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7章

作者:迷途未返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母子俩对视了一眼,久久无语。

  “你别不是为了护着你媳妇,故意胡扯的吧。”宜妃狐疑道。

  胤祺眼底闪过丝无奈,“额娘,您好好想想她和您相处时的样子,再看看儿子的话是不是胡扯吧。”

  宜妃:“……”

  *

  晚上,宜妃坐在铜镜前,宫女在身后侍奉着帮她拆旗头。

  望着镜中的自己,宜妃又不由想起胤祺白日里的那些话,还是有些哭笑不得。

  她都这个岁数,也是当奶奶的人了,再过几年绿头牌怕是都要撤下来了,还什么美不美的。

  不过,她打小因着这张脸,也算见识了不少人嘴脸,未进宫前,每次她跟着额娘参加宴会,总是能从那些女眷的脸上看到不同的神色。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还有那恨不得毁掉而后快的。

  那些高门贵妇总是拐弯抹角的讥讽,说她这张脸长得不端庄贤惠,不堪为正室,而进宫后更因太过得宠,这后宫中又不知有多少人骂她长了张狐媚子的脸。

  而男子中则大都是觊觎窥探的众多,总归都是些让人不舒服的。

  细细想来,这些年,那些让人不适的眼神见的太多了,却偏偏没遇到过这种纯粹欣赏的眼神,以至于她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宫女拆好旗头,喜珠便拿着梳子上前帮宜妃梳头,也放松放松这紧绷了一天的头皮。

  她边梳头边笑道:“奴婢是怎么也没想到,五福晋竟是因着这个缘由才每日来咱们翊坤宫,还真是小孩儿性子。”

  宜妃轻‘哼’了一声:“老五这媳妇,真的是……不像话。”

  喜珠自是知道宜妃不是真的生气,继续笑道:“可奴婢瞧着,五福晋是个真性情的,不是那种油嘴滑舌的人,她说娘娘好看,心里定也是这般认为的。”

  宜妃对着铜镜轻扶了下鬓角,一脸傲娇道:“成吧,算她是个有眼光的。”

  梳好头后,喜珠服侍宜妃换上里衣,准备就寝。

  只是待上床前,她不知想起什么,突然转身看向喜珠,说道:“去让人把那些暮色沉沉的衣服和首饰都收起来吧,换些鲜亮的来。”

  这些日子为了好好端起那婆婆的款,竟挑些深色的衣服穿了,现下回头瞧瞧,这些衣服可真是够老气横秋的。

  等明日老五福晋再过来,定要让她好好惊艳一番才成。

第13章 五福晋13

  第二日,宜妃并未能如愿等到安清,因为一大早胤祺身边的得力太监马祥就来到了安清的院里。

  “福晋,爷让奴才来告诉您,今日您的几位兄长要来看您,爷说您可去前院书房里等着。”马祥道。

  安清似是没太多惊讶,但脸上的欣喜之色却也是骗不了人的,“替我多谢爷安排,我稍稍准备准备,待会就过去。”

  说罢,她朝着旁边的紫苏递了个眼色。

  紫苏立即会意,上前递了个荷包给马祥,说着各种客套的话,然后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了院子。

  马祥这边一离开,安清立即转身朝着西暖阁的书房而去。

  她哥哥们今日过来,定是要准备回科尔沁了,所以才赶在离开前来见自己一面,正好她有些东西要交给他们。

  安清在书房内收拾了一番,最后带着个木匣子来到了前院。

  前院的管事嬷嬷冯嬷嬷迎了过来,“给福晋请安,福晋吉祥。”

  安清笑着扶起了冯嬷嬷,很是客气道:“冯嬷嬷快请起。”

  这冯嬷嬷是胤祺的奶嬷嬷,这后院的人对她自是都要礼遇几分,包括安清这个福晋在内。

  据安清所知,冯嬷嬷的丈夫儿子都很得胤祺看重,她自个更是一直帮胤祺管着前院的事务,可见其地位。

  “福晋,这是爷让老奴准备的三朝回门的礼单,您请过目,若是有什么不妥当的,老奴这就去更换。”冯嬷嬷恭敬地把礼单递了过来。

  安清怔了下,似是没料到还有这一茬。

  科尔沁离京城太远,三朝回门自然也只能无奈取消,没想到胤祺连这都记得,竟还让人准备了回门礼。

  虽然她人回不去了,礼还是可以让哥哥们带回去的。

  安清心里忍不住啧啧了两声,越发觉得像胤祺这样的人,不管做是老板,还是做同事,都是十分合格的。

  她笑着说着客套话:“嬷嬷办事,我自是放心的,有劳嬷嬷了。”

  紫苏很有眼力见接过礼单,没让冯嬷嬷再举着。

  这会安清的三个哥哥还在乾清宫面圣呢,结束后才能赶过来,她在冯嬷嬷的指引下,来到了胤祺的书房。

  冯嬷嬷带着宫女上了茶水后,便退了出去,书房重地,紫苏一开始就没进来,只在门口候着。

  屋内只剩下安清一人,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这前院,更是第一次进胤祺这书房。

  她粗粗打量了一圈房内的布置陈设,不禁有些意外,除了那个紫檀独板大条案外,其他家具竟然基本都是黄花梨材料的。

  清朝有着宫廷紫檀与民间花梨的说法,紫檀木一直备受皇室爱戴,紫色象征着贵气,紫气东来,追求的就是贵重华丽和皇室气派,黄花梨则讲究的是个淳朴自然,温润含蓄。

  胤祺身为皇子,黄花梨家具不是不能用,但像这种普遍都是的情况倒是很少见,不知道的还以为那群内务府奴才欺主了呢。

  当然,安清知道这自是不可能的,胤祺身为一个成年阿哥,再不济也不能让群奴才给欺负了。

  再退一万步讲,先不说人家有个宠妃的生母,就单冲着太后的面子,即便是康熙也不会怠慢了他去,更别提内务府那群最会见风使舵的了。

  由此可见,这定是胤祺自个要求的。

  安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和他的性子倒是贴合,温和不张扬,她来到那个雕龙的黄花梨大书柜前,摸了摸手感。

  不错,做工细致,也算独具匠心。

  安清的视线不由地扫过书架上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经》、《春秋》、《戴礼》宋儒性理诸书,然后旁及还有《通鉴纲要》、《史记》、《汉书》名家之文等等。

  啧,康熙不愧是顶级鸡娃大师,做他的儿子可真累。

  她就这么随意上下扫了一眼,目光直接停在了一排关于水利工程和建筑相关的书籍上,他竟然还看这些书。

  不过,她转念一想,胤祺现如今在工部当差历练,这些想必也是工作需要吧。

  她在书房也没等多久,约摸着就一盏茶的功夫,院子里便传来了动静。

  房门很快被人从外推开,最先走进来的是胤祺,而跟在他身后进来的正是她的三个哥哥。

  安清忙迎了上来,福身先给胤祺行了个礼,随后直接冲向身后的三人,“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可算来看我了。”

  “小妹。”三人齐声喊道。

  胤祺看着四人站在门口大眼瞪着小眼,不禁笑了笑,随即招呼几人来到旁边的侧间说话。

  等宫女上完茶点后,胤祺又同安清的三个哥哥简单聊了会,便借故有事出去了,把空间留给了他们兄妹。

  几人也彻底没了拘束,说话都随意了起来。

  “小妹,你在宫里还待的惯吗,吃的可好,睡得可好?”

  “小妹,五阿哥待你好不好?”

  “小妹,这宫里有没有人欺负你,你可千万别报喜不报忧……”

  三人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甚至连脸上的表情都如出一辙,安清怔了下,随即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要是阿爹在,看到你们这般婆婆妈妈,定要骂你们了。”

  她阿爹可是正宗的蒙古汉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那种,平日里最是洒脱不羁,若是被他看到自个的儿子这般啰啰嗦嗦,肯定会气到当场破口大骂的。

  伊德日‘哼’了一声,很是不服气道:“要是换阿爹在,他只会比我们兄弟三人更婆婆妈妈。”

  别以为他不知道,当日小妹出嫁那天,他阿爹可是一个人偷偷搁那抹眼泪呢。

  安清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看向她的大哥阿布喇坦和二哥罗布藏喇什:“大哥,皇上今日召见你们所谓何事?”

  当日送完亲后,他们之所以没着急离开京城,便是因着皇上要召见的缘故,只是没想到这中间竟隔了小半个月。

  只是,她看到二哥罗布藏喇什和三哥伊德日突然耸拉下来的脸色,心里不由一滞:“怎么了,是有什么不好的事?”

  阿布喇坦却故作神秘地笑道:“小妹,你这么聪明,不妨猜猜?”

  安清见她大哥还有心情和她闹着玩,瞬间松了口气,应该也没什么大事。

  “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事呀?”

  阿布喇坦见安清着急,反而越发开心了起来,但也没再继续逗她。

  “皇上派你二哥三哥同原内阁大学士黄茂等人一起,于明年开春奉命前往敖汉、奈曼、巴林部蒙古,去传授农耕技术。”

  “真的?”安清眼睛一亮,扭头看向罗布藏喇什和伊德日,“这是好事呀,你们怎么这个表情。”

  害得她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

  伊德日涨得满脸通红,扭扭捏捏道:“可是,这都是因为咱们部落垦荒耕种之事做的极好才得了皇上的青睐,但这是妹妹你的功劳,那些也是你一直在做的,我和二哥却……”

  安清笑了笑,立马明白了两人这副做派的缘由。

  他们这是觉得自个占了她的功劳啊。

  之前在科尔沁他们一家人便一直都在琢磨,康熙突然赐婚给她和胤祺到底是意欲何为,若是为了在今年战场上重用她阿爹他们,但结果却是压根没将他们派往前线,简直是让人摸不住头脑。

  但在出征准噶尔大捷后,她阿爹在宁夏面圣,终于从其言语中大概猜测出了缘由。

  当时康熙当着一众蒙古王公贵族,着重表扬了他们科左后旗的农耕开垦之事。

  安清这才恍然大悟,所以,不管是赐婚,还是当众表扬他们科左后旗,都只是康熙给蒙古各部的一个态度,也好让他们注重牧民垦荒耕种之事。

  这就和后世抓先进树典型是一个意思。

  只是,她原本以为这事到这已经结束了,没想到康熙竟还给她二哥三哥派了这差事,妥妥的意外收获啊。

  这事要是办好了,对两人日后的前程自是百利而无一害,安清心中大喜。

  这些年来,康熙是一直在笼络蒙古势力不假,但同样的,他也在平衡各个部落的势力,使其彼此牵制,谁都没办法做大,因此各部的荣耀也只能依附于清廷。

  在大清入关后,他们科左后旗一直都比不得科左中旗得清廷看重,科左中旗一旗可以有多个亲王郡王爵位,他们科左后旗却只有一个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

  她大哥是他们部落的世子,以后她阿爹的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自也是由她大哥来继承,但她二哥和三哥却是没办法继承任何官爵的。

  就拿安清的二叔来说吧,也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时,他们部落于准噶尔战场上立下了些不大不小的战功,才给他请封了个镇国公,但他也因此在战场上丢了一条腿。

  去年的准噶尔战场还好,她阿爹和族人们还去到了前线,立下了些战功,但还不够封爵的,所以,她阿爹一开始的打算是想在今年年初的战场上再立下些战功,看能不能给她二哥或三哥再挣一个镇国公的爵位回来。

  但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康熙这次把他们部落安排在后方负责运送粮草,并没有机会上前线,自然就没办法立战功挣爵位了,为此,阿爹他们都很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