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第405章

作者:一品红楼 标签: 穿越重生

  至于刘焉,你先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他也在刘焉身上下了注。

  不厚道,但有趣。

  刘表得知他们落选,喜上眉梢,七分的愉悦增加到十分,饭都多吃了一碗。

  仿佛焕发了第二次青春。

  不炫耀是不可能的,几乎每日都与两袁偶遇。

  袁氏兄弟气急败坏,又避不开,同仇敌忾之下,兄弟感情都真挚了一些。

  刘表不去刘焉面前,是怕真把他气死,自己赌注落空。

  太学授课的内容,蔡邕也和张祯、博士们商讨定好了。

  总体来说,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墨家、农家选修。

  儒学大师最多也最好找,法家就由蔡邕和他的几名弟子紧急补课,临时上岗。

  墨家,最合适的人选是台舒和他儿子台息。

  但台舒拙于言辞,台息最厌蠢人,都不愿意担任博士,只答应偶尔去讲几堂课。

  张祯给他们的定位是客座教授,她自己也是。

  另从墨家同门中挑选了祝韵、陈武为授课博士。

  相较而言,这两人算得上能说会道。

  两人受宠若惊,晕晕乎乎,他们只不过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匠,竟然能去太学给太学生们授课?!

  这会不会是做梦?

  台舒听他们这么说,严厉地训斥了一顿,“什么工匠?墨家传人!咱们是墨家传人!好好教,不许丢了墨家的脸!”

  神悦跟他说此事的时候,他震惊狂喜,眼泪都流下来了。

  自秦之后,这是墨家首次光明正大出现在人前!

  他没料错,神悦果真是墨家之望!

  又嘱咐祝韵、陈武,到了太学自重身份,不可轻贱了自个儿!

  须知,他们现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墨家!

  祝、陈二人郑重应了,按照张祯所教,每日准备教案。

  他们的教案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实物实操。

  墨家内部一片欢腾,农家却是惊多于喜。

  氾先结结巴巴地道,“让我去太学授课?不不不,我不会!”

  他虽有家传,也只是个老农,哪配去太学。

  光是想想那场景,他就喘不上气。

  张祯又去找卫成。

  卫成脚一软,扶着门苦笑道,“千岁娘娘,你高看我了,我一个泥腿子,怎么敢在那么多贵人面前说话!”

  其实他已经有了官职,但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还是农夫。

  张祯见他如此,也勉强不得,看向胞兄张五郎。

  张五郎一拍胸脯,“妹妹放心,还有我!”

  讲别的他不行,农学么,他现在略有心得。

  张祯莞尔一笑。

  又从课农司找了两人,都授为太学博士。

  她非要在太学设置农学,一是为了彰显朝廷重视稼穑农桑,二是为了让未来的官员们知道,农耕不易。

  蔡邕还请了一位特殊的客座教授,孔融。

  这等与文化相关的盛事,怎能少得了孔氏后人?

  如果说蔡邕是文坛领袖的话,那么孔融就是蔡邕之后的继任者,又有姓氏加持,名望极高。

  蔡邕与其是好友,早就去信说明,邀他来京。

  孔融也十分关注此事,安排好北海事务,就带着一群名士好友来了长安。

  祢衡是他忘年交,两人见面,自有一番感触。

  当年祢衡来大将军府,是孔融举荐的,孔融还拜托蔡邕照拂祢衡。

  蔡邕初期也想照拂的,奈何祢衡太狂太癫,实在说不到一块儿,并未成为另一对忘年之交。

  孔融还专门拜访了张祯,两人相谈甚欢。

第413章 皇姐,天下尽归汉土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张祯眼中的孔融,不是古板老夫子,而是一位妙语如珠、言谈有趣的洒脱学者,并非蔡邕那种风格,更近于祢衡。

  难怪两人能成为朋友。

  孔融眼中的张祯,则是智慧通达,神韵天成,气度不凡,简言之,负担得起大汉朝堂。

  对彼此的印象都极好。

  张祯还带他去皇庄实验田,看了培育中的北海三号。

  又告诉他,北海三号有望成为最高产的稻种,惠泽天下。

  而这都是因为他当初送来了野生稻谷,他于社稷、于百姓有大功。

  孔融愕然,望着实验田中正处于灌浆期的稻谷,先是大笑,后是大哭,继而又拍手大笑。

  张祯知道这是名士风范,稳得住,陪同的氾先、卫成、张五郎却以为这老头犯病,吓了一跳。

  离开皇庄时,孔融拍着张祯的肩,笑道,“世间多豪杰,多英才,真正在意民生疾苦的,唯子一人!”

  张祯正色道,“先生若不在意民生疾苦,那年又怎会送野稻?”

  孔融由衷叹道,“我比不得你!”

  他送野稻,只是恰巧找到,顺便送来。

  她率人培育北海三号,却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

  张祯:“众人拾柴火焰高!”

  孔融凝视着她,“所以重建太学?”

  张祯:“是!”

  孔融连赞三声大善。

  是年八月一日,大汉太学正式重开。

  恢弘的编钟鼓乐声中,三百八十二名男生、一百零九名女生,身着朝廷统一制式的青、白两色太学服饰,从清明门鱼贯而入。

  每个人心里都很激动。

  尤其是女生,目光相触时,都是抿唇微笑,神采飞扬。

  张祯觉得她们很美。

  所有博士到齐,也都穿着黑红相间的繁琐礼服,非常隆重。

  开学仪式上,太学祭酒蔡邕致辞,刘协和张祯也勉励一番。

  太学生们深受鼓舞。

  随后,拜师仪式继续,刘协、张祯退往内宫。

  刘协和伏寿虽说了要到太学上学,却因身份特殊,只是走读。

  诸葛亮在外未回,张祯也给他留了走读生的名额。

  回到日常起居的昭阳殿,刘协小心地道,“皇姐,你为何不高兴?”

  张祯一愣,“我没有不高兴啊。”

  刘协微微皱眉,“嗯,我说错了,皇姐不是不高兴,是没那么高兴,为何?”

  他预料中,皇姐今日应该十分欣喜,结果只有六分。

  张祯暗想果然是皇帝,心思很敏锐。

  略想了想,道,“陛下,你有没有发现,太学生大多相识?”

  刘协莫名其妙,不懂这是什么问题,“他们相识便相识,有何可虑之处?”

  张祯幽幽道,“今日太学生相识,来日便是诸公朝臣相识,你不怕么?”

  刘协陡然醒悟过来,张大嘴,倒吸口凉气。

  怕,怎么不怕!

  世家盘根错节,下一步就是左右朝堂,瓜分皇权。

  父皇为何不顾群臣的阻拦重用宦官,就是为了对抗世家、外戚!

  外戚也是另一种世家。

  世家的阴影无处不在!

  一咬牙,刘协狠声道,“皇姐,太学生,一律不用!”

  张祯反问,“那用谁?”

  读书识字的几乎都在世家阶层,不用就没人了。

  科举也不现实。

  在如今这样的环境中采取科举制,跟察举制区别不大,毫无意义。

  找来的都会是那些人。

上一篇:长嘴小反派的亲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