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311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上头写着过去一年,他那鲜少住在咸阳的弟弟阿善每次都及时抵达一些出现时疫的地方,亲自为患了时疫的患者诊治与备药。每次他出现以后,当地都会民心大定,很快便合力解决那来势汹汹的瘟疫。

  扶苏看得既动容又心疼,想到霍善刚到咸阳那会儿也才四岁大,还是他可以轻松抱起来的年纪,如今虽然稍长了几岁,不再爱让人抱了,却也还是个半大小孩。别家孩子这个年纪还在快活玩耍,他们家阿善却常年到处忙活。

  与霍善相处了这么久,扶苏自也知晓霍善身上有些神异之处。

  自从霍善出现以后,嬴政再也不信那些荒唐的方士了,平日里也不再那么喜怒难测(唯一比较强势的一次还是命人印刷《始皇药典》《始皇经方》之类的书籍刊行全国)。

  

  若霍善只是个寻常孩子,断不能叫他们父皇有这么大的转变。

  只是再怎么神异,也是他才那么大一点的弟弟。

  他明明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总是往最危险的地方去,从来不在咸阳停留太久。

  扶苏有些坐不住了,直接拿着这份奏疏去找嬴政。

  嬴政正在那里靠着凭几闭目养神,也不知在想什么(实际上是在跟李世民他们交流各自的项目进展,争取做到及时互通有无)。

  听人说扶苏来了,嬴政也没让扶苏等太久,很快便结束了这次小会议,瞅着扶苏问道:“有事?”

  扶苏心里又生出种熟悉的感觉来,现在他总觉得他父皇是把他当干活工具。

  比如眼前他父皇眼神里的意思明显是“你最好有事”。

  扶苏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自然不会再为“父皇到底爱不爱我”这种事纠结。

  他把霍善到处解决时疫的事与嬴政讲了,马上就是岁首了,该是一家团聚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霍善回来一起庆贺新岁。

  嬴政道:“那么多弟弟妹妹还不够你团聚的?”

  扶苏哽住。

  那怎么能一样。

  别的弟弟妹妹都不怎么亲近他,唯有霍善虽然有时候说话挺戳人痛处的,但小时候还很愿意让他抱的来着。

  嬴政说道:“再说吧。”

  霍善去解决时疫的事嬴政当然很清楚,也正是因为知道霍善最近忙着这事儿,嬴政才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等扶苏一脸失望地离开后,嬴政才找上霍善,给霍善发了扶苏刚才那失落的背影,对霍善打出真情牌:“你兄长想你了。”

  众人:?????

  好你个嬴政,还来这一手是吧。

  霍善哪里知道在扶苏这个便宜兄长眼里,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为大秦无私奉献的绝世好弟弟?

  听嬴政转述说扶苏想喊他去庆贺新年,霍善也没有太抗拒,让嬴政到时候提前喊他一声就好。

  李世民等人:看来打感情牌虽然可耻但是很有用,下次也要找个人想想他。

  他们倒也不全是图霍善给他们带点什么好东西,毕竟他们很多正在进行的项目都已经共享了,自己卯足劲提高那什么……生产力才是真的,霍善别的馈赠都只锦上添花而已。

  就是看嬴政把霍善忽悠过去了,他们就总觉得自己好像亏大了,怎么都得把霍善哄来这边待几天。

  霍善在孔丘这边待满三天,快乐地给他屋前屋后都种满了花生以及各类瓜果,顺便给左邻右里以及有空过来找他玩的孔门弟子瞧瞧他们的身体状况,也算是过得相当充实。

  三日之期一满,霍善看了看结算页面,春秋这边没什么新鲜作物可提供,不过给奖池增加的新奖品却是挺有意思的,叫做【直哉如矢】。

  这讲的是一个叫史鱼的人,孔子对他的点评是:“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根据汉初八卦写手韩婴写的《韩诗外传》记载,史鱼也是个狠人。

  他觉得当时的国君卫灵公宠幸弥子瑕,不重用贤人蘧伯玉等人,于是临死前让他儿子把他的尸体随便摆哪个屋子里,千万别摆到正堂去,国君问起就对他说“我推荐的人你不用,我弹劾的人你又不疏远,我有什么资格治丧正堂”。

  没错,他狠起来连自己的尸体都不放过,后世称他这个行为是“尸谏”。

  要不孔子怎么说他“直哉,如矢”。

  值得一提的是,这弥子瑕和卫灵公就是传说中的分桃故事主人翁。

  这也是《韩诗外传》里记录的八卦,说是弥子瑕吃到个很甜的桃子,分了一半给卫灵公尝尝,卫灵公感动不已:“弥子瑕多爱我啊!”

  到史鱼去世这会儿,弥子瑕已经不那么年轻了,卫灵公想想史鱼的尸体还杵在那,再想想自己好像也已经没那么喜欢弥子瑕,当即表示“弥子瑕居然让我吃他吃剩的桃子”,找个由头把弥子瑕给撵走了,让史鱼他儿子好好给他爹治丧。

  所以【直哉如矢】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的用处是,使用者在道具使用期间将会无惧无畏地死谏到底,而且就算你已经变成尸体,也可以像利箭一样劝谏成功!

  霍善:?????

  怎么整天给这种一看就不能用的道具?

  还生效期间无惧无畏,看起来用了它的人估计活不到它失效吧!

  谁爱变尸体谁变去!

第298章

  霍善把这个新道具的介绍发到交流群供群友共享, 并表示有人需要用的话以后可以找自己。

  于是他收获了整齐划一的“不需要”回复,堪比工作群里连片的“收到”。

  孔丘:“……”

  孔丘夸人也是有偏好的,史鱼不惜用尸谏也要举荐的人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知己好友蘧伯玉。

  孔丘周游列国途径卫国好几次都借宿在蘧伯玉家, 得到了蘧伯玉的礼遇。

  他赞史鱼是“直哉如矢”, 赞璩伯玉却是如果国家有道他就出仕,如果国家无道他就“卷而怀之”, 颇有用行舍藏的君子之风!

  孔丘也觉得这个一次性技能道具出得挺离谱, 但凡出个【卷而怀之】呢?

  这词儿的意思是当国君昏庸无道、根本不爱搭理你的时候, 你在那里苦苦等待任用也是白费功夫,不如把自己的理想和才华卷吧卷吧揣怀里带走, 去找能够欣赏你、任用你的人。

  李白他们说不准用得上。

  不过对于后世生于大一统王朝的人来说, 估计是没有另择明主的机会了, 不像他们春秋战国这会儿可以来个周游列国、到处求职。

  从《论语》到《孟子》, 那可都是一篇篇辛酸的求职记录,他们一次次满怀希望地出发, 又一次次满怀失望地离开,终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圣王”。

  唉!也不知是李白他们这样没得选择好, 还是他们这样有得选却始终选不对好。

  大抵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心酸,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失落吧。

  兴许当真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潇潇洒洒地“卷而怀之”。

  霍善听了孔丘的介绍,也觉得【卷而怀之】可能更有用。不过人家李白当了一年多的官就被赐金放还了,可见不用这个技能也可以轻松跑路。

  苏轼和杜甫更不用说了, 每次都能凭本事得罪所有同僚。

  看看苏轼, 直接提供了【祸从口出】技能, 感觉还怪好用的。

  杜甫这厮也不遑多让,他后来跑去投奔别人, 还能在人家的酒宴上发酒疯说“当年你爹如何如何,他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光凭这件事就足以知道他的职场关系会多么紧张了!

  所以说,这些道具他们都用不上,他们环游半个大唐大宋的机会都是他们自己积极争取来的,完全不需要外力辅助!

  苏轼:“……”

  杜甫:“……”

  怎么感觉你小子的嘴巴也没好到哪里去?

  有你这么当面说人的吗?真是岂有此理!

  闲扯结束,霍善便揣着份图文并茂的泰山封禅章程去找他爹,问问霍去病他们啥时候再入宫,他已经跟孔丘讨论出一份相当完整的封禅方案了!

  就连数百年间泰山的变化他们都考虑到了,正好孙思邈最近游历到泰山那边,又给他来了份大汉版的泰山舆图,详细到每块石头(指有特殊意义的那种)的位置那种!

  几百年过去后,确实有些坑被人填了、有些石头被人挖走了,但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孔丘把方案调整调整,就成为了极具大汉特色的封禅方案了。

  霍去病见霍善这信心满满的模样,用过早饭后便带着他入宫去见刘彻。

  正好刘彻在听那群博士吵架,汉儒断代其实有点严重,主要是战国末年兵祸不断,诸子百家的书籍都散失了大半,儒学经籍自然也差不多。

  有汉一代经常说是从某个山洞洞里挖出些“古文经”,可惜谁都不太确定他们是真是假,因为很多书都已经丢了。

  不过这种断代其实也不是汉代才开始的,早在嬴政那会儿,六国博士就已经对朝廷爱答不理,嬴政说要封禅,他们就说不知道、不了解、我们哪里会这个,反正就是不给个准确流程。

  

  刘彻面临的局面也和嬴政差不多,这些博士平时抨击起别人来头头是道,现在终于轮到他们的专业上了,他们却屁都不放一个,表示书上没讲封禅该怎么搞。

  其实封禅就是个象征性的仪式,真心想要编完全可以像当年叔孙通那样把高祖刘邦哄得高高兴兴,偏偏这些博士就是不乐意哄。

  说到底,还是他们心里头不太认可刘彻去封禅,就跟从前那些六国博士瞧不上嬴政一样。

  刘彻登基已经二十余年,皇帝当得也算是不错,有仗他真能打,有灾他是真能赈济,只不过对于众博士来说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居然不管对方的出身,是个人才他就用!

  如果真的是人才也就罢了,有时候他还任人唯亲,将自己看着顺眼的人全部安排上去,看不顺眼的人统统不重用。当初狄山也就提议和个亲,他就把人扔去边关守坞堡,这让谁还敢说话?!

  更别提他还暗示张汤弄出个“腹诽”罪来。

  

  可以说刘彻这些举动全都在众博士的雷区上蹦跶,要他们昧着良心说刘彻的德行能去他们心目中最为崇高的泰山搞封禅,他们是坚决不肯承认的。

  所以今天刘彻把众博士喊过来询问封禅章程讨论得如何了,他们还是一副“我母鸡呀”的惹人(特指刘彻)恨表情。

  听人说霍去病带着霍善来了,刘彻眉骨微动,叫人把他们父子俩放进来。

  众博士瞧见霍去病领着个半大小子进来,一时有些恍惚,怎么感觉转眼间那个才四岁大的朝阳侯就已经长成个小小少年了?

  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最飘忽不定的,同一个年纪有的人长得高、有的人长得矮,那都是很自然的事。

  霍善这个“入梦”后到处跑的人,身量长得便也比同龄人快些,转眼就很有当年霍去病刚在人前时露脸的模样了。

  霍去病是在刘彻登基那年出生的,刘彻登基了多少年,他现在就是几岁。

  许是因为知道了这件事,刘彻当年得知有这么个孩子存在的时候便觉得分外喜爱,等霍去病略长大一些后便时常把人召进宫与卫青一起待在御前,兴致来了还说要亲自教他兵法(虽然惨遭霍去病断然拒绝)。

  所以博士中资历老一些的基本都见过少年时期的霍去病。

  霍善很自然就跑过去刘彻边上坐下了。

  霍去病也听从刘彻的意思坐到旁边去。

  众博士:“……”

  以前就感觉霍去病杀气很重,叫人不敢在他面前多说什么,现在怎么还附赠个缩小版在旁边?得亏这小子的性格看起来和他爹完全不一样,要不然他们还真会马上起身告退。

  刘彻问霍善:“怎么一大早进宫来了?”

  霍善也不管众博士是什么心情,麻溜和刘彻说起自己已经请教过丘先生了,并且拿到了相当完整的泰山封禅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