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第182章

作者:豆角开花 标签: 女强 基建 穿越重生

  “二姐,宫里的事你别担心,我和大姐会帮着母后的。况且, 有了上回你跟父皇说破的事, 父皇别管再宠着谁都没有再像上回一样。”后面的话是刘嘉跟刘挽咬耳朵说的。

  刘挽瞟了刘嘉一眼, 刘嘉肯定的冲刘挽点点头道:“她们若是不安分, 我也不是不能跟她们斗上一斗。”

  刘挽无奈的道:“身为大汉长公主,和父皇的妃嫔斗, 那是下乘懂吗?娘从来不想跟她们斗。身为中宫皇后, 只须端正自身足矣, 你也一样。无须同她们有过多的往来, 不失礼数足矣。”

  额,刘嘉被刘挽说得也反应过来,“对啊,我们又不用争宠, 干嘛要跟她们斗。”

  “好了。”卫长公主终于开了口, 在她们交头接耳的那会儿,她给刘据灌下一大碗的姜汤,刘据喝得小脸都皱成一团。刘挽于此时问上一句,“这一年多父皇常来甘泉宫吗?”

  卫子夫此时给刘挽端上一碗姜汤道:“我和你父皇的事不是你们该管的,把姜汤喝了。”

  有卫子夫开口,哪怕是刘嘉也不敢吱声, 赶紧端过一旁的姜汤一饮而尽。

  刘挽被辣得一个激灵, 冲卫子夫道:“我只要娘高兴, 才不想管。”

  “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 娘很高兴。你在外头定要照顾好自己。”卫子夫哪里想让刘挽发愁, 她知道她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刘彻所给予的,她也明白在刘彻的心里,她并非不可取代的。

  多年的盛宠让卫子夫越发谨慎小心,她知道刘彻是个喜怒无常的人,也料到来日她会失宠。

  卫家,她所生的三个女儿都被封为长公主,她生下刘彻至今为止唯一的儿子,卫家满门荣宠,随着卫青被封为长平侯,卫子夫想起陈家,想起窦氏,也想起王氏。

  盛极必衰,卫家如今随着那一代一代的人消失,终将成为大汉的第一外戚。

  外戚,那对刘彻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词,甚至在没有人察觉的时候,刘彻未必不怕他亲手扶起的卫家,成为危及大汉的存在。

  君王要做到平衡朝局,并不会允许一家独大。

  能扶起一个卫家的刘彻,不能再创造另一个不逊于卫家的存在?

  他可以的。

  帝王的心思,卫子夫旁观着心里有数,对刘彻的宠爱渐失,看着刘彻宠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她的内心从一开始的不得不接受,到最后的坦然,如今剩下的唯愿她的儿女平安。

  刘挽乖乖巧巧的点头,刘嘉感叹的看着卫子夫围着刘挽转道:“二姐一回来,母后的眼里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卫长公主戳了她一记脑门子道:“你二姐出去一年多,辛苦得很,你不乐意?”

  “我哪有。”刘嘉连忙否认,她绝没有这样的心思,天地良心。

  “那你是唯恐天下不乱。”卫长公主一语道破,刘嘉立刻道:“大姐看不出来吗?我分明是羡慕,羡慕!哪里是唯恐天下不乱?”

  刘据......突然觉得自家的三姐像个整日闹着要吃糖的孩子。

  刘嘉私底下同刘挽说起宫中的情况,刘彻既然纳了一个梁美人,底下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皇帝想要新人了,自然有不少人开始往刘彻的身上扑,如今宫里又有了好几个美人,该怎么说呢,相对而言刘彻并没有让这些人越界,卫子夫的皇后之位,谁都不能肖想。

  同时,刘嘉更向刘挽透露一个消息,他们的平阳姑姑府上依然收集不少的美人养着。

  “这些事你倒是清楚。”刘挽比较担心的是卫长公主。如果不是王娡病故,或许平阳长公主会和刘彻商量卫长公主出嫁的事儿了。

  在这样一个普遍早婚的年纪,十三四岁出嫁的女子数之不胜,稍微再晚一点也不过十六七岁。

  刘挽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压根不想操心婚事,却不得不操心自家姐姐的婚事。

  平阳长公主嫁与卫青不假,但谁都清楚那是政治的联姻,对平阳长公主而言,卫青是新一代的佼佼者,与其指望别的人,不如指望一个新贵。

  况且卫青用本事向天下人证明他的能干,让世人瞧见他虽然出身不高,他有真本事。

  平阳长公主需要一个男人为她撑起门户,而卫青无论是相貌或者人品,谁人不得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既如此,平阳长公主选择卫青,为的完全是自己。

  一个以自己为重的人,无论如何行事,她所考虑的都会是自身利益。

  平阳长公主太懂刘彻这个弟弟,当年刘彻宠卫子夫的时候是宠,当他决定不宠卫子夫的时候,并非平阳长公主说几句话便能改变的。

  对平阳长公主而言,投刘彻所好,不过是为自己增加些筹码罢了。卫子夫和卫青都明白,刘彻的变心并非因为平阳长公主送入宫中的人。因为纵然没有平阳长公主投刘彻所好的送人,也会有别的女人入刘彻的眼,成为刘彻所宠爱的女人。

  因此,刘挽在这点事上并没有怪责平阳长公主,她知道皇家们讲究的都是利益,各自都得为自己谋划,平阳长公主只是早一步看透刘彻的人,为自己准备后路罢了。

  这样也挺好,大家都因利益而动,将来因为利益反目,最好别论亲情。

  但,卫长公主嫁入平阳侯府就不一样了。

  入了曹家,他们那位表哥曹襄是个能干的人物,卫长公主夹在平阳长公主和卫家之间,刘挽怕卫长公主把自己难死。

  “我如今越发觉得平阳姑姑厉害了。”刘嘉没有正面的回答刘挽的问题,反而感慨平阳长公主的厉害,听着她语气中的意思并没有多少的怨恨。

  “平阳姑姑不管做了什么,都是投父皇所好。这样说来,梁美人是平阳姑姑准备多年的人,她早料到母后的失宠了。”刘嘉絮絮叨叨的道来她对平阳长公主的看法,末了补上一句道:“咱们的父皇,正是这样的人物。二姐,我觉得父皇是世上最可怕的人。他当初宠母后的时候宠到何等的地步了?说丢开,那是丢得毫不犹豫,半点不念旧情。”

  卫长公主进屋正好听到刘嘉的话,喝斥道:“你又在那儿口无遮拦?”

  刘嘉......

  “姐姐说得没错,你是口无遮拦。”刘挽配合的附和,很是以为卫长公主说得很对。

  刘嘉十分不可靠,不像样,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刘嘉控诉的目光落在刘挽的身上,无声的想问问自家的二姐,她说错了?

  错当然没有错,并不代表对的话都能往外说。

  卫长公主小步走进屋去,回头一眼瞥过伺候的宫人道:“令仪长公主说的话倘若传出去半个字,你们一个都逃不了。”

  额,卫长公主板起脸时颇有威严,刘挽看在眼里不禁的感慨道:“姐姐长大了。”

  刘嘉翻了个白眼道:“不知道的怕是以为二姐你比大姐大,看着大姐长大的。”

  这话也没有错,要知道刘挽虽然小了卫长公主三岁,架不住她不是真小孩,从小到大刘挽为了引导卫长公主硬气,付出颇多。

  要知道卫长公主小时候软软糯糯的,一看就很好欺负的样儿。刘挽生怕她将来长大是这样好欺负的性子,那不得吃尽苦头都不告诉人。

  不成,咱们不欺负别人,断然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她。

  刘挽引导卫长公主硬气之余,费尽心思给卫长公主寻先生,好在,三个先生都相当靠谱,看看如今的卫长公主。纵然看起来我见犹怜,然眉宇间的坚定,那一份不怕事儿的底气,嗯,刘挽非常满意。

  卫长公主走进屋来,她们姐妹是从刘嘉往刘挽的房间钻开始,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有事没事儿往刘挽屋里钻的习惯。卫长公主进屋时顺手把门关上,刘嘉自觉往刘挽的榻上跑道:“我睡最里面。”

  卫长公主都不想理她,走到刘挽身边道:“你别担心我,祖母新丧,守孝要些时间,哪怕真要商议婚事,准备也会要个一年半载,我有的是时间慢慢适应。”

  不用刘挽开口,卫长公主便知道刘挽操心的何事。

  平阳长公主,她们的姑姑,这一位有野心,而且有手段,纵然有些手段卫长公主未必看得上,然投君所好,谁让刘彻高兴。

  论起卫长公主婚事,刘挽都觉得烦躁,亦不知如何安慰卫长公主的好。

  卫长公主握住刘挽的手道:“你去朔方面对的问题诸多,你都能想办法解决。我在长安之内,不过是些见不得光的阴谋诡计罢了,不值一提,我能应付好。这些事你在不在都替不了我,不用样样都想怎么对我们好。我们的路,我们能走。不然岂不是白费三位先生多年教导?”

  刘挽心下长长的一叹,卫长公主是个心思细腻又极聪慧的人,她承担起作为姐姐的责任,也想为他们这些当妹妹弟弟的撑起一片天。

  但卫长公主知道她能做的有限,对刘挽,唯尽可能的不让刘挽为她操心,她知道,刘挽比她们更难。

第279章 他们不成

  朔方城, 匈奴之地,自大汉攻下以来,匈奴无时无刻不思重新夺回,朔方城内有匈奴人, 有刚刚迁居过去的大汉子民, 刘挽要把他们安顿好, 不让朔方城内生出动/乱, 建城的同时又修路,又经商, 刘挽不知费了多少精力才让朔方城安宁。

  相比之下, 卫长公主对待平阳长公主的态度, 如何适应将要嫁为人妻的事, 难道不是显得相当的无足轻重?

  卫长公主不想让刘挽事事都揽在身上,她能解决的事,她解决。

  “好,知道了。”很多年以前, 刘挽明白, 许多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卫长公主的婚事早年定下,断不可能再改。卫长公主将来想和平阳长公主相处好,以她的能力,她可以寻到相处之法,她啊, 别总拿自家的姐姐当成孩子, 以为她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刘挽迅速的给刘据挑了两位先生送入宫中, 请刘彻过目, 当得知他们对儒法道三家都有钻研时, 刘彻不动声色的瞥过刘挽。

  刘挽眨了眨眼睛,刘彻肯定不想把刘据养成一个傻子,真要是偏听偏信儒家那一套,等着吧,刘据将来肯定会让刘彻极度不满。

  作为一个从来不奉信儒家那一套,也十分了解刘彻所谓的让人钻研儒家之法,其目的在于治国,为了愚化人们,刘挽能让自家的弟弟变成那样一个招刘彻烦的存在?

  刘彻收到刘挽的眼神,淡淡的道:“行,让他们先教着。”

  等的正是刘彻这句话,刘挽把人送出去,自觉的留下,刘彻昂昂下巴道:“有些东西你弟弟还小,教不得。哪怕要教,要么你教,要么为父来,懂?”

  所指为何,当是驭下之道。王权,霸道。

  “那父皇教呗。”刘挽想都不想的回了一句,刘彻要是愿意教刘据,刘挽乐得不用费心。

  “你教。你看着教。”刘彻思来想去补上一句。

  “人不在,你信里可以教。回来之后也可以教。”刘彻觉得刘挽教人的方式不错,看刘据挺乐意跟刘挽呆一块的。几个月下来,刘彻都能感受到刘据瞧着硬气多了,有一点让他满意的样儿。

  思来想去,刘彻并不认为他有精力去教导刘据,事情须得交给刘挽来办。

  刘挽哪里不懂,当爹的某个人懒,既觉得儿子须得好好的教才能成才,可是他又觉得教人很麻烦。呵呵,也不知道谁把卫青和霍去病带在身边,手把手教的。包括刘挽在内,难道不算是刘彻教出来的?

  好为人师的刘彻变样儿了,如今不想作为人师了?教自己儿子多大的事儿,刘彻好意思推给刘挽?

  刘挽那无声的控诉,刘彻岂不懂,挥挥手道:“朕把你教出来,你比着自己教你弟弟不好?”

  “好,有何不好。但不知要是将来我教出来的弟弟不合父皇的心意,父皇会不会怪到我头上。养不教父之过。父皇总想让据儿自己成才,天生天成的才,世间少有。不费心哪能把孩子教好?孩儿自认为多年从不曾松懈过,方有今日。您把据儿交给别人来教,父皇,您是真信得过世上的人。真不怕世间的人早早的给您下绊子,养出一个您所不喜的儿子。”刘挽并非危言耸听,才刚刚开始吸收世间知识的刘据,别人怎么教,他怎么学。

  在他三观形成的年纪,有人告诉他哪一种三观对,他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会不由自主的要求自己。等他长大了,自然会按他所接受的教育行事。

  年纪小的孩子是很容易让人忽略不假,长大了,到他们去面临社会,须得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某个没有费心养过儿子的人转头发现,不对啊,我儿子和我的三观怎么不同?

  也不想想,一个不管孩子教育,把儿子交给别人来教的人,指望别人按照他的意愿给他养儿子,那是可能的事儿?

  刘挽不想帮刘彻这个忙,一则是因为她想看看刘彻是不是当真要不管刘据,二则,父子之间的感情若是没有相处,时间长了会生疏。

  瞧刘据看着刘彻一个劲儿的往后缩,不会有人觉得很正常吧?

  刘挽长长一叹,一年的时间改变的事情确实不少,让刘挽好半响没缓过来。

  但她不可能一直留在长安,她有她必须要去做的事。朔方城的建成,会让那里成为出击匈奴的一个重要战略之地,将来打匈奴,朔方会成为大汉的中转站,刘挽须得将朔方城建设好。

  况且,日日在刘彻耳边念叨,刘挽换位思考的想了想也觉得挺烦的。

  “让据儿来未央宫,跟我以前一样,多听父皇和朝臣的议事,听得多,见得多,比别人一味只照着书本上的内容教,更能让他记忆深刻,也能让他吸收更快。”刘挽思来想去,以为得给刘据争取争取,别管刘据到底是不是天才,听得多,见得多,绝对会比纸上谈兵要有用。

  刘彻马上接话道:“朕正有此意。他也不小了。要不是怕他不像你一样坐得住,早该让他来未央宫多听听,多看看了。那些五经博士......”

  “父皇,我给据儿挑的两位先生在三五年内教他足矣,父皇若是不信,不如试上个三个月,三个月之后父皇考一考,观两位先生教得好与不好。若是不好,父皇要安排哪位大儒教导据儿,孩儿都无意见。”开玩笑,让儒家的人给刘据启蒙,简直是要命。刘挽对五经博士们有所了解,眼下所谓的五经博士都几乎变成了儒家的博士,刘挽断不能让他们给刘据启蒙。

  刘彻无奈的道:“听你的语气,你是分外看不上他们。”

  刘挽不答反问:“父皇很满意他们?”

  被问的刘彻没有回答,父女自知,无须多言。

  刘挽幽幽的道:“教的是治国之才,他们可以。倘若是掌天下者,他们不成。”

  得,刘彻的视线再一次落在刘挽的身上,刘挽冲刘彻一笑,“父皇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自然得用什么样的人来教。”

  “你当初也是他们教出来的。”刘彻回一句,他当初也是五经博士教出来。

  “可是,当年的五经博士并非只有一家。”刘挽不得不提醒刘彻,谁把五经博士变得只有儒家的学士的,刘彻没点数?

  刘彻只为让天下人看见,大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一句空话,他要让天下人都学习儒家的经典,目的在于教化万民,让他们忠君爱国。

上一篇:首辅的屠户悍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