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225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徐拂定定望着养女的动作,唇边不觉漾起一抹呆滞的冷笑,她想到了下午谈到的人殉——这样细思毫无益处的习俗,早已过时,但三千年后却还没有完全断绝——

  “只怕你还是将人心想得太好了些。”

  徐拂轻声说道,“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风险,肯签这老式婚书的男女,人数永远会比你想得要多得多。”

  杨爱吓得手一抖,差些把石灰粉扬起来了,她连忙以白布捂住了瓶口,又挥了挥手,呛咳了几声,“这世上真有这么多人图儿女?”

  “儿女也不过是借口。”徐拂望着裹得俏式的两只尖尖小脚,“爱儿,你永远也不会想到,这世上不愿出去工作的男女,究竟有多少,贪、懒、蠢、怯四字中,唯独一个懒字难以甩脱,多少人,宁可在家中受气,也不愿出门劳作,儿女不过是他们推诿的缘由罢了,他们真正看重的,还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只要这两点不断,所谓两个成熟男女的独立博弈,就永远都是镜花水月,平民的婚姻,或可如此,可上层婚姻,永远旧俗难改,永远透着强势方对弱势方的挤压,而甘于承受这种挤压的人,他们的急切……哼。”

  徐拂示意杨爱把她扶起,双脚触地的那一刻,她的眉头又皱了皱,但很快舒展开来了。她缓缓地走向床边坐下,换上睡鞋,拆卸起了自己的义髻,端详着假发上的珠翠,轻轻地叹了口气。

  “就如同缠足一样,在放足手术以前,谁能想到裹足能如此消除?今日这婚俗,也是一般,以我拙见,真不知道六姐将会如何破除此局,又难免也生出猜疑——或许,六姐想要的,也并不是我们猜测中那平等、独立的新式婚姻?”

第450章 求婚(上)

  “那帮鞑靼人已经到许县了?”

  夜还不算很深, 就在吴兴县的一间门客栈里,谢双瑶才刚准备吃她的晚饭呢,虽然晚上吃得要简单点, 但开了一天的会,一会还要深蹲撸铁, 也不能随随便便吃碗泡饭了事。卤鸡腿、烫青菜、白切肉, 还有一大碗香菇豆腐汤,这是谢双瑶戏称为‘沙县套餐’的工作餐,一般来说,县衙食堂也都能供应上——白切肉是不常见的, 但卤鸡一周内也能吃个一两次的,余下时候,大食堂的荤菜还是要从鸡蛋鸭蛋上找。

  不过,她的这顿晚饭, 是在吴兴县食肆里买的, 现在买活军治下的州县,因工商繁盛,饮食要比从前丰富得多, 便连县城周围的农家, 日子都跟着丰盛起来,虽不说开个养鸡场什么的, 但日常家里养的鸡鸭,也比从前数量要多——

  一个,是多少都拿到了那种快大白羽鸡的种蛋,和自家的母鸡混种,如此生出来的鸡,虽然生长效率远远不如祖代, 但长得也比从前的品种要快得多,另一个便是善于产蛋的白来航鸡,这种鸡一般农家都至少养了三只以上,喂什么呢?喂的东西,可比从前要丰富了,红薯、土豆、玉米的出现,除了让人有得吃,不至于饿肚子以外,还有一点,便是从此家畜也有了充分的食粮,其饲养的规模,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张。

  如此一来,农家的鸡蛋,要比以往大大的丰足了,不论是自吃还是出卖,城里买家的胃口也变得大了。食堂的伙食虽然依旧丰盛,但却也不是让满城人称羡的头一份儿了,外头各个食肆上,荤菜的种类也逐渐越来越多,虽然还是下脚料居多,但确实一整块的肉也是有小贩敢做,有客人来买了。

  不说别的,就说猪吧,从前县城里,一到夏日就是逢集才杀猪的,一次也最多杀一头,如此,卖不完的肉还要及时做成卤肉,好保存得长久一些。可如今呢?谢双瑶看了个数据,吴兴县现在一天至少杀三头猪,还屡屡供不应求,食摊小贩的意见很大,他们有时还要专门雇一个小跑腿,来帮他们排队买肉呢。

  领地经营就是这般,改变的时间门要拉长到几年去看,一两天,一两个月,似乎变化总是不大,但几年来看,大家都会吃惊,原来百姓的日子,无形间门已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谢双瑶对吴兴县的成绩还是满意的,她一边吃饭一边抽空点评,“我记得吴兴县是小金工作过一段时间门的地方吧?农业办的工作的确做得很好,很踏实,当然,本地的农业条件先天也比别的州县要好——大米的确好吃。”

  “这是贡米,当然好吃了。”马脸小吴没什么波动地说,继续汇报,“已经到许县了,如果我们还继续北上巡视的话,应该可以在许县见到他们,目前研究的意见是,在许县开办鞑靼语学习班,发展为另一个对外的桥头堡中心。”

  “衢县其实也可以,主要是大多数从西部来的内陆队伍,最后都是走到长江航运过来,鞑靼人他们身份也比较敏感,直接东去在天港上船往南走,这条线耗时太久,所以估计商队最后还是按这条路走,那他们的第一站就是许县、衢县这里的衢江,如果要再说的话,信江码头的丰饶县,现在也有一半算在我们治下了,还有巴蜀的叙州,现在也在等我们派兵过去接收。”

  丰饶县、叙州,这是两处比较特殊的地盘,在过去几个月的起义潮中,大多数所谓的义军,都是乌合之众,未能真正夺取州府,反而在烧杀抢掠中,被买活军派去的私盐队,带领当地的衙役守军轻而易举地镇压了下来,如今这里的首尾还没结束呢——这些本来就志在挑起骚乱的专业反贼先不说了,被他们裹挟的队伍里,倒多有真正是遭了冤屈的,走投无路的苦命人。

  买活军的私盐队也正忙着甄别俘虏,那些只想着□□掳掠的,被官府囚禁处死他们是不管的,但这样本来有冤屈的失地农民,被欺压的百姓,他们要把人带回买地来备案——这些事,看不到的时候可以不管,但既然见到了,知道了,以买活军的性子,怎么能装聋作哑?

  既然如此,此事阻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毕竟这些苦命人,受的自然是本地架势人家的欺压,买活军把他们带走备案,不就意味着将来这些人家要被清算?这些本地望族刚刚借出私兵,和买活军一道平息了叛乱,这会儿,战友立刻变成了令人忌惮的大敌,买活军要在他们眼皮底下,把证人平安带走,也要费一番心机——正常人谁敢和六姐菩萨作对呢?但也总有不正常的人,狗急跳墙,打着牺牲一两个棋子,将证人灭去,逃脱更大责罚的念头,这是私盐队必须要防备的。

  还好,在将吕宋弗朗基人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之后,南洋战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买活军的大部队中有不少水兵已经撤了回来,人手还算是足够腾挪的。谢双瑶一声令下,让他们和原本驻守鸡笼岛、榕城、云县的人马换防,远征军轮班休整放假,驻军则拔营北上,到运河两岸去,确保私盐队的安全。

  私盐队每日回传‘危险名单’,便是他们初步询问苦主得到的嫌疑人名录。若是平安回来还好,若有人胆大包天,敢动私盐队,那危险名单上凡是有名字的人家,都将被买活军列入必杀名单,阖族牵连,送往矿山为奴!

  有了这几重手段,再加上临时人手补充,沿运河两岸的局面总算是有了逐渐平定的曙光,而丰饶县和叙州府呢,又和其余两处不同了,丰饶县是因为和买活军关系非常密切,本地的白莲教组织也十分严密,再加上官、商、民矛盾很剧烈,起义居然轻易成功,并没有多少流血冲突,义军的处置,也相当规范,并无中饱私囊、□□掳掠、封官许愿的表现,而是规规矩矩的清算田地,开设学校,往买活军这里送账册,请求衙门接收……

  叙州府那里,却是得益于郝君书绝赞美味辣椒酱,此酱现在,远销海内外,已是买活军食材中最有名的一种,其中的两大股东,郝君书和张宗子,都是赚得盆满钵满——有趣就有趣在,这辣椒酱的分红利润,又被两个股东到处捐赠,留在手中的并不多。

  要说起来,张宗子的股份,其实还是属于张家的,只是他擅自做主而已,张家人也不管他,由着他到处乱捐款,什么促进会都参一脚,如今除了知名采风使的身份之外,已俨然是个大慈善家了,还曾得到谢双瑶的夸奖。而郝君书这里就要专注得多,除了放足权益促进会之外,还把许多收入都捐给了叙州同乡权益促进会,直接在长江买船,往返叙州府接人。

  如此一来,在长江上游的州府之中,巴蜀叙州府和买活军的联系,自然要比其余地方都紧密得多,买活军的货物、思想、教育,也都在叙州府自然地扩散开来,再加上叙州府是航运码头,纤夫众多,都信奉罗祖——什么样的地方,举事最容易成功?就是这种拥有大量有组织性工人,又有一个宗教把他们的思想统一起来的地方。

  叙州府的纤夫,联合本地的河商,受盘剥之苦的农户百姓,已在买活军那里有了营生,又特意返乡助拳等待机会的同乡兄弟,居然也给他们一举拿下了府衙,竖起了买活军的活字红旗!此旗一起,周围州县忌惮,此时他们方才听到了京城的灾变传闻,惊慌之下,真以为买活军要攻略天下了,哪里能想得到是叙州府自行其是?

  于是,别说攻打叙州府了,相邻的州县中,有急于变卖家产逃脱的,有要从龙,和叙州府呼应联系,也准备起义的,买活军衙门一收到私盐队的电报,叙州同乡权益促进会就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所有船只,满载了叙州同乡,立刻放船西去,沿途不断收拢两江沿岸的纤夫,“到叙州去!叙州的高产种子多!天府之国!又有田,保你们吃得上饭!”

  这些纤夫兄弟们,对同样信奉无生老母的同行怎能不相信?大家各叙字辈,都是罗祖堂口中的弟兄,切口一对,立刻扶老携幼往叙州迁移,等在武昌三镇的长江水师收到消息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行人已经充塞了叙州府,带去了补给、铁料,如今人手极为充足,城里的学堂、军营都立刻开设起来了,义军也开始均田,开始请田师傅教人种地,也给买活军送账本:行事规矩,不曾滥杀,请买活军收编了叙州,从此在长江上也拥有一个能够联络关陕、草原的港口了。

  这一连串举措,便连买活军情报局都有点措手不及,若说丰饶县的成功,还在情理之中,那叙州府成事之容易,便是谁都没能想到的事情了。更有甚者,叙州府的义军还不肯就此安稳下来,还不断向四周县府,传播买活军的知识、信仰,将大同社会作为招徕,发展同志,似乎大有要拿下巴蜀腹地,这才心满意足的态势。

  谢双瑶不知道叙州府的具体消息有没有传到京城去,在她这里,买活军对叙州府最终的态度也还没有完全成熟,战术的占领,并不困难,但战略的扩张,则需要仔细考虑。这就和南洋战略是一样的道理——南洋的历史性时刻,畅快的一幕,不过是几天而已,但之后的统治、开化、教育,这工作量之大,是战事的几十倍,点头很容易,但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却是很难。

  因为叙州府的存在,丰饶县也迟迟没有迎来接收大队,买活军接纳丰饶县,起到的示范效应也必须予以考虑,谢双瑶现在人都到吴兴县来巡视了,再走几天,丰饶县就是在望,不过她现在也还没想好要不要去丰饶县看一看。

  “草原鞑靼人就安置在许县挺好的,现在云县那里已经有点铺不开了,再往南走倒是有大城市,但榕城和泉州又很热,衢县、许县这里,冬天至少还有可能下雪,他们会适应一些。”谢双瑶也是觉得,买活军的经济中心有点太集中了,从长远计划,在内陆这一侧也要建设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才能容纳日后势必越来越多的内陆往还商队。“不过,这样一来,许县和衢县的劣势就出来了,和云县一样,都是在丘陵地带,受到地形限制,城市规模有限……”

  “山区起家,也只能如此了。丰饶县的山也多,衢县的山也多,往江阴那里过去,要直到武汉三镇,才是两湖平原,城市的摊子好铺,这之前只能修修补补,将就用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沿海地区有好有坏,航运方便,但要收到台风滋扰,而且山脉是多,包括鸡笼岛,也是有一条纵贯山脉,虽说妨碍发展吧,但也能挡台风啊。

  谢双瑶嗯了一声,让马脸小吴记下开会议程,“鞑靼人那里还带来了什么新消息吗,羊毛价钱有没有变动——先别说话,让我享受这口卤油豆腐。”

  她眯起眼,咬下一大口包含了卤汁,层次分明的油豆腐,咀嚼了两下,这才心满意足地叹了一口气,“你继续说。”

  “没什么大的事情,羊毛价格稳定,牧草革新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马脸小吴翻动了一下报告,“就是林丹汗给你带了一封信,信上除了问你的好之外,还说他送几个鞑靼的王子过来,其中有两个都是货真价实的黄金血脉,还有和虎福寿那样,混了色目血脉的鞑靼人,蓝眼睛、黄眼睛的都有。”

  两族交好,互相派遣上层子弟学习彼此的文化是很正常的事,谢双瑶一边听一边点头,听到最后一句才觉得有点不对,她又吃了一口卤油豆腐,开始扒饭了。“眼睛颜色有什么值得说的?”

  “当然值得了。”马脸小吴面无表情,“他还问你是喜欢年纪大的,还是喜欢年纪小的——林丹汗希望你可以在里面挑选你的侧室小丈夫。”

  “噗。”油豆腐被喷了出来,谢双瑶呛得惊天动地,小吴眼里飞快地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看来,所有的秘书都乐见上司吃瘪,作为自己枯燥工作的调剂。不过,她当然不会被任何人抓到把柄,而是板着脸一本正经地站起身,一边为谢双瑶拍背,一边继续念。

  “作为两族友好的象征,他同时也希望能娶到你的妹妹,用婚姻来为两族的和平奠定基石……”

第451章 求婚(中)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不管是什么年代,基本上老百姓的人生大事其实就八个字, 吃饱喝足、繁衍生息,一个政权的领导人, 其婚姻大事受到内外瞩目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谢双瑶今年21岁,快满22, 按照外头的观念,可能都是四五个孩子的妈了, 之所以之前没被提亲,估计也是看在婚龄规定的面子上,谢双瑶的作风大家也都是明白的, 她自然不可能自己破坏自己的规定,说了23结婚,早一天都不行。

  不过,人不管在哪个位置,好像都逃不过催婚啊……至少是逃不过别人的惦记,谢双瑶的家里人是不会对她说三道四了,自有别人来催, 现在是林丹汗来试探——少数民族嘛,民风比较狂野,也拉得下面子,求娶女王这肯定是不成的,那就是挑衅不是示好了,譬如冒顿单于向吕后求婚,其实背后的逻辑,都是通过婚姻占据对政权的合法统治, 更合理的办法就是送男宠,做侧室就行,女主的正室,肯定是要从自己族群内部来找。

  少数民族的顾忌小,敏朝那边,占了大宗的名分,而且还有伦理框着,要说送宗男为侧室,那做不出来,但要说把信王送到买活军这里,一放就是几年,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呢?这也是很暧昧的事情。总之,老式和亲、结姻的逻辑谢双瑶也是很明白的,第一,做给大家看,告诉大家我们的关系很友好,十分的稳固,第二,便于沟通,有一层姻亲关系在,不管掌权人如何变动,也很难完全阻断双方的往来,而且彼此之间也多了个递话的渠道,让信息和资源的流通更加顺畅。

  譬如,假如谢双瑶真的找了个蓝眼小侧室来,那么她对鞑靼的了解,鞑靼人的处境,肯定会比从前更高,那么,在两边的往来中,因为彼此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快,也就不太会发生了,小侧室在谢双瑶身边,眼界也比从前开阔,能看到的东西肯定是多的,什么东西是鞑靼人最需要的,他会比别人更容易得出答案。

  一次成功的联姻,重点并不在于联姻双方的幸福与否,而在于这种双边关系的润滑程度,有没有被完全地发挥出来,没有人会关心小侧室和谢双瑶是否和睦,只要鞑靼和买活军的关系有进展,小侧室就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和亲任务。

  可以想见,如果谢双瑶应承了这一次求亲,那么后续,南洋各族,甚至是华夏各省道,都会立刻选拔侧室,过来充实后宫,因为这里也同样存在一个内卷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没有这个沟通渠道,那没问题,但凭什么就只有鞑靼人能吹枕头风呢?对吧,我们叙州府/丰饶县/衢县/鸡笼岛/吕宋/占婆……的美男子难道就少了吗?难道我们就不需要女主的宠爱了吗?

  当然,在这所有一切政治侧室之前,谢双瑶需要立刻和起家之地,比如说彬山吧,在出身彬山的买活军士兵中,找个条件相对最好的定个亲,让他来做自己的正室……此后将开启的就是另一个浓缩衙门般的后宫剧本了。谢双瑶揉着太阳穴,抱怨说,“本来还以为会过了23岁再提呢,真是的,还一年多的时间,这就等不及了吗?”

  “他现在提,信一来一回,差不多人送过来的时候你也满23了呀。”马脸小吴倒很淡定,戳破了谢双瑶的逃避心理,“不止林丹汗惦记着,基本上,半年前开始,各家都在打听了,都盯准了你的婚事,主要关注点就在于择偶的范围,打不打算收侧室——就连敏朝的厂卫也在暗戳戳地问呢,刺探着民间你的绯闻什么的。”

  “我有绯闻吗?”虽然八卦自己有点怪,但谢双瑶承认她是很喜欢八卦的,闻言立刻精神起来了,“等等,先别说,我猜!”

  她摸了摸下巴,先抛出一个答案,“信王!对吧,民间肯定传我和他最多!”

  “不是!”小吴赏给她一个大白眼,“是庄长寿!”

  “啊?!”今晚这卤油豆腐,谢双瑶是注定不能好生吃了。“怎么是他?我不认识他呀!”

  但认不认识,很重要吗?民间八卦的发展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控性很高,而且拥有极强的随意性,又受到文艺作品的巨大影响,陈世美、武大郎、庞太师基本都是受害人了。谢双瑶如今也进入这个体系,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拉郎配——《我在南洋做驸马》系列报道,因其蕴含的桃色气质,又有异域风情,还有穷小子受富家千金赏识等热门元素,迄今为止是买活军地区最走红的IP,除了原版报道之外,衍生产物可太多了。

  就连敏朝、鞑靼,吕宋等地,都在谈论此事,还有各种香艳低劣话本流传,再加上照片转版画技术在报纸上的应用,庄长寿这个平平凡凡的小子,居然大有成为华夏I级第一美男子的势头,又因为他本来就是靠绯闻成名的,人们的思想是非常直接的——长得这么帅,三公主都动心了,那六姐说不得也要另眼相看,是什么让庄长寿连异域公主都回绝了呢?那自然是他早已和一个比三公主更好许多倍的女子私定终身了。

  又有谁会比三公主更好许多倍呢?自然是买活军的女主了!于是乎,一个个互有情愫而并不说穿的青□□情故事,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这其中也不乏新瓶装旧酒的演绎,譬如说,让谢老爹平白拥有了极高的权威:六姐和庄长寿早已两情相悦,但是,谢老爹不满意庄长寿的籍籍无名,不肯许亲,于是庄长寿痛下决心,要远走南洋立下功业,让谢老爹再也不敢瞧不起自己之后,再回来提亲……

  也有梁祝式的套路,其中还拉扯了信王——谢、庄早已两情相悦,但是碍于大局,谢双瑶不得不和信王结亲(还有编纂给皇帝的),于是庄长寿洒泪远走南洋……

  当然,更有点化式、考验式的,这明显是借鉴了《西游记》的套路,说庄长寿在云县受谢六姐检阅时,谢六姐在他肩膀上拍了三下,于是庄长寿灵机一动,夜半三更来到谢六姐的住处……

  “不是,如果我的住处任何人夜半三更都是说来就来的话,他们是不是更应该担心一下我的安全问题,还有咱们这个政权的长期发展啊!”

  谢双瑶也就是在听到这个套路时吐槽了一下,后来听得都没力气了,沉思半天之后,得出结论:“看来,CP粉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德行。”

  CP本人是否认识,一点都不重要!创造力够旺盛,本人够喜欢那就行了!拉郎配什么的,古人早就玩得溜溜的了,根本都不当回事的,想想看杨家将还把儿子到处乱安,谢双瑶的遭遇又算什么呢?

  她妥协了,“行吧,传,都可以传,反正结婚是不可能结婚的,给林丹汗回信的思路里,把什么小丈夫都给否了,告诉他人还是可以送来,买活军这里有专门的学校,也会有工作机会,在遵守我们规定的情况下,他们25岁以后也能在本地和买地女子成婚。”

  “其实对鞑靼人来说,25岁一般都有七八岁大的儿子了,林丹汗可能会觉得这个年纪有点过大,他们那里,男人十三四岁当爹是很正常的事情。”

  “生活条件越艰苦越早婚,能理解,告诉林丹汗,买活军来了以后,鞑靼人的人均寿命会有一个提高,不再是三十多岁就死啦,尤其是那些来买地的鞑靼人,活到六七十岁不成问题,那二十五岁成亲也就还不算是很晚。”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个体,而是大致的情况,马脸小吴也认可,“调整饮食结构,引入医生的话,其实要面临的就是自然灾害和争斗带来的减员了,尤其是天花疫苗,牛痘一引入,他们的人均寿命肯定大大延长,又有土豆了——要提醒林丹汗,十几年后,草原的人口会是个问题,可能会超出粗放型农牧业能承载的极限。”

  “说得好。”谢双瑶又开始吃饭了,她指了一下小吴,表达自己对这个观点的赞赏,“记一下,要体现在给林丹汗的信里,而且要记得向巴图尔普及这一点,林丹汗他们那边的人没完全接受扫盲教育以前,可能不容易接受这个观点。对了,最近这两年间,咱们领地上是不是出现了婚嫁潮了?我今天看到临城县皇榜旁边,那个婚介所的招贴栏,厚得都快贴不下了。”

  要说谢双瑶不了解自己的领地,那肯定是假话,她巡视的脚步还算是勤快的,在个体视角上来说,和百姓们的知觉大致是能保持一致的,但是,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就只能仰仗数学了,小吴打开她电脑,查找了一下资料,“给你发送过去了。”

  ——她是谢双瑶发展的操作员班子里级别最高的那个人,毕竟是秘书,很多公文被录入员录入之后,就会发送到小吴的电脑里,谢双瑶有需要时,小吴查出来发给她,马脸小吴可说是这世界上电脑文件分类查找学的大师了。谢双瑶自己的电脑资料都是乱七八糟的,没她的硬盘整洁。

  “哦,是的,今年开始都是婚配的大年了——”谢双瑶看了下资料,“算算也的确是,七年了,倒推回去,七年前十六岁的女孩子,没出嫁的也还有不少的,尤其是江浙那边,她们的女孩子容易通过纺织业赚钱,就比较流行晚婚,二十岁成亲本来也不晚的,差不多,十七八岁搬到这里来,做了几年活,也到婚龄了。”

  至于可以结婚的男人,那不必讲的,什么时候都很多。婚配市场的繁荣,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女性人口到了成亲的年龄段,统计局自然也不可免俗,对于婚书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列表送了上来,为的就是谢双瑶关注到这个问题时,可以即时性地有一些数据能够看到——这种数据才是最好的答案,谢双瑶还是相信一点,身边科学家干不过数据科学家,虽然数据也有不准确的问题,但至少比‘我身边’的视野要开阔得多得多了。

  “哦……哼!嗯。”谢双瑶一边看一边笑,“看来这ABCD的问题也没啥改变嘛。”

  小吴保持沉默,这话她接不了,听不懂。不过好在谢双瑶下一步就问她了,“你今年是不是也到年龄了快?”

  马脸小吴比谢双瑶大一岁,转过年就23,可以结婚了,她说,“我没有结婚的想法——而且我哪怕谈对象都得和情报局汇报啊,这是纪律,你肯定知道的。”

  确实如此,买活军这里,到达一定级别的吏目是没有隐私可言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对情报局交底,否则,不出事还好,出事了罪加三等。这么严格的规定自然也有原因在,虽然谢双瑶一开始制定规则的时候还只是简单照抄,但现在已经琢磨过来,懂者自懂了。她翻了翻情报局上次递来的月报表格,“说起来也的确是,男吏目这两年来结婚的不少,基本都是A男C女的组合,你们这些A女咋还个个都单着,是不愿找C男吗?”

  身边即世界一下,男吏目的婚姻,谢双瑶是熟悉的,因为过去几年她的五个哥哥,除了谢二哥老出外勤还没计较这个之外,都陆续成婚了,他们的条件在如今的华夏来说当然妥妥的都是A男——别的不说,光靠和谢双瑶的血缘关系那都是稳稳的了,更不说她几个哥哥本身也都很优秀。而且,他们找的也都是条件明显不如的妻子。

  就说谢大哥吧,谢大哥二十八岁成婚,找了个彬山流民出身的护士,婚书签得也很保守,三权肯定是都圈了的,忠贞罚款也平等,二百两,没有彩礼,不要嫁妆,双方家庭分别赠礼一百两、二十两。

  住处当然是谢家提供,两层小楼这都是起步的了,此外冠姓权毫无疑问属于谢大哥,家务他不可能有时间做的,不过谢大哥一直有请帮工照顾家里人,谢大嫂也不必多做什么。她主要就是上班,然后回家照顾二老,谢大哥调动到哪里,如果时间短她就还在老家上班,时间长的话她就带着两个老人去谢大哥那里。

  在买活军这里,衙门内一定级别的吏目军人、大商人、社会知名人士,这些可以说是妥妥的A级,衙门内普通级别的吏目军人,收入不错的商人、出色技工,可以说是B级,医院的护士,学校的教师,普通技工、小商户,这些算是C级,那农户和零工者,应该就算是婚配分级里的D级了。

  一个C女嫁给A男,其实谢双瑶觉得忠贞罚款都是没必要的,就算谢大哥出轨,难道大嫂就离婚了吗?能管束他的只会是谢双瑶,而不是他的妻子。一般来说,跨越阶级的婚姻,肯定存在上级对下级的特权。马脸小吴明白了谢双瑶的分级后,也认可,“那我们这里大部分的A男都娶的是C女,B女相对都不多,A男A女结婚其实相当少见。”

  理由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体制内的这些官员,哪个不是频繁调动,一去就是许久的?就像是黄小翠陆大红,八方征战,如果找个级别相当的文职吏目,我在南洋,你去东江,我回云县叙职,可你又去鞑靼开边市了,归期未定,甚至连通信都非常不方便,买地内的通信还算是好,但是大量官员是要离开买地去干活的,公事上可以用电台、对讲机来报平安,但私事呢?不可能为了官员的私事动用电台聊天吧?

  长期异地的婚姻,在古代要持续下去,比现代不容易得多了,也不是说就没有,但大部分人都会尽量避免。而且A级内部婚姻还会牵扯到一点,那就是买活军内部的纪律,以及谢双瑶本人的态度。

  谢双瑶不鼓励官吏找同行,这个态度是非常显然的,而且她对世家大族的打击态度也让很多聪明人意识到,传统的结姻式结盟法,在买活军这里并不适用,所以,各种利弊衡量下,A男的选择在大数据统计下惊人的集中——A男喜欢找貌美的C女,长得漂亮、性格好,有个在C级中相对体面的工作,教师、护士最受欢迎,因为可以帮着照顾家里,而且,因两边条件的差距,婚书中的冠姓权什么的都完全归属于自己。谁不喜欢在婚书中占尽主动呢?

  ……好吧,反正从数据来看,A女好像是不太喜欢的,谢双瑶用收入统计一栏做了筛选,收入在日一百五十文上的A女,婚配的并不多,而小吴也身边即世界的提供了自己的看法——这一次还算是有点参考价值的,因为小吴毫无疑问是A女,她的朋友也几乎都是A女,算是很纯粹的A女圈。

  “其实说白了,就是婚书想按A男的签,但对象又不愿往C男中去找。很多A女倾向中还是要找个比自己强的丈夫——或者至少不比自己差,签个平等的婚书。”小吴分析到这里也摇摇头,“其实不现实,问题也不在于婚书,且还论不到婚书博弈上。”

  “主要是在于执行难度,两个A级人才,肯定都忙于事业,那就没人照顾家庭,生了孩子以后,就算六个月以后,都托儿所带吧,但总不能让孩子跟着自己调动,那这几年谁固定在原地好呢?为此错过的机会,谁愿意放弃呢?”

  “AC问题,在A女这里几乎是无解的。优秀的男人,从各种角度都可以很自然地接受一个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女人,但是一个各方面优秀的女人,却似乎很难接受找个比自己差太多的男人。”

  “不论是什么原因,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如此——A女难求偶,至少是难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对象。”谢双瑶也点了点头,“就算少部分人自己生吧,其实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说你找个A男借精能解决的,按买地民风,我猜A男在男女交际上都相当的谨慎。”

  “那是当然了,”小吴一头雾水的说,“而且人家平白无故为什么要和你生孩子啊?图什么?”

  “再说,这也解决不了孩子谁带的问题啊。难道孩子生下来给爷爷奶奶带?可爷爷奶奶也得工作——其实这也并不只是A级男女需要面临的问题,那些要频繁迁徙的BCD级男女,在婚配上一样存在很大的困难。”

  说到这里,小吴也叹了口气,“哎,又一个难题。这可怎么解决好呢?有办法吗?”

  谢双瑶也盯着电脑,陷入了沉思,她碗里的饭已经凉了,电脑青白的光,在她脸上映出了浓浓淡淡的阴影,让这个年轻的统治者也显得有些疲倦和深沉。

  “办法肯定是有的,还是那万能的四个字,移风易俗。”最后,她随口说,“言传身教、移风易俗,没别的——行吧,知道了,这件事我来处理——嗯,目前就只还有一个点不太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