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第472章

作者:一品红楼 标签: 穿越重生

  只能悻悻然笑道,“你等着!”

  等到了晚上,让你哭都哭不出来。

  张祯已令人去请贾诩,不多时在中堂汇合。

  贾诩今年五十二,在这个时代,这年纪去世都能算喜丧,但他状态依然很好,身体健康,精神充沛。

  近几年,张祯看见他就常常想起一句话,不内耗的人生,活得如此轻松。

  闲话几句,贾诩问道,“神悦,召老夫来,所为何事?”

  张祯也不绕弯子,“文和叔,两支大军在外,我心甚忧。”

  不等贾诩说话,吕布笑道,“两边胡人蛮夷都不堪一击,大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神悦无须忧虑!”

  贾诩:“......大将军,神悦忧的,只怕并非战事。”

  吕布:“哦,那是什么?”

  张祯喝口茶,慢慢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距离产生美,也产生自由和野心。

  交通不便、通讯迟滞,大军在外做了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朝廷并不能及时得知,及时做出指示。

  自作主张的事情多了,某些将士就会尝到其中的妙处。

  何况,当在外远征的大军能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朝廷的军费粮草支持,对朝廷的依赖性就会大大下降,那朝廷用什么去约束他们?

  尤其这批将领,都是乱世中的英雄豪杰,几乎都有成王成霸之资。

  老曹就不必说了,向来有雄心壮志,关羽、马超、孙策、张鲁、公孙瓒、赵云等等,谁不能独当一面?

  在汉室腹地,因是高端局,或许不能全面取胜,在外边都是能当大哥的主。

  还有他们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将领,也不是省油的灯。

  起初,她是想将内部矛盾转移出去。

  可现在,感觉像是打开笼子放出了一批凶兽。

  等凶兽们发现外面天地广阔,还愿戴上朝廷的辔头吗?

  要知道,就连谁都打不过的公孙度他们家,都还想割据辽东呢。

  到了那时,转移出去的内部矛盾,很可能会变成汉室的外部矛盾。

  她张祯也将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后人对她的评价,大概是“自作聪明,作茧自缚,自树强敌。”

  亏得她没有个妹妹或女儿嫁给远征将领,否则就是“宸王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跟历史上的周郎有得一拼。

  不过平心而论,这个严重的问题,她也不是没有预料到,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在她的预计中,这问题至少要在三、四年后才露出苗头。

  而那个时候,朝廷会更加强盛,将领们的向心力、忠诚度也会随之增加。

  现在还不够,远远不够。

  怎么说呢,不能怪她虑事不周,只能怪老铁们太能打了!

  覆灭高句丽,打到朝鲜半岛她勉强能接受,但打到俄罗斯是怎么回事?

  虽然方向是她指的,可她也只是指一下,外加脑海里暗自歪歪而已,谁知他们较了真。

  还这么快速。

  知道大军到达南俄罗斯的那一刻,她整个人是震惊且懵圈的。

  这种心情,谁人能懂!

  吕布愣了半晌,看一眼张祯,又看一眼贾诩,迟疑道,“神悦,文和先生,你们是否多虑了?”

  军中将领他都熟,没有谁敢在他面前蹦跶。

  老曹虽心眼多,也不像是敢反出汉室的样子。

  贾诩委婉地道,“大将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神悦监国摄政,需比常人想得更远。事到临头,可就来不及了。”

  好比下棋,普通人走一步看三步。

  神悦得看出十多步,方能占住先手,掌控全局。

  又转头看张祯,“神悦可有良策?”

  这件事情,其实他也苦恼许久。

  远征的大军胜战越多,他越是难以安心。

  平时不说,是不想煞风景。

  通常的做法,是往诸军中派监军或军司,以督查将帅。

  但实际上并无太大的用处。

  监军要么被将帅所忌惮,有名无实,要么与将帅沆瀣一气,糊弄朝廷。

  张祯点头,“有!”

  这就是身为穿越者的优势,可以借鉴的优良先例实在太多。

  “派使者到各路大军,参赞军务,协理琐事,可称为参务员。”

  贾诩有些失望,“这参务员,职同监军?”

  他还以为,神悦会有更好的法子。

  张祯纠正道,“非也,不是监军,是参务员。”

  贾诩凝目,“两者有何不同?”

  张祯:“监军对上,与将帅有利益冲突。参务员对下,与将帅的利益冲突极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别说吕布,就连贾诩,都是越听越糊涂。

  什么叫对下?

  朝廷派去的人,与将帅的冲突又怎么可能会小?

  张祯继续道,“参务员品秩,与中郎将齐平。其选拔派遣,须严格谨慎。”

  中郎将听着寻常,到了三国时期更是泛滥,比侍中之职还易得。

  但在一开始,因将军不常设,中郎将通常是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

  现在这个时间段上,含金量没有之前高,也没有之后低,刚刚好。

  与中郎将同等的参务员,定然会让军中勇士、低级武将趋之若鹜。

  又跟吕布和贾诩详说细项。

  其一,从原朝廷大军将士中挑选,后面投诚来的那些,都没有参选资格。

  其二,本人应识文断字,立身持正,能言善辩。

  其三,送入太学,学习两年之后,考核合格方能外派。

  中途也有考核,不合格者留级或退回原处。

第483章 铸军魂

  张祯说完,吕布激动地道,“太学要设兵家?”

  有了儒家、墨家、法家、农家,再有兵家就更齐全了。

  张祯:“不能叫兵家,叫,叫军学院!”

  兵家和监军一样,听起来有攻击性。

  不如参务员、军学院温和。

  她就不信了,经过两年的洗脑,不,教导,培养不出一批忠于汉室的参务员。

  再将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到各军,必能长出向着朝廷的枝桠。

  贾诩不解,“那,学什么呢?”

  如果学的是儒家、法家,那又何必再从军中挑选?直接选如今的太学生就成。

  张祯微笑道,“教材我来编写。文和叔,到时由你主讲,再请陛下、大将军、蔡太傅、景升公、正平先生、袁氏兄弟等人辅助,如何?”

  文和叔的洗脑能力,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她放心。

  蔡邕文坛领袖,声望极高,得他授课是一种荣幸。

  小皇帝、吕凤仙、刘表、祢衡、两袁也各有奇用。

  别的博士,偶尔也能去讲两堂课。

  贾诩笑着施礼,“诺!”

  讲课不难,他会,也愿意主理此事。

  神悦将编写出什么样的教材,他很期待。

  参务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也很期待。

  但他还有疑问,“神悦,军学院属军务,大可独自成院,为何非要归于太学?”

  张祯答得比较抽象,“因为能给参务员自豪感。”

  太学是汉室最高学府,挂上太学之名,就如同镀了层金,走出去比旁人大方自信。

  参务员必须自信,不自信没法开展工作。

  贾诩若有所思。

  神悦的许多见解,初听新奇不适,细想却有理。

  吕布不明白的是,“怎么还有姓袁那两个?”

上一篇:长嘴小反派的亲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