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皇帝抄家后,我搬空了整个国库 第366章

作者:念秋安好 标签: 穿越重生

  只不过,明明是他们护送王妃回京,一路上却吃王妃的,喝王妃的,说出去多少有些丢热现眼。

  唉,顾不了那么多了。

  能回京就好,大不了再找机会报答王妃呗。

  这么想着,众人赶路都有劲了,竟然比原计划更快到达下一座城池。

  照例是林雪竹和陆氏进城采购,其他人在城外等着。

  进了城之后,林雪竹和陆氏分开采买。

  她按照元修给她的名单,拜访了一个暗线。

  布置好舆论任务之后,她在暗线的店铺里买了些东西,这才施施然出来。

  按照她的估算,先前经过的几座城池,驿站里的人久等护送队伍不来,应该能预料到他们出问题了。

  这事经过层层上报,很快会传到京城狗皇帝的耳朵里。

  等狗皇帝反应过来找人,她自由行动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她想做的事,一定要抓紧时间布置下去。

  她想传播的舆论,需要在她抵达京城之前,就扩散开来。

  这样,她人一路南行,相当于在印证那些传言。

  林雪竹离开这座城池的时候,带了一些粮食器具,还有两辆马拉的板车。

  等她回到护送队伍的时候,其他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有车了,他们终于有车了。

  告别了两条腿走路的日子,再也不用挨饿受累了。

  自此以后,护送队伍的气氛欢快了不少。

  林雪竹所料不错,他们这一路,沿途驿站对他们的行进速度都是清楚的。

  人一天不来,或许是有事耽搁了。

  两天不来,这事就奇怪了。

  三天不来,驿站就会向当地府衙报备。

  府衙派人去下一站的城池打招呼,下一站城池也等不来人,基本就可以确定,人出事了。

  于是,某地府衙派人快马加鞭,往京城送消息,并同时通知沿途府衙差人寻找。

  大概半个月之后,林雪竹等人被拦截在一座城池外面。

  是当地知府亲自出来迎接的,听说了众人的遭遇之后,他不敢耽搁,连忙备足了车马,办好了路引,亲自送众人离开。

  至于往宫里递的折子嘛,自然不能如护送队伍里的人所说的那样,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徐公公身上。

  徐公公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说他不好,无异于打皇上的脸。

  于是,那位倒霉的知府斟酌了大半天之后,用十分隐晦的说辞,写明了事情的缘由,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去了。

  折子送到的那天,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庞公公,得知了徐公公身死的消息,沉痛地叹息了一声。

  心里却在想:这襄王妃,还真是个狠人啊!

第447章 东郭先生和狼

  庞公公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徐公公的死,是襄王妃送他的大礼。

  过去,他虽然比徐公公更受皇上信任一点。

  但不管做什么事,徐公公都要横插一脚,对他掣肘颇多。

  现在好了,皇上身边是他一个人的天下了。

  没了碍眼的徐公公,他就可以找机会铲除异己,安排上自己的人。

  在襄王妃进宫之前,他要完成这件事。

  然后,让这宫里干干净净地迎接襄王妃。

  庞公公这么想着,便这么做了。

  而此时,林雪竹跟着护送队伍,已经走了快一半的路程了。

  天气越来越冷,但幸好他们是往南走,所以也没有那么难熬。

  林雪竹一路上安分守己,任谁也想不到,她这个目前流传甚广的流言的主人公,就是策划这些流言的始作俑者。

  这番操作,让林雪竹发现,古代虽然没有网络,没有通讯设备,但依靠口口相传的流言,传播速度并不慢。

  自打他们被某城知府找到以后,后面路过的各个城池,都有关于她和元修的流言。

  这也说明,元修手下的暗线是很好用的。

  行动迅速,目标明确,做事隐秘,并且与她这个新主人无痛磨合。

  此时的京城,改编版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说书先生舌灿莲花,在林雪竹所给的本子之外,又按照听众的口味,添加了一些最能引起人们八卦兴趣的桥段。

  完善之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东郭先生和狼,前世本是一对兄弟。

  弟弟一心一意为了家中操劳,哥哥却为了谋取家产,设计陷害了弟弟。

  弟弟含冤,被驱逐离家,独自在外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得也还算不错。

  哥哥多行不义,死后被打入畜生道,再次投胎成了一条狼。

  命运让兄弟俩再次相遇,这次,弟弟是好心肠的东郭先生。

  狼为了获救,向东郭先生卖惨,东郭先生不忍心,救了狼。

  故事的结尾,养好了伤的狼,向东郭先生张开了血盆大口。

  东郭先生有没有被狼吃掉,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目的就是让听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乐观的人,会认为东郭先生奋起反抗,将狼反杀,从此之后,再也不滥发同情心。

  悲观的人,会认为东郭先生和狼的战斗力乃天壤之别,他的结局只会是被狼咬死。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窃窃私语。

  “觉不觉得,这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与我们上头的两位有点相似?”

  “哪两位?”

  “你想想啊,为家里操劳的弟弟,和一心谋害弟弟的哥哥。弟弟为了给家里挣钱,出去替人做工,回到家时,却被早有预谋的哥哥陷害。这故事,你看着不眼熟?”

  “你是说,那两位?”这人伸出一根手指,往天上指了指。

  有些话,不能说得太明。

  可即便不能说,也可以心领神会。

  因这故事影射了皇帝和襄王,人们更加感兴趣了。

  说书先生所在的茶肆,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茶肆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

  其他茶肆见状,也纷纷让自家的说书先生前去模仿。

  不仅要模仿,还要升华。

  为了博人眼球,各大茶肆争先恐后,将这个故事编得越来越离谱。

  故事中的哥哥,自私自利,阴险狡诈,而弟弟却勤劳善良,光明磊落。

  在故事逐渐升级的同时,关于皇帝和襄王这对兄弟间的事,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趣谈。

  文忠侯的小儿子,也就是当今皇后的幼弟,是个喜欢混迹街头的纨绔。

  一日在茶肆里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便回家去讲给老父亲听。

  文忠侯毕竟是个老江湖了,敏感性很强,一听这故事就觉得不对。

  他一边嘱咐儿子,出去千万不要胡说八道,一边派人暗中查访这故事的源头。

  查来查去,查到了一间茶肆。

  据说,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最初就是从这间茶肆的说书先生嘴里传出去的。

  后面的模仿和加料,不过是其他茶肆抢生意的行为。

  文忠侯当即就派人把茶肆围了,打算抓捕说书先生。

  可抓来的人,却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说书先生。

  那个说书先生,在故事被人抄袭之后,就卷铺盖走人了。

  至于他去了哪,无人知晓。

  而文忠侯的小儿子,仗着有个当皇后的姐姐,口无遮拦惯了。

  他不听文忠侯的劝告,依旧和他的酒肉朋友们,大肆讨论皇家秘事。

  言谈之间,抖落了些皇帝陷害襄王的细节。

  这细节被有心人听去了,立刻用来大做文章,传的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京中本就有皇帝为逼襄王出征,抓了王妃做人质的传言,这些细节更是为传言提供了佐证。

  人们再联系到之前襄王被抄家流放,以及京中发生的一系列类似于“天罚”的事件,就能把真相猜个八九不离十。

  “襄王当时重兵在手,若想谋反,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还哪有当今这位的逍遥日子。”

  “就是,当时襄王回京,只带了为数不多的亲信,大军都留在北境呢。真要想谋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不是自投罗网?”

  “我听文忠侯府那边传出来的消息,当时襄王战胜之后,是上头那位不许大军回京的。说是让他们再留一留,能对蛮族那边起个震慑的作用。”

  “那是自然,大军若回来,他还能顺利对襄王动手嘛。如此看来,上头那位果然是有预谋的,设好了圈套就等着襄王上钩呢。话说你这文忠侯府传出来的消息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