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觉醒后 第23章

作者:酥肉锅 标签: 重生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元棠走进老?师办公室,白老?师已经紧紧蹙着眉头了。

  但跟预料中的质问不同,她先?开口问的是别?的。

  “你?跟三班的元栋是亲姐弟?”

  元棠愣了一下,默默点头。

  白老?师深深看了她一眼?:“元栋晚了两天报道,你?挣钱是为了给家里?解决困难?”

  元棠没想到这点,什么元栋迟了两天报道,该不会?是老?师认为她是给元栋挣学费的吧?

  她赶紧否认:“没有?的,老?师,我挣钱完全是因为我自己。”

  她挑挑拣拣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家里?不愿意供我,但我想读书,学费是我暑假时?候自己挣的,现在是挣下学期的学费和自己的生活费。”

  她不愿意跟元栋搭上边,哪怕只要她这时?候撒个谎,老?师就?会?觉得她心地善良给她大开方便之门,她也不愿意。

  她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她挣钱是为了自己读书,跟什么家庭不家庭的没关系!

  白老?师靠在椅背上,眼?神严肃中带着一丝温柔:“你?知道在校门口摆摊会?引起很大讨论吧?”

  有?几个孩子能撑住流言蜚语,有?时?候少年人的恶意,比成年人的恶意更加不计后果。

  元棠微笑道:“我知道,我觉得我可以。”

  上辈子她被人指指点点过来的,学校这点不痛不痒的讨论,对她来说无足轻重。

  白老?师拿起自己的教案:“那你?去吧,我会?跟学校说冷处理,你?自己在班上也别?太张扬。”

  元棠说了一句谢谢,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学校不可能会?嘉奖她,如果嘉奖,别?的同样贫困的学生就?会?心思浮动,到时?候人人不想着学习,反而想着去做生意,这对一中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可同样,学校也没有?太大的立场去不让她干,县城的学校不止一个,元棠要是真被赶走了,她也就?是时?间上更紧点,换去别?的学校门口照样能干。

  到时?候万一出了事,说起来是他们一中不让贫困生摆摊,总是难听。

  最好的结果就?是冷处理,只要元棠规规矩矩的,学校也不会?赶她走。

  元棠安下心来,专心学习。

  班上的同学对她的态度也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看见她就?别?过脸的,仿佛跟她说一句话就?会?显得很不上台面,巴不得元棠赶紧离开二班,别?带坏他们班的名声。还有?一类,就?是赵霞一样的。

  赵霞一看就?是家里?保护的很好的姑娘,她不会?对元棠有?什么不满,同样又觉得元棠太神秘,所以她每次跟元棠说话,都?要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干什么大事。

  元棠觉得她这样的性格还蛮可爱,平时?两人也多有?交流。

  只是同在一个学校,元棠还是很快就?见到了她不想见到的人。

  元栋分到了隔壁三班,在迟了两天报道之后,他才?勉强卡着学校报名的点来。

  等到他适应好阔别?几十年的高中生活,把记忆中那些脸孔跟现实一一对应上后,他才?发现元棠早就?已经报道了,并且还在门口做起了生意。

  元栋咬着牙关,并不是为大姐做小生意丢脸而气愤。

  话说到元棠离家之后,元栋前脚跟元德发发了誓,说自己一定能带领家庭走出困境,后面他就?发现了家里?的问题有?多棘手。

  收回?来的粮食交公粮之后,剩下的部分留出一家人的消耗,已经基本不剩什么了。再说粮食也卖不上价,现在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大锅饭时?代,家家户户都?分的有?地,饿死人基本不可能,粮食自然也就?价贱许多。

  家里?除开地里?的出息,就?是养的猪和鸡。

  猪年底才?能出栏,能卖个二百块钱,可这点钱先?要还钱,还要维持一家人一年的开销,紧紧巴巴都?不够。鸡则是用来下鸡蛋,鸡蛋拿去供销社收购,一个鸡蛋能卖一毛,只是个日常的小填补。

  元栋心里?藏着很多发家的主意,偏偏一样都?实现不了。

  他想着这时?候是哪里?最火?

  是海南。

  海南这时?候正在炒楼花,一张认购许可,能炒上天价。

  可这远在天边的海南,他连一张车票都?买不起,更遑论什么参与到这场资本角逐中。

  至于买房置地,更是虚无缥缈到不能实现。

  元栋想来想去,只能想到最基础的。

  那就?是摆摊。

  白县交通不便,南方过来的小玩意儿和衣服,在本地一直都?很畅销。

  一直到零几年,白县市场上都?有?人卖这些,生意也都?很好。

  可是想摆摊,就?得往南方跑。元栋自己要上学,弟妹们都?小,倒是现在农忙已经过去,元德发和赵换娣闲了下来。

  元栋提出想让他们去南方进货的想法,话刚出口就?被撅了回?来。

  赵换娣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让她出门,她不敢去。

  别?看村里?那些打工的年轻人把南方说的有?多好,赵换娣就?秉持一个念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破家值万贯呢。

  她不愿意出门,南方那么远,她出去了再回?不来怎么办?

  元德发也是基本一样的想法,他甚至想不通大儿子怎么会?这样提建议。

  南方,去一趟要多少钱啊!

  都?知道南方货好,可自家既没有?钱也没有?经验,跑去那么远,回?来亏本了怎么办?

  元栋一再的解释,不会?亏本,可元德发就?是反复询问亏了怎么办。

  到最后一家人不欢而散,去南方进货回?来摆地摊的主意就?此?结束。

  元栋忍了几天,最后说你?们既然不愿意去南方,那不如去县城摆个小摊子吧。

  摆小摊卖吃的,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元栋以前在教育局,对于这些宏观上的数据很是信手拈来。

  在八八年到后来九几年之间,摆个小摊卖茶叶蛋都?能有?不菲的收入,既然大钱自家挣不来,小钱积少成多,也是个长久办法。

  可这个主意同样被元德发否决。

  元栋提议让他们在家做包子,早上赶到县城去,不管是学校门口还是机关门口,都?能销货。

  可赵换娣嚷嚷着自己还有?家里?的事要忙,做包子不得提前一天买肉做馅?不得半夜起来发面?前前后后都?是她一个人忙,哪儿忙的过来哦。

  元德发则还是那个问题。

  赔了怎么办?

  元栋到后来都?忍不住拔高了声调:“不会?赔!再说就?算赔了能有?多少?”

  几斤猪肉,一点面而已。

  元德发磕了磕烟袋,他谨慎惯了。看天吃饭的庄户人家,不愿意冒一点点的风险。

  元栋第一次那么无力。

  家里?的困境要解决,可哪条路都?仿佛堵死了。

  去南方不行,摆小摊不行,那还做什么?

  “卖菜总行?”

  农忙过去,家里?还有?点空地,哪怕没有?空地,乡下种地的那么多,元栋记得自己上学时?候邻村就?有?一个人。

  那人把地包出去,自己干起运菜的买卖。

  每天就?是转着圈在乡下收菜,再送到城里?去,刚开始在路边卖,后来在农贸市场弄了摊位。渐渐的买了车,成了这一片有?名的菜贩子。

  “你?们要是不愿意下力,那收收菜往城里?卖总行?”

  总算说到了家里?能干的事,元德发也觉得可以。

  家里?还有?几分地没用,这时?候种点小白菜大白菜的,还能赶上卖一阵子。

  只是收菜?

  元德发不吭气了。

  转着圈收菜,叫村里?人看见,总是丢脸。

  这活理所应当?落在了赵换娣的头上,可赵换娣这人不吃亏。

  村里?人的菜,她总是给人扒的只剩个心,葱叶子也要扒了外面一层才?上称,挑挑拣拣大半天,最后来一句“再少一毛吧”。

  那菜价本身就?不高,少一毛,几乎是砍掉一半。

  没几天村里?人就?都?不愿意把菜卖给她了。

  赵换娣还在委屈。

  “都?是乡里?乡亲的,那点菜就?算是自己种的,菜种子也要不了多少钱。”

  元栋已经麻木了,他没有?精力去跟赵换娣解释什么叫市场,市场是不在意成本的,如果万事都?只按成本算,人家干嘛要卖给你??

  凭你?长的好,还是凭你?会?胡搅蛮缠?

  离开学只有?两天,元家几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赵换娣再次开始骂起了元棠,满嘴都?是诅咒。

  元栋精疲力尽带着家里?借来的学费上了学。

  在门口看到元棠摆摊的瞬间,他竟然有?点无地自容。

  大姐说他是个废物,如果没有?她,自己根本就?不配上大学。

  元栋沉默很久,他想要证明自己不是,可偏偏一切都?不能按照他想的来。

  已经几十年过去,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本身在他脑海里?已经很遥远,可最近的交谈,让元栋都?质疑。

  父亲的软弱逃避,母亲的短视小气,上辈子他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元栋失魂落魄的走了,元棠离着老?远看到了他的背影。

  她转过脸,对着来买土豆泥的人招呼。

  “五毛一勺,八毛两勺!”

  元栋心高气傲了一辈子,他就?没过过苦日子。那些曾经的家境困难,除了她,那家里?没有?一个真的为穷操过心。

  父母那一辈多的是这样的人,享受着时?代红利,却畏缩于自己的短视和故步自封。自己明明走不出去,却以过来人的口吻教导孩子走出去要怎么回?报。

  赵换娣和元德发,都?是一样的内里?虚弱。

  偏偏在农村这片土地上,他们以长辈的身份统治了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