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死后,他疯了 第92章

作者:她山 标签: 穿越重生

  眼看殿中闹哄哄的,继后无奈地揉了下眉心,察觉几位辈分高的宗妇面色难看地向自己看来,更是心中连连叹气。

  出了殿门,赵知行沉着脸从宫女手中接过披风给江晚披上,又拿了个手炉塞给她,“咱们随意走走。”

  江晚笑着应下,待他披上大氅,并肩往外走去。

  门外候着的几位宫女低眉顺眼地换了眼神,看着他们的背影神色艳羡。

  二人顺着寂静无人的宫道漫无目的地走着。

  感觉赵知行心情不佳,江晚突然转到他身前倒退着走,还轻笑着说道,“我不在乎她们说什么,别生气了。”

  赵知行沉默着拉住她的手臂。

  江晚眉眼舒展地笑了笑,“我是知晓父皇对两两的态度并非不喜的,这就够了,她们再如何言说都是外人,哪里知晓我们一家人如何相处。”

  她说这话时,外人和一家人咬字很重,旋即弯起眼自顾自地笑了。

  赵知行盯着她的笑,突然又想到了那个诡谲的梦境,试探着说道,“我曾经做了一个梦。”

  见江晚好奇看来,压低声音继续说道,“我梦到你在那个公司加班,死了,然后我成了那个一直压迫你的副总,第一次见面,你还以为我想潜你,后来我们在一起了,差点结婚,就那次中蛊后发烧,我听到你的声音才回来。”

  他说的凌乱,江晚也只是诧异一瞬,便笑眯眯地看着他,听他说完,也只是沉默笑着,一言不发。

  赵知行还想说更多,神色犹豫着放弃了。

  “无论你是谁,你都是江晚,我的妻,这就够了。”

  说罢,神色一松,似是放下心中巨石般,抬手理了理江晚发间有些倾斜的簪子,“小心地滑。”

  江晚轻笑着应了声,似乎真的没有多说的意思。

第173章 坦白

  宫道上的雪大多清扫干净了,只有少数几条赏景小路的积雪被特意留下,以供今日来的宾客踏雪玩乐。

  二人准备走上前时,一旁候着的小太监笑着迎了上来,“端王、王妃,这条梅林小道的积雪未清扫,可需要防滑底?”

  说着,将手中盛放防滑物件的托盘往前送了送。

  江晚看了一眼便轻声拒绝,转而笑吟吟地向赵知行伸出手。

  小太监见状,很有眼色地笑着退下。

  赵知行握了握她捂得火热的手,认真掰着指头与她十指紧紧交握,才带着江晚踏上这条梅林小道。

  如今还早,大多数人才刚进宫门,或是在各处宫殿拜见,偌大的梅园很是安静,一眼望去似乎只有他二人。

  “你既做了那个梦,想必也知道福利院吧?”

  江晚温和的声音冷不丁响起,赵知行侧目对上她盛满笑意的眼,怔愣一瞬,缓缓勾唇。

  “嗯。”

  江晚笑了笑,轻声说道,“其实我不觉得那是什么前生今世,因为我的的确确是生在大盛,我爹也只是建武那个普普通通的教书郎,若非要说,我更觉得那是孟婆汤掺了水,所以还残留着一些碎片记忆。”

  赵知行听她这般说,不由轻笑。

  江晚勾着唇垂目,踩了踩地面的积雪听到细微作响,才继续说道,“我无父无母,自记事起就长在福利院,好在一直以来学习还行,半工半读上了个不错的大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一家农业公司招聘,工作也有了着落,转正以后领导觉得我做事还算麻利,就让我各部门都转了一圈,可惜最后还是留到了管理部。”

  说到此处,江晚面上不由带上了些许惋惜。

  若她能进一处实用部门深造,或许要比如今这些微末派上更大的用场。

  赵知行若有所思地点了下头,“所以你对农具和种地大多只知皮毛,再深却不知道了,可我记得你还会画图,我梦中,你的专业似乎并不需要。”

  江晚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应了声笑着说道,“我本身就喜欢画画,后来去设计公司兼职,跟老设计师学了些作图技巧,平时用来赚点外快,所以一直没荒废。”

  顿了顿,脚下微缓,“不过你做的梦,真假混杂。”

  见赵知行好奇看来,她唇角微扬,“那个空降来的领导,没有你这么年轻,是个中年男人,有妻有子,看我没什么背景又是个小领导,就想耍手段拿捏我,不过虽然我被调走,可他下场也不太好,盯着那个位置的人太多了,偏偏他行事又张扬,有次喝酒得罪了大领导的亲孙女,就被几人联合起来,寻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处明升暗贬了。”

  察觉握着自己的手缓缓用力,江晚吸着气垂目看去,扭手挣扎了下,“疼。”

  赵知行这才猛地回神放开她,旋即又捧起她的手左右翻看,见只有细微红痕,垂目轻轻摩擦。

  江晚笑着踮脚在他唇角落下一吻,“好了,说到底那只是黄粱一梦,哪里值得生气。”

  赵知行小心搂着她继续往前走去,“可梦中我占了他的身份与你相爱,如今想想就心中膈应。”

  江晚柔声说道,“无论是何身份,你就是你,梦中的我想必也因为是你,才会愿意的吧。”

  赵知行总算心气顺了些,垂头嗅了嗅她颈间的香气,沉声问道,“后来呢?”

  江晚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后来了,他明升暗贬,我一时高兴准备去跟朋友喝一杯,结果路上被一个酒驾的司机撞了,当场去世,你那个我加班猝死的梦,是假的,我那段时间确实很忙,但是不至于直接累死。”

  赵知行应了声,沉默一瞬,没头没脑地问道,“很疼吧?”

  江晚笑吟吟地看了他一眼,轻松说道,“不疼,当时就感觉轻飘飘的,然后就到我娘肚子里了。”

  赵知行听她这般说,不由愣了愣,“这般说来,你不是……”

  江晚挑了下眉,看他眼含震惊,不免觉得有些好笑,“自然不是,我说了,只是孟婆汤掺了水,我可是自幼生在大盛、长在大盛的大盛人。”

  赵知行抬手揉了揉眉心,也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有些离奇,自己与江晚年少相识,除了曾经她对自己不大上心,旁的从未变过。

  江晚伸指戳了戳他的心口,“你心中的疑惑,如今也算彻底解了,往后可不要明里暗里的试探着问我喽。”

  赵知行被她戳中隐秘心思,不由尴尬一笑,点头应下,“往后不会了。”

  眼见这段梅林小路也到了尽头,江晚随意指了一枝梅花说想要。

  赵知行看她眼底满是促狭,在心中轻叹,当着她的面纵身跃起,引得江晚捧腹大笑。

  不是她笑点低,实在他这般纵身飞跃太过搞笑,尤其是以她的视角来看,简直一大坨黑黢黢的东西在空中乱蹦。

  刚知晓大盛有传闻中的轻功时,江晚很是期待过,心心念念地想寻个机会瞧瞧,可惜便是大盛,也不是什么人都会的。

  只年少时在建武,见过一个武馆的人使用,可惜那人身形实在彪悍壮实,因此江晚虽觉得大失所望,却也以为是人的原因。

  直到后来认识了赵知行,亲眼见他在自己面前耍帅依旧是那般一言难尽,她总算知晓了什么叫电视误我。

  起先赵知行见她笑得开怀很是高兴,可她次次都笑个不停,甚至流出了眼泪,不免心生好奇,再三追问下,才听江晚说自己飞起来像个大蛾子,当即便恼了,整整三日没来寻江晚。

  江晚也觉得理亏,毕竟赵知行那次是为了去寻自己故意挂到树上的风筝,好心好意竟被自己嘲笑,确实过分,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吃食给他道歉,温温柔柔地哄了许久,此事才算过去。

  也正是因此,后来赵知行便不愿在她面前用轻功,令江晚本就无趣的京中生活,更是少了许多乐趣,好在赵知行也是个待不住的,消了气便带着她到处逛,才没那么憋闷。

第174章 问话

  赵知行捧着一枝红梅站定,没好气地抬指擦去她眼角笑出的眼泪,“有这么好笑吗?”

  江晚眼睛水润润的盛着笑意,看他面色不善,摇了摇头,“也没那么好笑,噗……”

  眼见她都笑得去捂肚子了,赵知行无奈地搂着她往一旁的亭里走去。

  石凳寒凉,赵知行便让她坐到自己腿上,随意将红梅枝放到桌上,耐心给她揉着肚子。

  江晚缓了许久才忍下笑意,见赵知行冷着脸沉默,心虚地往他怀里挤了挤,“我错了,许久没见一时没忍住,往后不笑了。”

  赵知行依旧沉着脸,“好笑吗?”

  这话一出,江晚没忍住又笑了起来,待她好不容易按下唇角,赵知行的脸色已经黑如锅底。

  江晚又挤了挤,看了眼左右心虚地小声问道,“带口脂了?”

  赵知行喉结滚动,微微颔首。

  下一刻,温软的唇贴了过来,磨磨蹭蹭的唇舌如隔靴搔痒,令赵知行更是难耐。

  待江晚轻喘着想退开,他不满地捏着她的后颈又凑了过去,直到胸前被无力推拒,才唇舌潋滟地松开。

  口脂斑驳的厉害,赵知行噙着笑用帕子擦净,又仔细给她重新涂抹上,才拉着江晚继续往外走去。

  “反正你不耐烦跟那些妇人打交道,跟我一起去寻父皇吧。”

  江晚很是心动,可想到现实,犹豫着问道,“父皇今日虽说是接见朝臣,可难免谈及政事,何况外臣那么多,会不会不合适?”

  赵知行满不在乎地说道,“理他们做什么,父皇允了就是,何况以你的胸襟和功绩,比那些不作为的朝臣强多了。”

  江晚闻言,笑着摇头,“我哪里比得上正经科举的大臣,只是占了前人便宜,你可别乱说。”

  赵知行漫不经心地应了声,出小道见马车已经在候着,拉着她上了马车。

  “去勤政殿。”

  马夫应了声,想到端王妃也在马车上,低声问道,“可要先绕路送王妃去未央宫?”

  赵知行冲江晚笑了笑,沉声说道,“不必,王妃跟本王一起去勤政殿。”

  “是。”

  待二人再次踏入勤政殿,正好碰到元景帝跟宋鹤安闲聊着什么。

  两两也醒着,躺在元景帝怀里不吵不闹的,估摸着已经喂过奶了,只在听到二人对话时不时皱眉,肉嘟嘟的脸面无表情,豆大眼睛也不住滴溜溜转,仿佛能听懂二人在说什么般。

  等他们互相行礼后,元景帝便让林安把两两抱给了赵知行,又让宋鹤安落座继续说。

  宋鹤安应下,沉声继续。

  江晚摘下一朵红梅放到两两手中,轻柔的陌生触感吓了他一跳,要哭不哭地咧着嘴看向赵知行分明的下颌,见他没分给自己半个眼神,撇着嘴用力揉捏了起来。

  江晚笑了笑垂目坐正,认真听着他们对话。

  宋鹤安如今说的,是文中县论学会的弊端,他不像有些年轻朝臣喜欢引经据典,用词很是精准务实,条理也很是清楚,不多时就把这么多年来沉积的弊端一一说明,连如何解决,也简单说了几句。

  “论学会办了这么多年,纵使有官府盯着,如今也偏离了初衷,贫寒学子奔赴而来,却因没有足够的科考外知识储备,大多在第一天就被家境不错的学子抱团挤兑了出去,他们本就是举家供养艰难求学,见到这般情形,不免联想到官场,许多天赋不错的学子心生挫败就此消沉,回家做了旁的营生,长此以往,恐怕所谓的寒门学子,也不是真正的寒门了。”

  他说完这话便沉默下来,元景帝垂目摩擦了阵扳指,才沉声问道,“老五,你怎么看?”

  赵知行挑了下眉轻笑一声,不答反问,“父皇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元景帝也不生气,只端起茶盏轻抿,“假话如何?”

  他笑了笑,抬眼看向对面正襟危坐的宋鹤安,“假话自然是宋大人在危言耸听,想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大义灭亲,取得父皇信任。”

  宋鹤安低垂着眉眼,纹丝不动,仿若未闻。

  元景帝放下茶盏,发出细微磕碰声响,“真话又如何?”

  赵知行又笑了笑,轻飘飘地说道,“真话是,情况远比宋大人说的严重,据儿臣在北地暂住观察,不少所谓寒门学子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世家身影,其实这本无所谓,为了家族昌盛联姻是必然,可儿臣回京后猛然发现,这几年真正的寒门学子,已经十不存二三,且大多是微末官职,等闲难以晋升,曾经的那些寒门学子,如今身兼重职,到底也是生了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