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第330章

作者:天予昭晖 标签: 甜文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奴儿哈赤到外面溜达,远远地看到禁军和锦衣卫将行宫围了个水泄不通。

  行宫内灯火通明,宴饮不休,隐约还能听到丝竹管乐之声。

  忽然,迎面走来一行人,仔细看去,那竟是一队人押着几个人快步走来。

  那些人个个头带尖帽,穿褐色曳撒,腰间系小绦,脚蹬白皮靴。

  这不像是白日里见过的着飞鱼服,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奴儿哈赤第一次进京,未曾见过、听过的新鲜事物太多了,也不认得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眼见那一队人走进,奴儿哈赤自知惹不起,一闪身站到了旁边,低着头,不敢多看一眼,却又忍不住好奇,还是忍不住偷偷抬眸。

  月光下,当他看清那为首的,被押解的犯人时,吓了一跳。

  那正是主管此处皇庄的太监。

  白天,他身着内官官服,随侍天子左右,还受到了天子的赞扬,风光无限。

  此时却披头散发,眼神空洞,双手被捆缚在身后,被人推搡着往前走。

  小时候,他就听说,大明天子多疑多忌,喜怒无常,性情乖张。如今的天子,是当初那位的一手养大的孙子,被大名官员称作小世宗。

  看来,祖孙俩一脉相承,都是平庸无能之辈。

  朱翊钧巡视京畿各处,尤为看重农耕之事。这几年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老百姓也没闲着,对于选种、育苗、防虫等方面做出许多改进,以保证亩产更多粮食。

  对于这些在农事上具有研发精神,做出重要贡献的百姓,朱翊钧给了不少赏赐,一方面作为表彰,另一方面,号召更多百姓向他们学习。

  除了农事,朱翊钧也关心粮食的价格。虽然年年丰收,但市场上,农作物的价格却一直在涨。

  户部告诉他,谷物价格并非只由粮食产量决定。朱翊钧立刻就明白了,虽然朝廷鼓励商船从海外进口铁矿、木料和农作物,但是相比于出口的瓷器、丝绸、茶叶比起来,不足三分之一。仍有大量白银流入大明,以至物价上涨。

  京师地处北方,周遭也没有开放港口,尚且如此,东南沿海岂非更加严重。

  朱翊钧把户部尚书殷正茂,以及宝钞提举司的大小官员统统叫来:“朕命你们研制不被仿造的宝钞用纸,可有进展?”

  下面的官员只低着头,不说话,显然是没什么进展。

  殷正茂这个户部尚书去年才上任,又是忙着清丈土地,又是忙着推行“一条鞭法”,六部之中,户部主管事务最为庞杂琐碎,几年前,小皇帝布置的工作,他甚至没来得及了解过。

  朱翊钧也不跟他们废话:“都下去好好想想,一月之内,给朕一个说法。”

  皇上给他出了个难题,殷正茂苦恼不已,来到内阁,找他的上司兼同年诉苦。

  张居正听过之后表示,知道这事儿,但也没什么头绪,不过倒是给殷正茂支了一招:“陛下身边的冯大伴,请他喝顿酒。”

  殷正茂以为张居正这意思是,请冯保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一月之后,他拿不出个方案,也不至于受到处罚。

  于是,他果然备好了酒席和礼品,请冯大伴赴宴。

  冯保酒喝了,礼物没收,也不打算替他在朱翊钧面前说好话,但给他一点启发:“殷尚书在南京多年,可知南京最有名的是什么?”

  殷正茂想,南京城最有名的,不就是秦淮两岸的秦楼楚馆,皇上去一趟,好好整顿一番,直到现在,南京的官员都不敢狎妓。

  但冯保指的肯定不是青楼,他回家之后,苦思冥想,终于有了答案。

  朱翊钧一直派锦衣卫监视奴儿哈赤的动向,此人除了每天随侍在李如松左右,也喜欢上街闲逛,最喜欢去书店。喜欢看话本,最爱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水浒传》。

  恰巧,朱翊钧也爱看话本,每次出宫必定要带两本回来。

  《三国演义》他从小就看,讲的是谋略。《水浒传》是他在周游各地时看的,讲的是造反。

  朱翊钧第一眼的直觉非常准,李成梁若真扶持此人对抗女真各部,将来必成大患。

  四月,戚继光上疏:四年前,蓟镇练兵非常成功。对于蒙古诸部也起到了威慑作用,至今不敢再犯。

  因此,他今年想再搞一次这样的练兵,规模比上次更大,准备邀请辽东总兵李成梁、宣府总兵郭琥、大同总兵麻贵派遣精锐参与,并邀请蒙古各部首领前来参观。

  请蒙古人来观看军事演习,这个想法立即就遭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若因此泄露军机,大明危矣!

  张居正很冷静,和李成梁不同,他对戚继光的才能与人品充分信任。他相信戚继光是个有分寸的人,他要邀请外租观摩练兵,必定计划周详,必不会有泄露军机的可能。

  王崇古、方逢时的看法与张居正一致。

  其实,也就是把蒙古各部的人叫来,让他们坐得远远地,看看大明的将士训练有素,大明的兵器有多精良,大明的长城固若金汤,识趣一点,不要以卵击石,乖乖俯首,也能跟着大明吃口肉,喝口汤。

  朱翊钧也认为时刻对外族保持威慑,很有必要,于是,同意了戚继光的上奏,并特意交代,一定要邀请把汉那吉和三娘子。

  下午,朱翊钧检查了弟妹的功课,听他们背书,讲经释义,解算学题,脑子里却翻来覆去想着一件事情——泄露军机。

第288章 潞王搬去慈庆宫已……

  潞王搬去慈庆宫已经有一段时日,朱翊钧一直在观察他的表现,发现弟弟一如在乾清宫时,认真读书、习武,并未松懈。

  两个妹妹却是想来乖巧听话,读书也好,不用他多操心。

  朱翊钧这个长兄又生出老父亲般的欣慰,在百花盛放时节,特意带着他们陪皇太后到御花园赏花。

  太后虽然之前反对立张若兰为皇后,但那是因为张居正位高权重,抛开前朝那些纷争,她是很喜欢这个儿媳妇的。

  张若兰长得漂亮,那是礼部寻遍全国八省,也挑不出的大美人儿。其次,张若兰知书达理。太后也是个爱读书之人,无论她聊起什么典故,张若兰都能应和。太后喜爱书法,崇尚佛学,张若兰为她抄送佛经,所写蝇头小楷端庄隽秀,如花似锦,太后能拿着欣赏好久。

  凝香亭摆放着茶果点心,朱翊钧携一家老小坐下来休息,刚端起茶盏,一口春茶还没咽下去,就听太后说道:“你大婚之后,我也放下一桩心事,接下来,就该抓紧,与皇后诞下皇嗣。储君乃是国之根本,看到你早日立储,我也就安心了。百年之后,见了先帝和祖宗,也有所交代。”

  崔完婚又开始催生,朱翊钧正直壮年,也不知道这么早生孩子来做什么,是怕他跟他爹一样,活不长,没人继承皇位吗?

  张若兰刚出嫁不久,提起这些话题,还有些羞赧,低着头,安静的站在一旁,不吭声。

  朱翊钧拉起她的手:“皇嗣该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母后别急。”

  皇太后正要说什么,朱翊钧赶紧转移话题:“近来天气不错,咱们也别总在宫里呆着,不如我带你们出去走走。”

  弟弟妹妹一听要出去走走,全都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满眼期待的看着大哥。

  太后问:“上哪儿去走走?”

  “就去南海子,那儿空气好。”

  皇太后却很是担忧:“你三天两头往外跑,前朝那些大臣能同意吗?”

  “想当年,先帝他……”

  当年穆宗即位,说什么,做什么都有大臣反对,天天把批评过皇帝,当炫耀的资本。

  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穆宗一怒之下,说什么也要出宫一趟,于是,就有了唯一一次出巡南海子。

  朱翊钧性子一点也不像他父皇,更像他皇爷爷,大臣们反对什么,他偏要做什么。

  偷偷跑出去两年回来,那帮大臣拿他毫无办法,现在他想出去就出去,谁也管不了他。

  朱翊钧冲潞王扬了扬下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南海子可有不少奇珍异兽。”

  “你学习骑射也好些时日,也该让我看看成果。”

  潞王跃跃欲试:“好!看我猎一只麋鹿回来,用鹿皮给母后和妹妹做手套。”

  朱翊钧怒道:“我天天管你吃管你喝,教你读书习武,到头来,连一双鹿皮手套都混不上。”

  潞王委屈巴巴地说:“把肉都留给哥哥。”他深吸一口气,露出陶醉的表情,“烤鹿肉可香啦!”

  太后被他俩逗得哈哈大笑:“得了吧,就你那三脚猫功夫,还得你哥护着你。”

  南海子是位于京郊最大的一处皇家苑囿,这里有大片湖泊沼泽,山峦叠翠,草木繁茂,森林中飞禽走兽聚集。可不是太液池、万岁山这样的人造风景,人工饲养的珍禽异兽能比的。

  正如朱翊钧所说,到了南海子,连空气都比紫禁城更加清新宜人。

  皇帝拖家带口出巡,一住两三日,文武大臣也要随行,其中自然也有李如松。

  南海子虽为皇家苑囿,但大臣们管得严,皇帝没什么出门的机会,这里也不许普通百姓入内,环境保护得非常好。

  丛林中麋鹿最多,还有野兔、獐子、狐狸、熊,甚至还有圈养的虎、豹。

  朱翊钧骑着熔金,在众多武将和锦衣卫的簇拥下,冲进丛林。

  潞王跟在他身后,忽的发现远处一棵大树后探出个脑袋,他抽出箭,瞄了半天,迟迟不发,其他人默默看着。

  潞王犹豫不决,朱翊钧沉吟一声,他才放了箭,那树后的麋鹿早有察觉,扭头钻进了丛林伸出。潞王射出去的那支箭,半路就落了地。

  “呵~”朱翊钧哼笑一声,对亲弟弟开启嘲讽模式,“你这连鹿毛都挨不上,还鹿皮手套呢。”

  潞王不服气,纵马追进丛林,朱翊钧紧随其后。

  那鹿似乎也发现了,潞王并不是个优秀的猎人,逃跑的途中,还呼朋唤友,森林中出现了好几只麋鹿,獐子、狐狸、野兔也跑出来凑热闹。

  潞王实在没有捕猎的天赋和经验,连骑射也是今年刚学的,又三心二意,麋鹿射不着,□□兔子,兔子跑了,回头瞄准狐狸,狐狸更狡猾,躲到大树后面探头探脑。

  虽然潞王又菜又爱玩,高手都在一旁围观。但这是皇家苑囿,天子在此,没有旨意,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潞王忙活半天,一无所获。自己也觉丢人,垂头丧气的回到朱翊钧身旁:“哥哥,对不起,我……”

  他看一眼周围的大臣,低声道:“我给你丢人了。”

  朱翊钧抬手,漫不经心在他脑后轻拍一巴掌:“丢什么人,你这才学几个月骑射,那鹿,还有兔子狐狸,在这林子里呆了一辈子,比你可狡猾多了。你射不中,很正常。”

  潞王错愕的看着他哥,平日里,他哥对他可严了,今日尽如此好说话。

  朱翊钧摸摸他的头:“玩累了吧,去换身衣物,咱们上别处看看。”

  画舫已经准备好,朱翊钧和皇后一起,扶着太后,带上弟妹,登上画舫,一边品茶,一边游览湖光山色。

  晚上,朱翊钧又在行宫设宴,席间,野味美酒,鼓乐、舞姬自然少不了。

  朱翊钧突发奇想,宣李如松上前:“听说,你们东北酒宴上喜欢表演那个什么……”

  他今日游兴盛农,多喝了两杯,酒酣耳热,似乎反应也有些迟缓,一时间想不起来要说什么。

  李如松回道:“是摔跤,女真称作布库。”

  朱翊钧说:“没错,就是摔跤。朕听闻,你随行家仆中就有女真人,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助助兴。”

  于是,奴儿哈赤被宣上殿来,第一次见到了大明皇帝。中原人就是和他们女真人不一样,男人也生得细皮嫩肉,像个姑娘似的。

  他头带着翼善冠,两条金龙盘踞左右,托着中间一颗宝珠。明黄圆领袍上,织金团龙在祥云中升腾而上,就连龙须、龙爪分毫毕现。腰间玉带通透莹润,浮雕精美。

  一旁的太后、皇后皆是头戴凤冠、身着云锦,贵不可言。

  奴儿哈赤与李如松摔跤,心中想要在大明皇帝面前好好展现一番女真人的勇猛和智慧,奈何李如松的功夫也不差,这里是大明的天下,御阶之上坐的是大明的皇帝,周遭围观的也都是大明的臣子。

  李如松占了上风,他们纷纷喝彩,奴儿哈赤若讨了些便宜,却只见他们谈笑风生。

  那些明朝大臣傲慢得很,女真就是女真,竟还称他们是野人女真。

  他们的祖先在山中以捕猎为生,在这群生活富足的中原人眼中,就是野人。

  奴儿哈赤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听着周围的叫好声,他不肯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只当是在大明天子面前,要让着李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