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果冻
“回魏老师,我很适应的,大家都很好,上午的体育锻炼课上,大家还教了我很多我不会的项目。班长哥还带我去食堂吃饭排队,因为我忘记带蒸饭的粮食了,班长哥还把他的粮食借给我了。”二宝说着同学们的好,说着班长的好。
魏老师一听,很是欣慰的点点头:“那就好。”说着,她又看向班长,“我们初一1班的班长一直是个好班干部。”
班长的脸上有了一抹红,被老师这样夸,他一个男生也不好意思了。不过:“魏老师,林海睿刚来我们班,这学期的知识他还没有学过,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那他怎么办啊?”
魏老师自然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今年的期末开始林海睿不参加了,接下来大家上复习课的时候,林海睿跟我去办公室,我给他补习这学期的内容。”虽然时间不够,大概到放寒假的时候,也补习不完,只能明年继续补习了。
二宝:“谢谢魏老师。”
大院
一直都是一家五口的餐桌,今天只有四个人,每个人都感觉到了没有二宝在的寂寞,他们会下意识的看向以前二宝坐的位置。
就是宁书,吃一顿晚饭,也不知道叹气了几回。
最后一宝道:“娘,明天下午我和三宝去看看二宝吧。”知道娘担心二宝,一宝也担心弟弟。明天中午家里有客人,你明天下午他们可以去体校看看。
第253章
二宝此时在干嘛?
他和班长一起拿着暖水壶、拎着水桶去洗澡了。
大冬天的,虽然下午才体育锻炼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洗澡的,这也方便了二宝,洗澡不用排队。如果是夏天,去学校的澡堂洗澡,要一个一个排好一会儿的队伍。
澡堂里洗澡是一个一个隔开的,一大间的屋子里,竖的一排一排下去,有四排,每排10个隔间。二宝和班长选了相邻的两间。
澡堂里比外面要暖和,因为有人洗过澡的缘故,里面的热气还没散开,迎面扑来的暖气让冻僵的脸有了喘息。
等到洗澡的时候,自来水龙头里温水淋下来,就更舒服了。二宝发现,学校澡堂洗澡比家里要舒服。家里没有这样的热水水龙头,需要自己烧好热水再兑好冷水拎去洗澡间洗。
二宝还给自己擦了肥皂,洗了个肥皂香的澡。
洗好澡,二宝开口:“班长哥,我洗好澡了。”
班长:“你衣服洗好了吗?”
二宝:“没有啊,去外面洗。”
班长:“……可以在里面洗,里面的水暖和,外面的水冷,洗衣服会冻手。”大家都是在里面洗衣服的。不过也仅限洗澡人少的时候,如果洗澡的人多了,在里面洗衣服,会被人骂死。
二宝一听,觉得班长的话有道理:“那我也在里面洗了。”
等两人洗好衣服出去,外面的天已经黑了,两人拎着一桶洗好的衣服,又去食堂那边装了热水。
等他们回到寝室再晒好衣服,时间也不早了,晚上的夜自修快开始了。
原本晚上老师们是不住学校的,但是魏老师为了让二宝跟上别人的学习进步,把自己的语文课安排在了晚上夜自修的时间,而白天的时间她给了其他的任何老师。
毕竟她是班主任,只能辛苦自己了。
等二宝补习课的时间结束,其他学生的夜自修也结束了,校园里传来了一阵热闹声,学生们成群结队的回了寝室。
二宝回到206寝室的时候,里面正热闹着,大家在聊天,二宝中午和他们虽然说过几句话,可到底不熟,虽然他是个社牛,可毕竟不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别人没说话,他也不会主动去说。
他一个人脱了鞋子就上床了。
躺在床上,听着大家的说话声,二宝又觉得寂寞了。
不过,在二宝觉得寂寞的同时,一宝和三宝也觉得寂寞,没有二宝的房间,让他们格外的不习惯。
相比于一宝三宝,宁书这会儿想的就不是二宝了,而是想着明天中午的聚餐。明天两桌子人,她准备了十个菜,两个点心、两盘水果,应该差不多了。
第二天
一家四口起的特别早。
宁书做早饭,早饭后要准备午饭,林国栋搭把手。而一宝和三宝要去菜市场买肉。
虽然菜昨天下午母子三人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新鲜的肉得今天去菜市场买。而这买肉的活就交给一宝和三宝了。
昨天上午他们去菜市场买排骨的时候,就和负责肉摊的中年男子打过招呼了,所以今天早上一宝和三宝只是去拿肉的。
但一宝和三宝拿了肉回到家,宁书已经准备好了早饭。
一家四口吃了早饭,收好之后,宁书就准备午饭了。
芋艿炖排骨放在炉子里,从八点半炖到十一点,两个半小时,保管排骨和芋艿都软软软糯。
接着准备凉菜。
宁书准备的凉菜有两个,一个是凉拌莴笋丝、一个是凉拌黄瓜。
然后是热菜,热菜有肉沫茄子、香菇炒鸡蛋、烤青菜、白菜油豆腐羹、红烧肉、糖醋排骨、红烧萝卜,加上两个凉菜和排骨炖芋艿,刚好十个。
点心是蒸饺和小馒头。
表面上是宁书昨天去外面买来的,实际上是APP里顺出来的。
果盘是切块的梨和甘蔗。
宁书没有梨不切块的这种想法,尤其是后世的梨特别大,她就喜欢切开吃。
在准备菜的同时,宁书还让林国栋去国营饭店买了汽水、又去供销社买了酒。今天人多,家里的棒冰融化成汽水也不够喝的,不如直接去国营饭店买方便。
一家人忙碌到快十点的时候,外面响起了声音。
“宁书在吗?”
是隔壁的李悦一家来了。
“婶子,我娘在里面。”一宝道。一宝和三宝坐在炉子便,守着排骨炖芋艿的活。
俞承次赶忙溜达到他们身边:“你们在干吗?”
“在守着排骨炖芋艿,不能让火灭了,火也不能太大。”一宝道,随即又问,“你要坐吗?要的话我去搬小板凳。”
“不用不用,你坐着,我自己去搬。”他跑进屋子里,随即又搬了一把板凳出来。
厨房里,俞赫和李悦两口子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宁书在烧菜,林国栋在烧火,这样的场景在大院里是很少见的。
因为大院里的女主人很少自己做饭的,而大院里的男主人也极少做烧火这种家务活的。
“好香啊,宁书你厨艺真厉害,难怪我家的小子吃了还想再来吃。”李月忍不住出声。这可不是恭维,而是真的香。
“对对对,上次那个烧烤,香的我都要流口水了。”俞赫也记得那个香味。
宁书笑着道:“下次有机会可以来烧烤,烧烤烟味有点重,今天就没弄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俞赫一边说的是客气话,一边也是真的想念那味道。他喜欢吃重口味的,烧烤这种香味刺鼻的食物,他是真的喜欢。
“你就光想着吃。”李悦没好气的道,“宁书弄起来怕是也辛苦。”
俞赫赶忙道:“那是那是,那嫂子说说,要我怎么感谢?”
林国栋道:“饭后活你承包就行。”
俞赫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那有什么问题。”
宁书趁机道:“那些小的也喜欢烧烤,饭前活让他们承包,我看上次他们组织的就很好。”
“是呢,我们家小子光这件事就一天念叨三次,早中晚吃饭的时候就不消停。”李悦也好奇,烧烤真的有儿子说的那么好吃吗?
“什么东西能念叨三次?”一道低沉的嗓音从李悦的身后传来。
李悦和俞赫回头,宁书也顺着顺口看去,只见一个男人嘴里叼着一根烟,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味道,但他身上一看就是有背景的人,这是世家子弟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气质,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培养出来的。
“元华,怎么你一个人?你媳妇呢?”俞赫问道,还往院子门口看了看,确实没人啊。
原来凌元华。
“还在后面,马上就过来了,我先来。”凌元华说着,也往厨房里看,看到了正看着门口的宁书,他道,“嫂子,我是凌元华,国栋呢?”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凌元华成功的认出了宁书。
“凌同志你好。”宁书也笑着打了招呼。她终于知道小说里的世家子弟是什么样子的了,以前总觉得小说里的形容是骗人的,但小说来自于生活,凌元华像极了小说里作者对世家子弟的描写。
说起来,凌元华的气质和俞赫的妻子是完全不同的,俞家也算有些底蕴的了,可是和凌家的底蕴完全不能比。这大概就是一户人家和一个家族的区别。
“我在。”林国栋从灶头后面出来。
宁书突然有个想法,林国栋的朋友是不是都比较主动的。
林国栋性格有些沉默,俞赫和凌元华都是比较主动的人,那么其他人应该也是。不然以林国栋的性格,大学的时候是一门心思读书的,不会主动去结交人。
那么他的朋友应该都是对方主动去结交林国栋的。
林国栋因为在烧火,这会儿出来的时候,头发上还有几片树叶,看上去有点像烧火兵,和凌元华、俞赫这种精心打扮过的人完全不同。
比如俞赫,穿着西装和大衣,光鲜亮丽。
而凌元华,穿着衬衣、毛衣和大衣,比较锐利又精致。
相反林国栋,穿着他媳妇做的灯芯绒运动服,和三个儿子是一样的,所谓的父子装。脚上是保暖的棉鞋。
只是,明明是穿着各异的三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又意外的融洽。
很奇怪的,这三人站在一起,甚至很明显的,林国栋才是那个领头人。
“这三人站在一起,把首都大半的那人都比下去了。”李悦凑近宁书偷偷道。
宁书笑了笑:“可不是。”
李悦听了眼睛一亮:“我当初看上俞赫,就是他长得好。他虽然是军校出来的,但是俞家的接班人是他大哥,我能嫁给他,我爸妈都觉得奇怪。”
俗话说女儿高嫁,儿子低娶。李悦家和俞家门当户对,按照李悦的条件,那能嫁的更好,可是她就看上俞赫了。
宁书惊讶:“真的吗?我当初看上林国栋,也是因为他长得好。”她当初下乡,虽然是吃不了苦想找个依靠,但也是有目标的,林国栋就是她的目标。这是没想到才有了想法,身体就被剧情束缚了。
好在剧情也算弄巧成拙了,没有把她配给别人。不然看不对眼,就算她自由了也要离婚。她不是那种会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人,当然了,如果离婚,她会看情况,如果跟着她对孩子好,那么她会争取孩子,如果跟着男方对孩子好,那么她会把孩子留给男方。
但即便孩子给了男方,那一她的孩子。
“真的吗?那我们也太巧了吧?”李悦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其实我以前就听俞赫提起过林同志的,说他们几个人一起,平日里猖狂的很,只是在林同志面前都很老实。”
“是吗?”宁书有些意外,再看站在院子里聊天的三人,林国栋站中间,俞赫和凌元华站两边,这一看C位,李悦说的话应该没做。
“俞赫说林同志脑子好,和他们这种动手不动脑的不一样。”李悦又道。
要说林国栋的智商比俞赫和凌元华高,宁书也是相信的。林国栋从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上军校,靠的就是自己的脑子。而俞赫和凌元华不同。
六十年代的招生制度还没有完善,当时上大学除了高考之外,还有推荐。当然了,推荐去军校和别的学校不同,被推荐者的身体素质也是要过硬的。
林家的院子里形成了三个组织,宁书和李悦在厨房里一边做菜一边聊天,一宝三宝和俞承次一边守着排骨芋艿汤一边聊天,最后一组就是三个男人了。
可没过一会儿,外面又想起了声音,听动静到了好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