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第58章

作者:莫非小妖 标签: 穿越重生

  万商和詹权继续复盘。两人用眼神说了很多话,万商嘴上却只简单地说:“我相信在武勋心里,对兄弟的忠义肯定没作假。”但这个占了多大比例,就真不好说了。

  詹权意会,叹着气道:“忠义肯定是占了大头。但武勋们平日里和文臣相处,估计也攒了不少怨气。这次顺势都发泄出去了。”其实这才是他们闹事的主要原因吧?

  这年头的战斗人才和现代社会的战斗人才完全是两码事。

  现代的高级军官需要有学历、懂技术。但是在这个冷兵器作战时代,一个人能在战场上出头,基本都是仗着“悍勇”二字。跟着新皇打天下的,好多都是从底层爬起来的,几乎不存在儒将。连先侯爷这种毛笔字写得不如万商的都算是有进取心的了。

  他们能打赢仗,很多都是靠着直觉。

  战乱时,这样的人确实都出头了;但现在新朝已立,一切迈入了正轨,武勋们忽然就被“规章制度”给限制住了。打个比方,以前武勋需要“军费”,很可能就是以战养战,打下哪座城,叫城里富户“捐献”一番,军费就有了。但现在呢,京郊大营里养着兵,边境也养着兵,但兵部再想拿到军费,就需要先打申请,然后等着户部审批。

  武勋们根本不适应这些。

  用万商的话来说,就是一帮穿惯了背心人字拖的人,现在被强行要求换成西装皮鞋,他们哪哪儿都是难受的。哪怕文臣那边不为难他们,他们适应起来也很艰难。

  而文臣真的从来没有为难过武勋吗?

  怎么可能!

  每位文臣都在用自己最大权限去为难武勋。因为朝堂就是一块大饼,文臣想要多吃一些,那就一定要把武勋压制下去。他们对制度玩得贼溜,压制武勋太容易了。

  文臣们非常清楚,武勋在授勋那一刻达到他们的巅峰,从此都是在走下坡路。

  而武勋们心里也知道这一点。

  但谁愿意承认自己将要走下坡路了呢?

  于是借着昌华郡主一事,忍了大半年、被恶心了大半年的武勋终于掀了桌子。

  而这件事背后最大的获利者,名义上是昌华郡主,其实始终都是皇上。

  万商和詹权对视一眼。户部尚书冯垠这次肯定翻不了身,看似只是没有管好小儿子,但因为事情闹得太大,为了平息武勋们的愤怒,他的前程肯定危险了。关键是就因为他没管好儿子而被武勋抓住这么大的把柄,他背后的势力都难以原谅他。世家手里不缺人才,既然迁怒了他,那就不会为他求情,只会把他当垃圾一样扫出门去。

  事情的发展正如万商所料。

  等到冯垠意识到事态已经超出他的想象,完全不受他控制,他无奈只能紧急求助背后的人脉势力时,他发现自己竟然被彻底放弃了。主要是他家人做出来的事情叫人窒息,竟然还指使家丁去冲撞衙门,这往大了说是谋逆,武勋会放过这个机会吗?

  世家都觉得冯垠肯定翻不了身,运气好说不得还能卷铺盖回家。

  要是运气不好,那就等着被抄家灭族吧!

  啧!

  就在冯垠百般绝望之际,皇上那边终于下了旨意,将他连降好几级,从一部尚书变成了正六品的主事。

  他那个犯事的小儿子直接被判流放。

  至于指使家丁冲撞衙门的这个罪名被按在了冯垠母亲头上,无知奶奶为了宝贝孙子不管不顾,听上去好像非常合理。于是皇上直接下旨夺了她身上的诰命——其实冯垠降职后,她本来也没有诰命了,但圣旨这么一下,就更具有惩罚性,冯垠以后要是升上去了,她的诰命也不可能恢复。啊,虽然大家不觉得冯垠还能升上去。

  这样的处置结果显然有些出人意料,显得皇上十分宽和。

  谁能想到冯垠竟然还有六品官当!但不得不说,很多文官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看冯垠,都觉得他是被家里人拖累的,要是皇上惩罚太过,他们难免心有戚戚。但现在皇上没叫冯垠卷铺盖走人,他们就觉得皇上明察秋毫,是一个仁慈的好君主。

  这时候,大家都觉得冯垠这辈子就是这样了,要在六品官的位置上待到死。

  他背后的势力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哪怕冯垠还在当官,但世家并没有重新笼络他,显然是看不上这个六品的官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冯垠就这么沉寂了下去。

  而武勋那边呢?他们会因为皇上宽待冯垠而生气吗?

  其实没有,因为他们也得了安抚。

  清风院里正在接受培训的新科进士们,因为会根据他们在培训的三个月里的表现来授官,而好的官位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之间存在很强烈的竞争关系。哪怕还没有正式走上官场,但官场中的各种手段都已经在清风院里使出来了。这其中,背后有人脉有路子的,当然会表现得显眼。而没人脉没路子的就会被打压、被拉拢、被陷害。

  皇上直接给了武勋们权限,叫他们能自主地去清风院里挑人。

  其实这会儿清风院的培训才过去将将一个月。但一个人背后有没有人脉路子,这已经能被看出来了。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这同样能被看出来了。那些被打压、被拉拢、被陷害的人里头,自有聪明的会快准狠地抓住这个机会,选择和武勋眉来眼去。

  比如其中一人,在恩科中位列二百多名,这个成绩放在全国当然很厉害,但放在新科进士中那就是末尾了,他又没有人脉路子,按照正常选官,肯定会被直接打发到偏远地区当县令。但在投靠武勋后,武勋为他一运作,他就成了户部正七品检举。

  一个不是只会死读书的新科进士,让他当个正七品检举,还不是手到擒来?

  文官那边对此很有意见,但皇上表示他也很无奈。

  他得安抚武勋啊,都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却因为昌华郡主物伤其类,这分明就是他这个皇帝没做好,是他没给武勋足够的安全感,他恨不得都去抱着武勋们哭一哭好把他们哄回来……他这个皇帝都开始反省了,你们文官是不是更要反省?

  而武勋们要得其实并不多,反正都是新科进士,他身为皇帝用谁不是用呢。

  就顺着武勋们的心意,这么安排吧!

  于是,那些原本没什么背景的新科进士反倒是因为忽然投靠武勋,被留京了。

  而官员的位置就这么多,有人留下了,剩下的人就要走。虽说培训期还没有结束,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场恩科中有背景的反倒要被打发去当县令了。县令的任期是四年,想要调回京城吗,至少在这四年时间里,你们要一心一意地把地方治理好哦!

  往严重了说,这样的安排会让文官的利益集团青黄不接。

  乍一看,管你是先当京官再谋划外放,还是先外放再一步步升回来安安稳稳地当京官,反正都是要外放的,先后次序好像并不重要。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那正七品检举,升到四品才需谋划外放,他这时肯定经营出了一些人脉,就算外放也能挑个合适的去处。到了那边、有了功绩,他再调回京就是三品大员了。

  再或者凭有些人的能力、野心,这辈子只要升到四品就心满意足了,那他在出清风院被留京后,意味着他这辈子都不用寻思外放。所以先当京官肯定是有好处的。

  武勋这次绝对是占大便宜!

  但文官的利益集团非要因此说皇上偏心武勋,又显得冤枉了皇上。说武勋阴险狡诈,偏偏武勋经此一事在民间的读书人那里口碑非常好。再加上武勋闹了怎么一大通,皇上除去贬了一个户部尚书,并没有动文官高层,文官只能默认了皇上的安排。

  文官的利益集团若非要怪一个人,怪来怪去都不合适,还是怪冯垠吧!

  冯垠因此被他以前的利益团体彻底抛弃了。

  世家勉强能安慰自己说,新科进士被授官最高才六品,其他基本都是七品,这样的末流小官位上虽然没有如愿安排上他们自己的人,但对于大局没有太大的影响。

  可武勋们不觉得。

  千万别小看了低品官员。这些低品官员入职后,武勋去各个衙门里办事,只觉得丝滑了很多。用万商的话来说,他们虽然没找回以前穿背心人字拖时的舒服惬意,但西装的领口忽然不卡脖子了,西装的裤子也不磨裆了,脚上更是不会磨出水泡了。

  这些低品官员承了武勋的恩情,心里又肯定了武勋的忠义,哪怕有些事确实要按流程走,不可能给武勋开后门,但他们对着武勋会说人话啊。他们用武勋听懂的语言把所有的流程制度说得特别清楚明白。武勋呢,也不是真的想走后门,能混出头的显然不会是真正的刺头,既然别人把话说清楚了,那我照做呗!然后事情就办成了。

  武勋们都觉得这把不亏,觉得皇上果然还是自己人,心都偏向他们这边了。

  万商围观了全程,只觉得叹为观止。

  这时候,文吏们修得前朝名臣录也已经弄好了。按惯例,这种书籍会被放在官方的档案里,各个官员心里有数,这就行了。也会流传到后世,后世人翻开书一看:哦,原来某某大臣在生前被君王薄待,反而在王朝灭亡后,他被后来的朝廷平反了。

  什么名臣录啊,什么前朝史啊,一般不会和当朝的百姓说。

  百姓们需要知道什么呢?他们只管老实种地就行。

  但皇后从金玉楼里得了灵感。她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等到皇上终于闲了一点——完全闲下来是不可能的——先去贵妃那里,陪年纪尚幼的女儿们吃了饭,再来皇后这里,见了见排行靠后年纪同样不大的公主皇子们。

  等陪孩子们玩得差不多了,皇上享受了一段难得的亲情时光,觉得满足了,皇后才叫人领了孩子下去,然后一脸神秘地取出一本账册,带着几番卖弄地递给皇上。

  皇上接了账册没打开,随口问:“这是什么?”

  皇后笑道:“是我前些天叫人在京城里开的一家酒楼,起了个俗名就叫金玉楼。才开张一个多月,就赚了不少银子,皇上您全都拿去吧,回头叫人入了内库的账。”

  皇上也跟着笑,一边打开账册,一边说:“开酒楼确实能赚一些银两,但内库空得都闹不起耗子,你就是赚得再多,填进去也是车水杯薪,还不如叫苟儿在外头多收一些贿赂。你啊,有这份心就行,赚多赚少,只管自己拿着花用就是了,何必……”

  皇上的话说不下去了,什么酒楼一个月能赚这么多!

  皇后哈哈一笑:“说起来,这还是安信侯府的那位太夫人给我出的主意。”

  “又是老詹那发妻?”这个“又”字就很有灵性。

  哪怕皇上还是不知道什么样的酒楼能赚这么多银子——开青楼倒是有可能,但皇上对于青楼这种行当非常不喜——但既然是万商的主意,他心里就不觉得奇怪了。

  皇后娓娓道来,先说安信侯府里缺了一个能帮着识别古董文玩的人,再说乌嬷嬷帮忙介绍了一个前朝的落魄太监,然后说万商前些日子忽然发现这样的太监竟是不少,万商觉得这些太监有手有脚还有技能,完全能养活自己,白丢在那里是浪费……

  皇后道:“主意是她出的,但她那样的身份,真雇了一帮太监开酒楼,哪怕是前朝的太监,也不太好。于是我就捡了这个漏,我也是没想到一个月能赚这么好些!”

  “和老詹一样,都太小心了一些。”皇上摇着头说。

  皇后还特意拿出万商的信,直接翻到最后几行,用手指点给皇上看:“我真是没见过这样促狭的人,若不是守孝,她大儿子都能给她生孙子了,她还这么爱玩……”

  一边卖前朝宫廷菜,一边骂前朝奢侈,这也就是万商能想得出来!

  皇上果然哈哈大笑。哪怕皇上是标准的政治生物,其实也没有完全摒弃凡人的那一面。要是每次和皇后聊天,都能聊得很愉快,那他潜意识里就喜欢来皇后这边。

  皇后拿自己的心路历程打趣:“但这也叫我为难了,毕竟是开酒楼的,难道一边招待客人,一边又指着客人的鼻子骂,说他们奢侈无度吗?那酒店还怎么开下去?”

  “那后来是怎么做的?”皇上生出几分好奇。

  “后来啊……特意找了三条街之外一家叫金家酒楼的,他们有个很厉害的说书先生,现在就让那先生天天指着金玉楼的菜谱骂,听说很是给金家酒楼招揽了生意。”

  皇后说着说着就又忍不住笑了。至于金家酒楼的背后是安信侯府,金胖的女儿是先侯爷的妾侍,要是多赚了钱,给安信侯府的孝敬银子就会多,这就没必要讲了。

  皇上果然又是大笑。哪见过这样的事啊,开个酒楼,竟然还得雇人骂自己。

  但笑过之后,皇上心里又涌过一阵暖流。皇后命人开酒楼是为了给内库赚钱,雇人骂前朝是为了收拢民心,说起来呢,都不是为了她自己,全然就是为了皇上。

  皇上牵起皇后的手,叹道:“你呀!”

  这些天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有人上折子叫他充盈后宫了。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时间去应付女人,后宫里真装了那么多人,还不是给皇后添麻烦?回头得骂回去!

  金家酒楼的说书人姓杨,这是家传的技艺,祖上就是说书的。因为说得好,他被人尊称一句“先生”,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真拿自己当“先生”看。他的地位其实和那些摆摊杂耍的人一样。因着这份谦卑,他从未招惹过是非,更不曾因言获罪。

  这日,他刚踏进金家酒楼,正要坐到大堂的老位置上去开始一天的说书,老板金胖忽然把他招呼到一边,小声地说:“杨先生,你快去天字号包间,有大人等你。”

  杨先生立马身形一顿。

  金胖说:“别怕,许是好事呢。”能叫大人赔了时间等你,应该不会是坏事。

  杨先生冲着金胖拱拱手:“借你吉言。”

  还真是好事!那不知是几品官的大人拿出了一本官刻的《冤臣录》,都是在前朝被打成奸臣,但是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看都觉得应该是忠臣的人。一共选出了十人。

  “要我在酒楼里说这个冤臣录?”杨先生指了指自己。

  那官员一脸矜持地点了点头。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杨先生,心说一个小小的说书人,竟然祖坟冒了青烟,不知什么时候上达天听了,皇上竟然点了名要他来讲书。

  大人布置下来的差事,杨先生自然不敢往外推。但有些话,他要说在前头。他诚惶诚恐道:“我们说书人呢,想要说得引人入胜,不会照着书本原模原样地讲……”

  “自是你想怎么讲就怎么讲。”那官员看着傲气,态度竟然十分不错,“你这般也算是为朝廷做事,所以我们每月给你二两银子,每到月中会差小吏专程给你送来。”

  杨先生:“!!!”

  竟然还有银子可以拿?

  不是,我不过一杂耍艺人,就这样吃上公家饭了?

第80章

  拿不拿工资, 真的很不一样。

上一篇:穿成知青去种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