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章

作者:爱吃咸蛋黄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成长 基建 穿越重生

  邢岳森见他这般说,又神色坚毅,并不像是在说假话的模样。瞬间,心里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愫涌动起来,心里也是欢喜,觉得许黟这个人值得他结交。

  在他的同窗里,大多数都瞧不起读书以外的人,觉得读书者高尚,其他人皆是凡夫俗子,却也不想想,若没有这么多的凡夫俗子,怎么能衬托出读书人的高贵。

  “说得好!”邢岳森感叹,“是我想左了,还是黟哥儿说的话有理。”

  这世上,除了读书以外,还有那么多的路可以走,为什么要和千千万的读书人去争那一条拥挤狭窄的路。

  下一刻,他佩服完,却深深地叹了口气。

  许黟道:“刑兄是有什么苦恼吗?”

  邢岳森道:“家里祖父两年前身体不适,汤药不绝,可病痛却未能减轻,卧病在床许久了。”

  许黟道:“有什么症状吗?”

  邢岳森休假日都会去探望祖父,对他的病症十分了解,他道:“大夫说这是痹症,体内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导致的,说是恐怕治不好。”

  许黟皱了皱眉,有些犹豫,这痹症就是痛风,痛风难治,初期可能还能治好,刑祖父痛风已有三年,抵多是服药用药缓解病痛。

  思忖几秒,许黟将心里的话告诉邢岳森。

  “我这里有个药方可以缓解痹症症状加剧,但想要治好恐怕不行。”

  “当真?”邢岳森惊然,他本是吐诉心中烦闷,哪想到还有这样机遇。

  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墨纸张:“黟哥儿,你快快写下来。等会回去了,立马让小厮去医馆拿药。”

  许黟的记忆力很好,以前学习的时候,记东西的速度都很快。

  学中医不容易,要记住各种各样的药名,还有各种药材的药性,用在什么药方里,又会发挥出什么样的效果来,这些都要记得,还要会举一反三,毕竟可不是所有的病人都生的是书本上的病。

  可惜他没来得及攒更多的经验,心里有不少遗憾。

  今天他的收获颇丰,不仅给人看病,还遇到了个相见恨晚的好友。

  牛车速度慢,悠悠晃晃的,还是来到了盐亭县城外。

  许黟和邢岳森两人相谈甚欢,一个多时辰,竟觉得意犹未尽。

  许黟把药方写完递过去给他之后,交代了两句注意的事项,又写了一方四妙丸,让其跟着一块服用。

  至于如何注意保暖,饮食保持清淡等,不需要许黟开口,邢岳森都是了然的。

  说罢,两人互相报了住址,相约下次有空再聊。

  告别了穿着绸缎长衫的邢岳森,许黟背着大背筐往家的方向走。

  他今天就吃了一个半的鸡蛋,后面爬了那么久的山,路上还一直说话,现在口渴得很。

第4章

  路过市井,许黟在一家糖水铺前停下来,花五文钱买了一碗甜丝丝的香饮。

  上面撒着可食用的桃花瓣,下面是用糯米做的团子,煮熟浸在糖水里面,晶莹剔透,模样瞧着诱人,喝起来凉丝丝,很开胃。

  许黟几口就把这碗香饮喝完了,犒劳完自己,他没有忘记小黄。在隔壁买包子的摊位里,买了四个肉包子,一人一狗各两个,速度颇快地吃完。

  这会儿快要到吃晚食的时辰,这个时间点两个肉包子只能垫肚子。他身上还剩三十七文,花十五文买了一腿烧鸡,又花十二文买了当地有名的油焖鳜鱼。

  除去鳜鱼两鳃的尖刺,用酱油、猪油、豆豉等佐料焖熟,放在陶罐里慢慢的煨到软烂。筷子一夹,就可以鱼肉跟鱼骨分离,肉质鲜嫩丰满,肥厚鲜美,有食疗养生的效果。

  特别是对小童,老人和脾胃虚弱的体弱人群,可以补气虚,好消化,热量还不高,吃了不会长胖。

  商贩把两条肥美的鳜鱼从陶罐里夹出来,再用油纸包好,笑嘻嘻地递送给许黟。

  许黟提着吃食,心情悠哉地回到家中。

  小黄也高兴,好几个时辰没回家了,它左嗅嗅右嗅嗅,最后停在一处稻草堆前。这几日,它都是睡的这里,稻草堆中间部分睡得凹陷了下去。

  它满意地趴在上面,黄溜溜的眼睛瞅着在院落里忙碌的许黟。

  石井巷的住户们每日用的水,都是从巷尾的轱辘井里挑的,若是懒的话,也可以喊闲汉帮你挑,两桶水一文钱,可以省不少体力。

  一开始,这闲汉只接酒肆瓦舍和高档酒楼的外卖单子,可南街住的人家里有多少人能吃得起那样高档的吃食。

  这里住的人在市店旋买饮食少了,争不过那些霸占着富饶街道的闲汉们,这处的闲汉可不就发展出副业[注1]。

  许黟还有药材要处理,便把缸里剩余的清水倒进木盆里,用来浸泡刚从土里挖出来的何首乌。

  他推开木栅栏,往外头坐在石墩里张望的闲汉喊了一声,使他去挑四桶水来,一并把铜钱递过去给他。

  “好嘞,小郎君且等着哩。”闲汉把钱塞入怀里,态度好得很。

  这活他干得多,娴熟地进屋挑了空桶出去,一刻钟的时间,满满两桶水给挑了回来。反复两趟,就把许黟家的水缸装满。

  解决水的问题,许黟把米饭蒸上,又在竹筐里挑拣出可以食用的马齿苋。

  马齿苋是治痢疾的常见中草药,可以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病症,还能作常见的野生蔬菜。许黟在看到它时,本来是不打算采摘的。

  只是想到自从穿来,他就没有怎么正经地吃过蔬菜,今天也没吃,就想着摘回来晚上做一盘凉拌菜。

  许黟在灶房里查看了一番,发现做菜的佐料挺少,只有酱油,粗盐,和只剩陶罐底的猪油,主要的调味料葱、姜、蒜都没有。

  思来想去,许黟选择把马齿笕焯水,再把买回来的一腿烧鸡撕成鸡肉丝,同焯水好的马齿苋炒成一盘菜。

  看着不伦不类,好歹马齿苋沾了鸡肉的香味,吃着也还不错。

  许黟闻着香味,瞬间有了好胃口,等米饭蒸好,就分出三分之一给小黄,烧鸡和鳜鱼肉,也捡出来一些到它的碗里。

  晚饭是解决了,还有更重要的事。

  新鲜采收的中药材要尽快处理,趁着天色还早,许黟把何首乌刷洗干净,晾到了簸箕上。

  制首乌需要时间,每步骤都很重要,哪一步出错了,可能会导致全部药材全军覆没。

  纵观华夏数千年,中医在华夏的时间长河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种中药材能被发现并记录下来,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尝试,在各种临床试验中,一步步地把它完善记载下来。

  许黟不敢小瞧这个时代的大夫,在宋朝,就有钱乙,宋慈,杨士瀛等有名的医学家,他们撰写的《小儿药证直决》《洗冤集录》等,许黟都拜读过。

  学中医不分科,只专长哪一项,出生医学世家,许黟对脉学、伤寒、儿科、内科和疑难杂症都有研究学习。

  想要在北宋当一名大夫,他是不怕的,就是怕出师不利。

  何首乌要制熟,需要三蒸三晒,期间要用黑豆拌均上锅蒸,蒸好再晒干,干的首乌片再继续炮制,蒸好,再晒干。

  三次之后,等何首乌的颜色变成黝黑发亮,闻着有熟首乌独特的药香味,摸着有油脂般的质感,就算是制成了。

  春日暖烘烘的,正好合适用来制首乌。

  当晚,许黟就点着油灯,把晒干表皮水分的何首乌切成片。

  次日一早,他背上分类捆好的药材,让小黄守家,自个背着竹筐出门。

  东街的妙手馆是除去盐亭县官医外,最大的医馆。里面出名的就属陈大夫,此外,还有三个年纪较轻一些的,看着三十多岁的坐堂大夫,另有几名挑拣药材的学徒。

  许黟要把药材卖去的,就是这妙手馆。听闻他家还在潼川府其他几个县开了分号,里面的大夫都是小有名声,无一例外,诊金都不便宜。

  看的病人多,药材用量就大,他家是县里收药材最多的一家医馆。

  许黟算是早出门了,哪想到穿过市井,来到妙手馆前,看到收药材处的小门,已经排了六七个穿着短褐的百姓。

  大家都是背着筐,提着篮,或是用麻绳捆着,或多或少的,都是十来斤,或是几斤药材。

  突然看到有个少年郎背着半人高的竹编筐,排队的人齐齐地侧目打量这个格格不入的少年。

  看清里面装有几十斤的药材后,纷纷吸气。

  这也太多了吧!

  不晓得挖了多少天,才能挖到这么多的药材呢。

  连前头在收药材的学徒都被一声声吸气吸引,扭过头往许黟看过来。许黟目不斜视,对着看过来的人,抿嘴点点头。

  看着是个老实的,人群里有人想着,就过来问:“你是在哪里挖的?怎么能挖到这么多?”

  可别都是挖的什么野草野菜,错当成是什么药材吧。

  其他几个人没说话,目光却是没移开,显然挺关注的。看来,不管是古今,人都是爱八卦的。

  “没去哪里,县城外的几座山都有。”许黟道。

  一老伯凑近了竹编筐,他年轻时读过一本医书,懂得不少药材。像他这样的老经验,一天下来,顶多挖个十几斤,这么多年,就没见哪个散户一口气卖这么多的。

  本以为会是什么便宜的没人要的低等药材,凑近了看,从缝隙里看到了两三种价贵的中药材后,眼里对这少年郎的怀疑转化成震惊。

  “林伯是看出什么了?”其中认识老伯的人问。

  “是药材……”林伯怔了怔,别人想继续问他,他就闭口不说话了。

  想他一个多活了几十年的人,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比下去,心情复杂极了。

  学徒收药材,上秤称重量,旁边还有个小厮专门登记发钱。

  等轮到许黟了,前面有卖了药材还没走的,就想看这少年郎都挖了什么好东西。

  许黟走上前礼貌地朝学徒行了个礼。

  许黟的礼数对他来说很受用,他扳着的脸温和一些,对着和他年龄相仿的许黟少了几分冷傲。

  他道:“我们妙手馆什么药材都收,价格都是统一的,按官秤斤重算,贵细药材的话,价格要比进货价少两成,低贱药材要少三成,每天定价都不一样,要是没有问题,现在就可以帮你算。”

  许黟点点头,散货无法和“熟药所”比,这“熟药所”既又称“卖药所”,是官家专门成立负责药品制作和经营的官方机构,从药材收购,到检测、管理与监督,都有专人负责[注2]。

  无论是民间医馆,还是官方医馆,所用药材皆大部分都来自于熟药所。

  像散货,是还没有任何加工的新鲜药材,卖到医馆以后,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不需要炮制的药材,可以晒干,切片,切段储存着,需要炮制后才能使用的药材,那就要经过繁琐的步骤了。

  如今妙手馆以低于二到三成的价收购百姓们挖的药材,可谓是良心价。

  打开竹编筐的盖子,许黟一一地把里面的药材拿出来,每拿出一捆,他就轻声地报出药材名。

  不一会儿,许黟就报了二十多个药名。

  其中占量最多的就是乌蔹莓,这乌蔹莓价格低于何首乌,一斤能卖十六文。

  里面就有十二斤,算下来就是一百九十二文。

  其他的药材价高的十文,低的话是五文,算下来也有个一百四十四文。

  不多时,旁边记录的小厮就把铜钱数出来了,一共是三百三十六文。

  这么多铜钱,拿在手里该有多重啊,许黟让小厮把其中的三百文换成了三钱银子。

  来到这里好几天,这是许黟第一次摸到银子,三钱银子不多,成色一般般,就和花生米差不多大。

上一篇: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