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三月
朱春燕拉着她一路跑进了机械厂,跑进了办公楼,来到了财务科的门口。
“科长,这就是我和你说的我们班的神算子!”
苏昭昭:“?”
……
补:
顾衡到家时,苏昭昭正在厨房做晚饭。
堂屋里的五斗柜上放着一箱饼干,顾衡看了一眼,脱了外面的制服,穿着工字背心去了厨房。
“怎么买了这么多饼干?”
苏昭昭看到他眼睛都亮了,“不是我买的。”
“难道还是谁白送的?”
这年头谁送礼舍得送一整箱的饼干啊!
苏昭昭笑呵呵,“我今天赚了个外快!”
她便把自己今天去工业区店里盘账,朱春燕找她的帮忙的事儿说了。
“……机械厂的老会计回老家了,上面来人查账,有一笔怎么都对不上,他们财务科的人算了反复的查了两天都没查出来是哪里不对,朱春燕就想到了我,让我去帮忙。”
顾衡笑着挑眉,“然后你给人查出来了。”
苏昭昭骄傲得不行,“那当然,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怎么叫我的吗?神算子!”
顾衡吹捧:“我媳妇厉害!”
“那当然了。”苏昭昭下巴扬得高高的,把菜铲子递给他,“你来。”
顾衡接过继续炒菜,苏昭昭打开橱柜拿出一桶油提给他看,“不止有饼干,还有油,这些都是机械厂厂领导才有的福利,对了,还有五十块钱的辛苦费。”
苏昭昭帮着查出了账,机械厂财务科的人对她感激不已,这账要是不对,是要出大问题的,他们财务科上上下下都要吃挂落。
对苏昭昭来说,五十块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油和饼干。
五八年了,大跃进时代来临,人民公社成立,紧接着便是三年困难时期。
未来几年,粮食,比有钱强。
苏昭昭这几年,没少和附近的村民们换粮食,家里的大粮柜虽说还没装满,但也装了差不多大半柜子,这一大半里,什么样的粮食都有,谷子、小麦、豆子、花生,红薯干她都晒了几大袋。
顾衡也从来不阻止她。
苏昭昭赚了一次外快心里美得不行,只希望这样的好事,能多一点就更好了。
第二天上班,谢科长拿着今天送来的新报纸站在办公区大笑出声,“你们快来看看啊!报纸上说了,麻城早稻亩产三万斤六千多斤!”
办公室里听到消息的同志都跑了出来。
“多少?”有人怀疑自己的耳朵。
“一亩地收了三万多斤的粮食!”
谢科长手里的报纸被刘主任抢了过去。
刘主任眼睛都直了,嘴角动了动,咋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有人提出质疑,“是不是多报了个零?三万多斤咋个可能嘛,咱们旁就有农田,去年粮站收粮食和往年也没啥出入……”
胡副主任瞪了说话的人一眼,“别胡说!报纸上登的还有假?咱们这边产量低,不代表人家麻城和咱这边一样,这是人家大胆革新的成果!我看啊,咱们这边公社的社员该和人家好好学学。”
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完全相信了报纸上的话。
第二天的报纸上,又刊登了其他地区产量。
紧接着,各地农业产量‘放卫星’,花生亩产一万斤,小麦亩产五千斤的报道一个接着一个。
你的产量高,那我的产量比你还要高!
你的小麦只产五千斤,我的产了一万多斤,翻了一倍不止!
是第农业上的第二颗卫星!
为了拿‘卫星’称号,一个个的吹牛不打草稿。
……
王春花一下班就往顾家来了,看到苏昭昭就喊:“这几天的报纸你都看了吧?”
“看了,你也看了吧。”不然不会高兴成这样。
王春花乐得拍手,“太好了,咱们农民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日子要好过了,我看着都馋,一年种一亩地,全家都能吃饱。”
苏昭昭扯着嘴角笑了笑,这就是一场吹牛皮大会,一层一层的往上瞒,老百姓都觉着报纸上不会刊登假的消息,相信得不得了,一个个干劲十足!
刚开始的确激励了士气,时间一久,弊端就出来了。
可惜现在没人敢泼冷水,不相信报纸,不相信组织,会有什么下场?
去年的那场斗争,可才结束没多久。
“嫂子,趁着年景好,要不还是囤点儿粮食吧,谷子小麦都囤点儿在家里。”
苏昭昭道:“也和老家那边的人也说说,手里有余粮,别急着卖出去。”
王春花疑惑:“干啥不卖啊?以后种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多,粮价肯定会越来越便宜的,不怕没粮食吃,我公婆前几天还写信来说呢,老家那边成立了人民公社,他们都入了社,还说公社要跟着别的地方学,要成立公社食堂,让大家都去公社食堂吃,随便吃,吃到撑,他们现在就想着食堂能赶快成立。”
苏昭昭扶额,“嫂子,我也不多说,你也是种过地的,你自己想想吧,老话说得好,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自己手里握着粮食才更放心。”
王春花回去了,等周政委回来,她便和他聊起这件事,“小苏这是啥意思?是不是知道啥内部消息?”
这段时间的报道,周政委其实也在犯嘀咕,部队里还为此开了会,会议上有人提出质疑,立马就有人上纲上线。
去年的事,部队的影响虽然最小,也不是没人被拉下去。
周政委沉默片刻,“写信和老家说说,就说咱们要粮食,让他们别卖,等以后有时间回去拉。”
王春花心里咕咚咕咚的跳,啥意思啊?
报纸上的还真能有假的?
她想问,周政委:“你别多问,你这嘴上不把门儿,谁知道啥时候又说出去了,记心里就好,咱家也该囤点儿粮,这件事你别管了,我晚点儿去和老顾谈。”
顾家这边,苏昭昭也在和顾衡说屯粮的事儿。
“咱家的粮仓还没装满,趁着这次秋收,多买些谷子囤上。”
顾衡也不信报纸上的报道,他又不是没种过地,再大胆的革新,也不能让每根稻子的根都紧紧的贴在一起,再密的稻子也不能承受一个小孩儿的重量,那是稻子不是树。
还有报道上写的,深耕一尺,施肥五次等,各种各样的肥料轮番上场。
顾衡看不下去。
第197章 买粮
吃完晚饭,周政委敲响了顾家的门。
顾衡去开的门,苏昭昭在家里写信,她想提醒一下老家的郭大娘,让她屯粮,别把粮食卖了。
不该写的话她不会写,至于郭大娘听不听,就不是她管得了的了。
周政委在和顾衡谈囤粮的事儿。
“……总感觉这心里不安稳,要是这产量是真的还好,老百姓能敞开肚皮吃了,这不就是咱们毕生所求的嘛,就怕……”
周政委叹了口气。
两人都知道怕什么。
就怕大家都觉得粮食多了,真的敞开了肚皮,到时候真没粮食吃了。
要是再遇上灾害年,日子就得更难过了。
苏昭昭写完信出去,顾衡和周政委正在谈如何买粮的事。
粮食不能买卖,但是可以换,这件事最好不要太多的人知道。
“也和老黄他们提一下,看看他们要不要囤一点儿。”顾衡道,这些都是抱有怀疑态度的人。
像那种信得不得了的人,顾衡提都不会提一下,提了人家说不定到头来还得抓他把柄。
苏昭昭道:“你们想好如何换粮了吗?我这边可以找人。”
苏昭昭在供销社上了几年的班,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处得不错,也认识了不少的人,特别是粮店的同事,是她重点‘巴结’对象,她觉得趁着这个时候找点关系,让帮着和大队牵个线不成问题。
村民的粮食交了公粮后,本来就会卖一些出去,卖给粮站和卖给他们,没多大区别。
顾衡想了想,“我们先商量清楚,看看要多少再说。”
苏昭昭点头。
对于认识的人,苏昭昭和顾衡的想法一样,能听劝的,抱有怀疑态度的人,就劝他们囤点粮食,不听劝的也就不用多话了。
比如胡副主任,供销社里最信的就是他,顺带还有他闺女胡佳,谢科长从刚开始兴奋中回过神来,保持怀疑态度。
时间久了,再加上有些人的亲戚在当地的,写信问一问,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大家也觉出了味道不对。
当然,这都是后面的事儿了。
……
深夜,万籁俱寂。
一辆货车停在路口。
苏昭昭和王春花先下了车。
“咱们大门口的路要是再宽一点儿就好了,车就能进去了。”
周政委也跟着下来了,“胡话,有了路也不敢开进去,车的声音这么响,你不怕人出来问啊?”
这话也对。
顾衡下了车,爬上了车斗,从上面地里两个拖车下来,“老周在这守着,我们先拉一趟回去。”
王春花:“要不让小苏守吧,让老周拉车。”
顾衡摇头,“老周在安全些,回去了再把自行车推过来,几趟就拉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