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54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朱翊钧在大街上逛了一圈,看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运送粮草,又道茶馆里坐下听书。说书人在台上讲得口沫横飞,高潮的迭起。

  他支个耳朵听旁边那桌两个生意人商量,把荒废依旧的屯田重新开垦出来。又说宣府、大同那边也有大量荒地,准备隔日启程,过去瞧瞧。

  朱翊钧听得颇为满意,边镇逐渐繁荣,对于镇守边关,抗击北元大有益处。

  玩够了,他回到总兵府,直接去见戚继光,先问小王子和董狐狸那边有什么行动。

  戚继光回道:“暂时还没有动静。”

  朱翊钧点点头:“我猜也是。”

  戚继光试探着问道:“陛下打算何日返京?”

  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急。”

  “我想着,戚将军近来要训练新兵,不知我能否也去体验一下,与他们同吃同住,一同操练。”

  “不可!”戚继光惊道,“陛下乃万金之躯,怎可与下等士卒同吃同住。”

  朱翊钧说:“没关系,我不介意。”

  戚继光心道:“我介意,你不回京就算了,还来给我添乱。”

  朱翊钧看出了他的顾虑:“戚将军但说无妨。”

  戚继光说道:“新兵入伍,大多散漫不懂规矩。教官训练严格,对那些难以管束的士兵,打骂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不识得陛下,若有冒犯,岂非罪该万死。”

  朱翊钧听劝:“那算了吧。”

  他就这么呆着也没意思:“那我去看看我那废物表哥。”

  这个戚继光倒是同意了:“臣明日过去练兵,正好伴驾。”

  戚继光身为总兵官,却仍是坚持亲自操练士兵,光这一点,全国就没有几个总兵官能做到。

  第二日,他们骑马去的,沿着长城跑了好远的路,来到另一处军营。

  沿途,戚继光向朱翊钧介绍:“臣初到蓟镇,来回巡视多处长城边防。”

  “经过慎重考虑,向朝廷上疏,请求建立三千座空心台。”

  朱翊钧点头:“我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我父皇也批准了。”

  戚继光却道:“那时,朝廷正值困难之际,批下来的银两只够修建一千二百座空心台。”

  听到这里,朱翊钧就皱起了眉头。身为曾经的皇太子,现在的皇帝,通常,他只清楚内阁的决策,却不清楚后面的执行情况。

  请求建三千座空心台却只给了建一千二百座的经费,一半都不到。

  这可是蓟州,距离京师最近,两百年来,一直被蒙古人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的边关重镇。修筑防御攻势都能大打折扣,谈什么保卫疆土。

  戚继光又道:“臣调配士卒,开始在长城各处筑台、修墙。可蓟镇的士卒夙多木强,律以军政即不堪。”

  “臣只得再次向朝廷请奏,从浙江调兵三千。”

  “那日,三千军士抵达蓟镇城外待命时,正逢大雨,但三千人,从日出一直站到日落,植立不动。引得边军大为惊骇,过去散漫的恶习渐渐有所革除。”

  “到隆庆五年八月,空心台全部建成,从山海关到蓟镇,共计修筑空心台一千零十七座,虽然不及臣当初设想,但也大大增强了东边长城的防御。”

第211章 朱翊钧驱马来到一……

  朱翊钧驱马来到一处较高的地势,朝东边眺望,果真能看到一座座筑起的烽火台。

  一千零一十七座,却只是修筑东段长城的城墙和空心台,中断、西段怎么办,朝廷有必要投入大量银子和时间继续修吗?

  其实,朱翊钧心中有个疑问——修筑长城真的有用吗?能抵挡得住敌军入侵吗?

  如果能,那俺答汗为什么能三番两次在京郊烧杀抢掠,甚至兵临城下。

  若不能,为什么像戚继光这样的名将为何坚持要修筑长城,建立三千座空心台。

  他脑子里仿佛有一个答案,却又捕捉不到。于是,这件事,就先放下了。

  他们继续赶路,戚继光向他介绍军营的情况,这是个徒兵营,也就是以步兵为主。

  首先要选出哨官,由哨官选哨长,由哨长选队长,由队长选兵。选好之后要逐个进行登记编伍,详细记录籍贯、年龄、面貌特征、疤记、身高、力量大小。

  年纪稍长且力气较大者使长牌,年纪较小且身手敏捷的使藤牌,体格健壮有力气为人老实的两个人使狼筅,三十岁上下有精神有杀气的四人为长枪手,再选两人为短兵手,最后选择老实有力量能肩担背负的一人为火头军。

  “火头军?”

  戚继光道:“臣在东南抗倭时,就要求每队设火头军,军士身带干粮,随时可以炊爨。”

  朱翊钧想起来,上次演习,前方出现敌情,军士们并不慌乱,先生火做饭,再准备出征。

  他笑着点头:“是,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他们到达军营的时候,军士们已经列队等候。进去之前,朱翊钧就对戚继光说道:“不可透露我的身份,也不必参拜,直接开始今日的训练便可。”

  戚继光照做,策马走在最前面,进入军营,朱翊跟在一众副将身后,目光扫过每一名士兵的面庞,第一遍竟然没看见李诚铭。

  他旁边站着王世琦,小声问道:“此处可有一名叫做李诚铭的士卒?”

  王世琦回道:“有的,武清伯长孙,他就在这儿。”

  朱翊钧道:“我怎么没看见?”

  王世琦忽的反应过来,武清伯的长孙,正是朱翊钧的表兄。

  他也伸长了脖子看了一圈,为难的说道:“人太多,寻不见。”

  “等今日操练结束,再宣他来面圣。”

  朱翊钧摆了摆手:“无妨,只要人还在就行。”

  今日第一项训练是跑步,一口气跑一里路,不能喘气。

  朱翊钧心想

  ,才一里路,那不是随便跑跑,还喘什么气。

  随后,他才发现,士兵们个个身着重甲,肩扛重物,就连手里拿的兵器也是特制的,更大更沉。

  他让王世琦也去给他找来一身同样的装备,自己换上试了一下。平时在宫中,他需要在一些礼仪活动中着戎装,但那只是徒有其表,实际没什么重量。

  而军士们穿的,是真正的铁甲,分量惊人,穿戴还特别复杂。再加上负重,拿上兵器,初次尝试,跑起来很难把握重心。没有武功的年轻人,第一次这么练,大概率要摔跤。

  朱翊钧找了个空地适应了一下,再跟着其中一个少队跑一里地,意外的,成绩还不错。

  接下来还是这一身装备不能脱,继续跑二十里,需在规定时辰内跑到指定地点。成绩优秀的有赏,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则要挨罚。

  身为总兵官,朱翊钧以为戚继光会骑在马上监督他的士兵,然而,戚将军却是下来,全副武装,跟大家一起跑。

  不仅是他,他带来的几名副将也要一起跑。

  既然大家都要跑,朱翊钧也不甘示弱,主动提出要跟他们一起跑。

  他从小习武,身法轻盈灵动,招式迅捷灵巧,兼具内劲。前面他跑得很快,一直紧跟在王世琦身边,甚至还有多余的精力观察周围的环境。

  但他毕竟年纪小,没有特别训练过耐力,负重几十斤,跑出去几里地,就感觉身体越来越沉,那几十斤的重量,仿佛变成了几百斤。

  抬头看去,戚继光和他的几名副将冲在最前面,自己也不能认输,咬紧牙关,快步追上去。

  他大部分时间在宫里,以前觉得皇爷爷和父皇到哪里都得乘坐銮舆,而自己每天往返于乾清宫和文华殿都用步行,体力好得惊人。

  现在才发现,那也就是跟他皇爷爷和父皇比,到了军营,难怪人家征兵的看不上他。

  他的速度越来越慢,一个接一个士兵从他身边跑过去,朱翊钧还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一开始为了跟上戚继光,跑得太快,等到路程过半,他已经没体力了。

  “我,我来帮你拿。”忽然,一只黝黑粗糙的手伸到他跟前,打算接过他手中的兵器。

  这只手很陌生,但这声音却有几分熟悉。朱翊钧扭头一看,这谁,不认识。

  等等,好像有点认识。

  不确定,再看一样。

  这不就是被他发配到这里来充军的李诚铭吗?

  当初那个欺男霸女,白日混迹青楼,只会哭哭啼啼的废物,竟然主动伸出手来

  要帮他拿武器!

  朱翊钧还记得他那时的模样,面色苍白,眼下青黑,双目无神,形容消瘦,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

  如今却是黝黑粗犷,体魄强健,那双眼睛,在头盔下锃亮锃亮的,简直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难怪,朱翊钧刚才看了一圈,竟然没找到他。原来,他已经完全融入到那些农夫、矿徒之中,没有半分当初的影子。

  而这件事本身远不如,当初被他打得鼻青脸肿,哭着求饶的人,现在要帮他拿兵器来得更震撼。

  李诚铭见他愣神,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喊了声:“陛下。”

  朱翊钧回过神来,推开他的手:“不用。”

  李诚铭不敢说话,眼看着其他人一个个从他们身边跑过去。

  朱翊钧感觉酸软的腿脚又有了力气,对李诚铭说了句“快跑”,提一口气,又开始拼了命往前跑去。

  最终,他虽然没跑进前几名,但也没有拖后腿,全凭一口气,李诚铭都行,他凭什么不行?

  中午,竟然是李诚铭给他做了顿午饭,简单几样小菜,手艺也不怎么样,却吃得朱翊钧五味杂陈。

  “你还会做饭?”

  李诚铭不好意思的笑笑:“最开始,我跟的师父就是火头军,我每天扛着一口大锅,跟在他后面跑。”

  朱翊钧掐指一算,他把李诚铭发配到蓟镇来也快一年了。那时候就是想教训教训他,让他吃点苦头,还带着一点私心。

  那时候,他就已经计划出巡,第一站正是蓟镇。他想的是继续冒充李诚铭从军。

  没想到,近一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废物竟然真的练出来了。

  可见,戚继光善于练兵,绝不是浪得虚名。

  这二十里跑下来,朱翊钧精疲力竭,饿得头晕眼花,却没什么胃口。干脆放了筷子,和李诚铭聊天:“来吧,说说你这一年在戚家军的历练。”

  “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只会哭,撒泼耍赖,想回家。”说起这些,李诚铭十分羞愧,“想着我爹和爷爷一定回来接我,再熬几日就能回去了。”

  “就这么熬了二十多天,家里甚至没有派人来看看我,我就知道,他们不会接我回去了。”

  “在军营里被嘲笑,被孤立,没人跟我说话,也没人把武清伯长孙放在眼里,每日操练,完不成一样要受罚,当时想着,不如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