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76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只要把豆沙包进发好的面团团里一蒸,香香甜甜的豆沙包就能吃了!

  可惜他们家糖不多了,吃不了几次。

  

  宫里的糖其实也不多了,去年秋天刘彻命人就近把能搜罗来的甘蔗都送到上林苑熬糖,成功熬出了几批红砂糖以及数量不多的白糖。

  白糖基本留着宫中吃,只分给了少数几家人,而红砂糖则是趁着岁首给朝中表现优异的文臣武将都赐了一些。

  这么一分自然就没剩下多少了。

  卫皇后道:“等明年糖就多了。”

  刘彻不仅让少府派人学习制糖之法,还命人宜种甘蔗的地方派专人种蔗,明年秋冬甘蔗多起来了,糖自然也多起来了。

  而且刘彻赐糖也不是白赐的,许多朝臣都是人精,知晓有这么一种制糖办法自然也会想办法跟着安排起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筹备,只要朝中上下多管齐下,明年何愁没糖吃?

  这时底下的人把温好的黄米酒呈了上来,说是米酒,倒不如说是带着淡淡醴酒香气的米汤。

  不知是不是霍善这孩子格外讨喜的缘故,卫皇后端起米酒尝了一口,只觉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而且这黄米酒的味道好得叫她意外,她起初只是想浅尝两口,一尝之下却还想再来两碗。

  卫皇后还是稳得住的,刘据却是直接咕咚咕咚把碗里的黄米酒喝到见底,二话不说让人给他再盛一碗。

  霍善高兴地问刘据:“可好喝了对吧!可惜师父不让我多喝。”

  刘据也是个没原则没底线的,闻言说道:“你师父不在这,你可以多喝几碗。”

  霍善道:“我答应师父要听话,不可能因为师父不在就食言。”

  他还给刘据讲“食言而肥”的道理。

  他没有长胖就是因为他是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刘据半信半疑:“是这样的吗?”

  霍善笃定地表示没错,就是这样。

  言而无信会变胖!

  这是《春秋》中讲的道理!

  卫皇后:“……”

  刘据还没通读《春秋》,听霍善讲得言之凿凿,不由问道:“你已经开始读《春秋》了吗?”

  霍善道:“没有读,我听别人讲的。”他反问,“宫中有《春秋》吗?我可以去看宫中的藏书吗?”

  刘据道:“你想看的话等会我带你去看。”

  霍善连连点头,全然忘了他来的时候还想去钓鱼来着。

  卫皇后见两个小孩这么聊得来,心里也颇为高兴,派人送他们去找书看。

  禁中是帝后与妃嫔们的起居处,藏书自然不在里头。霍善没让人抱着走,他迈着小短腿跟着刘据穿过一道又一道的宫门,视野才算是豁然开朗。

  外面人也多了起来,他们首先见到的是当值的禁卫,等走出一段路便能瞧见往来的郎官了。

  既然都迎面撞上了,这些品阶不高的郎官自然得恭敬地向刘据见礼。

  不少人的目光也落到太子边上那只白团子身上。

  霍善是最不惧被人看的,别人瞧他,他也瞧别人。他堂而皇之地跟着刘据打量了别人一路,才算是见到个熟人,教过他们小半个月《春秋》的司马迁!

  司马迁他们这些郎官平时没什么正经事需要做,刘彻不宣召的时候他们除了轮流当值就是看看书练练武积极进行自我提升。

  也会有不少郎官仗着自己家中有背景,对郎官职责一点都不上心,每日出去吃喝玩乐。

  纯粹就是来挂个名的。

  司马迁当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他趁着当郎官还算清闲,得空便来读宫中藏书。

  左右郎官都是要在宫中等候刘彻差遣的,何不多读几卷书充实充实自己!

  霍善没想到自己才回长安就瞧见熟人了,乐滋滋地上去和司马迁打招呼。

  司马迁:?

  司马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朝廷藏书的地方会出现这么一只白团子。

  一些不怎么美妙的回忆涌上心头。

  有些事,想要忘却忘不掉!

  霍善哪里知道自己几乎成为了司马迁的心理阴影,还兴致勃勃地问司马迁读没读过《春秋》,知不知道食言而肥出自《春秋》哪一卷——要是司马迁知道的话,他们听司马迁讲就好了,自己看的话多累人!

  司马迁说道:“书还是自己读过才能更好地领会其中妙处。”

  霍善听后觉得有道理,也就没有非要逼着司马迁给他们当说书人。

  他让司马迁带他们去找书。

  司马迁能怎么办,只能带他们去找《春秋》看。

  食言而肥既然已经是鲁哀公时期的事了,自然只可能出现在《春秋》最末几卷,找起来方便得很。

  司马迁还顺嘴给他们分析了一下鲁哀公的处境,作为主君讨厌一个臣子,只能用食言而肥来讽刺对方,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根本拿这个臣子没办法。

  要是换成强势的君王讨厌一个臣子,那不得直接把他给弄死?

  只能嘴上嘲讽对方的,无非是无能狂怒罢了。

  看他死后被称为鲁哀公就知道了,没哪个好命的君王会被后人拿哀这么不吉利的字当谥号!

  司马迁正洋洋洒洒地分析着《春秋》中草蛇灰线的隐晦伏笔,一转头却发现霍善不见了。

  他看向太子,发现太子也在找人。

  两人倒回去一段路,才发现霍善钉在一处金灿灿的书柜前不挪腿了。

  刘据问道:“怎么了?”

  霍善反问:“这是金子做的吗?里面装的是什么?”

  刘据见惯了宫中富丽堂皇的装饰,还真没太注意这些瞧着金碧辉煌的柜子。

  司马迁道:“这就是‘金匮’,不过是铜做的。”

  自古以来朝廷都会把一些重要藏书以及籍册、图册之类的用金匮藏好,连秦朝都是这么干的,当年萧何随太祖入咸阳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重要资料抢救出来。

  如今金匮里头收藏着的一般是珍贵的玉版,也就是把书籍内容刻在玉上保存下来。

  以玉为载体自然比竹木长久。

  霍善听明白了,马上转头看向他太子叔。

  想看玉版!

  刘据发现自己竟看懂了霍善那亮闪闪的眼神。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刘据笑着命人把金匮打开给霍善看。

  金灿灿的铜柜里装着莹润漂亮的玉版书,看得霍善惊叹不已。

  他听张仲景他们说东汉时期有皇帝命人把经籍刻在巨大的石碑上供读书人传抄,没想到竟还有刻在玉上的。

  霍善问司马迁:“会刻这种玉书的人多吗?”

  司马迁道:“当然不多,就算真有那么多识字的匠人,世上也没有那么多玉可以给他们刻啊。”

  霍善有些失望。

  要是会刻玉版书的人多的话,他们应该可以直接刻木版书吧!

  毕竟玉可比木头难刻多了。

  不过他们连纸都还没有呢,倒也不必早早操心有没有人会刻木头。

  霍善见识过传说中的金匮藏书,心满意足地与刘据一起找《春秋》研究言而无信到底会不会长胖去。

  叔侄俩兴致勃勃地在书堆里消磨了半天,便有人找过来说刘彻让他们过去一同用膳。

  霍善马上把手里的书扔开,快快活活地拉着他太子叔找刘彻去。

  刘彻去他们家连吃带拿那么多回,可算轮到他来宫里蹭吃蹭喝了!

第63章

  在霍善心里, 一家人吃饭是很正常的事,不过对他太子叔刘据而言这事就不一样了。

  主要是刘彻有太多重身份了。

  刘彻是他母后的丈夫,也是后宫众妃嫔的丈夫;刘彻是他父皇,也是其他兄弟姐妹的父皇。同时刘彻还是这个天下的主宰者, 是那么多文臣武将的君王。

  刘彻想跟谁一起吃饭, 还真不用考虑别人的想法。

  他纡尊降贵召你去一同用膳,对你而言算是一种恩赐, 哪怕你算是他妻子儿女亦是如此。

  天下人在他面前都没什么不同。

  霍善不晓得这些弯弯绕绕, 跟着领路的内侍抵达目的地, 好奇地探头往里一看,还是熟悉的那几个人。见自家爹爹也在, 霍善马上高兴地跑过去喊人。

  很不错, 爹也在, 吃双份!

  他先喊完了爹, 才喊刘彻和卫青。

  刘据跟着霍善跑了一路,脸上也跑得红通通的。

  他上前向刘彻见礼。

  刘彻向来喜欢活泼点的孩子, 这会儿见刘据有些喘不上气来,不由说道:“你看看你跑起来还没你侄儿快, 平时得多锻炼锻炼。”

  霍善一点都不觉得刘彻在给他拉仇恨, 深以为然地对此表示赞同,还热情邀请刘据明早跟自己一起练五禽戏。

  他已经在学堂推广了一轮,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学得似模似样, 一到课余时间大伙就在空地上开始练习, 遍地都是学虎的、学鹿的、学熊的、学猿的、学鸟的。虽说大家各练各的, 但是非常热闹!

  刘彻几人:“……”

  想想那个场景不知为啥感觉有点好笑。

  这哪里是什么学堂,全是飞禽走兽了!

  不过瞧霍善这大冬天面色红润、干啥都劲头十足的小身板儿, 刘彻心里也忍不住信了几分:难道这五禽戏真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