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百龄
大盛朝的规制,三品以上官员以及皇亲国戚和特殊恩旨等官员,皇城内可?乘坐车马轿子。
他是从六品修撰,更不是皇亲国戚,也没那么大脸面得皇帝恩旨,只?能靠着两?条腿。
从城门口到翰林院要走一刻钟。
上上个月去户部也就罢了,气温尚好,权当散心,现在他是无此闲心。
所幸上值时辰早,沿街还有树木遮挡,这若是前世早九点,真够呛。
他一边走一边和俞慎言小声吐槽,当然不敢吐槽朝廷的制度,且不说要被俞慎言教训,这皇城之内更要谨言慎行。前面一句话刚出口,后?面罢官免职砍头的旨意就可?能下来。他只?能吐槽鬼天气。
“往年?三伏天也这么热吗?”
“说起来今年?比往年?都要热一些。”俞慎言习惯了,不紧不慢走着。
老天这是针对他吗?
迈进翰林院,便见到白尧。白尧如今官拜翰林院侍读学?士,也就是当年?任虔任侍读的位子。任侍读去了国子监。
以前白尧算他的长辈,后?来白尧担任会试副主考官,算他的恩师。如今又是他的上司。
他规规矩矩见礼。
白尧瞧着他额头上一层薄汗,脸颊微微泛红,笑着调侃:“果?真是少年?人热性大。”
俞慎思尴尬地?拭了拭汗。
“随我去见皮学?士。”
俞慎思提前了解,翰林院掌院皮学?士,年?近半百,性情温和,待下属亦温和,是好相?处的上司。当然,这只?限平日相?处。意见分?歧时,三寸舌头比三寸刀子还锋利。
白尧一边走一边和他介绍翰林院各个署馆,没有详说,他猜俞慎言必定细细和这个弟弟说过。
他主要和俞慎思说皇帝让他提前来翰林院上值的意思,是让他提前到御前当差,熟悉朝政之事?。
虽然,但是,陛下这是还没消气呢?
俞慎思好想问,没有培训期吗?直接上岗?要死啊!
第114章
皮学士两?鬓已生白发,须眉略黄,面相的确看上去和善。
见到俞慎思?,微微挑眉睁大眼?睛,上下打量,像见到新奇事物?,笑道:“嗯?穿上官袍愈发英气俊俏了。”
这是?认识他?
俞慎思?却是?第一次见皮学士,认真施礼。
皮学士满意地点头,面前少?年远在安州时,名声?就在翰林院传开,彼时是?有?盛以来最年少?的解元。好嘛,现在成为大盛最年少?的状元了,还是?大三-元。
年少?有?才学,模样好身板好,知礼好性子,样样都占。
这样的人?难得一见。
他与?俞慎思?浅聊片刻,例行地交代一番,便也不多耽搁,对白尧道:“你们早就老熟人?了,便由你带着俞修撰熟悉熟悉,与?他说?说?差事,御前侍奉搭班。”
“是?。”
告辞出来,白尧带着俞慎思?先熟悉了翰林院和御前办差诸事。
白尧带他四处转悠,看着信步闲走,却很有?目的,因为总会“不经意”碰到想碰到的人?。半日下来翰林院的诸位学士、侍读、侍讲全都碰了遍。
换句话?说?,半日下来俞慎思?在翰林院的中高层领导面前全都刷了一遍脸,留了个印象。
相互言谈间,俞慎思?才发现他印象中性情淡泊的白大人?,在翰林院人?缘竟这般好。可能和其?白家几代翰林以及林家也有?关系。
林家不在朝,但是?朝野上下官员出自林山长门下不在少?数,白尧不仅是?林山长学生,更是?林山长最看重的女婿。
随后白尧又给他介绍几位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以后要一起搭班到御前侍奉,提前熟悉。
其?中两?人?亦是?排云书院学子,陈修撰和刘编修。陈修撰陈璞,俞慎思?曾在书院春秋两?考的榜单上见过姓名。那会儿他是?秀才,对方是?举子,他抄对方文章学习过。和高晰是?同?一科春闱。
书院时未见过其?人?,今日倒是?见到了。年近而立,瓜子脸儿,笑起来眼?中好似有?星光一样,特别亮,多了几分脉脉含情的意思?。这样貌和眼?神,再加才情,年少?那会儿估计迷倒不少?姑娘。
刘编修刘曙相仿年纪,模样普通,气质清冷刚正,看上去有?些不太好相处。但往往这种人?是?最可放心?相处。
俞慎思?作揖施礼,“见过两?位师兄。”他未以官职相称,拉近点关系,毕竟新手需要老员工帮忙的地方不少?。
二人?也回礼,称呼上呼应俞慎思?,称呼“俞师弟”。
-
俞慎思?如今只是?修撰,即便御前办差,也就是?记录和拟诏等笔墨差事,还不会参与?朝政事务,除非陛下点名问。
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要熟悉文书的一些格式、措辞、忌讳等,甚至是?用词风格都要考虑是?否是?皇帝所喜。考上进士的官员对公文是?没有?不知的,只是?具体操作和之前学习有?些差别,熟悉起来也快,只是?熟练不熟练的问题。
白尧当年一甲榜眼?,是?这么走过来的。如今是?侍读学士,流程熟悉。
因为提前入翰林院,今科的榜眼?、探花以及其?他考入翰林院的二甲尖子们还没入职,倒也没让俞慎思?着急去国史馆,毕竟他还要兼户部的差事。
已经够他忙了。
俞慎思?此?时无?比羡慕休假未入职的同?年们。
-
两?日后俞慎思?便到御前上岗,搭班的正是?陈璞和刘曙,还有?几位翰林院官员。
第一天当差,只负责誊写记录,相对简单些,俞慎思?还是?有?些忐忑的。
这可不是?在翰林院的署馆内,累了能偷会儿懒,起身活动下筋骨,喝口茶歇息和同?僚侃两?句。
两?位师兄业务熟练,应对从容些,他还是?有?点生疏紧张。
御案上折子堆积如山,皇帝看了一会儿,眼?睛疲累,便让白尧读折。
拿起来第一份折子是?南安省总督秦耀先上的折子,此?人?接到旨意后便去了南安省,如今到了地方,上折子问安,奏明当地情况。
倭贼驱逐,但这一二年还是?有?小团体海盗偶尔在海上叫嚣,海面未平。
又某地丰收报喜的折子。
又西北端沙部落因为大盛禁止西盐入境,商队和西北边军出现摩擦,战事已平。
又满加苏等南海数国前来朝贺,
使节船队已经抵达大盛南境海域。
白尧念着奏折,皇帝批着,或者偶尔征询意见,或者拟旨下发等。
俞慎思?奋笔疾书记录皇帝处理?的各种政事。
紧接着折子是?关于信州、奉州等数州夏旱,收成大减,不足往年三成,夏种播不下去,已经耽误播种期,秋粮是?没了,百姓过冬的粮食是?没指望了。地方官请求朝廷拨银两?赈灾,减免赋税。
皇帝眉头紧皱,今日的折子就没有几件让他高兴的。
特别是?提到银粮,皇帝更是?发愁。
发旨令任命御史钦差与户部官员即日出发前往核查,再议。
皇帝忽然想到什么,放下捏着眉心?的手,眉头略微舒展,稍稍坐直身子,“俞爱卿。”
俞慎思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叫的是?自己,心?紧了下,忙搁笔起身施礼应声?,“臣在。”
“安州曾报朱薯是?耐旱之物?,可属实?”
俞慎思?忙回话?:“禀陛下,朱薯根系发达,的确是?耐旱作物?。”
明白皇帝为何一问,他继续回道:“信州、奉州一带土壤、日照、气温、湿度等条件皆适宜朱薯种植生长。如今安州的夏薯已经在育苗期,信州种植夏薯略迟,错过最佳时间,略受影响,然本月栽种亦来得及,能勉强赶在冬种前收成。”
皇帝略作沉思?,“安州距离信州、奉州等地不远。拟旨……令万寿县知县前往信州等地指导栽种……”能挽救几分是?几分,总强于夏田荒废,完全依靠朝廷拨赈灾粮款。
朝廷的银粮有?限啊!
恰时,兵部左侍郎杨锋和户部左侍郎高明进一同?觐见,均是?为了西北之事。起初一个是?为了与?端沙和安曲两?部的战事,一个为了与?西北各部互市贸易。
禀奏着禀奏着,杨锋便转向了年初高明进提出禁止西盐入境之策,政令刚实施,西北就因此?出了乱子,杨锋认为此?法?不妥,可再议。
高明进自是?认为此?法?妥当,不过是?两?部的商人?为了牟利,想走私西盐而侵犯边境,算不得什么大事。禁止西盐入境最终目的是?断端沙和安曲二部财源,控制其?经济,从而控制其?军事。
只有?控制其?军事,才能够保边境永宁,令其?臣服。
两?个人?针对这个问题争论起来。
俞慎思?也稍稍歇息,总不要详细记录两?个臣子如何吵架的。
他很有?兴致地听两?部大员争论。
杨锋是?他会试的座师,他心?里支持杨锋,但听着听着就发现杨锋不占上风,心?里略有?失望。
都说?御史的嘴刀人?厉害,不知道以后当值时能不能碰上哪个口舌如刀的御史参高明进。
细想应该也不远了,新策推行,朝野上下官员对其?怨恨,参他的折子肯定多如牛毛,都不知道能够扒拉出来他什么罪。
他这边听得认真,皇帝却听着烦躁。呵斥一声?,两?方才停下来。
西盐禁止入境,是?年前就已经商谈决定。在皇帝看来,不急不跳脚,不掐命门不知怕。禁止西盐入境是?有?效的。
“杨爱卿可有?更好的法?子?”皇帝问。
杨锋说?出了当初郭阁老相同?的看法?,加重盐税。这策略皇帝年初就毙掉。
“待杨爱卿想了好的法?子取代西盐入境之策再议此?事。”
二人?退去后,陆陆续续有?大臣来奏事,或皇帝宣朝臣问对。
处理?完御案上的一摞折子,已是?斜阳夕照,外面的暑气比午后散去不少?,也到了交班的时辰。另一班的同?僚已经过来。
皇帝批阅小半日的奏折疲累,在内侍的搀扶下朝偏殿去歇息,让他们都散了。
俞慎思?正准备跟着翰林院的同?僚退下,皇帝再次点了他。
他心?中微微紧张,今日政事繁琐,还没有?几件喜事,皇帝的心?情可不太好。政事处理?完了,这是?准备处理?他了?
过去这么久了,皇帝心?胸宽广,不会还计较吧?
他虽欺君,却也是?遭高明进算计。彼时他只是?一个无?官无?职的士子,高明进身为户部侍郎,总不能让他来担这个罪责。
他朝白尧求助一眼?。
白尧给他一个安慰的眼?神,让他跟过去。
俞慎思?上前,落后皇帝一步跟着朝偏殿去,皇帝有?疲态,步子走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