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 第164章

作者:谁家团子 标签: 布衣生活 甜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看着少女离去的背影,顾九卿心中一慌,忽的拽住她的手腕,恼怒道:“我什么都还没说,你就知道了,知道了什么,你就那么在意他的生死!那我呢,我的死活,你可曾在意?”

  如果不能解毒,他便只有一年可活。

  “可你活得好……”

  顾桑话语一顿,顾九卿也不算活得好好的,从他五六岁起便深受寒毒折磨,而他能活着已比常人艰辛百倍。

  她有所动容,面上却道:“所以,他是死了吗?如果死了的话,我帮他敛尸。”

  “你是他什么人,轮得到你为他收尸?”顾九卿口不择言地讥讽道,“天高海阔,我已经放他自由离去。”

  顾桑展颜一笑:“还活着啊,活着就行。”

  顾九卿看着少女脸上刺眼的笑容,因另一个男人而绽放的笑容,他薄唇紧抿:“如果他来找你,你会跟他离开吗?”

  顾桑想也没想道:“不会。”

  文殊公子是男女主的政敌,她不会傻到跟他过东奔西逃的生活。只是得知文殊公子生死未明,消失于燕京城,她想确定他的死活。

  也仅此而已。

  ……

  顾九卿暂未动司马朝那三个幼儿,而是将未生育过的后妃全部遣送出宫,许诺可改名,另嫁他人。至于已经生育过的后妃,大多是生养公主的妃子,暂留后宫未动。但是,以西境战事吃紧为由,一再缩减后宫的吃穿用度。

  就连太皇太后的慈宁宫也被削减了开支。

  “将《百业经》送到慈宁宫,就说我听闻太皇太后与已故的敬贞皇后感情甚笃,特寻了敬贞皇后的孤本佛经献于太皇太后。”顾九卿将经书递给陌花,漆黑的眸眼冰冷无温,“我久病不愈,免得将病气过给太皇太后,就不去请安了。”

  经书□□,毒害皇祖母……

  老毒妇,还想在宫中安享晚年?

  太皇太后看到《百业经》的那一刻,浑身止不住地颤抖,经书是敬贞皇后的笔迹,哪怕过了多年,太皇太后亦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她,她来找哀家了。”

  身边的刘嬷嬷扶住太皇太后颤栗不止的苍老身躯,不满抱怨道:“这位新皇后究竟是何居心?继位中宫后,从未来过慈宁宫请安,甚至故意给娘娘送《百业经》,谁不知道娘娘从不看此经书,她倒底要做什么?就算新皇后整顿后宫立威,可也不能拿慈宁宫开刀,阖宫的用度减了一半不止,这不是故意针对娘娘么。”

  “娘娘,不如让老奴将此事禀告新帝,陛下孝敬,定会痛责皇后恶行。”

  太皇太后无力摇头:“这是哀家该受的,该受的,报应啊。”

  她害死了视她如姐妹的敬贞皇后,她的儿子又害死了怀仁先太子一脉。

  活该晚年丧子丧孙。

  刘嬷嬷扶着太皇太后坐下,一边帮她顺气,一边劝道:“娘娘,别激动。自古成王败寇,没什么该受不该受的。”

  太皇太后头发花白,喘着气道:“新皇后嫉恨杨清雅用百业经陷害她,出了这口气便罢,别给新帝找不痛快了。切记,前朝后宫不合,风波不止。”

  一个吴氏便生出诸多事端,害了自己,也害了太子。

  当晚,太皇太后噩梦不断,梦到敬贞皇后化成厉鬼来向她索命,质问她,为何要杀害她。

  那些死去的人也一个个站在她面前,血脸模糊,骇人可怖。

  第二日,太皇太后昏沉沉地醒过来,发现近身伺候的人是个脸生的宫女。

  “刘嬷嬷呢?”

  宫女回道:“刘嬷嬷失足掉进水里淹死了。”

  原来,昨夜刘嬷嬷见太皇太后陷入梦魇,知道是那则《百业经》的缘故,不顾太皇太后的劝阻,便去面见新帝。

  结果,黑灯瞎火的,就掉入了水里。

  太皇太后毕竟在宫里浮沉半辈子,哪儿还有甚么不清楚的。

  跟随自己半辈子的刘嬷嬷是被人害死了。

  也不知是百业经,还是其它缘故,太皇太后自此噩梦缠身,夜夜梦到过往的人和事,哪怕是烧了百业经,依旧无济于事。

  夜夜噩梦,长久无法安眠,太皇太后被折磨的精神崩溃,终于熬不住一病不起。

第124章

  太皇太后病下没多久, 司马睿就在一个雪路湿滑天摔了一跤。

  也是他倒霉,摔哪儿不好,偏生撞在了尖锐的石头上, 激得旧伤发作。休养一段时日,依旧不见好转, 箭伤处时常憋堵疼痛,处理起政事逐渐力不从心。

  览阅文书,批改奏折等事,开始由顾九卿代笔。顾九卿并非隐于幕后执笔批红,而是正大光明的代劳, 完全不惧前朝迂腐臣子妄议。

  后宫参政,自古都是大忌。

  朝臣们以此为由频频上书谏言,搬出祖宗典制细数历朝历代女人干政的恶果, 也不知顾九卿用了什么法子,朝臣们反对的声音逐渐弱了下来。

  大多面服心不服。

  当然,也有真心敬服顾九卿的臣子,诸如方诸,谢将军等见识过顾九卿本事的武将。

  方诸做为新君潜邸时的谋士,自是破格提用,任吏部侍郎一职。这个位置是顾九卿将他摆上去的,意在让他为朝堂招贤纳才, 选拔真正可用之才,涤荡政吏污垢。

  顾显宗和施氏对于顾九卿染指朝政的行为,亦是心惊胆战,寝食难安。原以为顾九卿插手西境军务, 相比闺阁只会绣花吟诵投壶的世家贵女,已经够出格了, 至少还有千里奔袭探夫略作遮掩,哪里想到还有更惊世骇俗的举动。

  稍有不慎,便是天大的灾祸。

  在顾显宗的认知中,顾九卿只是凤命,能坐稳中宫之位,便已是顾家无上殊荣。

  “她怎么敢,怎么敢?诺大的后宫还不够她一个妇道人家打理,竟还将手伸到朝堂,祸乱朝纲,简直就是胆大包天!”

  顾显宗烦躁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如无头苍蝇乱转一般,家中出个有本事的嫡女,本是光耀门楣的事,可这未免也太大胆了,新君纵宠着皇后自是无事,万一哪日失宠,不就成了被人群起而攻奸的把柄。

  顾九卿的皇后之位固若金汤,顾家才能屹立不倒。

  越想越心焦,顾显宗忍不住撺掇施氏入宫:“夫人,要不你明儿进宫劝劝皇后,目前最要紧的事,是趁着后宫未进新人,怀有龙嗣,生下新君的嫡长子才是第一要等事。”

  “嫡嗣傍身,才是正理,皇家的圣宠最是虚浮不长久,我们的女儿向来聪明,怎么就看不明白眼前路?”

  若非不允许,顾显宗恨不得替顾九卿怀孕,诞下龙子固宠。

  待他日嫡子登基,就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太后。

  对于顾九卿的前路,施氏自是忧惧不已,倚靠在桌边,揉着隐隐泛疼的额头:“要去你去,事关朝堂事,我一个妇道人家瞎掺和干什么?”

  施氏深知顾九卿的秉性,那就不是个听劝的主儿,也知道自己劝不动,何必趟这趟浑水。

  顾显宗被施氏堵的噎住,他也想亲自去劝顾九卿,可他面对顾九卿实在是瘆的慌。说来可笑,当父亲的竟然害怕女儿。

  “夫人哪,你是不知道,我们顾家被人背地里议论成了甚样,说顾家的嫡长女是祸国妖后,做父母的怎能忍心看着女儿行差走错?当今陛下正值壮年,竟让皇后代批奏折,君心难测,也不知是不是试探顾家有不臣之心?”

  从前是品性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才女神女,如今成了祸乱国政的妖后。

  女儿被人恶意诋毁编排,施氏心里自是难受,但顾显宗好说歹说,施氏就是不应。

  想到同僚阴阳讽刺顾家真是出了一位好皇后,顾显宗咬了咬牙,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去见顾九卿。

  还没开口,就被顾九卿以坤宁宫翻新工事使用劣等工料为由,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并令他即刻拆除,重新翻建。

  顾显宗灰头土脸的从宣明宫出来,就看见站在外面的顾桑。

  顾桑俏立花树下,笑着同顾显宗行礼问安。

  顾显宗将顾桑拉到无人处,询问道:“桑桑啊,你跟皇后关系最要好,进了宫也不忘让你跟着享福,有什么好东西我这个当父亲都没得孝敬,独独给了你,皇后待你真是好的没话说。”

  说着说着,顾显宗忍不住泛酸,自己在嫡长女那儿挨了骂,好没脸面,偏生家中三女儿却比他这个当父亲的得脸。

  后宫皆知,顾桑是皇后最喜爱的妹妹,容不得旁人欺辱一星半点,哪怕是皇室公主也不行。据说有回,有两位公主不满顾九卿削减后宫开支,不敢闹顾九卿,便去找顾桑的麻烦,结果被顾九卿以骄纵跋扈全无公主风仪为由,将两位公主禁足,并罚抄宫规数遍。

  看着顾显宗甚为纠结不平的面色,咔嚓一声,顾桑扬手折了一截头顶上冬日凋零的树枝儿,含笑道:“父亲想问什么,直说罢。”

  铺垫了这么多好话,怪累的。

  顾显宗道:“想必你也听闻了那些关于皇后的风言风语,你就告诉我,皇后心里倒底是如何想的,你跟为父透个底,我也好有心理准备。”

  顾桑眯了眯眼,凑到顾显宗耳边,压低声音道:“皇后想造反。”

  一语犹如石破天惊。

  “什、什么?”顾显宗惊得浑身冒冷汗,差点吓了个仰倒,官帽都掉在了地上。

  “开个玩笑而已。”顾桑捡起地上的官帽,拍了拍灰,笑盈盈地将官帽递给顾显宗,“父亲,你可是混迹官场的人,这点定力都没有吗?瞧把你吓的,女儿骗你的啦。”

  “孽女!哪有这样唬人的,还要不要脑袋了。”顾显宗重新戴上官帽,“大逆不道之言也敢轻易宣之于口,若被有心人听到,顾家就完了。”

  这确实就是顾九卿在做的事。

  顾桑撇撇嘴:“女儿知道轻重,也就在父亲面前说说罢了。”

  顾显宗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四周,又凑到顾桑跟前,腆着脸问道:“乖女啊,皇后可曾在你面前透露过给为父升官的口风?你也知道为父最近领了翻新坤宁宫的差事,待事毕,大概能升任几品?”

  孽女到乖女,变的倒快。

  顾桑:“……”

  她哪儿知道顾九卿会不会给便宜父亲升官?

  顾桑含糊道:“父亲将差事办的漂亮,坤宁宫翻新的合乎皇后之意,帝后肯定会嘉赏于父亲。”

  所以,顾九卿骂他,就是点他差事办的不够好。

  也是,那是给自家女儿住的宫殿,怎能消极怠工。

  顾显宗原想着坤宁宫又不是重建,有些能用的工料便将就用了,皇后为战事节省后宫开支,他便想着皇后定也不愿坤宁宫过于奢华,用料才会略微简单一些。

  “恩,我知道了。”

  想通这一点,顾显宗一扫方才的郁闷,高高兴兴地转去坤宁宫督造工事。

  顾显宗离开后,顾桑打算回偏殿收拾东西回顾家,她原以为宫里的日子会过得极其漫长,然而转瞬就将差缺的三月之期补完了。

  宫里的美景被她赏了个遍,但凡能去的宫殿花园都被逛了个遍,御膳房的美味珍馐也被她尝得差不多,吃香喝辣不外如事。自两位年纪比她稍小的两位公主找茬,被顾九卿杀鸡儆猴后,也无人敢对她不敬。

  甚至,巴结她的人都快排到宫门口了。

  原想着傍着女帝过活的滋润日子,在顾九卿成为皇后,她已经提前体验过了。

  现在的她,在顾九卿的庇护下,在后宫可谓横着走也不为过。

  吃喝玩乐,躺平般的咸鱼生活,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她和顾九卿同住宣明宫,他住主殿,她住偏殿,同一个屋檐下,却不是每日都见面。

  顾九卿诸事繁忙,又要去御书房批改奏折,同司马睿商议国事,还要关注西境战事,有时还要兼顾后宫,人心浮动,自有琐事扰他这个皇后拿出章程论断。

上一篇:只有春知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