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3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整整一万多里,全都是用青砖砌成的,光是想想就宏伟至极对不对!

  霍善听后积极追问:“您能带我去看看吗?”

  李时珍:“……”

  怎么办,总是一不小心挖坑把自己埋里头。

  李时珍道:“你不是说要去看造纸吗?长城离得可不近,以后有机会再带你去看吧。”

  霍善这才想起自己走这一趟的目的。

  对哦,他还要学油纸和草纸的造法!

  争取以后吃饼不烫手和擦便便不伤屁股!

  霍善点点头,表示以后再去看万里长城。

  考虑到他们是来做任务的,要是一点任务进度都不刷不知会不会被判定为任务失败,所以李时珍先带霍善去城中一处医馆中坐堂。

  李时珍堂堂太医院院判,医馆中自然有的是人愿意把活让给他。

  李时珍才刚坐定,便有一妇人在丈夫的陪同下来看病。那妇人的丈夫是个士人,见了李时珍那身院判打扮后愣了一下,接着忙扶着妻子坐下。

  仿佛生怕李时珍跑了。

  这就等于本来只是普通地挂个号,结果一进诊室发现居然是专家闲着没事手痒了,过来找点病患瞧瞧!

  霍善坐在李时珍旁边,觉得这高高的凳子很有些稀奇。等他研究完大明全面流行起来的高脚凳后抬头一看,就瞧见个脸上肿肿的妇人。

  这妇人不仅脸上肿胀,腰以下也浮肿得厉害,平时喘得厉害,连平卧都做不到。

  李时珍问明病情,替妇人诊起脉来,只觉其脉沉而大,沉脉主水,再结合其自述病后曾冒风的情况,诊断此乃一“风水”案。

  李时珍给妇人开了《千金方》中曾经提及的神秘汤,再另加一味麻黄。

  孙思邈看见李时珍开的方子,便觉自己当年整理方书的苦心没有白费。

  嘉靖三十五年距离上元元年恰好过去了一千年整。

  一千年过去了,还有人用自己当年悉心整理出来的药方治病救人。

  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一个医者高兴的呢?

  孙思邈当时把收集整理出来的方书冠以“千金”之名,正是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第25章

  霍善津津有味地一会, 忽见有个太医院学徒迈步进来,面有难色地在旁看着李时珍给第二个患者看诊。

  等患者走了,学徒才移步走近,犹犹豫豫地说道:“李院判, 院正让你回太医院一趟。”

  院正就是他们太医院目前的一把手。

  只可惜嘉靖皇帝沉迷修道, 对太医院并不重视,有病不吃草药只吃丹药, 令太医院的地位一降再降, 许多人都只把太医院院正当做升官的跳板罢了, 没什么心思研究医学,全是在一个劲钻研怎么往上走。

  李时珍虽才在太医院任职数年, 却也感受到自己与太医院诸官的格格不入。道不同, 不相为谋!

  不过既然是上司的命令, 李时珍自是不会耽搁, 带着霍善一起回了太医院。

  路上那学徒挣扎良久,还是把院正这次相召的原因偷偷告诉李时珍。

  原来是锦衣卫都督陆炳过来要人手。

  陆炳是嘉靖皇帝的奶兄, 他娘是嘉靖皇帝的乳母,所以他从小在嘉靖皇帝没登基前就已经跟随其后。近几年他不仅立下不少功劳, 还随嘉靖皇帝一起修道, 终于让嘉靖皇帝认定他是“自己人”,予以他不小的权柄。

  李时珍不知陆炳来意,叮嘱霍善一会别乱跑别乱讲话,才带着他踏入太医院大门。

  霍善听李时珍语气郑重, 也知接下来要见的可能是个厉害人物。入了正堂, 霍善好奇地抬起头看去, 只见一人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正坐在那里饮茶。

  明代的茶饮已经洗去铅华, 没了唐宋时期那么多花样,就是用茶叶煮水而已。霍善鼻子灵,吸着鼻头嗅了嗅,嗅见了茶水的清香。

  他很有些好奇对方喝的是什么。

  可惜李时珍刚才叮嘱过不要乱说话,霍善只能乖乖待在李时珍身边,只用一双乌眼睛直直地往桌上的茶壶上瞟。

  那茶壶也做得极精巧,很有明代的特色,上头甚至还有彩绘文人画。

  陆炳注意到霍善两人的到来,目光落到了霍善身上。

  今儿是休沐日,李时珍在做自己的事挺正常,受到急召后带个小孩过来也没什么稀奇的。

  陆炳要办的差使似乎也不急,还有空对霍善笑着问:“你想喝茶?”

  锦衣卫最擅长观察,霍善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陆炳。

  既然对方都提问了,霍善觉得这会儿说话就不算乱说了。他立刻点着头回道:“想!”

  陆炳命人给他和李时珍也倒一杯茶。

  陆炳是锦衣卫中比较异类的存在,哪怕如今权倾一世也从不盛气凌人,甚至还屡次从嘉靖皇帝手底下捞出不少文臣武将,称得上是锦衣卫中难得的风评较好的人。

  面对陆炳的好态度,李时珍也松了口气,行过礼后依着对方的意思领着霍善坐下。

  霍善迫不及待地捧起清茶尝了尝。

  太医院这边拿出来招待陆炳这位锦衣卫都督的茶水自然是最好的,入口便觉满嘴茶香,等茶水入喉更是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霍善眼睛亮晶晶:“好喝!”

  李时珍几人:“……”

  这孩子真是不管到了什么环境都不忘吃吃喝喝啊。

  李时珍询问陆炳有什么差使要自己办。

  陆炳道:“也不是什么要紧事,例行公事而已。”

  陆炳说的这个例行公事,还真不是假话,因为他这次过来主要是来太医院抓几个人,前去问候告病在家不上朝的朝臣。

  一方面是表达一下朝廷对老弱病残官员的关怀,另一方面是……嘉靖皇帝总疑心他们装病在家不干活,想白拿朝廷给他们的高官厚禄。

  你还占着茅坑不拉屎也就算了,居然还敢光明正大骗俸禄,这就让嘉靖皇帝浑身难受了。

  每隔一段时间,嘉靖皇帝就要派锦衣卫带着太医院医官前去慰问一下告病居家的官员,真病了的意思意思赏点东西抚慰一下,假病的……罚俸的罚俸,踢回家的踢回家。

  这便是院正这次推荐李时珍跟陆炳去给称病官员送温暖的原因。

  李时珍又不是京师人,哪里知道哪些人该真病哪些人该假病?

  但凡说错了哪个,那就是把人得罪了。

  李时珍得罪的人多了,自然就越难混出头。

  要不怎么说这些人的心思没放在治病救人上呢?搞行政的个个都不是好东西。

  李时珍倒不觉得这差事有多难办,得罪人就得罪人吧,左右他也对往上走没什么兴趣。

  李时珍问:“下官能把我这徒儿一并带去吗?”

  霍善接收到李时珍投过来的眼神,眨巴一下眼,捧着手里的茶继续吨吨吨。

  陆炳对此没什么所谓,颔首应道:“可以,走吧。”

  李时珍让陆炳稍等一会,自己回去取药箱来。

  在华佗那会儿还不兴用药箱,他们用的都是青色的药囊。华佗在下狱之后悉心整理自己平生所学及所见所闻写了本医书,便给那书其名为《青囊经》。

  可惜当时他请求看守自己的狱卒帮忙把那《青囊经》传世,那狱卒却毫不在意地将它扔在一边。

  后世传延下去的华佗方,大多都是由他两个弟子整理的。

  医学发展到明代,医者的家当倒是丰富了不少。

  霍善趁着李时珍去取药箱的空当,抓紧时间把自己那杯茶给喝完了。

  陆炳见他长得粉雕玉琢,一看便知是富养出来的孩子,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怎地这么小就跟着李院判学医?”

  霍善道:“我叫霍善,良善的善!他们说我爹可能活不长了,要我跟他们学医,所以我才来的!”

  陆炳道:“你才这么小,等你学有所成恐怕得等十几二十年后吧?”

  霍善实话实说:“他们说只要我愿意跟着他们学,很快就可以给我爹拿到一种能让人长命百岁的宝贝!”

  陆炳心道,没想到这李时珍看似温厚,私底下居然这般哄骗小孩。你要是有这种宝贝,你不得先献给陛下吗?

  这种话也只有小孩子才会信。

  不过想到沉迷修道的嘉靖皇帝,陆炳又沉默下来。

  真要去哄骗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说不准还真的会信。

  到时候嘉靖皇帝不仅自己吃,还会拉大伙一起吃。

  朝中几位一品大员和他这位锦衣卫都督都有跟他一起吞金丹的殊荣来着。

  嘉靖皇帝越是看重你,给你赐的金丹越多。

  爱卿,一起来磕丹吧!

  陆炳:。

  想起了很多不好的回忆。

  李时珍哄小孩的瞎话可千万不能叫嘉靖皇帝知道。

  李时珍取好药箱出来,就察觉陆炳看向他的眼神怪怪的。

  他不由看向霍善。

  霍善哒哒哒地跑到他身边,表示自己非常听话,全程没有捣乱。就算跟陆炳讲话,他说的也都是大实话!

  既然陆炳没说什么,只是用古里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李时珍便也没有在意。两人一同出门,前往告假名单上官职最高的官员府中。

  这请病假的官员还是个勋贵来着,家中的府邸修得富丽堂皇,霍善看着走廊上的雕梁画栋,只觉他爹的冠军侯府都没这么气派。

  听李时珍介绍,这是个国公府来着。汉代没有国公这一级别的爵位,还是孙思邈他们讲了霍善才知道公比侯要高一点。

  

  只不过不管名头多响亮,有无实权还是由皇帝说了算,像明中后期这些勋贵就没什么出头机会,跑去上朝也没啥意思,所以他们大多是装病翘班的惯犯。

  这种毫无成就感的班,不上也罢!

  霍善跟着李时珍在大到叫他眼花缭乱的国公府走了一段路,刚才灌下去的满杯茶水就出来作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