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品红楼
回到主题,“陈宫依附于曹操,大将军派人去时,不宜声张。”
吕布:“为何不声张?”
张祯心说你个杠精,“以免曹操阻拦。”
吕布傲然道,“我谅他不敢。”
张祯刚想说“不要多生事端”,忽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她总觉得曹老板霸气侧漏,非常强大。
可事实上,现在吕布才是大将军,且长安未乱,朝廷威信犹在。
曹操虽已组建了青州兵,却还未成大器,只是兖州牧。
他会因为一个陈宫与大将军交恶么?
大概率不会。
而这个时候的陈宫,已经因曹操乱杀名士,对他有了很大的意见。
真实历史中,他会在两年后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几乎摧毁了曹操的大后方根据地。
但张祯等不了那么久,吕布也不会再逃出长安。
陈宫虽不识吕布,却对他有着迷之好感,认为他是天下壮士,善战无前。
他派人去请,陈宫肯定来。
“如此,贫道提前恭喜大将军多得一名贤士!”
吕布笑道:“同喜同喜。”
也不知这陈宫有何长处,竟令神悦这般重视。
张祯:“还有一人,想请大将军顺带一寻。”
吕布一挥袍袖,“说来。”
张祯:“此人乃是神医,名华佗,行踪不定,约在江东会稽一带。”
华佗惨死于曹操之手,没能传下《青囊书》,是后世的遗憾,医学界的巨大损失。
她既然来到东汉末年,就不能坐视惨案再度发生。
或许是因为前世身患重病,她对于保护神医极为执着。
——医治她的医生有次无奈地说,想让她痊愈,除非华佗在世。
吕布:“也是三清告知你的?”
张祯点头,“对!”
吕布:“好,寻!还有么?”
张祯:“暂时没有了。”
其实还有荀攸、荀彧、郭嘉、程昱等等。
但目前吕布根基还不稳,贸然引进这些人,只怕适得其反。
就像俗语说的那样,艄公多了打烂船。
贾诩、陈宫,再加上她,已经足够。
她急着要找陈宫,也是因为贾诩快到了。
三国第一毒士名气太大,她怕自己不是对手,一不小心中了招。
也怕贾诩把吕布带进沟里。
她说没有,吕布便叫来高顺,让他去安排。
高顺游魂一样走进来,游魂一样走出去,头顶仿佛飘着一行字:逆来顺受,任劳任怨。
张祯深表同情。
再等几天吧高将军,很快有人帮你分担了。
第46章 还能做什么?自然是种田
张祯接着说第二件事,“大将军,我想要点田。”
吕布笑道:“给你,一顷够么?”
神悦越是向他要东西,他越高兴。
张祯:“大将军豪爽,但不够。”
一顷等于一百亩,吕布不可谓不大方。
可对于她想做的事来说,还是太少。
吕布:“十顷?”
张祯摇头。
吕布:“百顷?”
张祯还是摇头。
吕布:“......千顷?”
田地不同于其它,他打仗能得浮财,却很难得到田地。
所以他估计自己没有千顷良田。
——有还是没有呢?
刚想叫高顺来问问,就听张祯道:“大将军,不用问了,你全部良田给我,也是不够。”
吕布:......
不知为啥忽然感觉自己有点穷。
张祯:“要是大家都能给一点,那就够了。”
吕布:“大家指谁?”
张祯淡淡道:“三公九卿,世家大族。”
吕布:“......这东西,不太好抢。”
他要金银珠宝,他们会奉上一些。
他若要田地,他们会跟他拼命。
张祯讶然:“大将军怎会用上抢字?陛下迁都来此,竟无皇庄,不成体统。大将军进献几顷良田给陛下,乃是大将军的忠心。但忠于陛下的又何止大将军一人?朝中诸公怎会让大将军专美于前?”
华夏古代王朝有三大魔咒,土地兼并、文官弄权、军阀割据。
但凡摊上一个,这王朝都很危险。
东汉全都摊上了。
相比后两者,土地兼并是最致命、最根深蒂固的毒瘤。
贸然动之不是治病,是害命。
她现在无力解决这个大问题,真的只是想要点田地。
一家进献几顷,不就积少成多了?
吕布听懂了她话中之意,哈哈大笑,“陛下又无可靠人手管理皇庄,神悦便可毛遂自荐?”
张祯也笑了。
吕布一聪明,她说话就不费力。
“还得大将军周全。”
吕布:“神悦放心,包在本将身上,哈哈!”
能给王允等人添堵的事儿,何乐而不为?
笑完才想起来问,“你要这么多田地做什么呢?”
张祯:“还能做什么?自然是种田。”
吕布:“......种田?”
这个答案,既理所当然,又出人预料。
张祯:“对,种田,种出多多的粮食,养活多多的人。”
吕布看着她,目光专注,仿佛她脸上有花似的。
张祯下意识摸摸脸,“大将军,你在看什么?”
吕布轻叹,“神悦,你真是三清点化的弟子?”
若非神仙点化,怎有这慈悲心肠?
又怎么敢有?
张祯:“我是。”
三国很精彩,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演义传说,都引人入胜。
那些风流人物,那些经典战役,那些精妙绝伦的计谋、跌宕起伏的转折,波澜壮阔的激昂人生,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无不让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
正如苏东坡所言,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精彩之下,隐藏着两个后世不易察觉的大字:饥饿。
战乱、旱灾、蝗灾、瘟疫等天灾人祸都能造成大饥荒,而大饥荒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战乱,形成恶性循环。
上至天子公卿,下至庶人百姓,都曾遭受饥饿的威胁。
曹老板曾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三国残酷一面的真实写照。
更严重的是,据竺可桢先生考证,华夏历史上曾有四次小冰河时期,东汉末年到西晋是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