他才终于放下了那点儿小矜持, 撒丫子飞奔出去,想知道大家到底都在嚷嚷什么。

  这一看, 就看到他爹和李世民领着群扛着猎物的随从回来了。

  很明显, 刚才外头之所以那般热闹, 就是众人在围观霍去病两人打猎归来。

  这会儿都还有不少人对着他们打到的猎物惊叹不已。

  霍善还没到出去打猎的时候,只时不时收到霍去病爱的馈赠, 现在看到他爹威风凛凛地回来(其实旁边还有个同样威风凛凛的李世民), 自然快活到不行。他跑过去问道:“爹你们怎么打了这么多猎物回来?”

  霍去病道:“听县里的人说东边时常有野兽伤人毁田, 我们就过去清理了。”

  比起其他地方, 江夏郡其实已经算人口足够了,但整个大汉的人口拢共就那么几千万, 这还是把老弱妇孺全都算进去的情况。

  所以他们大汉比起后世那些动辄以亿起步的人口基数是很不一样的。

  人活动的范围小,野兽的活动范围就大, 野猪之类的农家天敌自不必说, 经常跑出来把庄稼都给拱了的。

  江夏郡这边还有老虎,听说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面积南逃,北方的田地大多都荒弃了,所以到处都有虎患出现。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经常写诗吹嘘自己的射虎事迹, 时不时就要提一嘴“去年射虎南山秋”“南山射虎自堪乐”“少年射虎南山下”, 可见在终南山脚下打猎打到老虎这件事, 陆游简直可以吹一辈子!

  江夏郡一带当时也是虎患常出现的地方,证据在于后来这边的许多地名都带上了虎字。虽然这些地方也能是随便起的, 但这么多地方的人不约而同给它“随便”带个虎字也是很稀奇的事。

  更有可能的是这边确实时常有老虎出没。

  霍去病转身从后面的骆驼背上拎下个竹篓来,问霍善:“你要老虎不要?”

  霍善:?

  霍善好奇地凑过去把竹篓打开。

  嚯!

  是只没牙老虎!

  霍善不由问道:“你们还去掏了虎窝?”

  掏虎窝!

  这么好玩的事居然不带他!

  霍去病道:“大虎跑了,只剩个小的。”

  事实证明,母子本也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霍去病要是第一时间去追,还是可以追上那只老虎的,只不过看到那只被扔下的虎崽觉得霍善应该会喜欢,所以放弃了去追大虎,只把这只虎头虎脑的虎崽给带回来。

  记得霍善以前说过想要老虎来着。

  至于养老虎安全不安全这回事,等它把牙长齐了再说吧。看霍善身边那只熊跟他的黏糊劲,霍去病觉得要是霍善想养的话,说不准这只老虎幼崽也能跟他好。

  霍善看到那只小老虎的时候眼睛就亮了,马上伸手把它抱起来一顿乱蹭,虽然他已经有了霍小圆,但谁会嫌弃一只毛茸茸的虎崽!

  看到霍善这么喜欢那只小老虎,旁边的李世民顿觉自己有点失算了。

  他怎么只顾着纵情打猎,没想到掏几只幼兽回来给霍善玩儿?肉吃了就吃了,这种养在身边的小东西可是每天都能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