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予昭晖
确实很苦,苦得仙女秀眉微蹙。
朱翊钧拉起她的手就往外走:“现在你也睡不着了,我带你去看星星。”
“……”
戚继光筹备四年,这一次练兵,规模更大,参战人数更多,更接近实战,大批威力惊人火器看得蒙古人目瞪口呆。
只可惜,朱翊钧不能久待,他的返京了。
冯保向他请示,自己留下来,帮皇上检阅这次练兵,回去之后,再详细陈述给他。
朱翊钧知道他的心思,同意了。
回去之前,朱翊钧又和把汉见了一面,旁敲侧击,问他现在与辛爱的关系如何。
把汉与他这位大伯显然不是一路人,以前关系就不好,现在更不好。
张若兰邀三娘子一同品茶,女人在一起闲聊,聊着聊着,话题就拐到了感情上。
与张若兰一笔,三娘子的婚姻毫无感情可言。她九岁时,就被父亲送给了俺答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现在她二十七八,风韵犹存。理想中的如意郎君是蔡可贤那样,容貌人品才学俱佳的谦谦君子。现实确是家中有个七十好几,身体每况愈下。
三娘子最害怕的,是俺答命不久矣,而按照蒙古习俗,俺答一死,他就要嫁给俺答的长子辛爱。
辛爱,也是个五十多岁,又老又丑的老头。况且,他们之间早有嫌隙,辛爱若是娶了她,夺走她手中军政大权,那她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朱翊钧觉得,在关于辛爱的事情上,大明、把汉、三娘子的立场是一致的,此人最好死在俺答之前。
回京之后,朱翊钧想起个人,宁夏副总兵啺荨5笔庇卫模⑾执巳耸窒露嘈钔雒交垦叶。懦啤安酝肪薄�
朱翊钧当时就觉得这种以豢养家丁的方式组建军队非常不靠谱。战事频发的时候,可以以重赏驱使他们作战。一旦没有那么多仗可打,这些亡命之徒就将成为不安定因素。
要么重金将他们养起来,国库吃不消,要么放任他们在当地胡作非为大肆敛财,百姓吃不消。
既然朱翊钧已经预测了结果,那么就要早做打算。啺菔峭醭绻耪谢乩吹模蔷腿猛醭绻湃ソ饩觥�
王崇古老谋深算,花费四年时间,总算给了朱翊钧一个满意的答案。
隆庆初年,有一位光禄寺卿靳学颜,他提出最耗费天下钱财的,是各地军队。两阵相对,冲锋陷阵、摧毁敌军,是军队的实际效用。
边防常年战乱,兵士不足,只能用乡间百姓充当,而内地许多人,当了一辈子兵,却没有机会上一次战场。
所以,他提议,应当规定按期限轮番守戍,也就是换防。
这个思路非常好,除了省钱,优化资源,还能确保各地能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使其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中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还能降低边将反叛的风险。
当时,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崇古开始着手此事,分批少量将啺莸牟肯掠刖拥魍鞯亍�
啺菟淙恍睦镉械阆敕ǎ鞯囟颊饷锤桑膊皇侵坏髯吡怂娜耍菁坦狻⒗畛闪骸⒙楣蟆⒘跸远急怀樽吡司瘢簿筒缓盟凳裁戳恕�
况且,此事由王崇古牵头,他在大明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都是王崇古给他的,他更不敢有半句怨言。
三年多时间,连他儿子都被调去了别处,新来的官兵,又不是他的家丁,听从总督和总兵的调遣,他这个副总兵的权力正逐步减少。
过两年,王崇古还打算将他也调去别处镇守,远离宁夏。
朱翊钧与冯保和张居正讨论过此事,二人都认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在万历三大征中,啺莸呐驯渌淙淮嬖谛矶嗫凸垡蛩亍5珕拜身为外族,在当地势力过大,朝廷难以控制,却也是主因。
如此,便可将此事件扼杀在还未萌芽的阶段。
朱翊钧对于王崇古的处理非常满意。当初,高拱、张四维都走了,唯独留下了王崇古,的确是明智之举。
朱翊钧正打算给他封赏,谁曾想,第二日,一封弹劾王崇古的奏疏就出现在了朱翊钧的御案上。
南京御史陈堂,以及他的同僚刘铉、彭应时接连上奏,抨击王崇古松弛边防,便利敌人。与此同时还将方逢时也牵连进来,说他们在宣府与鞑靼往来密切,常有密信往来,恐泄露大明之机要,从中牟利,望陛下明查。
此时,王崇古就在文华殿,朱翊钧把奏折拿给他看,本也是图一乐。哪知王崇古蒙受冤屈,跪地争辩一番,脱口而出“请陛下准许臣……”
“王尚书!”朱翊钧的声音沉稳有力,“想好再说。”
满朝文武都知道,皇上最不喜欢大臣受了点委屈就动不动撂挑子走人,王崇古也是一时激动,差点说错了话,赶紧叩头谢罪。
朱翊钧也不计较,反而安抚了他。
本以为此事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这帮言官还没完没了给事中尹瑾、御史高维崧再次上疏弹劾,朱翊钧一怒之下,御批:“朕与蒙古人也往来密切,还称兄道弟,你要如何?”
有皇帝力挺,言官们这才罢休。
蓟镇练兵结束,冯保写了个折子,让汪道昆一并带回京师,本人却没有回来。
他告诉朱翊钧,想在边关待一阵,整饬军备。实则却是呆在蓟镇,每天和戚继光一道,研发和制作新的火器。
早前朱翊钧又重新制定了盐法,商队除了通过运送粮草到边关,可以换取盐引,从福建运送海外买回来的铁矿等物资到边镇,也可换取盐引。
有了大量铁矿,再以改良后的竖炉炼铁,得到精铁,制作火器,精度更高,威力更大。
快过年的时候,冯保才从蓟镇回京,带回了许多戚家军兵器房中新研制的火器。拿到神机营一测试,比从海上缴获的西洋火器更为先进。
不仅如此,冯保还带回了图纸,朱翊钧让兵仗房拿回去,批量生产,装备神机营。
年底,到了国库结算的时候,也是御马监和户部最忙碌的时候。
大殿中,几十个人在大殿中验算,朱翊钧在次间内,听着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来回踱步。
冯保就那么看着他,心说但凡有个计算器,也不能把孩子急成这样。
朱翊钧回头看到他,一脸淡定的站在那里,心中也似乎安定了不少。他走过去,拉起冯保的手,坐在炕上:“大伴。”
“陛下。”冯保站在他的旁边,不肯坐。外面算盘都快打出火星子了,他帮不上什么忙,也不能在这儿与皇帝平起平坐,被外面的人看到,心里有想法的。
朱翊钧说:“小的时候,一到年关,我就能听到殿外的算盘声,而后,不管是皇爷爷还是父皇,拿着那一张薄薄的纸,面色凝重。”
“那纸上的数每年都不一样,都有一点是一样的——那些数都是用红字写的。”
红字写的,那就叫财政赤字,以冯保的写法就是前面加个负号。
嘉靖、隆庆年年亏空。到了朱翊钧这儿,经过张居正的努力,不仅赤字变成了黑字,数字也在逐年增长。
而接下来,朱翊钧却说了一句让冯保难以理解的话。
他说:“我做了皇帝才发现,除了这些年风调雨顺,自己为大明,为百姓做的不多。大明能有今日盛景,全是仰仗张先生。”
第294章 冯保想:“除了风……
冯保想:“除了风调雨顺……啊,孩子你知道对于农耕文明来说,风调雨顺有多重要。明朝的灭亡,也有小冰河期频繁天灾一份功劳……”
他说的好像是“除了这些年风调雨顺,自己为大明,为百姓做的不多”这是什么意思,他做的已经够多了。
不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什么把风调雨顺归结为自己的功劳,这不应该是老天爷的功劳吗?
“陛下……”
朱翊钧仰起头看他,眼里还有小时候的纯真,像是看穿了他的想法:“大伴,他们都说,天子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天子仁德,上天才不会降罪于民。”
“我这,算不算仁德呢?”
这么一说,好像又的确是他的功劳,没毛病。
冯保笑道:“陛下说得极是。”
这时候,陈炬领着殷正茂、帅嘉谟从外面进来。今年国库的账目已经核算完毕,结果就写在一张纸上。
陈炬上前,把这张纸递给朱翊钧。
朱翊钧一眼看到最后的数字,太仓银银有一千五百多万两,粮食九百余万石。
这个数据着实激动人心,这一年来,没有太大的战乱,军费节省了不少,各地也几乎没有天灾,连年丰收,才有了如今这个成绩。
殷正茂说道:“全国多地已开始实行‘一条鞭法’,以往上缴实物改为银两。因此,今年粮食的存量增长不多。”
“无妨。”
朱翊钧觉得这个储备粮可以接受:“不过,比起宪宗时,还差一些,来年还需继续努力。”
虽说暂时还比不了宪宗,但和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比起来,朱翊钧和他的内阁可真算是赚钱小能手。
不但会赚,还会省。
宪宗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以现在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追上甚至超越,那是迟早的事。
“这一年不白干,都不白干,文武官员,无论大小,俸禄一律上调。”
皇上虽然把大臣当牛马使唤,一个个累得都没心思再娶两房妾室。但在涨工资这个问题上,皇上也一点不含糊,比他的祖宗们大方多了。
“对了,”朱翊钧you想起个事情,问殷正茂,“全新的宝钞制作进展如何?”
殷正茂回道:“已经快完成了,改日呈给陛下过目。”
新版大明宝钞和原来的比起来,从纸张,到图案,完全不同。不再使用桑皮纸,而是加入了特殊材料,并织入银线,摸起来有些硬,有些滑,很有韧性,不易损毁。
现在国库白银储备充足,可以用作准备金,以保证其信用,不会出现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的情况。
太祖高皇帝企图利用帝国的威信,强制推行宝钞,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军士发放军饷,收取税赋却只要银钱和实物,导致百姓根本不敢收这东西,大明宝钞形同虚设。
朱翊钧吸取教训,明年先在顺天府范围内,小规模试用。官员的俸禄、军士的军饷,一半分三份,禄米、白银和宝钞各一份。百姓缴纳赋税,可以选择白银,也可以选择宝钞,地方官必须大力宣传宝钞。
当然,光是这样,力度还不够。需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用宝钞的便利,才会主动忙着朝廷宣传。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一条鞭法”虽然杜绝了地方官吏层层剥削,但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火耗。
百姓缴税交的都是碎银,官府收上来,需要熔化重铸为银锭,再上交国库。金属融化再重铸的过程,会有一定的折耗,这就称之为火耗。
考成法给地方官吏制定了任务,必须实收多少碎银,地方官吏也不会倒贴,这个火耗当然就要在征税的过程中,向老百姓加征。
于是,无良官吏就在其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部分就归他们自己。
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多,一两银子也就加征一二钱火耗,偏僻州县,火耗能达到三四钱。
秋天征收赋税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向朱翊钧提过此事。这就是平白给百姓增加负担,富庶地区,一二钱也就算了,那些偏僻地区,本来就穷,还要多征四五钱的火耗,这和以前被层层盘剥有什么区别。
若是以后遇到个天灾人祸,粮食收成不好,地方官吏为了考核达标,还要从中牟利,说不得火耗加得比正赋还高。
推行“一条鞭法”本是为了利国利明,这么一搞,说不得百姓负担更重,还要不要人活命了。
现在又取消了各户从业限制,大家都去做生意,没人种田了。
朱翊钧看后,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凡是关于民生都不是小事,应该予以重视。于是,很快就拿到朝会上,让大臣们讨论。
不出意外地,乾清宫的大殿,吵得比长安大街还热闹。
“一条鞭法”刚开始推行,存在一些漏洞也在所难免。现在,开始实施“一条鞭法”的都是较为富庶的地区,偏僻的州县还未开始推行,何来火耗比正赋还高一说。
上一篇: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