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 第200章

作者:沫香香 标签: 穿越重生

  谢渊这会不用看也知道,大家的脸色肯定很难看,他们恐都没有想到圣上会出这样的题目,这一刻他想众人肯定掐死那言官的心都有了。

  这题如何作答?说该发,那肯定是将圣上得罪了,今日殿试别想取得好成绩,说不该发,又得罪了那位言官大人,相当于他们还没有进官场,先得罪了一个‘大官’,这叫什么事。

  端坐在上方的宋铭,望着底下的新晋贡士,嗯,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还挺精彩的。

  谢渊虽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定下心来,他接过试卷,寻到自己的位子,跪坐下来时,借着余光看了一眼当朝天子。

  圣上四十余岁,乍一看只觉得平易近人,可细品又能感受到他身上隐隐的散发出来的威慑,谢渊不由地就想到了齐咏思给他那本书籍上,描写帝王的一段话‘帝王之气不流于言表,而内敛于体。’

  谢渊看过圣上感触颇深,当今圣上不是新帝登基,也不是垂暮之年,他正处于恰恰好的年岁,偏偏大皇子、二皇子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现在就开始争权夺利,二人恐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渊压下脑海里杂乱的想法,规规矩矩的跪好,不错就是跪,殿试只给了他们一张桌子,这意味着他们一整天都要跪着答题。

  此时谢渊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妻子还真有先见之明,有了这层护膝,跪在地上答卷时,也不至于那般难熬。

  谢渊展开卷子,磨好墨后,并未第一时间答题,而是先在卷子上写上姓名、籍贯。

  说来他运气是真不错,圣上出的这个策问,七月初二,在小舅子的拜师礼上,谢渊曾听几个官员议论过此事,当日圣上甚是不悦,直接罢免了那位言官,从这就可以看出圣上对这件事的态度。

  谢渊沉思片刻后,开始落笔,他先写的是干旱因何而生,古人云天灾人祸,干旱属于天灾,它自不是因为某个人产生,所以圣上何错之有啊!

  再我泱泱大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哪天不出点事?出点事给他铲平了,结了也就好了。

  如果出点事就要下罪己诏,那岂不是说圣上天天都要下个?

  别人都还在思索如何下笔,而第一个下笔的谢渊,在一众贡士中,是如此的显眼,甚至连宋铭都注意到了他,注意到了自然也就有些好奇,不知他是如何作答的。

  高坐在上位有些无聊的宋铭,走下龙椅来到了谢渊的身边。

  沈阁老、姜尚书几人,连着一众贡士的视线都随着圣上移动,落到了谢渊的身上,一时间贡士们羡慕、嫉妒的同时,心里也有了一种紧迫感,毕竟谢渊已开始动笔了,而他们还没有思路。

第277章 殿试【下】

  谢渊察觉到有人在注视自己的时候,圣上已走到了他的身边,不过他并未因为圣上的到来而紧张,依旧按照自己所思写了下去。

  旱情发生了,第一个要做的不是把责任推到各地官员的身上,治他们的罪,这就错了。

  这些官都是圣人和朝中诸位重臣任命的,既然将他们任命到了地方,那就说明这些官员都有可取之处,即便有错,也不至于是死罪。

  然后谢渊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救民先救官,旱情发生后,如果官都活不了,还怎么救民?

  紧接着谢渊开始阐述这样说的原因,灾民那么多,总要有人去给他们发赈灾粮吧!

  而这赈灾粮不可能是朝中诸公去发,最后还是各地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去发。想要他们干活,总得先让他们吃饱,无性命之忧吧?

  宋铭看了一眼谢渊的策论,再看了一眼他的年龄,年方二十四,竟如此老道。

  他看了一眼谢渊,又接着往下看,看着看着他先是眉头紧蹙,紧接着又慢慢舒展开来,后来双眼是越来越亮。

  不知不觉他竟在谢渊的身边站了一刻钟,直到海公公拉了拉他的衣袖,宋铭这才回过神来,发现他有些失态了。

  宋铭虽重新回到了龙椅上,却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也是这一刻,他记住了谢渊。

  彼时沈阁老、姜尚书这些人精,发现圣上即便重新坐了下来,视线还是在谢渊的身上,就知他肯定是前三没跑了,也不知他是如何破题的,竟让圣上触动这般大。

  谢渊阐述完自己的主要的观点,只觉得双腿有些麻,他轻轻动了动,这才接着往下写。

  今年全国干旱,偏偏岭北以南,受灾最重,这说明那边沟渠治理的不好,水井较少。

  然后谢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县城衙门,是不是可以多设置一些职位,专门应对灾害、农事?

  很多该做的事为什么衙门里的人不做,那是因为这些事谁都可以做,那也就意味着,谁都可以不做,所以要明确各个官职的作用,各司其职……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太阳逐渐升高,当移到头顶时,宋铭交代了沈阁老、姜尚书几句好好看着场上的贡士们答卷,就悄悄离开了,他饿了。

  皇帝一走,虽还是无人说话,但很明显的就是场上的气氛瞬间松弛了些,有些大小便忍了一上午的人,赶紧去如厕了,回来后却是如丧考妣,这次他们注定无法取的一个好成绩了。

  跪坐了一上去,哪怕戴了护膝,谢渊依然觉得自己的腿有点酸疼,好在他已写完,只要誊抄在试卷上就好,所以他暂放毛笔,轻轻按摩起腿来。

  后宫宋蕊的寝宫中,她看福乐回来了,迫不及待问:“可打听到那位贡士的信息了?”

  福乐点点头。

  “他名唤谢渊,年方二十四,宛平县人,是今年会试的第一名。”

  果然是会元,谢渊,谢渊,这名字可真好听,宋蕊揪着手里的帕子,抿着嘴笑了。

  福乐是五公主的贴身宫女,自然了解五公主,看她这副小女人姿态,心里咯噔了一下。

  “公主!”

  “嗯?”

  宋蕊咳了一声问:“可是还打听到了什么?”

  福乐摇摇头道:“公主,他已年芳二十四了。”

  虽知道这样说会引起公主的不悦,但福乐还是开了口。

  宋蕊愣了愣,随即就明白了福乐的意思,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问:“他已成亲?”

  “奴婢没有打听出来,不过谢贡士这般大了,家中恐已有妻室。”福乐低着头小心翼翼说。

  宋蕊一颗心就这样不上不下的提在了半空,她倏地站了起来看着面前的人。

  “那还不快去打听?”

  “是!”

  福乐行了一礼,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宋蕊在寝宫中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都无法平静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他到底有没有成亲。

  青石胡同,虽一桌子都是山珍海味,姜明月却有点难以下咽,也不知谢渊在宫里现在是何情况。

  清晨走的时候,他吃的那么少,且出发的那么早,这会肯定饿了吧!

  姜明月现在是深有感触,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真不容易,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说说而已。

  她吃了一个六分饱放下筷子,接过苹果递过来的茶漱了漱口问:“刚才你可见到小姨了?”

  谢渊高中会元后,沈娇娘也给她下了帖子,不过让姜明月回绝了,今日谢渊离开后,姜明月听了周斌的话知道监视在他们家周围的人离开了,这才让苹果往北罗胡同走一趟,亲自向沈娇娘说一下原因。

  “见到了,陈夫人知夫人有苦衷,很体谅夫人,还让奴婢转告夫人,让你不要胡思乱想,等以后时间合适了再聚。”

  姜明月点点头。

  苹果上前一步走到姜明月的身边道:“陈夫人还告诉了奴婢一件事。”

  “什么事?”姜明月看着苹果问。

  “陈大人想拉拢爷为二皇子所用。”

  姜明月闻言轻笑了一声,陈富贵还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不过沈娇娘既把消息主动透露给了她,这说明她对陈富贵已极其不满,距离离心已不远了。

  承乾殿中,膝盖舒服了许多的谢渊,重新拿起了笔,开始誊抄了起来。

  彼时姜尚书巡视一圈后,悄无声息的走到了谢渊的身边,他早就想看看,谢渊是如何破题的,竟让圣上在他身边看了一刻钟。

  姜尚书的视线落到谢渊的试卷上,眼中精光一闪,他说的不错,一个国那么大,每天都会出事,出了事去解决就好,不曾想现在谢渊已这般老练。

  姜尚书接着往下看,等看到救民先救官时,只觉得荒谬至极,可谢渊接下来所写的内容,却让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一会儿后,姜尚书回了神,他缓缓吐出一口气,深深看了一眼谢渊,又悄悄离开了。

  沈阁老看姜尚书回来了,询问地望向了他。

  二人眼神交流一番后,沈阁老正准备亲自去看看,就见吃完午饭的圣上,悄悄走了进来。

第278章 殿试结束

  沈阁老、姜尚书几人急忙弯腰行礼,宋铭朝他们无声摆了摆手,看一众贡士们答的很投入,朝他们走了过去,也不知除了谢渊,其他人是如何作答的。

  宋铭看卷子看得很快,字体不合眼缘的不看,开篇废话太多的不看,全是歌功颂德拍马屁的不看,写的非常不好的,宋铭还会故意发出一点声音,表示自己的不满。

  看看这写的都是什么,应该发罪己诏,发个头,宋铭很随心的直接踢了那贡士一脚。

  沈阁老、姜尚书几人,一个个要么低头看地,要么仰头看天,反正就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

  宋铭连着看了三十多人,都没有再让他看到眼前一亮的东西,心情已有些不悦,他并不是为难自个的主,直接走到了谢渊的面前,嗯,不错,人家已经写完了。

  宋铭接着往下看了起来,明确分工吗?他认真想了想,觉得这办法可行。

  一会儿后,将整篇策文看完的宋铭,朝排在第二的贡士走了过去。

  谢渊看身侧的人走了,微微抬起了头,通过那人传递出来的消息,他自认为还算了解圣上,不过今日见过圣上后,他的形象在他的脑海里突然就鲜活了起来。

  宋铭在第二名贡士身边待了一会,又走向了第三名,他一连看了七人这才停下脚步,嗯,写的虽没有谢渊好,但还算言之有物。

  宋铭并没有发现,他已默默的将谢渊的策文,变成了衡量其他贡士的标准。

  宋铭连续看了这么多试卷,这才重新回到龙椅前坐下。这次他只待了半个时辰就离开了。

  青石胡同,后院内室中,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姜明月揉了揉眼睛,迷糊地从柔软的床上坐了起来。

  “苹果,申时了吗?”

  “是,夫人可要再眯会?”苹果将洗漱的水放到一边轻声问。

  姜明月打了一个哈欠。

  “不眯了,别误了时辰。”

  苹果闻言这才打开帐子,帮着主子穿好衣裳,等她伸出双脚,苹果手脚麻利的第一时间帮姜明月穿上了绣花鞋。

  姜明月一手撑着床,一手托着圆溜溜的肚子落了地。

  洗脸、漱口、梳头,等她们出门已是一刻钟后的事。

  申时过半,姜明月终于来到了皇城脚下,等周斌停好车,她由苹果扶着下了马车,望向了巍峨、而又庄严的皇宫。

  当然她只是看看并不向往,毕竟进宫的话,规矩实在太多了,看看丈夫为了参加殿试,连续学了半个月的礼仪,她就对皇宫望而却步的。

  “这位夫人也是来接人的?”姜明月望着皇宫出神时,一爽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姜明月扭头就见一三十出头的年轻妇人,牵着一四五岁的小男孩走了过来。

  “我是来接我相公的,夫人也是?”

  “呦!那还真是巧,咱们的相公是同一届呢,我夫家姓孙,看年纪,我应该比你大一点,你要是不嫌弃就唤我一声孙大姐。”

  “孙姐姐好,我夫家姓谢。”

  二人就这样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