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半个水瓶
隆科多,也是咎由自取。
佟国维虽然经历了丧子,但是被康熙亲自上门安慰之后,他坚强的挺了过来。
但是另一个人竟然也病了,裕亲王福全倒下了。
康熙赶紧派老八去探望他二哥,他可就只这一个亲哥哥了。
顺治子嗣不丰,一共只留下那么几根苗,里面还有不知死活和康熙对着干的,而全心辅佐的福全对比之下就非常讨喜了。
八阿哥一向会做人,福全这个皇伯最喜欢的侄子就是他。
八阿哥一去探望,福全还真有了些精神,特意叫儿子保泰执笔,以他的名义写了折子呈给康熙,里面尽是对八阿哥的赞美之言。
康熙本来还担心这个哥哥呢,结果收到折子的时候一点不觉得欣慰了!
裕亲王福全喜欢老八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不过自己病了还惦记着上折子给侄子说好话,康熙心里就不大舒坦了。
他派老八去探望福全,是展示自己对兄弟的担心。
老八确实聪慧,可他聪慧太过,把康熙交代的事情办成他自己的事情。
老八得了个好名声,得到了宗室好感,康熙这个提出的人反倒隐身了。
更何况,福全这姿态,反倒像是康熙不识儿子能力,委屈了老八这位贤德皇子一样。
胤礽敏锐的察觉到皇阿玛心中淡淡的不满,思及大哥最近动作和老八的那些小心思……
他皱眉担忧道:“听说皇伯不见好,要不儿子也带着三弟…还是四弟去看看吧,四弟之前在宗人府和皇伯共事过,也更好说说话。”
胤礽提的人选是和他交往不多的老四,康熙一听自然明白怎么回事。
老三本来就说话莽撞,没得给福全气死了,所以还是老四跟着去好。
康熙心里还为老八这事不痛快呢,一听太子要去探望就拧眉阻止,“你身体也才好没多久,老八已经去过了,就别去那么多人耽误福全养病了。”
胤礽心里笑笑,成了,皇阿玛的称呼是福全,而不是你皇伯。
他见好就收,只点点头,说自己会送些药材过去。
康熙心里不痛快的事,只有他自己和太子两个人知道。
而八阿哥甚至还以为自己做的不错呢……
南巡是早就定下的行程,人力物力都用出去了,能为了太子拖一拖,那是储君,国之少主。
但是不会因为裕亲王而拖延的。
即使太医院呈上的脉案情况不好,康熙也必须出去南巡。
此次却只带上了老四、老八、十四和胤祈。
本来不打算带八阿哥去,但是裕亲王那次给康熙弄的心里不痛快,就加了他名字。
不然就在京城继续和裕亲王叔侄相合,倒是显得康熙这个出去南巡的皇帝很无情了。
学会了暗戳戳发力的太子爷,深藏功与名。
胤祈看看上船前还依依不舍叮嘱奴才多去看望皇伯的八哥。
他眨眨眼睛,突然有点疑惑,八哥真的比他更聪明吗?
第47章
南巡有两大目的,第一是治理黄河,皇上亲自巡视堤岸。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第三次南巡的时候,他亲自乘坐小舟,不避水险,他登上堤岸用水平仪测量。
第二个目的则是政治上的,康熙得亲自出现团结江南汉族中的士大夫们,展示出朝廷是遵循汉人上千年的统治方式,士大夫仍然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今年则是与众不同,因为有了水泥的出现,修堤岸更加便利,许多曾经因为材质或者资金原因而无法实现的计划,如今都可以完美的完成,治河的压力减轻了很多。
水泥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水患问题,但是对于水患地区的百姓确实是一剂救命良药,让他们可以安心种田生活。
它的出现是技术的一次革新,新材料展示出的能力让康熙看到了更长远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并不年轻的君主,逐渐开始了新的思考。
跟着去的四阿哥胤禛,他就是为了治理河道而去的,同行的也有李光地等大臣。
实际上从今年开始治河已经不是康熙的心中的第一等大事,他更多的是为了笼络江南汉族。
因此,此次出行的目的便是如此,还带了不少学问很不错的的八旗年轻人,方便进行学习和展示。
为了扩大江南士大夫的仕途,康熙不仅是广泛的增加学额,甚至还亲自接见,以表示自己对读书人的欢迎。
他对很多的大学者还赐他们扇子、匾额等,通过这些活动,拉拢汉族的士大夫,进而使他们依附朝廷,巩固统治。
当然了,能够到康熙面前的都是被精挑细选出来,确保肯定是有依附之心的人。
南巡的船只并不算多大,最长的也不过是船身长十米而已,只不过是为了能住下这么多人,并且还有带着的物资等,于是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船队航行在水面上。
胤祈登上的自然是专属于他自己的小船,位置也是刚刚好。
康熙的船只在第三艘,紧跟其后的是四阿哥胤禛,胤祈则在四哥之后十四哥之前,末尾的则是八哥。
康熙的口头说法是,小十五年纪小,头次到江南去,又是不熟悉的坐船,他难免有些不适应,便叫他在哥哥们中间,也好多个照应。
至于十四虽然已经成婚了,但是他年纪也不大,又和胤祈的年纪差得最少,兄弟二人在中间正好做个伴。
如此顺理成章的将老八胤禩安排的离龙船最远。
康熙的情绪是很少会被别人察觉的,除非是贴身伺候的奴才,才能够敏锐的感觉到一二。
但是他们顶多是能感觉到皇上心情好不好,却无法感觉到他是对谁起了这样的态度。
而如今就是,康熙心中隐隐对老八的行为不太满意,但他并不会会把这件事说出来,面上也从不表现。
甚至于出行之后还经常叫老八到龙船上去,和大臣们讨论事情的时候胤禩和胤禛是一同在身侧的。
到了这里,康熙的心中不悦也不能说是他本人就小气古怪,只能说是立场不同。
胤禩的做法讨好了所有人,却唯独没有讨好康熙。
他是既得利益者,满心以为做了份好差事,但康熙对他做得却并不满意,因为没有达到康熙想要达到的目的。
八阿哥只是想着展示自己,让整个朝堂看到他的性情看到他的能力,他努力的拉拢宗室,和很多人关系都极好。
可康熙并不需要他如此做,他只需要支持八阿哥代表他去展示皇帝本人对自己亲哥哥的关心就足够了。
而不是他们叔侄情深死,显得康熙是个坏人一般。
至于拉拢宗室更是了,皇帝和宗室的关系本就微妙,在拥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先天的利益共同体,毕竟是同一族的。
但是那种需要他们团结在一起的敌人,除非亡国的时候会出现,其他时候他们之间只有微妙的权利争夺关系。
要知道在康熙还没有亲政的时候,鳌拜虽然是嚣张跋扈的权臣,但宗室里并不是没有能够牵制他的人,当时的安亲王岳乐能道没有办法牵制鳌拜吗?
别说牵制了,当时宗室里的一些亲王若是站出来统一口气,当场弄死鳌拜也不是不行。
但是他们没有站出来,嘴上说的是鳌拜等人跋扈但是没有对皇帝动手,只是对着同为辅政大臣的其他人威逼,他们宗室没有名头出面。
可实际上还不是因为他们也不想皇帝亲政,康亲政晚一天,他们所能拿到的权利就更多。
所谓的议政王大臣就是如此,跟皇帝的关系不仅是合作,更类似于所谓的相权和皇权之争。
而康熙想要收拢手中的更多权利,想要成为能够一言九鼎的皇帝,就不得不压制着宗室的发展,
他得考虑到他如今是个强势的皇帝,所以可以叫宗室听从,但万一之后有皇帝软弱呢?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能叫宗室的权力无限制的扩大。
可偏偏八阿哥没有理解这些想法,别说胤禩了,在整个朝廷上,估计只有太子和康熙两个人能明白这种想法。
屁股决定脑袋,没到那个位置是想不到这些的,即使是后人评判也只是就看看资料上的文字,那里能理解每个人的想法呢。
八阿哥还是想着展示自己拉拢人的时候,他不会觉得自己的做法有错,其他人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错。
就是胤禛,也未尝没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是一条路已经被八阿哥走了,他自然不能再去走。
而康熙这个人便是,他要是当时就立刻骂你,训斥你做得不对,那他便是真心的想着你是他的麾下的人,他要你改。
可他闭口不提这事儿,那心里已经给你盖了章,人已经被疏远了。
康熙自己心里也会想,老八这么做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叫他办差的目的吗?
还是说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想着要拉拢大臣们。
说到底,他们父子的关系还没有亲近到能将这些话说出来的程度。
即使是如今的太子同康熙也是无法说这些话的,皇室的父子不是父子,可以当成亦师亦上司的关系,唯独不能单单当作一个纯粹的父亲。
当一个皇帝想要演戏的时候,任谁也是分不清他的真情假意的。
就如同跟随来的几个皇子,谁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康熙本人是故意将八阿哥排在了最末的位置,离他远点。
只有胤祈隐约感觉到了皇阿玛的不满,但他一贯是个听话的孩子,父兄之间的矛盾,他从来不往身上揽。
别说父兄之间了,哥哥们之间有什么矛盾,他顶多跟着劝几句调和一下,涉及朝堂的事情他也闭嘴只是听着。
他知道自己不够聪明,看不清那么太多弯弯绕绕,更何况即使他想说什么,估计也没人听他的。
皇室的一大弊端,净出些倔强种子,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做得最对,谁来劝都没用。
胤祈虽然隐约感觉到皇阿玛的情绪了,但是他转头就不放在心上了。
毕竟也没个人会过来问一句,你对皇上现在对八阿哥的态度怎么看呢?
没人问,他自然抛在就脑后了,叫他多思多虑,实在是为难小狗了。
他一门心思都是在探索新地盘上,南巡有趣就有趣在必须坐船航行,这比起去草原又是另外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
他只是在畅春园的小湖中坐过一两次,也不过是奴才们划着船,他在上头玩一会。
不过是摘着荷花叶子,拨弄几下湖水,最多拿着网子捞鱼,下水是不可能的,会把老父亲吓到发怒。
胤祈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所以其实刚一上这船,他还略有些失望。
这也和想象中差的太多了吧....
康熙南巡时的排场并不大,每次随行的人不会超过三百人,远远少过木兰围猎的人手。
不过也许是环境不一样,去草原可以沿途补充物资,还能自己打猎,花费没那么多。
可是南巡若是讲究排场,这个消费就高很多了,相当于军事演□□是比政治会议花费多的。
这次总共带了三百一十余人出行,还是因为多了胤祈这个年纪不大的皇子,他自己伺候的奴才加上嬷嬷就有十二人了,康熙身边也就九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