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72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只要刘彻没明说,那他就听不懂暗示。

  堂堂天子想要块好的狐皮多容易,这块雪白雪白的狐皮一看就适合做成他儿子的袄子。

  霍善哪里知道这袄子得来多不容易,还信誓旦旦地对霍去病道:“等我长大了也要打很多很多猎物给您做衣裳!”

  霍去病点点头。

  这次霍去病还带来了从巴蜀那边运过来的干茶叶,新鲜茶叶已经没有了,只有一些农家还收着些晒干的茶叶。

  当地人喜欢拿这个煮水喝,说是喝了整个白天都不会犯困。

  这倒是摸清了茶的特性。

  霍善没想到霍去病这么快把茶叶寻摸回来了,迫不及待地抱着干茶叶去找易知,要易知煮茶给他喝。

  易知便烧开水把干茶叶放下去给他煮出茶汤来。

  他给霍善父子俩都倒了一碗。

  煮出来的茶汤是微黄的,光看色泽的话倒也挺有茶的样子,只是一入口霍善就发现这和他喝过的茶叶完全不一样。

  好苦!

  看来还是得有专人负责采茶制茶才行。

  拿来吧,明代炒茶工艺!

  其实这也不独独是工艺的问题,当初霍善喝到的茶是拿来招待锦衣卫都督的,自然是最上等的茶叶。这种山农随便采的野茶哪里能和千挑万选出来的好茶比?

  他想要喝上那样的好茶还有得等。

  霍去病见霍善喝得整张脸皱成一团,也端起自己面前那碗茶汤尝了尝。

  茶汤入口自然是苦的,可仔细品咂的话便能察觉苦中有一丝丝回甘。

  且还叫他感觉浑身都轻快了不少。

  仿佛一口气跑十次祁连山都没问题。

  霍去病仰头把碗中的苦茶直接喝完。

  霍善震惊地看向他爹。

  听说人和人的味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嗜甜,有的人嗜酸,难道他爹居然嗜苦?!

  “您喜欢喝这个吗?”

  霍善忍不住追问。

  霍去病对上霍善不敢置信的眼神,很清楚如果自己说一声“喜欢”,回头这孩子一定每次都给自己备上苦茶。他选择诚实地回答:“太苦了,不太喜欢。”

  霍善想到这茶可是橘井水煮的,不由追问道:“您喝完感觉怎么样?”

  霍去病听后微微一顿,垂眸对上霍善溢满关心的眼睛。

  小孩子是藏不住事的。

  这孩子对他的身体问题格外在意。

  在此之前,霍善就曾特意跟着东方朔去请义姁来给他调理身体。

  “感觉很好。”

  霍去病边回答边注意着霍善的表情。

  “比去年喝药调理身体时感觉还要好。”

  霍善哪里知道他爹有多敏锐,一听他爹说比喝药还有效,眼睛里马上溢出掩藏不住的欣喜。

  霍去病微顿。

  接着他把眼前毛茸茸的小白团子抱了起来。

  霍善不解地仰头望向他爹。

  聊得好好的,抱人做什么!

  唉,他爹看起来不爱说话,实际上却这么爱黏人,真拿爹没办法!

  李长生从外面回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霍善正开开心心地用他软乎乎的脸蛋跟他爹贴贴。

  到底是血脉相连的亲父子,只要多相处几次便能亲近起来。

  霍善注意到李长生回来了,马上松开他爹跑过去问道:“婆婆怎么样了?”

  李长生抬手摸着他脑袋,叹着气说道:“婆婆她到天上当仙人去了。”

  霍善本有些难过,听李长生这么说又想到孙思邈他们的存在,兴许人死了以后会以另一种方式活着呢?虽然没办法再见面,但至少她们依然在某个地方好好地生活着。

  夜里霍善和他爹挤一起睡,辗转反侧了许久,还忍不住对霍去病说道:“您能不能不要死?”

  他思来想去,还是不想以后都见不到霍去病。

  霍去病对他这么好,他想做什么便陪他做什么,有什么好东西都第一时间送来给他,还总是很认真地听他说话。

  以前他听李时珍他们说霍去病会死,还不太能体会那是怎么回事,今儿张婆婆没了,他才隐约感受到死亡的残酷。

  虽然才认回霍去病几个月,他已经舍不得这个爹了。

  霍去病并不避讳生死问题,低声给霍善分析道:“人总是会死的,我比你年长将近二十岁,肯定会比你去得早。”

  霍善道:“那也要活到一百岁,没到一百岁不许死。”

  霍去病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百岁太老了,牙齿都掉光了,活着也没什么滋味。”

  霍善一听,竟觉得霍去病的话很有道理。他退而求其次:“那我们活到八十岁!”

  霍去病也不和他分辨八十岁时牙齿到底能留住几颗,应下了霍善的要求,好叫他能安心睡下。

  霍善得了霍去病的准话,总算是肯好好睡觉了。

  在他心里,霍去病可是言出必行的大丈夫,既然霍去病答应他要活到八十岁,那肯定是不会死的!

  霍善很快沉沉睡去。

  霍去病注视着他的睡颜半晌,抬手替他把被子掖好。

  霍善进入睡梦之中,看到了等了自己挺久的李时珍。

  如今天气越来越冷,李时珍他们不再带他去山中采药,而是改为在明代的太医院辨认药材。

  太医院的药材和藏书可是他写《本草纲目》的重要基础,他要是没有当太医院院判这段经历,恐怕没办法遍阅那么多医书与唐宋笔记。

  李时珍牵着霍善往太医院方向走,还和霍善说起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你爹是不是察觉了什么?”

  霍善不解地问:“察觉了什么?”

  李时珍见他一脸懵懂,也知道从他这里问不出什么来。

  现在他们不像一开始那样全天跟着霍善了,所以也不知道霍善和霍去病父子俩白天都聊了什么。

  李时珍只是觉得刚才霍去病看霍善的眼神不太对而已。

  “反正他是你爹,应该不要紧。”

  李时珍说道。

  霍善闻言点点头,他摸着身上很符合明代风格的棉衣,不由和李时珍分享起他爹特意给他送狐皮袄子的事。

  那狐皮袄子可暖和了!

  李时珍听他开始炫耀起自家爹来,不由说道:“别小看我们这身冬衣,唐宋时期可不像我们这样人人都能穿上这么一身厚棉衣。”

  他给霍善讲起棉花的发展史,棉花早在汉代就已经悄然在这片大陆上生长,许多人却还是没机会用上它。直到元明时期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改良棉纺技术,从此天下百姓才能好好地过冬!

  比如他们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特意下过这样的诏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这就是要保证家家户户都有桑麻和棉花!

  有了这半亩棉花,大伙的冬天便好过多了。

  事实上历朝历代都有要求百姓种桑麻的规定,只是明代添了个棉花而已。

  霍善闻言追问道:“那我们这里哪儿有这个棉花呢?”

  李时珍:“……”

  完了,好像又吹过头了。

  想到霍善白天还在为老人过冬难而难受,李时珍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说的。

  他给霍善介绍了一下,汉代应该有两个地方有棉花,一个是西域,一个是南越。

  西域那边阳光充裕,棉花长得挺好,只是移栽到中原来恐怕没那么好的产量。

  至于南越那边的棉花估摸着也不太适合在北边生长。

  想要选育出适合种在中原的高产棉花恐怕没那么容易。

  太医院便有药用的棉花以及相关图册,李时珍带着霍善进了太医院,准备让霍善看看棉花长什么样。

  霍善想到白天李长生对老人们过冬问题的担忧,迈开小短腿跟着李时珍往里跑。

  他很快摸到白白软软的棉花团。

  棉衣穿在身上的时候还没感觉,摸到棉花的时候他才感觉这种作物真是个大宝贝。

  蚕丝尚且要养蚕才能吐出丝来呢,结果这棉花居然直接结出棉丝来了。

  难道这是老天送给世人的礼物?

  可惜他们汉代人一时半会还穿不上它!

  李时珍也没忘记自己是要教霍善认识药材的,这棉花也有许多部位可以用药,不过更多的是取它柔软无害的特性用来裹药。

  比如耳朵出了毛病不太好用药,便用棉花把药裹成团塞进去。

  还有别的地方也适合用棉花塞。

  比如肛门。

  许多小孩子肚子里长了虫,肛门痒得厉害,说明虫就长在那附近。这时候可以用棉花把调配好的驱虫药从肛门塞进去,第二天起来就能把虫子给拉出来了!

  所以这棉花在治病方面也用处多多!

  要不太医院这边也不会专门收着不少棉花。

  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