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162章

作者:黄柏山人 标签: 女强 爽文 朝堂之上 基建 正剧 穿越重生

  毕竟在战争期间负责保障后勤的位置,从来都很关键,但对有些人而言,也是一大肥差。

  【作者有话说】

  231

  

第231章

  信心

  战争给炎黄民族带来的惨痛记忆,实在太过深刻,当大安多处边境皆发生战争消息,在民间快速传开,迅速引起百姓们的高度紧张和恐慌。

  有人趁机宣扬一些悲观言论,将矛头指向女帝,认为是因*柳明月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帝,才会为大安招来这些战争。

  这种说法一出,不少人受这一说法蛊惑。

  不过还没等相关舆论真正发酵起来,散布相关言论的人,就被早有准备的各地稽查司借借助驻军力量,都给揪了出来,还都是一揪一家,不得不全家都在’自愿‘迁居海外的文书上签字画押。

  这一波下来,’自愿‘迁居海外的人口多达近万人,工部收到越来越多的相关文书后,都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秦尚书赶紧去觐见柳明月,“陛下,不知这些人是不是因为受到边境起战事的消息影响,才会选择出海,可是眼看下边报上来的人数,增加迅速,朝廷若不尽快干涉,怕是会令事态愈加恶化啊。”

  柳明月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微笑着安抚对方道。

  “秦卿家不必多虑,对于这些人,朕心里有数,工部只管做好相关统计就行,咱们大安的人口增长速度,现在是越来越快了,送走一些会影响大安内部团结稳定的人,再顺便在海上多占些岛屿,对大安将来的发展更有利。”

  在海外发现的两种高产作物,既高产,还不怎么挑地,现已在大安全境都得到了推广。

  再怎么贫苦的百姓,在屋前屋后,或是荒山坡上随便种点,都能获得一些收获,极大的缓解了粮食压力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大安近几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明显的增加。

  大安开国立朝后的近十年间,大安的人口增到三千万出头的样子,如今仅时隔三年,这个数字就已达到近四千万。

  每年的死亡人口数字明显下降,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增,此消彼涨之下,这个人口数量就增加得格外迅速。

  秦尚书执掌工部,当然很清楚大安的人口数据,知道如今的大安确实处于人口增长迅速的状态。

  让秦尚书到大为震惊和意外的,是柳明月话中所透露出的信息。

  “原来陛下早知此事?”

  柳明月点头道,“嗯,如今边境起战事,我大安百姓理应军民一心,盼着各军早日消灭敌人,而不是在那煽动人心,蓄意挑起百姓与朝廷之间的对立情绪。”

  秦尚书虽然听明白了这番话中所透露出的信息,但他对此表示大为不解与愤怒。

  “这些人竟然敢在这种关键时期蓄意挑事?只是将他们送出海,真是太便宜他们了,陛下,依老臣之见,咱们完全可以将他们送到各处矿场服苦役。”

  经历过早前那些年的战乱频起的乱世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很珍惜当下这和平安定的环境,秦尚书也在此列,所以他对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都很憎恶。

  柳明月笑笑道,“在朕看来,还是海外更需要他们,希望他们能在海外落地生根,发挥出更大价值。”

  这些’自愿‘全家一起出海的人,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既有拿钱办事或是喜欢人云亦云的普通百姓,还有商人、官吏、匠人、读书人等,可以说是涉及到各行各业。

  柳明月舍不得往外海外迁移那些踏实本分的百姓,可不介意往海外多输送些这种罪人。

  哪怕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只是拿人钱财、帮人办事,非议宫中与朝廷,煽动民心,并非他们的本意,也难辞其咎。

  在当前这个时代,那些岛上生活条件差,环境也差,各种物资匮乏,可没什么人有心思去感受阳光、沙滩、海水等环境,所能带来的浪漫。

  看到自家老大回来,宋文斌等人迅速迎上前。

  “大人,陛下怎么说?”

  人口乃是朝廷的根本,人口动向出现如此明显的异常,当然会令工部上下都很重视。

  秦尚书摆摆手道,“陛下早就知道此事,那些人多少都有些问题,虚惊一场,大家都散了吧。”

  有人难掩好奇的问道,“大人,那些人都犯了什么事啊?那些人可都分别出自大安不同地区。”

  秦尚书没好气的回道,“这属于朝廷机密,不易对外公开,咱们心里有数就行,别问那么多。”

  话虽这么说,不过秦尚书并没瞒着自己的两个得力手下。

  “……陛下做事,最喜未雨绸缪,不管是边境的战事,还是这次的事,都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你们以后做事,也要尽量做到万事都想在前头,如此才可在事到临头时,不至于毫无准备。”

  秦尚书也已年过六旬,知道按照上意,自己该到了告老请辞的岁数,之前是因先帝的健康状态出问题,如今是因新帝初继位,朝廷要以稳定为主,才不易换人。

  等到大安取得边境战事的胜利,新帝度过这段关键时期,朝廷也稳定下来后,他最好能主动辞位。

  所以秦尚书如今已经没了什么争权夺势之心,也就不吝提点两个得力手下,也算是留下些香火情。

  两位工部侍郞也很领情,皆态度恭敬的应下,之前的工部左侍郎,已经被调任地方,成为一省封疆大吏,已迁任左侍郎的宋文斌回道。

  “大人放心,我们虽然没有陛下那等擅长运筹帷幄的本事,但也一定会努力多思多虑,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秦尚书点头道,“咱们工部这些年,在陛下的支持下,做成了不少大事,看得出来,陛下以后应该还会很重视我们工部,你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忘了之前的那些教训。”

  柳明月重视工部,也不吝往工部投钱,更不吝提拔有功之臣,上层官员因位置问题,晋升空间相对有限,可是中下层的官员立功的机会多,升迁就比较迅速了。

  所以如今的工部,绝对称得上是朝廷的热灶,备受关注。

  盯着的人多了,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纰漏,从而被人抓住把柄,肯定不能掉以轻心。

  对柳明月而言,工部的人事问题,只是她每天所需操心的无数事务之一而已,见完秦尚书后,她又陆续接见了崔相、钱尚书、高大监等人。

  几处边境齐开战,所需耗费的钱粮、军需器械等物资,乃是一笔天文数字,这样的大额支出,也不是她一个人就能说了算,需与相关各部商讨。

  当天的政务总算告一段落后,柳明月忍不住感慨道。

  “幸亏咱们的各种武器储备与粮食储备,都很充足,要不然,遇到当下这种局面,还真应付不了。”

  事实上,岂止是应付不了的问题,遇到这种多边作战,一般来说,只能选择和谈,尽量避免战争。

  而这些势力选择在先帝驾崩后不久,一齐对大安发难,也是打着想要趁机从大安咬下一大口肥肉的主意。

  毕竟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平时对周边那些小邦国不吝钱物,多以安抚为主,有条件了,觉得对方不听话了,就是派兵揍上一顿,威慑一下。

  “还是母后有魄力,对上当前这种局面,不仅不与他们和谈,还选择直接和他们作战,想必那些蛮夷,现在都快被咱们大安的将士给打懵了吧。”

  郭锦秋现已知道公公婆婆提前在边境布局的规划,也知道宫中为防边境起战事,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今对自家将士们很有信心。

  柳明月倒没有因此而盲目自信,哪怕从每天收到的最新战报上看,前线的形势大好,自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到底如何,还需看最后的战报,唉,距离太远,这消息的传递,实在太不便了些。”

  说起这些,柳明月就无比怀念她曾习惯并依赖的那些通讯方式。

  郭锦秋听到这话,却觉不知该说什么好,因为在她看来,因她婆婆在之前的那几年,耗资无数,修筑出了无数路桥。

  再加上两轮车、三轮车的出现,大安现在传递消息的效率,可比以前快多了。

  所以她实在想像不到,到底要达到怎样的速度,才能让她婆婆感到满意。

  “儿臣觉得,凭咱们大安将士的实力,可能要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收到前线的捷报。”

  柳明月不知道对方心中的费解和疑问,起身来到大安舆图前,抬手指向目前正在打仗的那些区域。

  “这些区域,其实都曾是我们的疆域,还有这几个地方,没事的时候,尊我们为上国,一旦发现我们国力虚弱,就迫不及待的扑上来,这里到这里,还有这一带,这大片的区域,都是在前朝末期丢的,我们大安有责任都给拿回来,同时还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

  听出柳明月的话中所透露出的信息,郭锦秋忍不住道。

  “母后,儿臣见史书上记载,咱们之前的朝代,之所以很少会直接将这些区域都纳入疆域,是因那些区域环境恶劣,太过偏僻,只会给朝廷增加负担,而且那些区域的人,往往都不遵教化,时常叛变,会让朝廷疲于应对。”

  若大安将那些区域都打下来了,势必也会给大安带来巨大压力,在郭锦秋看来,有些得不偿失。

  每每想到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周边那些小国在后来做下的那些事,柳明月的某些态度就变得格外坚定。

  “只要能下定决心,就不怕做不成事,只要能坚持,现在做不成,以后也能做成,不过是循序渐进的事,朝廷这几年在民间大力推广教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几次大招募,也甄选出一大批可用之才。”

  有人好办事,只要能将人用对地方,就能取得非同一般的好效果,哪怕为做成这件事,她这个大安女帝肯定少不了要背骂名,柳明月也不在乎。

  【作者有话说】

  232

  

第232章

  反对

  柳明月没办法为这个时代的人解释,她为什么会执着于要将周围边那些曾归属炎黄,或是附属炎黄的小国,都给纳入大安的疆域。

  她所能做的,只有从这次的边境之战开始,逐渐让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态度,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件事视为大安朝廷接下来的目标。

  就像她从外年前开始,就让魏长延等人知道,她组建海上作战队,乃至后来的海军,目标从来都不只是打击大安周围海域的海盗,以及为般队护航那么简单。

  时隔数年后,再提起她在早前就曾撒下那粒名为意向的种子,只需提一下,左子兴就能心领神会,不仅毫无反对之意,还十分积极。

  这就是她在这个时代所拥有的身份与地位,能给其他人带来的影响力。

  承天十三年,注定会在史册上留下重要一笔,无论是安太祖承天帝临终前废太子,还是其驾崩,以及其妻承中帝顺利继位之事,都是足以震古烁今的大事。

  以及承中帝登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连其亲生儿女、姐弟在内的至亲,都给送往海外,还在边境遭遇多方势力的围攻时,选择不和谈,直接多边作战的行为,都需在史册上记上一笔。

  承天十三年的春节,过得十分低调,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都不复往日的热闹喧嚣。

  除了必须举行,甚至还因先帝的驾崩,更加隆重的一场场祭祀外,宫中甚至还取消了辞旧迎新的宫宴。

  众大臣倒也能够理解柳明月的心情,不管是先帝的驾崩,还是边境正在进行中的战事,都让她无心设宴庆贺新年。

  承天十三年过去,就是承中元年,新的年号,算是彻底将承中朝这一页彻底掀了过去,大安从此正式进入承正朝。

  初一忙完祭祀活动后,柳明月回到坤元宫,高坐上首,接受宫中众嫔妃、皇子、公主及等人的参拜时,心中多少还是感到有些伤感。

  虽然她与原主的丈夫没有什么夫妻感情,但是两人在朝堂上相伴多年,所积累下的友情,还是挺深厚的。

  如今一人独坐上首的感受,时刻提醒着她,以后只能靠她自己独撑这大安的未来,该做的事一定要做。

  柳明月让继位,让这些本该升为太皇太妃的后宫女眷,都还保持了原本的身份,在宫中处于一个有些尴尬的境地。

  有子女,尤其是子女已成年,在宫外开府的妃嫔还好些,大半没子女,年龄却都不算大的几十号女子,就有些难以安置了。

  “先帝去后,朕一直在考虑你们这些人的安置问题,朕让人拟了几种方案,趁大家都在,你们自己看着选一下吧,不管你们为自己的余生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宫中都会让你们余生的生活无忧。”

  但也仅此而已,想要享受荣华富贵,就需各凭本事了,宫中只负责给提供能保障她们生活的房子与钱物。

  冯含慧拿出一份文书,当场宣读了起来,给出的选择有随子女出宫生活,回娘家改嫁,到宫中产业,或是慈幼堂任职,以及去道观、皇庄荣养等。

  所以妃嫔所能获得的月例份额,都是按照她们各自的品阶,在她们在宫中的待遇基础上,上浮三成。

  先帝驾崩后,柳明月也没亏待这些后宫女子,都给她接了一级位份,出宫后,拿着相应的月例,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只要能想得开,做对选择,绝对能有机会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

上一篇:快穿之绿茶婊攻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