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个水瓶
林太医的家传绝技就是最擅调理少年将军的身体,确保有天赋的孩子的身体状态不断增强,未来成长为少年将军。
而据林太医判断,这位十五阿哥天赋确实出众,远超同龄人的力气并不算什么,小孩子偶尔也能凭借身体爆发展示出惊讶大人的力气。
但是这位小阿哥不同,他的力气是比较稳固的,并不是因为一时间的爆发才得来。
他在承乾宫整整待了一天,才观察出其他天赋,因为太医不能在后宫久留,等待小阿哥大一些搬去阿哥所,他还能更仔细的判断。
林太医在给承乾宫留下一些食谱之后,又问了小阿哥平日的活动,倒是很赞同。
在给皇上回话的时候,林太医甚至还带了点赞叹,难得看到这样的有天赋的孩子。
“小阿哥不仅是身体极好,能从很多地方看出天赋不凡。”
“力气只是其中一种表现,小阿哥精力旺盛而且能够很快恢复精力,嗅觉和听觉十分敏锐,且柔韧性也不错。”
“骨头粗壮但是并不笨拙,反倒十分灵活。”
在林太医给出结论之后,胤祈的培养才算是正式开始。
除去专门的太医定期调整食谱以外,还有很多准备。
比如现在就在确定的武师傅人选,他的哈哈珠子人选,甚至是上驷院已经开始培育马匹,等到他六岁或者是五岁,这批马就给胤祈用来学习。
满人的孩子学骑马,是不会骑着小马驹玩耍的,皇子们学骑马的时候用的都是高头大马。
不说别的,每年出巡蒙古的时候,皇子们若是骑个小马驹,那可是能把人笑话死。
胤祈对于别的还不算清楚,但是每隔半个月,他都会被带着去上驷院给一批马喂草料和饴糖,让马熟悉他的气味。
他不太清楚皇阿玛的打算,但是跟马儿们玩的还是很开心的。
而且他的启蒙老师换了一位,他虽然不需要搬去阿哥所,但是需要每隔两日去上一次课。
这次的先生格外不同,是今年的新年科状元郎李蟠,年仅四十六岁,呃...不算年轻。
李蟠出身徐州,是前明到现在唯一一位出身徐州的状元,不过是寒门子弟,能说上名字的他祖父也不过是前朝天启年间的一个举人而已。
他这人一来没有背景,二来脾气不够圆滑,在翰林院过的不上不下,被皇上口谕叫去给十五阿哥开蒙的时候,他还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能被康熙看上,他只有一点好处,文采非凡啊!
康熙虽然心里明白小儿子怕是没有那个文学上的天赋,但是他绝计是不能忍受儿子是个文盲的,朝堂上没读多少书的武将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他可不想儿子变成那个样子。
他坚信名师出高徒,文采非凡的李蟠一定能给胤祈熏陶出一些感觉。
胤祈在阿哥所跟新师傅大眼瞪小眼,头一次上课,两人都有点拘谨。
李蟠来之前还被皇上召去乾清宫说了几句话,已然知道这位十五阿哥大概不太能念书,他心里也有点忐忑。
他不是什么年轻气盛的人,他这个年纪已经做了祖父,却刚刚进入朝堂,这些年的日子也不是白过的,更何况已进入朝堂他便意识到自己这辈子的上限也不过如此。
若是不出以外,恐怕外放出京的第一个官职就是他这辈子的顶点了。
谁承想时来运转,他竟然有一天也能结交权贵!
虽然....他看了一眼乖巧坐在椅子上的小娃娃,虽然这个权贵年纪有点小。
但是没关系!这就是他官途的第一步!
李蟠先拱手,“十五爷,臣李蟠,翰林院修撰,是今年的一甲第一。”
胤祈从椅子上滑下来,摸摸脑袋,皇阿玛和额娘都说要他好好跟着师傅念书的。
他抬头看看这位师傅,师父那手还有点抖呢,他点点头,大方的开始介绍自己,“我叫胤祈,排行十五。”
李蟠心里一颤,好像...皇子不用站起来吧...
“咳咳,十五爷进度如何?三字经和千字文学完了吗?”
胤祈一点不尴尬,老实回答,“三字经只会一点,千字文还没学。”
“一点?”李蟠疑惑,一点是多少。
胤祈熟练的开始展示,背手摇头晃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嗯...接下来呢?”李蟠试探的问道,他怀着一点不该有的期盼。
胤祈拉起嘴角,露出了单纯可爱的笑容,“嘿嘿,就到这里了。”
李蟠看着这位小阿哥单纯可爱的笑容,笑容逐渐挂不住了,他就知道,好差事怎么会轮到他!
李蟠几乎是悲痛的迎来了一个乖巧!可爱!听话!但是学不会的学生,他既是艰难又无奈,心中甚至有点绝望,怕他自己教不好,皇上再也不会用他。
他整日都琢磨如何教导小阿哥,甚至费心思编撰了三字经口诀,将一个个拆分成故事讲给胤祈听。
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生身上,在翰林院就有些疲劳,恰好被同僚博简看出来,因着两人是同年年纪又相仿,二人交情还算不错,他便敞开了话匣子。
“十五爷样样都好,可我实在不知如何教他,若说是有顽皮不肯听学,我好歹有些法子,可是...唉!”
李蟠愁眉不展,实在是担心皇上若是考教十五阿哥他该如何应对,他之前没考上进士的时候,也在家教过几个学生,还真没碰见过这种。
十五阿哥学习态度很好,对待师傅尊敬,除了有点坐不住以外,挑不出毛病,孩子也是聪明的,记性也还不错,怎么就不会念书呢?
李蟠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博简瞧他钻进牛角尖,于是好笑,推了他肩膀一把,“你这是跟我炫耀呢还是炫耀呢?”
“我怎么半点没听出有什么不好来?”
李蟠叹气,“你不懂,十五阿哥念不来书,我这心里自然着急啊。”
博简点点他,“你啊!还真是庸人自扰,皇上叫你去开蒙难道不知道十五阿哥念书不好吗?”
“若不是清楚情况,那里会点你一个状元去给小皇子开蒙。”
“况且那可是皇子,人家母亲是贵妃,半点不见骄横,你就偷着乐去吧!”
李蟠一听,豁然开朗,一拍脑袋,“哎呦,我真是!”
虽然没了心里负担,但是李蟠还是精心为胤祈个人定制了学习计划,由精细的教学转变为文学素养培养,不要求日后能够写出文章,只要求博学多识,了解更多东西。
十五阿哥这个学生乖巧尊重先生,皇上和贵妃这对家长不干涉教学,甚至佟家作为外家还特意派人上门给李蟠送了不少礼物。
这师傅当的不能更舒服了。
而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胤祈终于不再困倦,反而是睁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开始听故事。
“今日便讲讲有名的将军...”
胤祈听的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呼,他心里面憋了一肚子故事,就打算等皇阿玛考察的时候一鸣惊人!
第15章
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四,皇上考察诸皇子学问,我教导十五阿哥三月有余,终于了悟,我是个天底下最失败的先生!如果将来史书有名,请祖先们原谅我的过错。
-----李蟠家书。
胤祈站在哥哥们前面,正等待着接受皇阿玛的考校。
皇子们除了胤祈之外都是按照顺序站好,唯独他小小一个是单独站在前面,只因为他年龄小个子最矮,站到后面便瞧不见他了。
坐在后面的是神态各异的师傅们,只是兼职教学的大人们自然是沉着冷静,少数几位则有些紧张,尤其是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的师傅。
这几位都有着顽皮,念书不算好。
李蟠不曾来过上书房,全因十五阿哥年纪小,不过是启蒙而已,他听令便在阿哥所教他念书。
他头次进来上书房,可比胤祈紧张多了,先是拱手躬身见过这些上书房的师傅,全是赫赫有名的大人,他一个新科状元在这里倒显得十分没有面子。
等听到前面皇子们的背书声和皇上提问的声音,他浑身不舒服的坐不住,悄悄半起身往前看,生怕一会出错。
“小十五,你来...”
隐约听到这一句的李蟠可是忍不住了,扣着手指头往前边挪,一脸紧张的听着前面的话。
坐在这里的师傅都是身经百战,一瞧李蟠的紧张样子便知道他教导的那位小阿哥学的也不怎样,这才如此战战兢兢。
康熙严肃的坐在椅子上考校儿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他心中不太满意,眉毛皱起,但是也未曾多说什么。
若说皇子中,最出众的还是年纪排在前面的几个,而剩下的这些儿子虽然各有优点,但是比起太子可是差远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康熙已经能够很好的调节,他得接受自己的儿子并不是全部都出众这一事实,实际上在老四念书那时候他就已经慢慢开始接受了。
最得他心的自然是太子,紧随其后的长子胤褆和什么都能做的好的老三胤祉。
而老四虽然文武上都不如哥哥,但是参政很不错,老五脾气最好为人厚道,老七性子坚韧又敬慎,老八则是天资聪颖。
而现在还在念书的老九胤禟往下便有些偏了,老九喜欢奇淫巧技擅各种语言,但是其他都一般般,老十更差,什么都不算突出,
十二性子腼腆,不太爱说话,好在做事仔细,瞧文章便能瞧出来,对于各种典仪了熟于心,不出意外日后去宗人府一定能做的不错。
出众的是十三胤祥和十四胤祯,但是比起胤祥,康熙更喜欢胤祯,无他,老十四性子更加开阔爽朗,他本就偏爱这样的人。
而最后....康熙将目光放在在场最小的儿子身上,本不想叫来的,但是想着有两三月不曾询问胤祈的进度,便一并叫过来考校对。
他心里已经做好准备,若是小十五有所进步自然最好,若是这个师傅也教不出什么效果,那他还得再找一个师傅。
他就不信没有人能把小十五教明白!
“小十五,你来讲讲最近都学了什么?”
胤祈大步向前,小胸脯高高的挺起来,非常的自信,他敢说自己进步非常明显!一定能镇住皇阿玛。
“皇阿玛,我跟着师傅学了唐史!”
唉?竟然学了唐史,康熙有些惊讶,虽然早前已经从梁九功哪里知道了李蟠教书并不是按照常规的步骤来的,但是初听还是有些被惊到。
他不由得变换了姿势,刚才还后背靠着八仙椅,现在就直起来身体向前倾去,俯身盯着胤祈白白嫩嫩的小胖脸,柔了语气,“那你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胤祈还真的学到了很多,他可不只是听故事。
李蟠自然是极为用心的一位老师,其他朝代虽然也有很有名气的武将,但是很多武将的经历都涉及到朝堂斗争,若是小阿哥问起来为什么这么做,他还要解释,但是胤祈是绝对听不明白的。
恰好有这么一个朝代,武将得到重用,跟着皇帝一起打天下,并且!人数很多,足够他给小阿哥讲个几年了。
胤祈每天跟着听的那叫一个心神向往,他最欢的是谁呢?就是尉迟敬德。
李蟠在讲述的时候更多的讲了此人的勇武过人以及忠直,并希望胤祈能够学习到这种品质,因为李蟠本人就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自然十分欣赏尉迟敬德这样的人。
胤祈这些日子可不是白白接受了熏陶,他背着手,学着李蟠的样子摸摸胡子,当然他没有,摸的是小肉下巴。
“师傅讲了尉迟敬德,他神武过人,有熊的力气和老虎的力量,冲锋陷阵的时候气势非凡,先生还说他忠直过人不忘旧人,是个十分好的人。”
他一连串话说的还算快,不仅口齿清晰,里面甚至还有几个成语,康熙一听十分惊讶,这进步实在是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