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酒禅
“哥。”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第37章
诸葛亮一时词穷,他的身份有许多,但此时好像一个都排不上用场。
徐雪筠自己猜:“其实我觉得诸葛大哥身上的气质很像老师。”
又有点像公务员。
老师这个职业,他还真的担任了。
所以诸葛亮便点头赞同。
徐雪筠一脸了然:“那怪不得......”
怪不得平时聊天的时候她说什么都能接上来,一看知识就很渊博,还很有求知欲。
可是自来水她是真的不了解啊,她学艺术的,不是学工科的。
“这个你估计得去收集专业资料才行,一般人还真说不清楚。”徐雪筠一摊手,“那你要是问水管的构造,我说不定能帮你点忙。”
毕竟这么大一个农家乐,经常会有这坏那坏的,基本上常见的维修材料她家里面都准备着,但凡坏了一个电话维修工就上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能修好。
她带着几人去杂物间掏出来了一箱子的备用水管水龙头还有转换阀。
诸葛亮失望的发现,自来水虽好,但好像不是他们能够用到的,因为水管的材料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徐姑娘说中间防止漏水的硅胶也是闻所未闻的。
徐雪筠还补刀:“而且按照诸葛大哥你说的,想要考察一下崎岖地区安装自来水的困难度写材料,我劝你还是放弃吧。”
刚才在过来的路程中,徐雪筠一直在和诸葛亮闲聊,聊着聊着不知道自己想到了什么,把他说的话定义成想要写什么叫‘论文’的东西。
“为什么,这自来水不是好用吗?”李白捏着一个厚实的塑料管好奇的问道。
“因为基本上现在能通自来水的都通自来水了,现在还没通自来水的肯定就是因为地理原因不方便,比起安装自来水的难度,还不如在家门口打个压水井。”徐雪筠对这个很肯定,“我上高中学地理的时候还考过这道题呢。”
“当时有一道题问古代为什么没有自来水的主要原因,一共有四个选项,我选的是没有条件。”
李白更疑惑了:“难道不对吗?”
徐雪筠一说到这个就拍大腿,当时她就差这一道题就比同桌考的高了:“不对,答案是并不需要。”
没有条件是次要原因,并不需要才是主要原因,当时还有一个什么性价比不高也是次要原因。
“因为我们现在大面积铺设自来水,是因为人群住的密集,整个中国有十四亿人,住的密密麻麻的,这么多人铺设自来水管道性价比很高,而且城市中没有大面积的河流或者湖泊,如果没有自来水系统,这么多人吃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可是像那些住的不密集的地方,比如新疆和西藏,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普及自来水之后才在国家的扶持下建设自来水系统的。”
徐雪筠回忆了一下:“我记得我有个朋友好像说美国有些偏僻的地方,也都还没有通自来水,都是用自家的水井。”
不过也是她刚去美国的时候和她吐槽的,说不定这几年也通了。
不过这也很明显可以反映出来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人群越密集的地方才越需要自来水,而人群不密集的地方,一口水井就足够人使用了。
她说的轻巧,观看天幕的人却倒吸了一口凉气。
“十四亿人?!”
嬴政看了眼刚刚才交上来的人口统计文书。
嗯......整个秦朝一共才不到三千万。
说不定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刘彻更是眼馋。
他要是有这十四亿人口,那什么匈奴——十个人杀一个都不够杀的。
司马相如还没走呢,小声提醒:“陛下......军粮......”
别说十四亿人口的军粮了,他们就连现在十万大军的军粮也供不起啊。
刘彻脸黑了:“朕要你提醒吗。”
多嘴,他没有还不能幻想幻想了。
武则天在徐雪筠之前去商场的时候,通过周围的楼房就推测出后世的人口一定非常之多,要不然怎么能不够住,都住到天上去了呢。
但还是免不了被十四亿这个数字冲击了下。
这么多的人口,每日吃掉的粮食都得是一个骇人惊闻的数字。
诸葛亮把手中的水管放下,他向来不是一个拖拉的人,知道自来水并不适用于蜀汉后就立刻转向其他的方法。
“那不知道有没有压水井......”
可供参观一下?
竟然还真的有。
观看天幕的人是彻底被折服了,刘邦更是感叹徐家的齐全,似乎去后世的人想要什么徐姑娘都能给他们找得到。
但对徐雪筠来说:“毕竟是农家乐嘛,哪怕是高端农家乐,也得有让人贴近乡村生活的感觉啊。”
所以在角落安一两个压水井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不过这两个压水井一般只用来洗手,吃水什么的还是用过滤水安全一点。
徐雪筠是肚子里有点知识就想往外倒,见他们都不知道,忍不住说道:“我还记得一道题呢。”
几乎算是明摆着让他们问她,好引出下面的话。
要是平时苏轼就该装没看见,非得等到徐雪筠自己按捺不住后才开口问她,但偏偏今天他还真的对后世的水很感兴趣,于是开口顺着她的话问道:“什么题?和水有关的吗?”
徐雪筠嘿嘿一笑:“是的~首先——我要补充一下刚才说的那道题,我想起来第四个选项是什么了。”
那就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水没有被污染,所以人们可以直接喝河里的水,喝井水,最多就是有点寄生虫或者脏东西,烧开就没事了。”
“可是现代......也不能完全说是现代吧,在十九世纪前后,工业迅速发展,所以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很多工厂会直接将废水排到河流中,造成了水的污染,像霍乱等瘟疫的传播与扩散和水中的微生物不能说不无关系。”
徐雪筠说到这,还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喝水要先把水烧开再喝,但其实在两百年前这个观念都并不普及。”
并不是说没有人把水烧开再喝,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有条件的人都会选择先将水烧开再喝,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显微镜,人们不能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只觉得把水烧开后再喝会更舒服,有医生认为未烧开的水中有一种虫,这是最初的对于水中的微生物的推测。
不过这样认为,并且这样坚持把水烧开再喝的行为终究没有普及。
诸葛亮先记住了把水烧开再喝,可以杀死水里的不好的‘微生物’,接着又注意到一个词。
瘟疫......的扩散。
徐姑娘就连医术都有所钻研吗?
众人皆为徐雪筠的博学而震惊,殊不知这是新时代几乎每个青年都知道的事情。
诸葛亮庄重又诚恳的问道:“为什么瘟疫的扩散和水中的微生物有关呢。”
徐雪筠还以为他理解错了她的意思,以为她说的是瘟疫的扩散只和水中的微生物有关,于是连忙摆手:“不只是水啦,病毒有很多种传播方式的,血液,唾液,水源,这种其实都还比较好控制,但有许多的病毒通过空气就可以传播。”
你说这总不能不让人家呼吸吧。
“所以家中还是得常备口罩,用不到的时候觉得占地方,但用得着的时候可真是救命。”
徐雪筠没打算多聊这件事:“反正就是工业化之前的水基本上烧开直接喝就行,工业化之后的水是烧开也不能直接喝,所以才会需要多重过滤的方式。”
也就是说,其实并不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才出现了自来水,而是因为科技发展的不好因素才让人们需要大规模的过滤水点,于是出现了自来水。
徐雪筠想起来的那道题是:“压水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案有四个。
第一个,公元前两千年,第二个,公元前一千年,第三个,宋朝时期,第四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都是看过自己朝代历史书的人,尽管还不知道公元零年是什么时候,现在他们也基本都理解公元和公元前是什么意思了。
李白很确定自己之前从未听说过压水井:“莫非是在宋朝?”
因为他看徐姑娘的表情就觉得她这道题应当做错了,他之前本以为这道题应该选第四个,可现在他觉得可能是在宋朝。
苏轼把头挠了又挠,他觉得自己也没听过压水井啊。
徐雪筠一脸沉重的摇头,给出了答案。
“想不到吧,是第一个。”
公元前两千年就已经出现压水井了,这谁能想得到啊?她奶奶和她说过八零年代压水井才普及,徐雪筠肯定选第四个选项。
但实际上:“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那边就已经出现了压水井。”
“第二个选项是压水井传入中国的时间。”
“第三个选项是很早很早之前有学者发现的和压水井有关的记录是出现在宋朝。”
也就是说,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压水井是在宋朝出现在近代传播开来的,但后来经过研究和探查才发现,在公元前两千年就出现了压水井。
但无论如何,都不选第四个。
徐雪筠摇头:“这就是我为什么后来不选地理的原因。”
有些问题真是邪了门了。
说话间就来到了压水井的地方,这里是旁边一个种了些瓜果的小院,中间就有一口压水井,旁边还有一个小木桶和瓢。
徐雪筠小的时候可喜欢待在这个地方看书了,所以对压水井也很熟悉:“太久没用了,得先往水井里边灌点水,然后一边灌一边压才更好上水。”
小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道理,只知道每次这样照做之后出水的确更快更顺畅了,长大之后才明白:“因为压水井的是依靠大气压强来提水的。太久没用往里灌水可以防止你一边抽空气,空气又一边灌进去,缩短压水的时间。”
有的水位本来就不高的,要是不往里添水,可能抽一天都抽不上来水。
李白帮她灌水,徐雪筠还嫌弃他灌的不准:“全都浇我脚上了!”
是她昨天刚从快递站拿回来的新鞋!
即使是大诗人,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唯唯诺诺的道歉,徐雪筠一边甩脚一边庆幸天热干得快。
“出水了,出水了!”
就在她甩脚的时候,上官婉儿和诸葛亮两个人已经把水给压出来了,现在正顺着压水井的口一鼓一鼓的向外涌着,被苏轼连忙拿桶接上。
徐雪筠见他们激动的样子,真怕他们现在就喝了,连忙劝告:“别喝啊,万一里边有点什么脏东西多不值得。”
虽然压水井要比普通的水井要干净很多,因为没有敞着口,不会像她奶奶说的小时候水井上面每天都得飘着脏叶子或者是灰,得先打出来一层后才能用,但毕竟都是用的同一个地下水,要是地下水不干净,水井里面的水估计也不干净。
不过旁边好像的确没什么大型工厂,应该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