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第44章

作者:一品红楼 标签: 穿越重生

  雪玉还说,皇甫六郎好风仪。

  张祯看向两少年,不知哪个才是皇甫六郎。

  却见红衣少年也在悄悄打量自己,脸上似乎还有一丝羞涩。

  不由莞尔一笑。

  原来是你呀小郎君。

  她这一笑,皇甫六郎更害羞了,慌忙移开目光。

  说话间众人下马,万霖带着众军士在亭外树下歇息。

  张祯兄妹、霍红儿、半夏一起进入凉亭。

  郑三郎和皇甫六郎带来的奴仆已煮好了茶,摆好了点心。

  张祈跟他们只是相识,不算很熟。

  喝了口茶,客套道,“叨扰两位郎君了,你们来此踏青?”

  郑三郎笑道,“不为踏青,只为等人。”

  张祈:“等谁?”

  郑三郎叹道,“还能等谁?自然是等贤兄妹!”

  说着又向张祯拱手,“浮云道长,久迎大名,今日得见,某不胜荣幸!”

  张祯回礼,“郑郎君之名,贫道也早有耳闻,失敬失敬!”

  其实她连郑三郎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她说场面话。

  这也算是某种社交礼节。

  谁知郑三郎不按牌理出牌,很感兴趣地道,“哦,是么?敢问道长,在下有何名声?”

  皇甫六郎瞪了他好几眼,似是怪他唐突。

  但他依然固执地看着张祯,像是一定要听到她的回答。

  张祯:“......友爱孝悌,磊落大方。”

  这种万金油词汇,她还有一车。

  郑三郎抚掌大笑,“知我者,莫若浮云道长!”

  一推皇甫六郎,道:“表弟,你不是一直想见浮云道长么,怎地到了跟前儿,一句话都不会说了?”

  皇甫六郎刚恢复正常的脸色又红了,也不敢看张祯,垂目道,“浮云道长,久仰。”

  张祯微笑,“久仰。”

  有人喜欢,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她和小张祯约莫是两人一魂,四舍五入一下,等于一个人。

  所以喜欢小张祯,也就等于喜欢她。

  那边张祈疑惑地问道,“为何等我们?”

  郑三郎放下茶杯,苦笑道,“大王庄之事,司徒大人极为震怒,令各家自察所献田庄,绝不给浮云道长添麻烦。”

  听说许老旺两口子、三个儿子被杖毙,王家几位郎君也被司徒大人骂得狗血喷头。

  还好他不是王家人。

  但也受了池鱼之殃。

  司徒大人好没道理,他自家没管好庄头,怎还迁怒到别家呢?

  他们郑家可没有许老旺那种奴仆。

  皇甫六郎偷看一眼张祯,道,“新丰县的皇田,以我家和表兄家最多,祖父命我们前来听道长调遣。”

  张祯听懂了。

  这两家担心庄里有刁奴,怕像王家一样被打脸,特意派自家郎君来协助她接管皇庄。

  同时也是一种示好。

  很识趣嘛。

  希望以后也能一直这么识趣。

  众人休整一番,继续赶往新丰县。

  路上依然是张祯、张祈在前。

  皇甫六郎看着前面那青色的身影,心里飘飘荡荡,一时喜一时忧,竟不知如何自处。

  痴傻的张九娘,已让他一见钟情。

  有了神智的浮云道长,更令他着迷。

  郑三郎扬声道,“表弟,你也看我一看。”

  皇甫六郎:“看你作甚?”

  郑三郎嘲笑道,“多看看为兄,眼珠子才不会掉别人身上!”

  皇甫六郎:......

  万霖在一旁面露讶异,这表兄弟俩什么毛病?

  肉麻兮兮的,他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他知道高门大族往往有些阴私之事,可这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么?

  难怪大将军曾言,世族满嘴仁义道德,其实最不要脸。

  啧,要论会玩,还是你们世族最会玩。

  万霖看一眼郑三郎和皇甫六郎,心中满是感叹。

第54章 知道浮云道长就是张九娘的那一刻,他惊呆了

  新丰县的八顷良田,不只是田,还有地。

  田里栽着稻谷,地里种着麦子。

  主要集中在鸭头岭一带。

  周遭最大的庄子叫杏花庄,原是皇甫家的,庄前有一片杏花林,可惜现在已过花期,没能一睹那如火如荼的美景。

  有原主家郎君陪同,自然没出什么幺蛾子。

  当晚住下,次日便去了鸭头岭。

  郑三郎好不容易爬上山,拿着扇子指指点点,“那是我家的,那是六郎家的,比别处地肥,收成最好。”

  霍红儿听得不舒服,笑道,“现在都是陛下的。”

  郑三郎一怔,“对对对,小道长说得对。进献给陛下,我们不心疼,真的!”

  最多在家里偷偷骂几句吕布。

  霍红儿似笑非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郎君也确实不能心疼。”

  郑三郎眉目含情,“小道长言之有理!”

  浮云道长仙姿玉质,收的弟子也极为美貌,方才他就注意到了。

  这弟子还敢主动与他搭腔,莫不是对他有意?

  但他早有门当户对的未婚妻,不能与她天长地久,只能辜负美人恩。

  不过,若能来场露水情缘,也是雅事一桩。

  霍红儿早已扭过头去。

  郑三郎在转什么念头,她不用想就知道。

  真正可笑,呸!

  张祯和杏花庄的庄头钱栓子说话,“稻谷、麦子都长得不错,你费心了。”

  钱栓子连道不敢。

  张祯又道,“这儿的麦子,也能种两茬么?”

  在她印象中,北方以冬小麦为主。

  春天若是也种了,那就是春麦、冬麦都种。

  钱栓子叹道,“前些年可以,这几年不知为啥,冬日越来越冷,越冬后返不了青,白费了种子。”

  他不知道为啥,张祯知道。

  是因为小冰河时期。

  皇甫六郎默默跟在张祯身后,内里心潮起伏,但并不打扰她。

  知道浮云道长就是张九娘的那一刻,他惊呆了。

  真的惊呆了。

  她得三清点化之说,早在世家之间传遍,然而信的人不多。

  大家更相信另一种推测:张家确实是留侯之后,并且有留侯遗书,这样的人家,自然不甘心衰败下去,这一代的家主张泽发现侄女儿特别聪慧,就想出了个主意。

  让张九娘以痴傻示人,实际上精心栽培,授以留侯遗书。

  等到合适的时机,便宣扬三清点化之说,一鸣惊人。

  张家借此重入中枢。

  虽然用时极长,花费的心思也多,可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最有名的当属钩弋夫人,自幼双手握成拳,遇到武帝方伸开,左右掌心各握一枚小玉钩。

  由此得幸。

  但只有愚夫愚妇才会信她天生如此,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她家长辈的计谋,图的是奇货可居。

上一篇:长嘴小反派的亲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