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天灾降临前 第7章

作者:君飞絮 标签: 随身空间 种田文 重生 末世 穿越重生

  但国外很多地区就没这么幸运了,特别是一些国家的人们持有大量枪支,当他们缺少食物又没钱购买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想法就是去抢。

  零元购在山姆国已经是老传统了,甚至还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只要你能抢到商品,就完全不用担心后续销赃问题。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更多没有枪支的民众也去枪店排队购买]枪支,他们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抢劫的对象。

  毕竟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嘛。这时候没有什么是比枪支更能靠得住的。

  国际粮价不断飙升的同时,华国也在不断购入粮食,而一些产粮国却在源源不断的出售粮食。无他,只因为利益驱使。这么高的粮价不大赚一笔实在是太可惜了。

  至于全球性的极寒天气?别听那些砖家胡说八道,只要北半球的冬天一过去,气温很快就会回升了,没看现在南半球的温度已经开始上升了吗。

  徐妍了解到,南半球的气温确实略有回升,但白天的最高温度也在零下十度左右。

  现在整个蓝星,已经很少能找到温度在零上的地区。非洲的中南部倒是大部分区域温度都在零上,但也绝没有超过5~10度的上线。这样极端的温差变化,导致地区内的动植物开始大面积休眠,甚至是死亡。

  徐妍看到这里只觉得很奇怪,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难道意识不到灾难已经降临了吗?居然还敢大批量的出口粮食。

  陆泽在听了她的疑问后,直接一语道破:“他们又不用管国内民众的死活,只要自己把钱赚到手就行了。”

  资本永远只追求利益,至于其他的,他们从来不在乎。

  *

  事态措不及防的变化使得国内各部门领导层都压力山大,陆泽虽然不是什么大官,却也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

  毕竟国内的人口这么多,只靠储备粮养活根本不现实。

  虽说各地区储存的粮食绝对够民众一年食用,但一年以后呢?如果这种全球性的寒潮天气还不结束怎么办?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研究更加耐寒的作物品种,但短时间内肯定出不了成果。

  二是在各地区建立温室大棚或农业大楼,把粮食作物搬进能够保温的建筑物内种植,这倒也不失为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办法。

  以往为了满足城市冬季的蔬菜需求,一些种植大户会建立温室大棚,人工模拟高温环境来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

  就陆泽了解到的,近郊的一些温室大棚在寒潮天气到来后,虽然温度有所下降,但种植在里面的蔬菜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直接种在土地里的,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低温冻害。而一些离开地面的无土栽培种植蔬菜长势良好,收获与以往并无太大差别。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想要满足十几亿人口的口粮,单纯依靠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根本不现实。

  且不说它的成本有多高,就算是把全国合适的农用土地全都拿来建温室种粮食也不一定够用。

  至于农业大楼,虽然也是一个办法,但前期投入更是不低,普通人还真弄不了。

  更重要的是,北方地区的降雪虽然暂时停止了,可南方地区的雨还在下啊,这连绵不断的瓢泼大雨之下,想要展开农业种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

  且不提上头一面从国外进口粮食,一面不断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问题。

  港城那边却传来了个好消息,至少对徐妍来讲是好消息,华盛旗下一处正在施工的小区意外垮塌了。

  港城最近一段时间虽然也是降雨不断,但当地其他的建筑物都还好好的,可能零星也有坍塌的,但都比不上这次的大规模垮塌严重。

  为什么单就是你华盛负责建造的小区先出了问题?这也就是当时现场没有施工人员,不然出了人命,还得附带赔偿。

  徐妍看到这条讯息的时候却不很意外,这项目从建造之初就问题不断,具体什么个情况,徐世成自己心里也该是有数的,毕竟是他那个好大儿全权负责的嘛。

  华盛和港城的很多企业一样,主营业务就是金融和房地产,平时看着花团锦簇的,可一旦遇到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那就是分分钟的大厦忽倾。

  说白了,这两方面的产业都没什么根基,完全是建立在其他产业上延伸出来的非必要衍生产业。

  寒潮天气一来,金融肯定是最先崩溃的。至于房地产,也好不到哪里去。

  徐妍毫不怀疑徐世成能在这次的事件中保全自身,但如果他还想要保住自己的全副身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徐妍看来,他这次伤筋动骨是跑不了的。

  徐世成在内地虽然也有一些产业,但都无法与华盛相提并论。没了华盛,他几乎就等同于是没了大半身家。

  而余下的那部分,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像她手里还有不少母亲的珠宝首饰、古玩珍藏,徐世成肯定也有类似的后备金。所以就算他没了公司,混个温饱肯定也不是什么难事。

  若他再有些机遇和手腕,趁机东山再起似乎也不是没可能。

  只是天灾之下,除了与粮食、能源相关的产业,其他的也就是高科技产业更有前景了。而这几样,徐世成都不沾边。

第10章

  徐妍可不关心徐世成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只要知道他眼下过得不好就行了。

  时间来到2月底,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开始逐渐减少,小部分地区已经停止了降雨,不过多数地区还是会时不时的下雨,但顶多就是小到中雨,大雨和暴雨却是几乎没有的。

  与此同时,南部地区的气温也开始有所回升,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转变。

  3月初,京市逐步将北岸新区的一些建筑改造成农业大楼,并扩大温室大棚的种植面积。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内部的蔬菜供应紧张问题,但事实上蔬菜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水果就更不用说了。南边被淹了大半地区,别说水果了,人没事就算不错了。

  至于从国外进口,这一波极寒天气,哪怕是靠近极圈的毛熊国都损失惨重,其他国家就更别提了。

  许多民众被逼无奈只能选择自己在家里种菜,一时间相关的种子、土壤、肥料都供不应求,销售极其火爆。

  不止是种菜、种水果,还有各种菌类、香料,甚至是养殖家禽、牲畜的都有,华国人的种植天赋算是彻底被激活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电费和取暖费的价格没有大幅度上涨,但各处管网的后续维护费用也在迅速攀升。很明显,持续不断的低温还是对基础设施造成了一定损害,各大城市都不约而同的加快了地下管廊的建设。

  *

  市面上的各类粮食都肉眼可见的减少了,而且价格也变得更贵了。

  毕竟眼看时间已经进入了四月,南方地区的气温仍然徘徊在零下十度左右,这个温度种植耐寒、喜寒的作物或许不错,自然界里也有一些动植物习惯于寒冷的气候。

  但更多的植物并不适应这样的天气,再加上早前的洪涝灾害,几乎让年前9、10月份播种的冬小麦等粮食作物近乎绝收。

  眼看时间进入四月份,以往这个时候,南方的早稻都要播种了,现在却迟迟无法进行。

  没办法,水稻秧苗很怕冻,白天的温度要控制在22~25度,夜间则要保持在10~15度,还要注意保温。水稻的生长温度界限在13度左右,当温度低于13度时,稻苗就会停止生长。低于0度时就会发生冻害,甚至被冻死。

  水稻种植必须是在当天平均气温达到12度以上才行,如果种植期间气温忽高忽低,也会对水稻产生不利影响。

  至于耐寒的马铃薯、甜菜、青稞、黑麦、小米等农作物虽然先天条件还算有优势,但也架不住地区气温远低于历史水平。哪怕白天的气温有所回升,可一到了晚间气温下降的更厉害,昼夜温差巨大,使得即便有后续补种的农作物也很难获得好收成。

  后续的粮食补给希望渺茫,再加上各大城市逐渐实行粮食配给制,落到每个人头上的口粮都很有限,虽然饿不死,但想吃饱就得自己想办法。

  一部分人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建起温室大棚,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勉强还能混个温饱。

  但也有很多人留在城里,因为农业大楼的出现,一些单位开始招收具有种植经验的人员,来填补用人缺口。

  芸芸众生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碌着,即便是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天灾,大家仍然怀抱希望,积极努力的生活着。

  *

  京市这边除了粮食实行配给制,其他的商品仍然是依照市场规律自由流通,但很明显,价格也跟着上涨了不少。

  普通人的工资水平虽然也有所上调,但还是很难承受飞速上涨的物价。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时,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不过有赖于国家历来的严格管控,各地虽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分’的人和团体,却都被迅速扑灭。

  这些人被抓起来后几乎都送去了矿山挖矿,或者进入工厂做苦力,反正是闲不着的。

  京市的治安还是很不错的,不提周围调动的驻军,只说满大街负责巡逻和维护治安的警察和辅警就不在少数。

  而且平民百姓通常都很老实安分,不会像国外那样,动不动就觉得不自由,不肯接受政府的管控和约束。普通人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则很少会选择走极端。

  街市上逐渐恢复了从前的繁华热闹,除了来往的行人每个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却仍然难以抵抗刺骨的寒风。

  重开的门店里很多餐馆都直接倒闭了,留下来的价格也都翻了好几倍。

  地下商城的人会更多一些,这边一直有中央空调,可以调节温度,不用担心会被冻着。

  徐妍在地下逛了一圈,再回到地上时,也有些不适应上边的温度。

  昨天联系到的,之前订货的雪糕厂还有一部分货物卖不出去。没办法,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吃雪糕的人也少了。

  徐妍干脆包圆了剩下的商品,让他们按照地址送去一个自己新租的冷库。

  接着又去水产市场逛了一圈,这边陆陆续续也有一些水产海鲜运进来,但数量都不是很多。

  近海人工养殖的水产之前因为寒潮天气,几乎也都全军覆没了。

  远洋捕捞倒是能有一些收获,但随着油价的上涨,成本也肉眼可见的增加了,所以价格也变得更贵了。

  就这样,买的人也不少。

  徐妍来得晚,只有一些被人挑剩下的冻虾,价格虽然不太贵,但卖相不好,她就干脆没买。

  农贸市场里也冷清的很,门店几乎都关着,偶尔有一家开着的,还是卖干调之类的,但剩下的几乎都是调味料,干货也都差不多卖光了。

  徐妍最后买到了一些晒干的红枣、枸杞、桂圆、花生和银耳,这还是她加了一些钱才买到的。

  出了农贸市场,对面不远处就是一家官方直营的粮店,门口还有不少人在排队。

  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买粮食要到这里来买,而且每次只能买够一个月吃的。

  徐妍只扫了一眼就不再看,转道去了冷库那边。

  她下午租了一辆货车,来回三四趟就把库房里的东西都搬走了,神不知鬼不觉,也没人知道这些东西都进了她的空间。

  回到家里,徐妍清点了一下这笔最近开支最大的一批货物。

  雪糕厂从年尾降雪开始就已经减少了产量,毕竟没有后续的原材料,再加上赶上节日员工放假,所以生产的剩余尾货还真不算太多。

  徐妍动用意念直接把这些雪糕放进空的集装箱,最后也才填满了不过四个半的箱子。

  这一批雪糕里很多都是便宜货,这时候也就是有钱人还能有闲心消费这种东西,也愿意买贵的,便宜的他们还看不上呢。

  徐妍把这些雪糕分别归类,其中最贵的也就是各种口味的蛋卷雪糕和桶装冰淇淋。

  还有一些威化雪糕跟水果冰糕、果仁雪糕。香料雪糕里的香草雪糕、巧克力雪糕、咖啡雪糕、薄荷雪糕等。徐妍最喜欢的是一款薄荷巧克力蛋筒,里面夹的巧克力珠脆脆的,很好吃。

  *

  时间来到五月,全球各国仍然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气温丝毫不见上升。

  国内很多地区的种植户都开始尝试搭建温室大棚进行种植,陆续也有一些耐寒的作物种子面世,但数量都不是很多,想要买到还得碰运气,不然就得有人脉才行。

  其实还是作物的产量不稳定,试种的效果也不太好。

  到了这个时候,想从国外大批量进口粮食几乎是不可能了,室内种植似乎成了必行之路。

  陆泽最近似乎也对这个很感兴趣,跟着从外面带回几株西红柿和茄子的秧苗,一盆香水柠檬的果树,还有一些无土栽培装置,据说是准备种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