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 第263章

作者:沫香香 标签: 穿越重生

  人多时他们就慢行,人少时就骑的快一点。三月底,天气已暖和了起来,再加上宋铭几人出宫的比较晚,街道两边的店铺早已开门,人来客往的十分热闹。

  宋铭的精神极好,他也没有特意的去看什么,见街上人马店铺那么多,他就已很高兴。

  即将出城时,谢渊下马在靠近城门的地方,买了一些肉饼。

  “子敬早上没有吃饱?”

  “吃饱了,只不过看到李记的肉饼就饿了。”

  谢渊薄唇微翘,脸上的神色像是在回味无比美好的记忆。

  “以前我觉得我们宛平挺繁华的,后来进了京都,我整个人震惊的仿佛在梦里一般,浑浑噩噩的在街上逛了一天,后来走到城门这边,顺着味找到了李记肉饼,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摊位,他家的肉饼乃是一绝,爷要不要尝尝?”

  “成,那就给我一点。”

  谢渊扯了一点肉饼递给了宋铭,然后又给宋仁几人分了一些。

  一行人倒是都挺放得下面子的,就这样骑着马吃起了肉饼。

  “嗯,的确不错,回来的时候买一些。”宋铭接过海公公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道。

  “是!”

  几人出了城后,策马扬鞭,只用了两刻钟就来到了宛平县。

  以前宋铭作为皇子时,是来过宛平县的,不过那都是二十多年的事了,再次来宛平,他心中颇为感慨。

  “这里变化真大,我记得以前这里的码头还很小,码头两边都是草棚,现在竟都变成了砖瓦房。”

  “这都是爷治理有方的缘故。”姜尚书笑着拍了一个马屁。

  宋铭边走边看。

  “子敬,你们村距离县城有多远?”

  “十五里。”

  “到不算远。”

  宋铭看着身后的几人道:“余下的路,咱们走着过去如何?看看沿途中的麦田。”

  沈阁老、宋仁一行人纷纷下了马。

  “子敬,接下来有你带路。”宋铭吩咐道。

  “是!”

  谢渊边走边为几人介绍起了宛平县,沿路还买了一点宛平的特产,让几人尝鲜。

  出了宛平,道路两边都是麦田,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过,麦浪滚滚,麦田中,时不时能看到几个戴着草帽锄草的老农。

  地埂子上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旧陶罐,宋铭走到地埂上,拿起陶罐闻了闻,嗯,里面装的是米酒。

  他兴致来了,抱着陶罐喝了起来。

  宋仁几人想要阻止时,已经晚了。

  地里的农夫,看有人在喝他的酒,放下锄头怒气冲冲的走了过来,等看到谢渊后,又停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他喝。

  宋铭放下陶罐,老农又递给他一个黑色的饼子,他接过笑着问:“我喝了你的酒,你不生气?”

  “一开始是挺生气的,还以为是哪里来的贼子,后来看到你左边的人,我就不生气了。”

  谢渊听了这话稍稍有些诧异,没想到这老丈竟认识他。

  宋铭扭头看了一眼谢渊。

  “你认识他?”

  “认识,谢状元,想当初他在县里当差时,还帮过老汉。”

  谢渊心想,原来如此,怪不得认识他。

第365章 抓住机会

  宋铭听了老汉的话不解地看着谢渊:“县里当差?”

  “嗯,我爹娘死的早,少时跟着叔叔、婶婶……”

  谢渊将自己中秀才后,在衙门里当过一段时间幕僚的事给圣上解释了一番。

  “原来如此!”

  宋铭咬了一口黑色的饼子,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饼子很硬,且带着些许的苦涩,虽难吃但宋铭还是咽了下去。

  “老丈,你们平日里就吃这个?”

  老农嘿嘿笑道:“这还不好?”

  “这饼子应是用麦糠做的吧?”实在是太刺喉咙了。

  “我还加了咸菜。”

  谢渊将黑面饼子从宋铭的手里拿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道:“老抠,怎不加点白面。”

  老农乐呵呵笑道:“状元公,您这话就不对了,这人啊!要惜福,要多给自己留点后路,那能天天吃白面,那是要折寿的,这黑面饼子虽不好吃,却也能填饱肚子。”

  宋铭几人若有所思的,话虽糙,细细品味还挺有道理。

  “粮食留着不吃是会坏的。”谢渊紧接着道。

  “粮食那有放坏的道理,再则家里存点粮,我心里也踏实些。”

  宋铭闻言趁机问:“老汉家里存了不少粮。”

  “吃到秋天是不成问题的。”老农很自豪道。

  宋铭看着身穿补丁衣的老汉,真没看出来,他还有些家底。

  “如此说来,这两年收成应不错。”

  “比不过状元公所在的谢家村,老汉可都听说了状元公倒弄出来一种肥,庄稼只要施了,就能高产,老汉正打算去谢家村打听打听呢!”

  宋铭几人到没有想到农家肥的事竟已传开,他又和老农闲聊了几句,这才离开。

  几人一边走,谢渊一边对他们道:“十里八村大都通婚,各村要是发生点什么事,其他村就都知道了,所以我们村麦长势好的事已在各村传开,之前听族长爷爷说,到我们村看麦,打听情况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同一时间,姜明月回到了谢家村。

  村口一些族人看有马车驶来,纷纷起身张望,等看是姜明月,他们有些喜也有些惊的,纷纷迎了上来。

  “小渊媳妇,你今日怎有空回来了?”

  姜明月扶着赖花氏走下马车,笑望着众人:“不光我回来了,相公也回来了呢,不过他还要等一会才能到。”

  “小渊今日不当差?”三叔公问。

  “当差,不过咱们村小麦长势好的事已传开,相公的一些好友,纷纷向相公打听咱们的村的事,相公就请了一天的假,带他们过来看看。”

  姜明月和众人说话时,隐约感觉到有几道视线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只当什么也不知问“我观地埂上都站了人,这是怎么了?”

  “别提了,这两天来咱们村看麦的人络绎不绝的,有些人忒坏了,趁我们不注意故意踩坏了很多麦,可把大家心疼坏了,族中商量一番后,就派一些人守在了地头……”

  姜明月和众人说话时,赖花氏打量起了四周,很快她就发现了暗卫的踪迹。

  她往他们藏身的地方多看了几眼,这才收回视线。

  一棵大树上,一身材较小的暗卫,看了一眼老妇人头上的铜钗,往树叶茂密处藏了藏。

  少顷,姜明月和众人分开,领着赖花氏先回了家。

  官路上,宋铭倒是一点也不着急,走走停停,时不时查看一下地里的情况和地里的老农说说话。

  他和别人说话时,宋仁几人就会下地看一看。

  如此这般过了半个时辰后,宋仁看父皇有些累了,走到他的身边道:“爹,我背你!”

  一声爹倒是将宋铭喊懵了,他反应了一会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儿子是在喊他,这声爹还真接地气。

  “不用了,我还能走。”

  “养儿就是用来防老的,今日大哥他们都不在,爹就让儿子也尽尽心。”

  “难得少爷有这样的孝心,爷就答应了吧!”

  “还是爷有福气,我家那小子,别人是背我了,平日里叫都叫不到跟前。”

  …………

  姜尚书几人纷纷开了口,主要是再这样一直走下去,他们还真怕宋铭会累着。

  谢渊看了一眼蹲在宋铭面前的人,他这位姐夫还真会抓时机。

  宋铭听大家都这样说,趴在了儿子的背上。

  “辛苦你了!”

  “是儿子的荣幸。”

  宋仁背着一人,速度稍微慢些,几人为了迁就他,速度变慢了许多,谢渊则走到沈阁老的身边,扶住了他。

  几人中他的年纪最大,虽平日里他很注重养生,但走了这么久恐也累了。

  谢渊扶着沈阁老一边走,一边向几人说起了十里八村的情况。

  宋铭趴在儿子的肩头,心里多少有些感慨,小五是他的幼子,生母又是那种身份,再加上他平日里忙,对他的关注甚少。

  在他的印象里小五的身体一直都有些单薄,可今日他才知,原来他的肩膀是这么的宽阔,后背是这样的结实,脚步是如此的沉稳。

  他身为天下之主,被很多人背过,但这还是第一次被儿子背,心里竟升起了些许的安心和踏实。

  “累不累?”

  虽是三个字,却异常的温和,敏锐如宋仁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父皇情绪的变化。他笑道:“儿子曾经负重百余斤一天,不累!”

  “负重百余斤?”宋铭有些不解,他是皇子怎会负重百余斤?

  “儿子小时候经常生病、身体比较弱,爹怕养不活儿子,曾将儿子丢到西大营历练过三年。”

  宋铭努力回想了一番,嗯,好像还真有这么回事。

  “那三年让儿子成长了许多,也拥有了一个好的身体,从那以后儿子就很少再生病了。”

  听小五话语中满满的都是感激,宋铭笑了笑多问了一句。

  “在军营里,平日里都训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