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32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没读过《霍小玉传》, 不由问李时珍这写的又是啥。

  原来这霍小玉也是个名妓, 她与年轻的诗人李益相恋, 祈求李益先别娶妻,离你而立之年还远得很, 不如我们先恋爱个八年,等你满三十岁我就去出家,你也可以娶个高门大族的女子当妻子!

  可惜许下八年之约还没到一年,李益就回家娶妻去了,还对霍小玉避而不见。

  霍小玉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前终于见到了李益,对他发誓说自己要化为厉鬼,让李益家无宁日!

  李益亲眼看着霍小玉忧愤而亡,从此得了痴病,总能看到或者听到自己的妻妾和人私通,以至于他生出了病态的嫉妒心,逼走了三个妻子不说,还时常恐吓家中的姬妾说:“知道某某姬吗?她因为了做了某某事,已经被我杀了!”

  霍善:?????

  霍善不太确定地问道:“你说的是这个李益在长安?这是真事?”

  李时珍也不太确定:“李益确实应当在长安,但不一定是真事,毕竟写《霍小玉传》的蒋防是受李绅推荐出仕的,后来被牛党打压到地方去了,一直郁郁不得志。”

  既然是身在党争漩涡的官场同僚,难保没有在书里下黑手的可能性!

  他又给霍善复习了一下,李绅就是那个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他在众人眼中李绅属于李党,他举荐的蒋防自然也属于李党。

  蒋防就是不太凑巧地在李绅他们即将失势的时候凑上去的,于是恰好党争尾巴扫到了。

  估摸着蒋防应当是得知李绅鼓励元稹写《莺莺传》,觉得这个我上我也行,就提笔写了篇《霍小玉传》送上去。

  至于为什么选李益当主角,那当然是因为李益诗名远扬,且除了边塞诗外偶尔还会写点“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之类的情爱句子。

  而且李益名气那么大却蹉跎了几十年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据传他少年时确实得了痴病,经常怀疑家里妻妾偷人,病态到每次出门就把房门从外面锁起来,并在门窗下面撒上一层灰,以备回来时查看妻妾有没有出去跟人私会(史载为“散灰扃户”)。

  李益这毛病有名到当时的人都把嫉妒成痴称为“李益疾”。

  你在家都疑神疑鬼成这样,谁敢让你去办大事!

  看吧,齐活了,要痴有痴,要狂有狂,曲折离奇,多好的传奇故事素材啊!

  就他了!

  拿来吧你,我们的李大才子!

  霍善和李时珍讨论起来:“这‘李益疾’能治吗?”

  李时珍被问住了,思量半天才说道:“这种应当属于情志病,不好治。不过他这应当也不大需要治,他活了八十四岁呢。”

  霍善颇有感慨:“他这病瞧着伤害的是别人,自己长命百岁也不稀奇。”

  听李时珍的意思,这位大诗人对妻妾严苛,对属下严苛,对自己好像不怎么严苛,有气他都全撒别人身上了,自己当然能活得长久!

  李时珍无言以对。

  霍善又问:“他都八十多了,还在当官吗?当的啥官?”

  李时珍道:“礼部尚书。”

  霍善:。

  不愧是大唐。

  这治家水平竟也能当礼部一把手吗!

  

  李时珍帮大唐找补了一下:“这时期的礼部尚书已经不怎么管礼部的事了,都是礼部侍郎在干活,他就是挂个名儿。”

  要不李昂的谥号怎么会是唐文宗呢,他喜爱诗文,也爱用文学之士,继位后麻溜就把八十岁的李益安排个礼部尚书的位置,元稹也被他不远千里挖出来起用。

  话题都聊到这了,李时珍顺手给李昂发了两篇传奇故事,一本叫《莺莺传》,一本叫《霍小玉传》。

  妙哇!

  你继位这两三年提拔的两个人恰好都是传奇故事主人翁原型!

  正在扒拉自己手头到底有什么人可以用的李昂:“……”

  谢邀,现在不是很想看这些东西。

  李益确实太老了,他的辞官奏疏都已经呈上来了,等会咱就批准他回洛阳养老去。

  至于元稹,他办事能力是真的挺不错,只是不太能服众而已。现在他正在整顿吏治,干的全是得罪人的事,若是他能保持下去,也算是一把用得上的好刀。

  这是他老祖宗李世民给他讲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最要紧的是用他们的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绝对不能这边过来说谁不好就不用谁,那边过来谁不好你又把谁撵走。

  你真要是这种性格的话,多少人才都不够你造作的。

  

  正事更是一件都别想办成。

  像他弟这位唐武宗在位时间虽短,但他用人时意志坚定,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什么事都和李德裕商量着办。

  所以他短短六年就剪除奸宦、肃清朝野、开疆拓土,甚至还顺手搞了次全国性的灭佛活动,赢得个“会昌中兴”的赞誉。

  这证明目前大唐并不是没有能办事的人,只是得看你怎么去用而已!

  李昂小时候并不是作为皇储来培养的,后来更是十几岁就被宦官从十六王宅里挑拣出来继位,哪里学过半点当皇帝的技能。

  他听了李世民的教诲如聆仙音,正决定拿自己现在的朝臣来实践一番。

  结果就收到李时珍发来的《莺莺传》和《霍小玉传》。

  这是在嘲讽他爱读谁的诗就决定用谁吗!

  老李,你这样很过分知不知道!

  李时珍表示自己不知道,他只是突然想起有这么两篇传奇故事而已。

  跟自家娃儿聊天的事,能算是嘲讽你李唐皇室吗?

  有李时珍和苏轼在,霍善硬生生听了满脑子的中唐文坛奇葩事。

  所以,《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什么?

  白行简不在了的话,白居易手里有原稿吗?

  以后有机会的话,去洛阳问问白居易本人!

  义诊这种事,一向是很能吸引人的,毕竟谁能拒绝不要钱的好事?

  虽说要是诊出什么毛病来得自己花钱抓药,但只要他们坚决不听,这医馆也没法按头让自己掏钱不是吗?

  主打一个有热闹咱就凑,要花钱的时候一毛不拔!

  不少人都是这么信心满满过来排队的,结果到了霍善面前只几句话的功夫,他们赫然发现,全中,不管是说他们的症状,还是说他们的起居问题,通通全中!

  这小孩年纪虽然不大,医术可真是够神的啊!

  人家旁边还跟着个一看就知道是皇亲贵胄的少年郎(李凑),怎么看都像是世外高人出来悬壶济世。要骗也不能骗他们几个药钱对不!

  这钱,他们掏定了!

  还有人问霍善:“你开的药怎么这么便宜,给我来点贵的。”很显然,这是中唐奢侈成风情况下养出来的不知民间疾苦公子哥儿。

  霍善开药都是尽量找价钱低的,鲜少听到有人主动要找贵药吃。

  他毫不犹豫地给对方改了张药方,开了对症的最贵的方子,亲自去给这位大主顾抓药。

  有人主动送钱,他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赚他这么一大笔药钱完全可以给药铺学徒们发奖金了!

  那人觉得自己抓了今天最贵的一副药,也心满意足地走了。

  皆大欢喜!

  这时已到了朝臣们下衙归家的点,不少文臣武将陆续踏着地上的薄雪从医馆门前经过。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霍善也觉得肚皮空空,便打算出去溜达一下、看能不能找点吃的。

  李凑得知霍善想去外头吃东西,马上欣然响应,表示自己要尽地主之谊请霍善吃点好的。

  两人便在街上遛弯找美食,先是尝了份羊杂,据说是早些年一位叫鉴虚的坏和尚琢磨出来的吃法,用的是羊六腑。

  虽然坏和尚因为在长安行贿被杀了,他带来的这种特色羊杂却在长安留存下来!

  霍善觉得颇为有趣,每捞起一块就和李凑讲讲这应该是五脏六腑中的哪一腑,以及这一腑在人和动物体内一般有何功用。

  李凑:“……”

  还是去吃点别的吧!

  霍善在周围尝了一圈吃的喝的,没有应李凑的邀请与他一同十六王宅,而是决定去医馆住。

  李凑依依不舍地送他回医馆,约好明日再来给他打下手,他觉得看霍善治病怪有意思的。

  他们大唐宗室想出头还是得靠自己,可他又不喜读诗书,不如跟着霍善学医算了!

  霍善无情戳碎他的学医梦:“想当个好医家也是得学医的,大唐医官不都要考试吗!”

  李凑才不管那么多,反正他明天还要来玩。

  两人正在大门口你来我往地话别,就见一青袍文士朝医馆走来。

第308章

  霍善见有生面孔来医馆, 爽快地挥别李凑,询问来人可是家中有人要看病。

  他观此人身体健朗,应当不是自己生了病,所以才有此一问。

  来人见霍善年纪虽小, 与李凑这样的皇亲贵胄往来却是不卑不亢、轻松自然, 便知这小孩出身必然不凡。

  再听霍善只看一眼就知晓不是他自己要看病,对今日衙署中的传言更是信了几分。

  听闻长安出了个小神医, 不收诊金、只取药钱, 开的药俱都不贵, 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好。听闻他还擅长针法,只几针下去就能叫人身上舒坦许多, 若非怕饿着了这位小神医, 怕是到黄昏排队的人都不会散。

  “在下杜牧, 字牧之。”

  来人率先自我介绍道。

  霍善听得睁圆了眼, 没想到自己这医馆这么快就迎来了苏轼那待结交名单上的第二人。

  时人对医家的态度其实与历朝历代都差不多,平时要是有人凭借着医术幸进, 众人都会对他们不屑一顾,嘲笑他们走旁门左道。

  比如在史书记载中, 太和年间有个叫郑注的官员因为缓解了李昂的风疾而平步青云, 众人提起他时就会说:“哦,是那个靠医术升官的啊。”

  唯有在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医家客客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