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种地日常 第65章

作者:迷途未返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皇阿玛都说了啊,我怎么好让大家空手而归,难道这个大家不包括梁公公吗?”安清不解道,“那太好了,我又省了……”

  当时康熙一听她这话,立马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快去挑一个,这丫头抠门的很,可别给她省了。”

  当时众人一片哄笑,梁九功也乐得配合,忙过去挑了一个。

  但他心里却很清楚,五福晋若是不想给他的话,就不会开这个口了。

  这是五福晋给他的尊重和善意,而梁九功也念着她这份善意。

  要知道他虽是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但皇上身边的总管太监可不止他一人,他们之间本就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但在那种情况下,被五福晋这么一闹,他便是同众大臣一样,得了皇上这么个赏赐的啊。

  那可是脸面,是他在乾清宫独一份的脸面。

  当然,安清可不知自己当日的一个无心之举,竟还给她带来了这么一份善缘,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事既已传到了康熙这里,那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于是他专门把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和七阿哥都叫过来斥责了一番,明面上的理由是几人的福晋不体恤太后,频繁地登门劳累了她老人家。

  但言语之中却瞬间让众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除了一早知道缘由的四阿哥外,其他三人也不傻,在看到康熙只口不提太子妃和太子,便多少意识到了不对。

  特别是康熙那句‘太子妃本就素有贤名,前朝后宫谁人不知’,他们就算再傻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不过,康熙还是很有原则的,因为四福晋退出的还算及时,四阿哥只被骂了几句,七阿哥其次,最主要的火力集中在大阿哥和三阿哥身上,两人最后被骂的只能跪在地上磕头认错。

  最后的最后,几人各自领了各自福晋的处罚后,才终于被康熙放走,至于处罚是什么,宫里的老一套抄佛经,替太后祈福。

  当然,这福晋的惩罚也是分轻重的,四福晋抄的最少,七福晋其次,大福晋和三福晋最多,就两人惩罚的数量,估计没三个月还真抄不完。

  康熙斥责完几个儿子,便转身来到了宁寿宫。

  “皇额娘一向喜欢清静,都是几个孩子不懂事,连累的皇额娘跟着受累。”康熙一脸愧疚道。

  太后摆了摆手,回道:“哪有这么严重,孩子们也是怕我一个老婆子太孤独了。”

  康熙却不以为然,“儿子瞧皇额娘最近憔悴了不少,定是被她们闹得,真是太不像话了!”

  太后也没再为她们辩解,而是默认了康熙的话,笑着说道:“如今皇帝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她们也是好心办坏事,总归不是什么大事,这事便翻篇吧。”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不过,皇额娘以后千万不能这样了,保重身体才是正事,若有什么觉得您不好说的,着人来找儿子便是。”

  太后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这事算是就这么定性了,康熙又陪着太后聊了一会,便提出还有政务要忙,离开了宁寿宫。

  殿内只剩下太后和乌兰嬷嬷主仆两人,太后不急不忙地把剩下的半盏茶喝完。

  乌兰嬷嬷忍不住嘟囔了起来,“依老奴看,皇上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就是拿您当幌子来敲打大阿哥他们。”

  太后笑了笑,她又何尝不是和皇帝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至于拿她当幌子这事,她一早便料到了,这也是她先前没阻挡大福晋她们过来的原因。

  皇帝想要抬一抬太子,敲打下一众封爵的皇子,但又不想往重了罚,那这事拿她当幌子便是最适合不过的借口了。

  当然,这是她和皇帝之间多年的默契,她也乐得给皇帝当这么个幌子,来解他之急。

  两人并非亲生母子,这么多年能相安无事地处下来,自也是要有来有回的,不然仅凭着嫡母这个身份,可处不出如今的情分来啊。

  随着康熙对众福晋的惩罚下来后,很显然,在后宫自是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但大家也不傻,在整件事中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太子和太子妃竟然毫发无伤。

  这意味着什么便不言而喻了吧,皇上虽大封了众皇子,但对太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偏爱啊,而这份偏爱的重量有多重,怕是没人会不懂。

  于是,之前因大封皇子带来的阿哥所各皇子处不少人蠢蠢欲动的情势也急转而下,这后宫之中又进入到了一种诡异的平衡中。

  安清的‘病’也总算可以好了,不过,她也很老实地没四处溜达,依旧整日窝在院子里,毕竟,这次所有的福晋中,只有她一人因‘生病’逃过了一劫,还是低调点好,不然岂不是上赶着招人恨嘛。

  不过,她倒是还能躲,胤祺就惨多了,他是躲无可躲啊。

  如今这事一出,只有他和尚未娶福晋的八阿哥躲过了一劫,那肯定是招人眼红的啊。

  八阿哥也就算了,他是没福晋才躲过了一劫,但胤祺是有福晋的呀,而且,之前还就数他福晋往宁寿宫和翊坤宫跑的勤快,如今却因病躲了过去。

  这病来的未免也巧了吧,谁知是真病还是假病。

  但不管真病假病,这事都挺招人恨的,所以,大阿哥和三阿哥为着这事挤兑了胤祺好几天。

  不过,他们总归也知这事出在他们自己身上,倒也没太过分,当然,也是怕闹大了再惹到他们皇阿玛面前,届时定少不了再吃一顿排头。

  这个三月过的很是波折,转眼来到了四月。

  安清那块麦田还挺争气,不仅平安越了冬,长势也越发好了。

  但她之后也没闲着,又施了一次肥,帮助麦苗返青,也是为了提高成穗率,当然,这会也要尤为注重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安清在喷洒几回预防小麦常见病虫害的土农药后,总算是轻松了下来。

  如今小麦已经进入了抽穗期,看着那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有种丰收就在眼前的感觉啊。

  就在她整日做着大丰收的美梦时,谁知没过多久,康熙却突然宣布要去畅春园了。

第43章 五福晋43

  畅春园,是康熙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

  这京城夏季太热了,皇宫更像是个大烤炉一样,所以若无特殊情况的话,他一般会带着宫里众人去畅春园度夏避暑。

  但以往都是差不多六月份以后才去,现下才四月中下旬啊,这避哪门子的暑呀。

  安清纳闷的不行,也不知道这老康突然是哪根筋没搭对,怎的突然就要过去啊,这背后不会埋着什么坑吧。

  然而,这个问题并未困惑安清多久,胤祺晚上回来时便直接给她解了疑惑。

  “皇阿玛今年想在京西玉泉山、畅春园等地推广种植他的御稻米,前些日子已经下旨让人准备了,这会过去估计就是想就近盯着些。”

  安清立马反应了过来,心想那怪不得呢。

  因水热条件的限制和水稻品种的问题,这时候北方部分种植水稻的地区都是晚稻,而康熙的御稻米却实则是一种早稻米。

  他这个早稻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成熟周期短。

  康熙是在康熙二十年发现了那株长得十分特殊的水稻的,也就是他这御稻米的‘鼻祖’。

  据说那株水稻不但植株长得十分高大,而且相比于旁的稻穗来说,那会它已经挂满了沉甸甸的谷粒,当时康熙便很是惊讶,命身边的人把这棵水稻的种子收集了起来,想着试种看看。

  于是,从康熙二十一年开始,康熙便命人将其种在丰泽园,结果到了六月份时,那些种子种出的来水稻竟然比其他水稻早熟了三个月,而且,它那长出来的稻谷米粒微长、颜色泛红,口感也比普通大米要好上不少,这也就是御稻米的由来。

  在初种植取得成功后,这些年康熙也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一直坚持对御稻米进行各种试种和改良,其中便有一种早旱稻的品种,听说去年在丰泽园试种成功了,康熙这会要在畅春园和京西玉泉山推广的应该就是这个品种。

  康熙培育的这早旱稻,相比现下北方普遍种植的晚稻来看,有两大显著的优点,成熟周期短,抗旱能力强,从时间上看的话,这会种植倒是正合适。

  “这事是突然决定的吗,怎么之前没听说啊?”安清不解地问道。

  不应该呀,按照康熙严谨慎重的性子,这去年才刚试种成功,怎么的也要再种上几季才能这般大张旗鼓地拍板决定推广才是,没道理这么着急啊。

  胤祺轻点了点头,解释道:“之前我同你提过的,去年冬天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小麦遭受了很严重的冻害,我想应该和这件事有关。”

  “其实,年前那会,这些小麦的长势都非常的好,那时皇阿玛对此也寄予了非常大的期盼,没想到还是没抵抗住天灾。”

  安清听完,顿时就全明白了。

  所以,康熙把小麦遭受冻害全归结为‘天灾’,而且还觉得这种‘天灾’不可控,于是,他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不用越冬的水稻身上了。

  因为比较了解康熙年间的水稻种植这段历史,安清也清楚康熙此举并非仅仅想在水稻种植地区推广种植他那御稻米,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

  在历史上,康熙在农业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二,一是打破了长城以北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历史,二是在南方推广双季稻的种植。

  没错,这会长城以北还没有开始种水稻,就是因为康熙培育的早旱稻的出现和推广,才终结了长城以北不能种水稻历史。

  至于南方双季稻的种植,其实,双季稻并不是康熙皇帝首创的,这时的南方实行的也是双季稻种植方式,但此时的双季稻指的是水稻两茬连作,即糯和粳的连作。

  而康熙发展了水稻连作制,他打破了以往糯和粳连作的传统,实现了同种粳稻双季连作的方式。

  当然,他这两大成就的前提都是因为培育出了这抗旱的水稻。

  而这次康熙在京西玉山和畅春园推广种植这早旱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若是成功了的话,他下一步应该就是往长城以北去尝试种植了。

  “爷,你能方便同我讲讲农业上的事吗?”安清道。

  胤祺愣了下,农业上的事他哪有安清精通,让他讲,这不是班门弄斧吗?

  但他随即就反应过来了,安清这是想知道前朝关于农业的事吧,或者说是大清如今在农业上的现状。

  “没什么不方便的,也不是机密的事。”胤祺回道。

  接着,他便把近些年农业的情况以及他皇阿玛颁发的一些政令都说简单说了下。

  安清越听越认真了起来,主要是胤祺讲的很是仔细,因着他们这些阿哥常年被康熙身边,知道的自然也比旁人要更全面些。

  从他叙述中,她大概捕捉到了一些关键点。

  一是因清代前期人口增长前所未有的迅速,人地比例失衡的问题,也在此时显露出了端倪,二是康熙好像已经开始有这种意识了,但还只是萌芽阶段。

  在农业社会中,‘人地矛盾’可是索去无数王朝性命的死结,也是众多统治者至死都未想明白的一点,但因康熙在位时间比较长,且又是个一心想有作为的明君,所以,他才有机会认识到这一严重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但土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于是人均亩产量只会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许多人会吃不上饭。

  所以,这些年康熙才这么大力鼓励各地垦荒农耕,对培育水稻的事这般上心,还有那些致力于提高作物产量的政令,皆因如此。

  安清突然意识到一点,她那块地里的小麦,好像还可以图谋的更大一些。

  康熙此时已经把这冬小麦的种植期待点拉的这么低了,若是她能解决或者缓解他所谓的这‘天灾’,从而提高小麦粮食的产量,那届时定会把惊喜值拉满啊。

  毕竟,也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种水稻的,像山东、河南和陕西等地的大部分地区还真就只适宜种小麦这种粮食作物。

  两人聊了好久,不知不觉就聊远了。

  胤祺突然想起一件事,抬头看向安清问道:“那地里的小麦,你走得开吗,若是不行的话,你可以先找个由头留下来,我之后再来宫里接你。”

  知道他皇阿玛要去畅春园的事后,便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皇阿玛搬到那边,他是必须得跟去,但他也知安清对那小麦有多上心,若是她暂时过不去,过些日子再去也成。

  安清忙摆了摆手,回道:“不用,我同你一起去,我那小麦该忙活基本的都忙完了,不碍事的。”

  说罢,她又补充了一句,“但等收成的时候,还得劳烦爷带我回来一趟。”

  这可是难得见证水稻发展史的机会,她怎么可能错过啊。

  胤祺轻点头点头,这事倒不难,畅春园那边比皇宫出入要自由些,到时候提前和他额娘说一声就成。

  自打知晓康熙这么着急去畅春园的原因后,安清便莫名兴奋了起来,有种要出门春游的感觉。

  当然,这份兴奋里也夹杂着能出宫的激动,即便搬到那边,和在这宫里差不多,不能随意出入宫门,但她可以随便在畅春园中逛啊。

  畅春园所在之地,泉水丰沛,周边百姓种植水稻的传统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