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末日来的 第36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女配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她把附近的落叶都划拉过来,填埋进挖山药的深坑里,然后把土层压回去。

  这样等雨水浇透以后二十来天到一个月就是天然肥料。

  埋好了,她把地面踩实。

  “好了,我们可以下去,我拿上鱼回家,你想干啥就去吧。”

  她很期待大佬主动邀请她去开荒,但是背着大队开荒种地这种事儿在这个年代是违法的,一旦暴露就会被没收。

  她是绝对不敢说乡下人淳朴善良这种话的,但凡有那么几个眼红嫉妒的就要举报,后果很严重。

  没人会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秘密。

  所以大佬不邀请自己也情有可原。

  没事,她回头继续过来溜达,找不到大块的小块的也行。

  比如在有些合适的位置埋埋山药块。

  等她回家就留种催芽,到时候自留地和山里都可以埋一点。

  下了巨石山,他们来到唐圆下鱼篓子的地方。

  今天鱼比昨天更少,看来枯水季不只是水量小,鱼的数量也有限。

  她不能竭泽而渔,得缓几天,等麦收以后再继续捞。

  她顺手割了一些青草、野花之类的丢进水中给小鱼当饲料。

  她把自己下的六个鱼篓子都拎出来,对封辰道:“我不下鱼篓子了,白放着就坏掉了,你拿走吧。”

  她知道他肯定在深处有合适的地方下篓子。

  封辰眼神诧异,随即明白过来。

  他也没拒绝,“行,我得空给你捎几条鱼过去。”

  唐圆立刻笑靥如花,“谢谢大……谢谢呀。”

  差点把谢谢大佬说出来。

  ~~

  ~~

  因为后面几天不再下鱼篓子,最后一次捞回来的鱼唐圆就先养着,两天吃一条多吃段时间。

  那只野鸡适应了环境,一点都没打蔫,唐圆就把绳子撒开,它也不乱跑只在牲口棚里悠闲地散步,四处找虫子吃。

  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吃着,它一天下一个蛋,着实喜人。

  野鸡蛋比家鸡蛋略小一点,但是所含的谷氨酸、活性钙等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吃起来更加鲜美。

  唐圆那天被封辰送出山以后接下来好几天都没看见他,猜测他去深山里开荒了。

  她一个人不敢进山太远,就在外围转转,挖挖草药、野菜,撸完榆钱撸槐花。

  如此太阳还没落山她就能回村,顺路再去自留地看看,了解一下唐家村的地况。

  唐家村靠山,平整的大块地都要用来种田,只有边边角角不好下犁铧的才分给社员当自留地。

  至于菜地就在各家房前屋后以及山坡山脚沟沿路边什么的,也都是巴掌大一块块的。

  唐圆考察了一下自家自留地和菜地,规划一下种植内容,她想留点空地种山药。

  这几日唐圆进山都会背腐殖土回来,埋在菜园里浇上水就是肥料。

  今儿她做好晚饭后继续挑选山药种块进行育苗。

  只要品相完好没有菌斑的,截成十厘米左右一段,两端用草木灰涂抹防腐,然后放到朝阳窗台上晾晒。

  晒到两端发干萎缩才不会腐烂、碰伤,如果有新鲜破口种下去就会烂掉。

  她家只有四分自留地,爹娘一人一分半,她还没成年只有一分。

  为了补贴口粮爹娘打算都秧地瓜。

  在唐圆看来这时候的地瓜性价比并不高。

  虽然产量高点,但是鲜地瓜不宜久存,大部分要晒成生瓜干。

  四斤生的晒一斤干的。

  而地瓜不仅热量低、营养少,还不抗饿。

  社员们都说吃一顿红薯,吃着饱,不等到地头呢,两泡尿肚子又空了。

  吃多了还烧心胃疼,对健康无益。

  这时候的红薯品种也没有后来那么优良,什么板栗红薯、烟薯秘术的。

  当地只有两种,一种黄心红皮的红薯,一种黄皮白心的白薯,当地都叫地瓜。

  红薯糖分高一点,一般霜降收了存在地窖里冬天煮着吃,也可以煮熟晒地瓜枣。

  白薯淀粉含量更高,晒瓜干出量更多,也可以做粉条和白薯粉。

  更适合当猪饲料。

  分家的口粮里大部分都是秋天晒的瓜干,唐圆觉得特别难吃。

  可自留地地块小且没有什么肥料,种小麦玉米谷子也没多少产量,只能种红薯。

  这年代农民之所以大量种红薯,只是因为它对肥水需求比其他庄稼少一点,产量还高一些。

  唐圆觉得虽然山药亩产量没有红薯高,却也比其他作物高,而且更有营养。

  ~~

  ~~

  很快,下工的哨子陆续响起,过一会儿唐爹和唐妈也回来了。

  唐妈跟唐圆说明天一早去唐奶家拿地瓜秧,早上先去自留地挑水秧几垄地瓜。

  刚分家他们没有种子,要跟大房拿。

  如果是地瓜秧就无所谓,如果是豆子、花生、玉米种子就得还。

  虽然唐圆没下地,唐爹唐妈也会每天跟她讲家里的安排,这都是唐圆穿来后给他们培养的习惯。

  唐圆就跟爹娘说种山药的事儿,“鱼仙人说我给的兔肉和野鸡蛋好吃,教我种山药,山药营养比红薯好。”

  这几天唐爹唐妈吃山药鱼汤也感觉出来,山药不但好吃,吃了身体更有劲儿。

  唐爹瞅瞅闺女,又悄悄给媳妇儿一个眼神,示意答应闺女。

  分家以后有唐圆弄肉和野菜补贴口粮,一家三口吃的比从前好,最近三人都见长肉。

  尤其唐圆,原本看着干瘦粗糙还略黄的小脸都变得光泽起来。

  脸上带了点肉,两颊染上自然的少女红晕,看着娇俏不少。

  对于闺女的康复,唐爹是非常高兴的。

  只要闺女病情稳定,别说种山药就种鱼都行。

  吃饭时候唐炳德拿着一个铁皮扩音喇叭挨条街吆喝,“都赶紧喝汤吃饭,吃完饭去场院开会。”

  一连吆喝几遍,又去其他地方吆喝。

  生产队一般三五天开一次会,总结一下这几天的劳动情况,开展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

  队干部会公布劳动记录情况,谁表现突出,谁请假最多,谁出工不出力,谁偷东西,谁又如何的。

  还会总结一下各人的工分,出入大的就跟记分员沟通一下。

  吃完饭唐爹先去场院儿,唐妈刷碗再把刷锅水舀给牲口喝掉。

  唐圆收拾一下也跟娘一起去开会。

  村里的晒场离牲口院儿不远,闲话两句就到了。

  唐大伯和另外一个小队长已经到了,正和一群男人在侃大山,聊农事以及公社的政策。

  刘赖子几个则扎堆倒黄色废料,一边夸张地嘎嘎大笑,引人侧目。

  他们看到唐圆跟在唐妈身后过来,想到她发疯的样子不约而同地闭嘴噤声。

  生怕刺激她发疯。

  他们不怕她,但是怕唐炳德骂。

  唐圆昂首挺胸的,半点都不害羞。

  他们偷觑她,她则大大方方地打量他们。

  哎,真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扶贫老干部都得两眼一黑的程度。

  男女老少一个个都黑瘦,孩子光着腚,大人赤着脚。

  一年累到头,吃个七八分饱就是好的,更别说吃肉。

  村里没有通电,除了两台收音机三辆自行车就没有其他机械。

  磨粮食靠碾子,看时间靠日头和大队的哨子。

  小病靠挺,大病等死。

  ……

  前世她扶贫过的条件最差的人家也比他们吃的好呢。

  整个社会都奔小康以后,哪怕有那么几家贫困的,捡垃圾都能赚钱。

  现在?

  再能干没有资源也白搭。

  在原文中唐家村一直破破烂烂,贫穷落后,女主去了首都不想回来,原主咋折腾都赚不到钱的那种穷。

  唐圆扶额,心塞,不想说话。

  很快民兵连长捧着个尺长半尺高的收音机过来,替书记进行惯例的政治学习,“都来听听广播啊,长长见识,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儿。咱们国家支援阿富汗修建凹格拉密棉纺厂的技术员都回国啦,这个棉纺厂的厂房修建、设备安装什么的,可都是咱们指导的,这说明咱们的技术……”

  “飞毛腿,阿富汗是哪个地方?”

  “凹格拉密是啥?这名真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