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185章

作者:迷途未返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穿越重生

  “这次在奉天府那边可有遇到什么麻烦?”

  他这次过去待的时间比计划的稍久了点,应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吧。

  胤祺也没隐瞒,轻点了点头,“是遇到了些麻烦,但现下已无碍,都解决了。”

  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建农事试验场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占地问题,奉天府那边有不少官田,根据实地考察,他选出了最合适的选址。

  但问题就出在,那部分官田被当地的满洲勋贵世家们占用了不少,盛京那边是他们满族的发源地,满洲八旗中不少人的祖籍都在这里,出现这种情况倒也是早有所料。

  以前是怎么样不管,但如今既然要建农事试验管,这部分的官田朝廷自是要收回的,而由谁出门收回,自是胤祺这个负责人了。

  所以,前段日子他一直在和那些满洲勋贵周旋,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好在有他外祖父在那里,熟悉当地的情况,在当地又有一定的声望,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倒也没这么麻烦,只是稍稍费了些时间。

  好在一切都解决了,那边此时已经有条不紊地进入了筹建阶段,有他外祖父和舅舅们替他看顾着,他这才去了科左后旗接上小宝,紧赶慢赶地赶了回来。

  安清一听都解决了,也没再多问,胤祺的办事能力她自是信的过的。

  “有没有替我同外祖父、外祖母和舅舅他们问好?”

  之前出京后他们便直奔科尔沁去了,后来又来了黑龙江,便没顾得上去盛京拜见长辈,说起来确实有些失礼。

  胤祺拍了拍她的手,道:“放心吧,外祖父他们都理解,不会怪你的,你这边正事要紧。”

  说罢,他又想起什么,“额娘前些日子也特地给外祖父他们写了封信,替你解释了,还说了不少好话。”

  安清听到这话不由一愣,宜妃还专门替她写信解释了?

  大美人婆婆真是人美心善啊,不仅没怪她,还替她说好话!

  呜呜呜,她可太爱她了。

  不行,她回去就要给写一封长长的感谢信送回京去,将她心中那滔滔不绝的爱意全都表达出来。

  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于是,半个月后,远在紫禁城的宜妃突然收到安清的信件,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毕竟,这可还没到他们固定通信的日子啊。

  当她着急忙慌地拆开信,看到满篇上肉麻不已的话时,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这丫头吃错药了?!

第128章 五福晋128

  经过将士和百姓们的共同努力,终于赶上了玉米播种的农时,安清在黑龙江的第一个军农场也按照她的计划顺利创建了起来。

  之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亲自领着农人们指导将士及百姓们如何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事宜,预防冻害、除草、喷药杀虫、制肥沤肥等等,在大家不辞辛苦的努力下,七月初的时候,终于春小麦到了收获的季节。

  黑土地虽肥力好,但因这个时代种种条件的限制,小麦产量方面倒是没有多大的跨越,平均亩产也就不到三百斤吧,只是稍稍比其他地方好上一些,这还是在今年整体算是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对于这个收成,算是在安清意料之中的,她倒是没多惊讶,但这对博定他们以及当地的百姓们而言,当亲眼看到这么多小麦摆在那里时,他们久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啊。

  比其他地方产量还要好上一些了,这放在以前哪里敢想呀。

  就在博定还没从小麦的产量中缓过来时,九月份,军农场里那些玉米也到了收获的时节。

  当一个又一个的玉米棒子在地头堆成小山,将士们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那是付出后得到收获的喜悦,是不用再在寒冷刺骨的冬季里饿肚子的希望。

  朝廷每年的军粮和军饷是固定的,他们驻守在边关苦寒之地,条件再艰苦都不怕,但却是怕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以往他们这般辛苦的垦荒屯田,就是希望有这么一日,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还是迎来了这一天。

  但将士们心里也清楚,这份希望是五福晋和五贝勒带来的,特别是五福晋。

  这大半年来,她一个弱女子每日同他们一般奔走在田间地头,不畏辛苦,也不嫌繁琐,耐心地指导着他们侍弄地里的这些庄稼,最终才得到了这样令人满意的回报。

  博定从人群中走过,来到安清和胤祺面前,“福晋,下官今日当着众人的面正式向你道歉,当日是下官口出无状,对不住了。”

  他说罢,直接抱拳单膝跪在地上行了一个大礼。

  安清先是一愣,待回过神来,她忙示意胤祺将人扶起来。

  “将军,你不必如此,我们当日就是意见不同,争辩了几句,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不用放在心上。”

  人家大度,给他台阶下,但博定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福晋大人有大量,下官是个粗人,旁的话也不多说,日后您有什么需要下官做的,尽管开口。”

  安清笑着摆了摆手。

  这还真不是她大度,主要是博定真没碍着她什么,她总不能因为人家一开始和她有些分歧,说了些稍微不太顺耳的话就一直记在心上吧。

  她没这么小气,当然,也没这么闲。

  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有了第一个军农场成功的先例,那接下来便容易的许多,一个接着一个,有条不紊的在这块黑土地上慢慢铺开便是。

  有朝一日,总能让这片自古荒凉的黑土地上长出丰收的奇迹,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转变,需要的也只是时间罢了。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如此反复,四季轮回。

  转眼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又是一年春小麦的丰收季,各个军农场的地里满是将士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显然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屯田戍边的生活。

  三年多的时间里,安清领着众人在黑龙江驻防管辖的齐齐哈尔、瑷珲、墨尔根、呼兰和呼伦贝尔等七座城池,都各自建立了一处军农场。

  甚至还在宁古塔附近建了一处劳改农场。

  从安清过来的第二年开始,黑龙江驻军便已经不需要再从盛京及吉林等地调军粮了,将士们实现了自给自足,各城衙门的库房中都有了充足的余粮。

  除了各个军农场连年丰收,当地百姓们亦是,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是百姓,还是将士们,大家呈现出的精神面貌也完全不同了,整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但这对安清而言,还远远不够,自给自足只是第一步而已,这片黑土地上还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福晋,您之前提的建议,下官已经写了折子递去了京城,只等皇上那边的回复。”博定道。

  安清轻点了点头,博定所说的建议是指之前她提议将士家属随军一事。

  这几年之所以一直围绕着城池周边展开筹建军农场,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垦荒人手问题,军农场主要依赖的就是戍边的将士,自然不能离他们太远。

  但这边很是地大物博,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地方,可这里本就是人烟稀少之地,后世在开发北大荒之事上,依靠的是举国之力,因为国情的不同,这会想依靠举国之力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也只能尽量想更多的法子。

  将士们从各地而来,长年在此地戍守边关,有的未成家,有的成家了,成家的人,不少妻儿老小都在老家,若是能过来,当地能给分配土地进行垦荒,那也就相当于在本地扎根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随军政策,即便朝廷同意了,对将士们而言也都是自愿的,总不能硬把人家扣在这里不是。

  “前些日子,我同五贝勒爷商议了下,这两年河南、安徽、山东等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很多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我们已经同皇阿玛去信商量了,看能不能允许些灾民出关来咱们这边。”安清道。

  博定脸上闪过丝诧异:“他们能愿意来吗?”

  毕竟,他们这边条件确实挺艰苦的,灾民们但凡有一丝希望,怕是都不会选择来这种苦寒之地吧。

  安清摆了摆手,道:“自愿嘛,若是真活不下去了,这里对他们而言,总归也是一条出路。”

  边关虽苦,但若是能有一个安身之处,有一份养家的田地,苦些又如何呢,只要能带着一家老小活下去便好。

  商议完正事后,博定着急忙慌地离开,又赶去城郊兵营训练去了。

  安清则被紫苏扶着,回了衙门后宅。

  这三年来,她和胤祺带着小宝,基本就是在奉天府和黑龙江各地来回往返,奉天府的那边的农事试验场已经筹建完成了,平日里是布彦泰在那边主事,至于黑龙江这边是她三哥留在本地看着。

  “额娘,儿子回来了。”

  小宝,哦,不对,得喊弘晊才行,这臭小子如今八岁了,自打跟着先生读书后,便再也不愿接受小宝这个名字了,说是不稳重。

  不过,他每日都跟着先生读书,如今确实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模样。

  安清笑了笑,问道:“怎么样,有没有饿啊,额娘让你春晓姑姑做了你最爱吃的点心。”

  弘晊眼睛瞬间就亮了,但迟疑了下,问道:“阿玛回来了吗,他说让我回来先去找他检查功课。”

  安清回道:“你阿玛还没回来呢,等他回来了,我让人去唤你。”

  弘晊:“多谢额娘,那儿子这就去瞧瞧。”

  说罢,他便朝着厨房的方向跑了过去。

  安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管多大,都还真是个小馋猫啊。

  这几年,她和胤祺分工明确,胤祺负责弘晊的学业,她在负责弘晊的吃喝玩乐,对安清而言,这个安排很是合理。

  儿子才刚离开,胤祺便回来了,他一进门便走到安清身边关心道:“今个肚子里的孩子可闹你了?”

  安清闻言,手下意识放在了肚子上,“还好,这些日子乖了不少。”

  她是两个多月前确定有孕的,当时他们刚从奉天府那边过来,春晓当天做了一道她最爱吃的清蒸鱼,她一闻到那味当时便吐得不行,麦冬帮她诊脉后才确定有了一个月的身孕了。

  她和胤祺听闻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懵的,特别是安清,自打生完小宝后,她这肚子一直也没有消息,她也没太在意,一直只以为自己是不易有孕体质,谁知道竟这么突然就有了二胎。

  这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可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还在后面呢,安清怀小宝时整个孕期简直不要太顺利,没有孕吐,也没什么其他不适,但这胎可真是把她折腾坏了,整整吐了一个多月,毫不夸张的说,吐的最严重那会,她根本都下不了床,看人都重影。

  好在最近半个月才稍稍缓了过来,要不然她还真是一点正事都干不了,不过现下还是要养胎为主,大部分事还都是胤祺在做,她动动嘴皮子就好。

  就像是这会军农场里收麦子之事,都是他整日带着人在外面忙活。

  “小齐太医下午可有来给你诊脉?”胤祺问。

  安清点了点头,“来了,脉象平稳,胎儿一切都好。”

  胤祺一听胎像稳定,瞬间也就放下心来了。

  “主子,那事您还没同贝勒爷说呢。”紫苏在旁边小声提醒道。

  胤祺不解问,“什么事?”

  安清也有些没反应过来,紫苏无奈,只能指了指她的肚子,她这才突然反应过来。”

  “对了,今个小齐太医给我诊脉,说我这胎很有可能是双胎。”

  胤祺直接愣住了,说话都不由有些结巴了,“双、双胎?”

  安清点了点头,“他是这么说的,有九成把握吧。”

  说是有九成把握,但以小齐太医的医术,这事基本就没跑了。

  “你怎么这么意外啊,我和我三哥就是双生子,所以,我怀双胎也正常吧。”

  她家可是有双胞胎基因的呀,她和她三哥,还有她额娘和小姨也是双生子,所以,之前她怀小宝时,她额娘才会担心她头胎怀了双胎不好生。

  胤祺摇了摇头,回道:“不是意外,是有些担心,我听说怀双胎好像会很辛苦。”

  安清心想可不是嘛,但如今有都有了,还能怎么办呀,“无事,回头我给额娘写信,她身边有几个擅长调养和接生双胎的嬷嬷,我听话便是。”

  胤祺连连点头,“对对对,这事得多问问阿娘,她有经验,很多事情肯定比咱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