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9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霍善可算是听出来了,这老头儿不喜欢冠军侯府。他认真地和对方分辨起来:“我要人心做什么,我只是想带温应他们上上手。”

  夏老头道:“就你这年纪还带人上上手,你把治病救人当什么?”

  霍善还没开口,温应已经开口维护起霍善来:“我们先生治病救人的本领未必比你差。”

  夏老头听到温应的声音,转头打量了温应几眼,淡淡说道:“一个阉人也敢大言不惭。”

  温应脸色未变。

  可霍善不在意被这老头儿看轻,他们却不能不维护霍善。

  他没有和对方分辨什么阉人不阉人的,而是冷静地和夏老头说起自己当初生病时的症状。

  夏老头没想到这十来岁的阉人描述起病症来竟讲得头头是道,不觉认真聆听起来。

  温应这段时间虽没有上手治病,却跟着霍善研习了大量医案,描述起具体病情来自然十分严谨。

  他把自己的“怪病”给讲完了,才抬眼询问夏老头:“请问您知道这病怎么治吗?”

  涉及治病救人,夏老头便不再是刚才那冷嘲热讽的态度了。他沉吟片刻,才说道:“用小阳旦汤。”

  温应闻言望向霍善。

  很显然,他并不知道小阳旦汤是什么。

  既然不知道是什么,他便不能妄下论断。

  所以他向霍善投以询问的眼神。

  霍善知道温应是听不得旁人贬低自己,自然不会让他被外人难住。他给温应解释道:“小阳旦汤便是我与你们说的桂枝汤,用的同样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

  桂枝汤一度被誉为“群方之祖”,许多太阳病都能用它解决,所以用得便比较多。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过他是遍读经方后把适用的药方记录下来,所以桂枝汤在他成书之前便存在了。

  比如在托名于伊尹的《汤液》之中的小阳旦汤便与桂枝汤是同方异名。

  服用之后也是观察患者是否出上一层薄薄的汗,出了汗一般便没事了。

  霍善的嗓音虽然稚气,讲起方剂来却是正经无比,听得夏老头不由转过头用凌厉的眼神看向他。

  像是想把他看出个洞来似的。

  霍善给温应讲解完了,察觉夏老头正盯着自己看,也转过脑袋看向对方,奇怪地问:“怎么了?”

  温应得知小阳旦汤与桂枝汤是同一方,便知晓这位夏医家也是有真本领的人。

  他不卑不亢地说道:“先生便是用桂枝汤治好了我的怪病。先生还悉心传授我们医理,只为了让我们这样的微贱之人受疾病所困时也能得到医治。”

  正是因为世人对待他们大多都是夏老头这样的态度,他们才会对霍善更为亲近和敬服。

  在霍善眼中没有身份地位之别。

  霍善是把他们当人看的。

  夏老头态度倒没这么恶劣了,他问霍善:“你准备怎么个义诊法?”

  霍善道:“我带他们给病人诊断,您在旁边给把把关。要是有人愿意找我们看病,开的药就不收他们钱了。”

  夏老头看了眼霍善:“谁让你做这些的?”

  “没谁让我做啊!”霍善道:“就是说好要教会他们的,要是一次真正的病人都没上手过,他们哪里能学以致用?”

  夏老头道:“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

  就这位小侯爷待在长安的时间,他教这几个“学徒”满打满算也才两三个月,居然就敢说能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霍善不乐意地反驳道:“我每天都有好好刷牙,哪里会有口气!”

  夏老头:“……”

  他和个小孩子计较什么?!

  不得不说,刚才温应那番话还真勾起了夏老头的好奇心。

  可是以霍善的年纪应该不可能会治病才是,难道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

  夏老头说道:“行,义诊就义诊,赠点药也不值多少钱。不过等人来了你要是治不了,我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

  霍善不解地问:“我治不了不是您来收场吗?”

  这人好笨!

  这个医馆正经的坐馆医家明明是他来着。

  夏老头:“……”

  为什么这小子能把话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两人正牛头不对马嘴地聊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就从外头走了进来,脚步听起来还有些急切。

  霍善转头看去,发现竟是个熟人。

  司马迁!

  霍善奇道:“你今天不用去郎署上值吗?”

  司马迁心里惦记着事情,进来时都没注意到外头守着好几个人,这会儿才发现医馆里头不止夏老头一个。

  好在他与霍善也算是熟悉了(虽然总感觉像孽缘),司马迁也没有瞒着,苦笑着说道:“家父身体抱恙,告假来请夏先生去给家父看看。”

  霍善道:“那你们去吧,这里有我们呢。”

  夏老头心道就是有你们我才不放心,万一你们胡搞瞎搞把人治死了怎么办?

  他无奈地说道:“既然你也认得司马郎中,我们便一起过去吧,也叫我这老头儿开开眼,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会治病。你想要义诊,医馆这边不得准备准备吗?我正好能让人去通知有需要的病人午后过来。”

  霍善听后马上起身说道:“那我们走吧。”

第74章

  一路上, 霍善还光明正大地跟司马迁打听夏老头是谁。

  司马迁见夏老头一声不吭,没有拦着不让讲的意思,便给霍善讲了讲夏家的家传。

  夏老头的祖父叫夏无且,据传曾是秦始皇的侍医, 活了老长了, 大伙都算不清他到底几岁,反正这人跟他老师董仲舒认识, 与董仲舒讲了不少当年的往事。

  其中最精彩的要数荆轲刺秦王了。

  霍善一听, 马上来了兴致, 央着司马迁给他讲讲。

  司马迁就给他说起了目击群众夏无且口述的“秦王绕柱跑”的故事。

  当时秦王被追得只能绕着柱子躲荆轲,还是夏无且扔出去的药囊给了秦王反应的时间来着。

  满朝文武都没啥用!

  夏无且, 救驾有功!

  连秦始皇都拉着他的手感动不已地表示“无且爱我”。

  霍善听得津津有味。

  震惊!秦始皇竟做出这样的事!

  这么说来, 夏老头也算是祖上曾经阔过的人了, 连董仲舒他们这些人都爱和他祖父交游。

  霍善和李时珍他们打交道久了, 对于别人掌握的医案非常感兴趣,他积极地向夏老头提问:“您有您祖父留给您的医案吗?他有没有记录过那位秦始皇帝生过什么病?”

  夏老头道:“这种东西谁敢私自记录?”

  霍善道:“那别的医案有吗?”

  夏老头道:“有也不可能告诉你。”

  霍善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医案拿出来共享, 见夏老头不乐意后又提议道:“不如我们交换医案,你给我讲一个, 我给你讲一个, 讲完以后我们的医案都翻了一倍!”

  夏老头冷笑道:“你才几岁?能知道几个医案?可别是胡编乱造的。”

  霍善道:“我虽然不大,但我……我师父讲过的医案可多了!”

  孙思邈他们教他都教得很用心,他这么喊上一声也是应当的,哪怕他师父知道了也不会生他的气。

  夏老头去过司马迁家, 知道还要走一段路。见霍善这般大言不惭, 他终归还是压不住心头那股邪火, 应下了霍善的提议:“行,你先说一个给我听听。”

  霍善就给他讲了个“天行赤眼”的病患, 此人年方三十,是个男性,双目眼睑赤肿,干涩疼痛,害怕见光,眼屎特别多,甚至时常流泪。那舌头呢,特别红,舌苔又格外黄腻。

  他还给夏老头描述摸脉的感觉,这人的肝脉摸起来跟摸竹竿竿身似的弦长硬满。

  夏老头没想到霍善还讲得头头是道。

  《黄帝内经》里面就有描述过各个脏腑的脉象,其中肝的脉是弦脉,摸起来细长柔软,触感应当像是按在竹竿末梢上一样轻轻摆动。

  而霍善说的弦长硬满便是肝胆生病的脉象。

  结合霍善说的眼睛症状,已经可以确定这是肝经出的毛病无疑。

  夏老头冷哼:“你这讲得好像亲手摸过似的。那你说说该下什么方子?”

  霍善不假思索地道:“白头翁汤加一味木贼!”

  木贼有明目退翳之效。

  至于白头翁汤,霍善要说的话可就多了。

  这东西光是闻着就怪苦的!

  它只用了四味苦寒之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别的药不要紧,只看其中的黄连就知道这药喝起来是什么味道了。

  这可是哑巴吃黄连的那个黄连!

  真可怕,他坚决不喝白头翁汤!

  夏老头见他讲得自己脸都皱成一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说他只关心药喝起来苦不苦吧,他又把经方背得滚瓜烂熟;说他学得用心吧,他又一个劲就着这白头翁汤有多苦讲了半天。

  霍善讲的这个医案从辩证到用药都十分齐备,夏老头也挑不出什么错处来,于是也依着约定给霍善还了一个。

  一老一少就这么探讨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