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百龄
“呵,高大人?忘了算命先生说的,你我命里相克。”他拱手道,“下官就先告辞了,免得在此克了高大人?的福寿。”
望着?少年退出去,高明进眉头拧得更紧,在堂中愣站片刻,幽幽地叹了声。
-
从?户部回翰林院,日头虽然西斜,阳光依旧烤晒,虽然户部和翰林院很近,街边树木成荫,走回去还是热得很。
回到翰林院听到皇帝对俞慎言的折子批复,随后便召俞慎言。
随后几日又召见几次,与几位大臣商议一番。
另一边清田纳税新?策的方案,于数日后最?终敲定,正式落地推行。
地方官员知晓此策是陛下强制推行,但是他们不敢骂皇帝,只能骂高明进这个“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这个新?策,哪里有陛下支持推行。
不仅地方官员,士绅地主也是对其诅骂,对此策不满,不愿配合官府。
与此同?时,皇帝的案头又多?了一摞参高明进的折子。
这日俞慎思当差,皇帝让白尧读折,他在旁边仔仔细细听着?。
参高明进的折子真是五花八门,渎职、欺君、受贿这些也就罢了,还有参高明进逛青楼狎妓、铺张靡费、霸占良女等?等?。甚至还有的官员一连上了数道,不带重样的。
不管皇帝信不信,后面那些生活作风的折子俞慎思是不信。
高明进会卖官鬻爵、贪污受贿,会草菅人?命,甚至欺君犯上,干尽大奸大恶之事,但不会干霸女狎妓这种恶事。他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否则当年他也不会大费周折害俞氏,害他们姐弟。也不会现在还和他们姐弟维持表面和气。
这些官员上折子都不先核实一下真伪吗?至少也要?有个依据再上折子,这和诬陷有什么区别?
恨高明进恨得失去理智了吧?也不怕高明进反咬一口。
俞慎思听着?觉得有几分意思,皇帝却气得听不下去,也不传高明进来问话,直接怒喝两个字:“荒谬!”全部打回去。
这些官员是不知皇帝推行新?策的决心,别说这些折子真假难辨,就算全是真的,皇帝现在也不会动?高明进。新?策刚推行就将高明进查办,新?策谁来推行?皇帝不是否定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现在上这些折子作用不大,待地方上因?新?策出现动?乱,参他才起点作用。这些人?太心急了。
-
户部那边忙着?新?策推行,又忙着?筹备信州等?地的赈灾银粮。
高明进一身疲惫回到府中,见到院中大大小小十几个箱子,管家上前回禀:“都是宁州送来的。”
旁边宁州那边来人?忙上前问安,高明进瞥了眼,问:“都是什么?”
其中一人?回道:“还是老样子,有给老爷的一些器玩、字画,有给夫人?的绫罗绸缎和后宅所?用,还有是给几位少爷和姑娘的小玩意。”
高明进蹙了下眉,吩咐管事将器玩、字画抬到自己书房,其他交给郭夫人?处理。
然后又对宁州来人?吩咐:“回去告诉大老爷,以后这种东西莫送了,我这儿不缺。”
宁州来人?忙躬身回道:“大老爷知晓二?老爷这儿都不缺,这些只是大老爷的一点心意,不值什么钱,二?老爷莫嫌弃。”
正说着?,从?旁边廊下走过来一位而立年纪的男子,笑着?迎上前来见礼,“侄儿问二?叔安。”
高明进微微笑了下,“你也过来了?你爹娘近来可好?”伸手拍了下侄儿的手臂,打量一番。
自从?当年入京,他已?经十数年未有回过临水县,每次都是老家的亲人?进京才能够见上一面。
这个侄儿进京比较频繁,却也一年才能见上一两回。
“都好。”高旷随着?高明进朝书房去,“如今朝廷新?策之事,下面闹得沸沸扬扬,父亲不太放心二?叔,便让侄儿亲自进京一趟看望二?叔。”
“为叔无事,让你爹不用担心。”这种事担忧也无用,帮不上太大的忙。
又问:“上次交代?你办的事办得如何?”
高旷回道:“侄儿按照二?叔的吩咐都办妥了。”
步入书房后,高明进让下人?不必伺候,都退下去。
高旷此时稍稍压低声音问:“二?叔为何这么做?二?叔交代?不许告诉父亲,侄儿也没?有透露,如今还瞒着?。”
高明进叹了声,让侄儿坐下来,语重心长地道:“如今局势,为叔在朝步步维艰,将来如何尚不知,只能将后路铺好。你爹做事冲动?鲁莽,为叔不太放心。你性子沉稳、心思缜密些,便交给你去办。”
“二?叔素来看得长远,有这打算是不是真的……”
“未雨绸缪吧!”他截断侄儿的话,不想侄儿太过忧心。
高旷默了几息,“侄儿听闻此事和思弟有关,不知可是真事?”
高明进未作声。
高旷见高明进神色失落,没?再开口说此事。
当年之事他全都看在眼中,当年长辈们瞒着?,原因?他不知晓,这么多?年他慢慢也都懂了,只是心里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他们终究是骨肉至亲,最?后走到反目成仇。
若是言弟和思弟还姓高,还是二?叔的儿子,若是三叔一家没?有远走西北。如今二?叔绝不会有此难题,高家也绝对不会遇到这样困境。
高明进沉默须臾后,又道:“为叔还有件事让你去办,这件事十分要?紧且隐秘,无需你父亲知晓。帮为叔准备一笔银子。”
“多?少?”
“八十万。”
高旷一惊,面色大变,这可不是小数目,“二?叔怎么要?这么多??”
“为叔有大用。”
第117章
末伏的最后一日,黑云漫卷,狂风大作,盛都?下了?一场暴雨,雷电好似当头劈下来。
俞慎思站在?衙房中望着外面,院中枝叶乱飞,有?一株树被狂风折断。
夏日狂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风停雨住,天地如洗过一般清明,午间燥热一扫而空,空气湿润,甚至还?有?一丝丝凉意。
房中的同僚感慨,这风雨来得有?点急,也来得巧,正在?三伏最后一日。也算是酷暑过去的一个征兆。
院中的积水不消多会儿便排空,露出青砖地面。
“这场雨下在?信州、奉州之地便好了?!”
听到一声感叹,俞慎思回头,见刘曙双目望着院子,满面惆怅。
这一个多月相处,刘曙正如给他初印象一样,冷清刚正,却又常常长吁短叹,一副忧国忧民又无能为力的惆怅。
陈璞附和:“是啊!”然后问俞慎思夏薯之事。
依照信州如今的土壤气候,夏薯勉强是能够存活的,只是收成肯定缩减,至少不用一季田地赤空。
朝廷已经?调拨赈灾粮,希望能够渡过难关。
“昨日地方上报的折子中,提到信州等?地灾荒,当地涌现不少官绅商贾施粥放粮,还?有?从外地运粮前去救助的义商。”刘曙又感叹一番。
这种灾年大户人?家布施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自愿,有?的是官府相迫,大多数是略尽一点心力,博个好声誉而已。但这次信州、奉州却有?点反常,无论是当地官绅商人?还?是外地义商,布施的
数量大。
据折子上所报,几个州加起来,民间救助粮粗略统计近二十?万石,其中从外地运往约十?万石。
要知道,朝廷拨给这几个州第一批赈灾粮也才二十?万石。
这批民间救助,缓解了?朝廷的压力。
“信奉之地多义士?”旁边听到他们?谈话的另一位同僚凑上来道。
可没听有?这么个说法。
此地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灾年,以往没这么多仁义之士。
事出反常必有?妖,陛下昨日下旨让人?去查,要对这些慷慨之士褒奖。
-
月初,史馆那边将?编修好的西?北各部史呈给皇帝,几箱子的书,皇帝粗略翻了?几卷,褒奖一番。随后书籍存于文渊阁,西?北各部史史馆散馆。为了?有?个好去处,年初就有?官员开始走动关系,有?的则干等?着,听安排。
俞慎言的官凭文书上个月便批了?,因?为史书没有?修完,所以挂着翰林院修撰的衔,还?是在?史馆内继续修书,如今散馆也就正式任职。
同僚们?纷纷羡慕,那是到陛下跟前当差,当好了?可就一步登天了?。
回想这些年,俞修撰一日未有?懈怠,不知寻到了?多少难寻的史料。整部史书他的功劳最大,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么丰富充实资料的西?北各部史,他应该升迁,无可厚非。献安西?北之策,又得陛下青眼,将?来前途可见啊。
黄典籍还?如平常一般,慢悠悠品着茶。
他似乎对自己?接下来要调去哪里一点不着急,随遇而安。只要能够这么悠闲地当着个官儿,拿着俸禄,不用操心,顶着翰林院官员的名声,便已经?足够了?。
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
“俞大人?,来来来,尝尝我刚煮的茶。”黄典籍笑呵呵地招手?,给他倒了?一杯。
俞慎言走过去落座,笑道:“今日吏部的文书要下来了?,黄大人?一点不急?”
“急有?何用,该去哪儿还?去哪儿,不如喝茶。”
品着茶闲聊几句,便不得不提如今朝中推行新?策之事,试行的两?省没少闹腾,州县推行受到多方阻挠。
“不可避免的。”俞慎言道,没有?表明支持或反对的态度。
黄典籍呷了?口茶,叹着气道:“高侍郎折腾这一出,落个什么好。”朝野上下背地里谁不骂他几句,啐他几口。
俞慎言笑笑,没有?回应。
黄典籍也瞧出来在?他面前说这些,除了?发发牢骚没什么用。
现在?陛下支持推行新?策,刚开始实行,哪有?这么快放弃的。
一壶茶喝完,有?两?位同事从外面回来,他们?四处奔走托关系,虽然官凭文书没下来,大概也知晓自己?的去处。像黄典籍这般,史馆也算独一份。
没多会儿,官凭文书就送来了?,黄典籍调任鸿胪寺任主?簿。
黄典籍无悲无喜,只感慨一句:“马上诸国使臣进京朝贡,我是不能如在?史馆内清闲了?。”
-
新?策推行,俞慎思不用再去户部,却还是在当值的时候见到高明进,或者偶尔被安排个差事,还?要朝户部跑一趟。
不仅他,俞慎言自从升迁为修撰后,在御前当差也常见到高明进。
所幸他不用搭理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