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平凡生活 第7章

作者:教育学原理 标签: 种田文 重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陈庚望倒没出去,不过也是吃完就进了西屋。

  他们是不会收了碗筷送进厨房的,女人们也都早已经习惯了。

  一进西屋就看到桌子上的字典摊开着。

  应当是那妇人看了。

  果然,为了她那竹马竟然等着学字呢。

  小妹说起来这事,他还以为她是为了自己学的?

  就算不是为自己,也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是为那什么竹马。

  ——

  宋慧娟收拾好,也进了西屋。

  经历过上辈子,她就不大喜欢和那些人闲话了,过日子只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平白听了那些家长里短只会闹得鸡飞狗跳。

  尤其自己现在还是个媳妇,那就意味着自己是谈论的对象。

  等过了这一阵子,再说吧。

  “怎么要识字?”陈庚望听见门的声响抬头问道。

  “啊?”

  “怎么想起来识字了?”陈庚望还是问出了口,还是想亲口听那妇人怎么说。

  “啊!在家也没啥事,想着识个字罢了。”宋慧娟低头坐到床沿上。

  半真半假。

  没错了!陈庚望心想。

  “知道咋用吗?”

  “不是有啥拼音吗?”宋慧娟摇摇头。

  呵!拼音也知道,看来自己之前低估她了。

  “从前跟着浦生他们几个识过几个字,他们学过。”不等他问,宋慧娟解释了一句。

  浦生是宋慧娟的大弟弟,有十六七了,二弟弟叫宋浦为,也有十三四了,三弟弟叫宋浦华,还小,记得也就十来岁。

  陈庚望看着床沿上的女人低垂着眉眼,难以相信她的话,或许是跟什么竹马学来的吧。

  他是知道的,她娘死的早,听媒人说从七八岁就照顾三个弟弟了,十二三岁就能挣一个成年人的公分。

  就算是老三一个男孩子,今年都十四岁了,现在也只挣半个大人的公分。

  其实这也是他选择她的原因。

  从小持家能干,长姐如母一般地操劳过,嫁过来能帮家里很大的忙。

  此刻他却有些恼怒,自己怎么没有问个清楚,虽说自己娶她有一部分是为了减轻自己家的负担,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半路会杀出来个从哪儿冒出来的竹马。

  一时怒气攻心,干脆撂了话,“学这有什么用?不当吃不当穿!”

第5章

  午后的阳光透进屋内,不仅没有缓和某人骤然而起的怒火,反而晃得人眼晕。

  宋慧娟抬起头看着闲立在窗边的身影,沉默了一会儿,“咚”地一声转身带上了门。

  陈庚望听见动静回头去看,屋子里已经空荡荡一片,转头便瞧见院子里的妇人拐去了厨房。

  一股子邪火钻进心头,一脚踢在墙上,带着上面的黄土灰扑簌簌往下落。

  盯着南面射来的光晕,树叶影影绰绰,就想起了上午的事。

  半晌午,十来点前后。

  大队队长陈建元特意把他叫去,说起今年上面派下来的知青,要按照新规定算公分,尤其是对今年来的知青们。

  原本也没什么,他随口应下来,拿着大字报就写告示去了。

  大字报写好,贴在村前沿的墙上,人来人往,路过看上两眼也就算是通知了。

  陈庚望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没有立时回了大队,立在大槐树下听人讲起闲话来。

  到了下工时间,妇人们零零散散的路过,偶尔有几个好热闹的驻足停在告示前讨论起来。

  “又来知青了?”

  “是啊,不知道今年的咋样呢?”

  ……

  “诶?这不是前赵庄的赵学清吗?”

  “前赵庄?那不是你娘家那边吗?”一个妇人问起来,“那他咋是知青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他啊,是跟他娘姓的,听老辈人说前些年他爹是个外来汉,入赘到他娘家里,后来跟着咱人民军队去打仗了,十几年没见个人影儿,都以为他死在外头了,谁知道前两年回来了,现在人家可是省城里啥军区的头头呢,官儿可大着呢。就是可怜那早死的学清娘了,要是熬到这个时候只怕也能跟着去享福了。”

  一旁听的妇人也跟着感慨起来,“唉,那真是可怜人了。”

  “你还可怜人家呢,现在人家可是知青了,不知道比咱们好了多少。说起来慧娟还跟他有点那档子事呢。”

  “慧娟?是东头大宋庄的不是?”

  “真的?”

  妇人信誓旦旦的说起来,“我还会骗你们不是,有人亲眼看见过的……”

  “也是,两个村前后挨着,能没点什么事吗?”

  ……

  “娘们家家的,都瞎说甚呢?”

  随着一声俚语的呵斥,那几个妇人这才注意到槐树下的人,拍拍胸脯纷纷作鸟兽散了。

  “大哥,别听他们瞎说,”刚刚出声的呵止的男人,忙露出一脸笑意,“妇人家家的,就爱传闲话,您可千万别当真。”

  陈庚望僵硬的点了点头,浑然不知自己当时散发出的一股寒气,直逼人心。

  到了点儿,人自然就散了。

  没人知道陈庚望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么一传保准不出两天全村的妇人也都知道了。

  那几个妇人一个一个都是传闲话的“好手”。

  “那可不是咋地,当时学清娘死的那阵,学清还小呢,是跟着他姥爷过日子的。他姥爷那时候还算得上是大地主呢,再后来这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地一分没几年他姥爷就撒手走了。那阵儿他得有十来岁了,半大小子也没人家愿意养,后来就有人家看见他在慧娟家了,听说是慧娟他爹打算把慧娟许给他呢,临了两人也没成。”

  “那咋会成呢,估摸着那时候人家当官的爹回来了呗,有城里的洋姑娘谁还要农村的傻姑娘哟!”

  ……

  晌午那些妇人的闲话一个劲儿往陈庚望脑子里钻,这会儿更是停不下来了。

  猛地想起去年秋天两人的初次见面。

  正是秋收麦子的时候,他还特意和大队请了假去大宋庄,早早地去给他们家收粮食。

  那时候没觉出什么,现在越想越不对劲。

  那天,陈庚望跟在媒人背后往宋家走去,一路上受到了好些村民社员的打量,七嘴八舌的指指点点。

  原来以为是对他这个蓦然出现的生人的打量,哪也没想到内里还有这么一层。

  听到从外面传来的锣声,陈庚望回过神,披上外袄抬脚离了门。

  厨房正坐着发愣的宋慧娟听见动静,起身趴在窗户上只瞧见那人落下的影子。

  她并不想解释什么,识字都可以往后退,现在最要紧的还是要说服他离婚。

  想到这,宋慧娟叹了一口气,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到什么好借口。

  这时,院子里传来陈如英的声音:“大嫂,有人找”。

  宋慧娟打起精神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灰,刚踏出门槛,就见大门外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来人正是赵学清。

  一身浅灰的中山装,手边把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左边把手上挂着一个竹编篮子。

  这样的阳光明媚,让宋慧娟一时失神。

  上辈子见他的最后一面,还是那时自己患病严重时候,甚至算得上是临终前了,不知道他打哪儿听来的消息,特意来医院看她。

  那个时候的她已经病的严重,说不出话来了,两人相对无言,但心中的挂念从不曾因时间有所消磨。

  她仍然记得,上辈子差不多也是这时候他来看了自己一回,他说他是下乡来当知青的,但只此一回,从那之后两人就渐渐断了来往,哪怕是在一个大队里。

  一方面是怕大队里的流言蜚语害了他,另一方面也是怕陈家的人有看法,害了她。

  从那之后,两人都默契的没提再见的事。

  没想到今生两人再见,居然是在这种情况下。

  门外的赵学清抬头,目光对上那低低门檐下的女人,嘴角扬起,溢出满心的笑容。

  “慧娟——”

  “学清哥——”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缄默低头。

  漫天的光洒下来,恍若隔世。耳边一声清脆的“大嫂”,惊得宋慧娟回过神来,再抬头,脸上已经露出恰如其分的久别重逢的笑意。

  “学清哥,进来坐吧。”

  宋慧娟抬步走出来,陈如英见状也不再拦,小眼珠咕噜咕噜转着,扭头跑进了屋里。

  门外的赵学清手臂一弯,抬着前轮就进了陈家的大门,放下脚架,提起左手边的竹编篮子大步走了进来。

  宋慧娟这时才看到那自行车的后座上还捆着一个皮箱子,再次验证了她的猜测。

  果然,这一世他还是来下乡的。

  不容她再想,陈如英已经将张氏叫了出来。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