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296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朱翊钧看出来了,他的心思也不在侦破疑难案件上,只想当个文坛领袖。

  朱翊钧打算成全他,不过在成全他之前,朱翊钧必须得让他知道为什么。

  他坐下来,正要开口,王世贞却忽的跪在地上:“臣这里确实有一件不久前的悬案,需要向陛下禀报。”

  “说。”

  朱翊钧不由得坐直了身子,心中升起异样的直觉,什么事情非得上达圣听。

  王世贞道:“几个月前,湖广德安府景王府宫殿发生大火。”

  朱翊钧点点头:“嗯,这件事湖广巡抚王之垣已经上奏。火势不大,没有人员伤亡。”

  朱翊钧隐瞒了自己当时就在现场,想听听他接下来要说什么。

  王世贞却道:“敢问陛下,火势因何而起?”

  朱翊钧道:“王之垣说是废宫内打柴人遗火。”

  王世贞皱了皱眉头:“南京一文士当时正好游历到德安,据他说,火势是有人在宫殿中宴请宾客所致。”

  那可是景王府,亲王在藩国的府邸,虽然景王无嗣国除,但王府还在,等待着它的下一位主人。

  什么人敢在这里宴请宾客?

  朱翊钧皱眉:“此话当真?”

  王世贞道:“臣不敢有欺瞒。”

  朱翊钧问道:“是何人在敢再王府宴请,赴宴者又有谁?”

  王世贞扣头:“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讲不当讲最后都要讲,朱翊钧站起来:“那就别讲了。”

  “思云,诏狱给大理寺卿腾个单间,让他想好再讲。”

  “……”

  王世贞忙不迭磕头:“据说,宴请之人乃是江陵相公府上管事游七。”

  “游守礼?”朱翊钧沉声道:“他不是在北京吗,怎么跑德安去了?”

  “张家两位公子回原籍参加乡试,游七陪同照料。”

  此时,张简修就站在朱翊钧身后。但王世贞不认得他,也不知道他是张居正的儿子。

  张简修这一路跟着朱翊钧走来,看着锦衣卫如何像影子一样,每天十二个时辰围绕在朱翊钧身旁,却毫无存在感,这才是身为天子禁军的素养,他也渐渐变得沉稳。

  王世贞这话摆明了针对他爹,但朱翊钧没拆穿,他也未流露出一丝异样。

  朱翊钧又问:“参加宴会的人都有谁?”

  王世贞道:“署印王同知、张通判,侍郎何士阳及其子监生宇度,以及几位乡官……”

  这还有名有姓的,果然能凑一桌,若不是那夜朱翊钧就在景王府外,还真信了他的话。

  但朱翊钧也没打算责备他,沉吟一声,好半晌才开口道:“你们都出去,朕要单独和他说几句。”

  于是,他身边众人退了出去。房门一关,屋子里只剩他和王世贞两人。

  朱翊钧这才说道:“你想说首辅纵容家奴,祸害地方,应当严惩不贷,是吧。”

  王世贞继续磕头:“请陛下明察!”

  朱翊钧冷笑一声:“王世贞,我记得,你和张阁老是同年,对吧?”

  “回陛下,臣与江陵相公具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朱翊钧又问:“你们关系如何?”

  王世贞不知如何作答,只伏在地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在展示他的清高,不屑与张居正这样的人为伍。

  朱翊钧并不气恼,而是直戳他最隐秘的心思:“他在内阁当首辅,你在南京做大理寺卿,你心里一定很不服气吧。”

  王世贞颤着嗓子夸张大喊:“陛下,臣冤枉!”

  他冤不冤枉朱翊钧心中有数:“你知道为什么,你们是同年,他能执掌国柄,你却只能在这里虚度光阴吗?”

  “请陛下赐教!”

  朱翊钧站起来,踱步到他跟前:“你俩都有一身傲气,但他傲在风骨,你傲在性情,他心中有天下,你心中只有你自己。”

  朱翊钧俯下身,在王世贞耳边,一字一句的道:“你永远也比不上他,明白了吗?”

  说罢,朱翊钧走到门口,打开大门:“宁夏有个同心县,你去那里任知县,即日启程。”

  往外走的时候,朱翊钧揉了把张简修的后脑:“好了,我已经替你出了口气,别生气了。”

  “真的吗?”张简修眼睛亮亮的。

  “你回头看一眼不就知道了。”

  张简修果真回过头去,只见王世贞瘫坐在地上,从背影就不难看出,失魂落魄。

  几人刚要走出院子,迎面却走来个老者。马上入冬了,这位老者身上的衣衫不仅单薄,而且已经非常破旧,脚踏一双草鞋,背后背了个竹筐,框里没有别的东西,全是书卷。

  他报上自己的姓名,说是王世贞的故交,特来求见。

  听到他的名字,朱翊钧半眯着眼,紧盯其背影。

  衙役带着那人进了院中,朱翊钧远远地看着。

  那人进屋,似乎察觉到王世贞状态不对,放下竹筐,第一件事就是拉起他的手,为他诊脉。

  确定他无大碍,才松了口气,说明自己的来意。

  竹筐内,是他费尽心血,踏遍名山大川,历时四十四年,完成的著作。他说王世贞懂他,一定明白他这部书的价值,希望对方能为其作序。

  王世贞只是在御前告了张居正一状,就从正三品大理寺卿变成了穷乡僻壤的知县。

  从南京到宁夏,要走多少路,他都不敢想。甚至悲观的想,这辈子恐怕没什么机会重返中原。

  思及此,他哪里还有兴致为人作序,甚至都没想起来,这个人是谁。只招手唤来两名衙役,将人请了出去。

  衙役以为那老人是来攀交情的,很是粗暴,险些将人推倒。

  朱翊钧眼疾手快,扶住那人:“你来的不是时候,王大人没这个心情。”

  老人叹一口气:“那年我刚着手著书,凤洲先生看过,说待此书完本,一定为其作序。”

  朱翊钧接过他的竹筐:“不就是作个序吗?又不是非他王世贞不可。”

  “这样,你跟我回去,等我把这些书看完了,我给你写。”

  作者有话要说

  剧情需要,时间线、人物年龄和历史出入很大。

第253章 老人不认识他,也……

  老人不认识他,也不知他一个年轻后辈,怎敢夸下如此海口。

  请名士作序,那是助声威,添光彩,增价值,提档次。

  这年轻人长得倒是不错,但有什么用呢?

  那些书卷是老人毕生心血,一路背来南京,如至宝一般小心翼翼,从不离身。

  他连忙伸手要拿回来,朱翊钧却把竹筐递给骆思恭,嘱咐道:“仔细拿着,不可有任何闪失。”

  “是。”骆思恭干脆把那竹筐挂在胸前,小心翼翼的抱着。

  老人见拿不回来,只好作罢。朱翊钧一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我瞧先生风尘仆仆,想来是赶了许久的路。正好,我住的不远,不如过去休息片刻。”

  他热情得像个骗子,至少让人感觉不安好心。但老人的心血握在他的手里,也不好与他发生激烈反抗,只能听从他的建议。

  上了马车,朱翊钧吩咐王安给老人倒了杯热茶,这才问道:“我听先生口音,像湖广人士。”

  “湖广黄州府。”

  “敲了,”朱翊钧一拍大腿,笑道,“在下祖上也曾在湖广生活,后来全家随祖父入京。”

  老人捧着茶盏,甚是惊讶,这都快入冬了,马车上还能随时备着热茶。如此讲究,眼前这位年轻公子必定不是一般人。

  想来,应该是京师哪位湖广籍高官的的子弟。

  自己除了那一竹筐的书卷,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可让人惦记的。再加上又算是同乡,老人便渐渐放下了防备。

  朱翊钧又问道:“先生从哪里来?”

  “刚从关外回来。”

  “关外?”这个回答倒是让朱翊钧意外,“关外哪里?”

  “长白山。”

  朱翊钧想了想:“前朝编《金史》,其中就有提到:‘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金史》这么小众的书籍他都看过,还能准确的说出是前朝所编,老人更加觉得他的身份不一般。

  “我到山中采药,那里有许多中原没有的珍稀药材。”

  朱翊钧对药材兴趣不大,对这座山本身很感兴趣:“先生和我说说那边的风土人情。”

  老人说道:“女真人和朝鲜人都以长白山作为其发祥地,朝鲜人称其为白头山,大明与朝鲜以鸭绿江、啊也苦河(图们江)和松花江为界河,长白山为界山。”

  朱翊钧手指摸索着茶杯,不置可否。

  他在《祖宗实录》上看过相关记载,有自己的想法。

  元朝末期,趁着几方势力打得不可开交,天下大乱之时,彼时的高丽则趁机北上,掀起一场土地扩张行动,将他们的疆域推进到鸭绿江沿线。

  洪武四年,元朝辽阳行省长官刘益投降大明,朝廷开始辖制东北地区。

  洪武二十年,大明在东北击败北元纳哈出20万大军,东北为之震动,女真各部纷纷表示臣服于大明。

  为了实现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太祖高皇帝试图在东北各地设置卫所,其中包括在斡朵里部、胡里改部、桃温部设置了三万卫,在鸭绿江以南的铁岭设置铁岭卫。

  按照太祖高皇帝的想法,铁岭是高丽和辽金元三代的传统边界线,大明的目的也是管辖这些传统疆域。他在给高丽的诏书中说道:“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者,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者,本国统之。各正疆境,毋侵越。”

  然而,这个想法却遭到了高丽的强烈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