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340章

作者:御井烹香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一路东来,增长的见识不少,方仲贤也都还能屏住,但到了这一刻,方仲贤也禁不住第一次公开地在他人面前赞扬起了买活军,“当真是钟鼓馔玉不足贵,其余各地的世家巨富,哪怕是九五至尊、天潢贵胄,平日里炊金爨玉,又焉能拥有如此的享受?”

  “那些公子王孙,倘不能在这样的水泥路上,乘一次这样的马车,又有何颜面以富贵膏粱自居?”

  “但想要在敏朝老家,修造这样一条道路,谈何容易?这车票虽然才止百文,但这享受,却是宇内无双,一等一的奢侈!我们——”

  她猛地止住了话头,掩盖在幂篱下的脸颊,一阵烧红,幸而有轻纱遮掩,未被侄子窥视了去,方仲贤心中好一阵羞愧,暗道,“我这是怎么了,破戒开荤,心也跟着不净了?”

  她没有再说下去,恢复了平静,只是眺望着远处的街道风景,外表丝毫不露异样,侄子也没发觉不对,但是,方仲贤自己心里清楚,就在刚才,她心中涌上了一股极其强烈的贪婪欲.望——

  她想要买下一辆这样的马车,并非是因为它的精美,而是因为它所代表的这种——这种超出时代的先进感觉!

  方仲贤自小就知道,人生复克己,但,这欲/望来得如此强烈,如此汹涌,几乎是一瞬间便把她淹没,将她完全征服……

第698章 新式奢侈女娘

  “天爷啊, 嘹咋咧,这个弹簧我咋看不见?你说在车底下,咋没有捏, 那黑黑的、圆哩呼噜的轮子, 那叫弹簧?”

  “那是橡胶!奶,和你说了, 弹簧在坐垫里头,在车下头,看不见的哩, 你坐着的时候, 感觉坐垫下头一颤一颤的, 那就是弹簧了!”

  “啊!这东西还隐身了?了不得!”

  “别拜, 奶——嗐, 别拜了!不是仙术, 就是个物什儿, 恁小心摔着!”

  “哎哟, 老太太小心!”

  一百文的旅程, 不过是一个时辰不到,马车便陆续沿着宽敞平整的水泥路, 到达了繁忙的信江码头车站, 弹簧橡胶轮的马车,这昂贵的价格到底也不无好处, 速度要胜过别的马车许多——一样的马儿,载的人少了, 橡胶**概也有让马儿省力的功效,速度自然起得快。

  考虑到这点,他们也是先发车的, 如此,能比别的马车要快上小半个时辰到达码头,这就又有好处了:这会儿车站的人还不算太多,按照车夫的指点,这会儿去船票窗口买票,可挑选的余地还不少,否则若是今日乘客多了,船票卖完,可不就要在这里又耽搁一夜,或者只能花大价钱包私船去衢县了?

  虽然只是一个时辰的行程,但这一百文却真没有半点不值的感觉,前前后后,包括车站候车,乃至这会儿下车买票,处处都让人感到这贵价车票的价值——便是这些都没有,光是这一个时辰高踞车中,居高临下左顾右盼,那份车行景动、风驰电掣,而本人却安坐如常,毫不颠簸,视线开阔半点都不憋闷的享受,也是完全物超所值了!

  别说方仲贤这样,为超出时代的体验而大动凡心的性子了,便是在他们前方的那对祖孙,老祖母也明显十分亢奋,一辈子的阅历,完全被这一个时辰的乘车给打败了,下车之后,不但喋喋不休,拉着孙子问个不停,还想要折回去跪拜一下刚卸了马去饮水的空车,惹得栓子一阵紧张,还是方密之赶上几步帮着托了一下,才没让老人家摔倒。

  “老太太,这弹簧是缝在坐垫里的,听说超市都有卖的弹簧椅子,真不是什么仙器,就是价格高些,您要喜欢,让大孙子给您买了拆开看就行了,真不隐身。”

  “和麦麸、红豆似的,缝在里头的?”

  到底方密之和栓子不同,言辞便给,说得也是清楚明白,几句话便让栓子老祖母明白了过来,一行四人也就此搭上话,一同去买船票,都是要去许县码头,便更亲密了些,栓子知道方密之姑侄是第一次来买地,还很诧异,大惊小怪道,“还当是老活死人了,一般新来的可不知道超市有卖这个!”

  他一头又去哄老太太,说回头托人就给她上超市物色沙发去,回来真拆了给老人家看,老祖母当然连连摆手,不叫他败家,方密之这里含笑解释道,“之前在报纸广告上看过,超市新到弹簧沙发,可供选购,就是上个月的事,还有稻糠沙发——只是不知道价格,也不知道这超市许县可有。”

  “那肯定是榕城的超市了,许县这里还没有铺子摆出来呢,想来这东西沉重,从榕城要发过来,翻山越岭的,运费便不便宜,反倒是走海路去京城卖的要多些。”

  栓子的反应也是快,虽说没留意到报纸广告,但却立刻推断了起来,对于价格,他是有信心的,“您就放心吧,绝对便宜不了,还得搭政审分,不是什么人都能买的,政审分若是不够,还要买分的话,那价格就更高得离谱了——买地挣钱买地花,咱们买地,吃喝实在便宜,许多东西都是不贵,可真要讲究起来,那真是千金散尽也便只在眨眼间,贵的东西那也是真贵!”

  这是个热心人,性子爽朗,也十分健谈,之前照顾祖母,多是扯着喉咙一遍遍地喊话,也不露焦躁,现在和方密之攀谈起来,更起谈性,指着船票窗口就道,

  “就说这航船吧,最便宜的通铺舱位,虽也有一定的门槛,但也便宜,从丰饶县到许县,快船两三天的路程,路上不停,船票不过两百文,这真不算贵的——还包餐呢!一合面的烧饼,一餐两个,晚上打尖还供热汤,俺们从老家一路到此,没有这么便宜的渡口。”

  这评价是公允的,方密之姑侄也不由得微微点头:三日航程,这不短了,其实从夷陵到丰饶县,一路若是不停也不过就是一个多月而已,不包餐也还要十两银子呢,这还不是快船,他们一路上是走走停停的,因为每到一地,一个客人下船了,要给船家一定的时间,等候下一个客人到来。

  有时候等客也得停个一两天的,还有天候不好,不敢发船,那也只能在港口干等,这都会造成花销上涨。快船包餐,三天两百文,这价格在私人船家那里是开不出来的,因为他恐怕根本就不怎么赚钱,还不够修船的。

  “可若是贵的呢,三天航程就要一两的也有,那是楼船,一个里外的套房,宽敞舒服,房间里什么都是买地的尖货,包餐吃得极好,冬夏还有各式各样的罐头,别说船上除了江鲜,没什么好吃的,便是寒冬腊月也能吃一口鲜桃罐头,真叫人觉得这份享受能值回这个价,您说说,这要是一家子十几口出行,讲究个穷家富路的,这不就是几十两银子出去了么?便是平日里殷实的买卖人,又经得起几次这样的花销?”

  “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奢物,都没法说!买地和敏朝还是不同,那敏朝卖得贵的,都是老物件,什么古董值千金,什么讲究瓷器这个窑那个窑,什么一寸缂丝一寸金……买地这里,老物件却是不怎么吃香,穿戴上也不太讲究,求个轻便,就是这些新出来的东西卖得最贵了,越是新出来的工业品,越是高价!”

  “这个弹簧沙发先不说了,就说橡胶轮的新式自行车吧,一手喊价,一辆有到一百五、一百两银子的,您看街上有人骑橡胶轮自行车的,那是在骑钱呢!这还不算,座钟更贵,准时准点,和仙手表差不离的那种,一座最开始能卖多少?差不多是等重的白银!有人用政审分兑出来了,转手一卖,真是一辈子吃喝不仇,一个庄园这就出来!”

  自行车、座钟、电灯、上下水系统、弹簧沙发,当然了,还有三不五时去看看幻灯片仙画的花销,时令的水果,不当季的罐头,这些丰富而昂贵的花销,组成了买地特有的奢侈消费系统——就这还没算他们刚才乘坐的新式马车,这一架马车要多少钱,便连栓子都估量不出来了,作为最新推出,一看就是奢侈品的物件来说,若是带上拉车的马儿,想必又是一个天价了。

  在他的描绘中,方仲贤姑侄,眼前仿佛也浮现出了一副极有特色的买地生活图卷:一头利落短发,甚至是寸头的女娘,穿着挺括而带有熨痕的棉布衬衫,衬衫上带着贝壳或者金属的扣子,穿着撒腿的宽大亚麻裤子,下头是一双草编缀橡胶底的凉鞋——天冷的话,便是千层底的布鞋,扎腿裤子,故意把棉布的袜子高高扎在裤腿外头,显得轻便俏丽。

  这样的一个姑娘,虽然身上没有什么装饰,穿的也不是绫罗绸缎,最多只是耳边有两个小金耳环,却千万不能小看了,她推着的是橡胶轮的自行车,车篮里还装了一个橡胶毬,这两样加在一起,值得上一副上等头面了!

  倘若买来的价钱便宜,那就更要高看一眼——说明她本人或家里拥有出众的能力,能赚来高昂的政审分。

  虽然穿着上,和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阶层:买地这里,现在大把人连政审分都没有呢,能建立起档案,进行登分,即便分数少,那也等于是步入了一个类似于敏朝‘士’的阶层了。

  这样的姑娘,一蹁腿,骑着车到了体育场,高声大气,爽朗地和球友们聊着闲篇,打球打得浑身大汗,骑车回家,不去澡堂,而是在自家的浴室里洗个澡,用了官房,一进屋,散发着冷气的罐头已经打开了倒在碗里了,九月里还能吃上鲜凌凌的罐头杨梅——还是买了冰回来做的冰镇,这就能说明她的家底了,买地虽然在南方,但也有卖冰的,只是价格非常高昂,因为制冰用的是硝石,这是和药火抢材料,所以这一行的保护费特别的高。自家的浴室,自来热水、抽水马桶,算在一起,带着独立的院子,没有一千来两银子,想都别想!

  再有这个罐头,不退瓶的话,开一个就是一两,再算上买冰的价钱,一盆冰至少一两银子,一家人这分分那分分的也就够一日用的,计算到这里,已经是一千大几百两了,且还没算家里的座钟、沙发、电灯等物。栓子笑道,“咋说呢,俺们家里人都说,来了买地是真不好存钱——从前在老家那些享受,忍忍也就过去了,这些东西是真没法忍,一试还真不容易回去!”

  这话确实有道理,方密之也是笑道,“还真如此,老话原有一句,家财万贯,睡不过三尺,这在敏朝真没错,那些绫罗绸缎的,也穿不了几水,又不怎么吸汗,在咱们南面,和棉布差别真没价钱那么大!”

  当然了,绫罗绸缎和自家纺织的土布,还是有很大区别,但归根到底,不过是蔽体而已,只要不是穿着刺人的粗麻布,余下的不同就只在卖相了,各种首饰也是一样,对短发的买地人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区别。便是大胖丫头服侍起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的,也不是不能替代,家里有几个孝顺孩子,也能给敲肩揉背的。

  但能不能洗个热水淋浴,到了晚上有没有电灯照明,出行时会不会颠簸得胆汁都吐出来,这就真是完全不同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电灯,也没有买地发明的煤油灯,那到了晚上就只能是摇曳的烛光,时不时要剪灯花、添灯油的灯笼……

  看书都看不清,和劈线都没问题的差别,那就真太大了,远不是多买几个丫头能解决的,也难怪栓子有‘一旦尝过就回不去’的感慨,便是方仲贤姑侄,被他这么一介绍,也都是感到自家带的盘缠实在是太少——几十两银子,不说在云县吧,在榕城泉州下头的州县,买个小院子是够了的,用来吃饭也能吃个几年的,真不成问题,这都是买地的民生优于敏朝之处。

  可,现在两人逐渐品味出来,在买地便宜的,都是很基础的需求,若是一味以为买地的花销比敏朝低,那就完全错了,就说方仲贤好了,她虽是官宦千金,但自从丈夫过世之后,便是穿着简素,你就让她一辈子穿粗布尼衣,荆钗素面,方仲贤也没有任何问题!

  茹素吃斋,少食惜福,她也没有半点怨言,如果不供方密之读书,不著书立说、士林往还,她在敏朝的花销完全可以非常少,物欲也是极低,但到了买地这里呢?

  坐过了新式马车,还能回得去?从许县下船,走陆路去云县,也要两日的功夫,也是要坐马车,她能不怀念这种安安耽耽舒舒适适,几乎是仙人一般的享受?

  不说坐马车了,就是这会儿买船票,听栓子描述着高等船票的好处,方仲贤说实话也对‘买地尖货’心动不已!不在于套间的陈设是否华丽,桌子的木料如何有没有雕花,这反季节的罐头,听着似乎像是路菜,又明显比路菜更上等更新奇,还有套间里的座钟、沙发……全都是超越时代的东西,她真不是爱慕虚荣,只是——只是比起金银珠宝,很显然,方仲贤对于这种感觉是毫无抵抗力的,便暂买不起,体验一下难道不好吗!

  当然了,这话她是说不出口的,比起一两百文的花销,四五两银子,对于姑侄的积蓄来说,已经是一笔手重的数字了,方仲贤要花了这笔钱,都感到对不起或许还在等他们带银子来搭救的方季淮,便连方密之,此时也懂事得不合时宜,几经考虑还是选了一间五百文的一等舱船票:船舱窄小,但还有窗户,和一等舱是在同一层,也还都是大楼船的票,至于通铺的小船,这个他们自然是不会选的。

  方仲贤不能说是失望之色溢于言表,但心中也是有些怏怏,唯独可以宽慰的一点,便是栓子祖孙买的也不过是一等舱船票,且因为买的是一间,合下来的花销其实和他们是差不多的,这船票的规矩比较复杂:一间的人数有上限,也有一个一人入住的底价,譬如一等舱,一人一间是五百文,两人一间是六百文,上限是两人。

  一等舱的船票,一间底价是一两,上限三人,两人入住的话,一两一,三人则是一两五。因为是包餐,所以又有人头价格,又有船舱的价格。

  因老祖母年事已高,栓子要照顾她,两人一间也没什么忌讳,因此他们买了一等舱,也很自然,又因为大家的花销差不多,便还能如常往来,彼此不会存在尴尬,这种人际往来的微妙,难以言传,但人人心里都是体会分明。

  四人买了票,便相帮着提了行李找船入住,上船以前,还被索要了‘卫生证明’,这是过夜住宿,供应卧铺的船只特别需要的证明,栓子说在买地内的船只,查得是特别严格的,因为本地普遍没有跳蚤虱子,也很不愿意住一次船只就染上。

  这个证明,如果入关时去关口附带的澡堂,澡堂里有人能开,方仲贤、方密之这样的情况,就要现找工作人员了——他们都没有剃头,因为一路来还算是仔细维护卫生,也没有跳蚤虱子,分别被同性的管事拨开头发看了头皮,又提起袖子、裤腿看了没有跳蚤咬的红包,这才开出证明来,没有因此误事,这也是到了买地才知道的一个小窍门。

  除此之外,携带的包袱也要在小间中打开检查,这让方仲贤有些不愉快,更有些不安,等他们折腾好了,栓子便指点方密之道,“入关第一件事,便是要换钞票,安检员是捏包袱的,他们主要查刀具,遇到硬物就要看,像我们一个包袱都是细软,另一个背包里全放的是手杖、炊具这些东西,他便只看背包,包袱捏一捏便还你了。不过,银钱若不太多,倒也不必放在心上,这都是衙门吏目,几百两银子轻易打动不了。我们买地也不花销银子,到手都不好换钞票。”

  别看他高声大气,却也自有人情练达之处,一席话说得方仲贤也姑且放下心来,等两家人都安顿好了,栓子便邀方密之去码头那边的商铺逛逛,买点路菜回来做点缀,买地吃食便宜,一等舱、一等舱虽然包餐,但餐食肯定不如头等舱那样细致,买点路菜惠而不费,于旅程也是很好的调剂。

  距离船开还有几个时辰,码头这里是定点敲钟报时的,也不怕误事,方密之和姑母交代了一番,便取了十两银子,准备再去兑点钞票,方仲贤却让他把银子全都带走,“已是露白了,都换了也放心些,你我只留些碎银,我封在衣服里防身。”

  银两沉重,钞票,尤其是支票,自然要好得多了,支票本便是失窃了,没有印信、签字,那也是取不出钱来的,方密之本来是打算在云县兑支票,但因为乘船安检的事情,意识到银两还是不如钞票安全,钞票兑换之后,封在身上都轻便,尽管栓子这样开解,但毕竟钱经了人眼,对于初来乍到毫无根据的异乡人来说,总是有些不安。

  他本就有这样的思量,方仲贤如此一吩咐,自然更加喜出望外,便把银两取走,兜在怀中和栓子出去了,方仲贤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港口人流之中,也是忖道,“还好这是在买活军的地界,若是在旁的港口,可不敢让他和新结识的朋友就这样走远……我自然是要跟去的,便是杀人越货,好歹也死在一块儿,否则,若密之一去不回,留下来这些人的日子还怎么过?”

  想到这里,忽然意识到这等于是在夸赞买地的治安,心下不由又掀起愧意,但转瞬间便被压下去了,方仲贤想道,“不管怎么说,买地这里有盛世之像是眼见得到的,我倒也不比自欺欺人、闭耳塞听,知己知彼方是正道。”

  她上船时便一早是看好了的,船上走廊那里有报刊架子,可以任由乘客取阅,便走去登记了名字,房号——甚至因为是个女性船员在看管,虽然出了房门,但竟连幂篱都没带,一走出门居然有种赤身**的感觉,但只看周围乘客人行匆匆,根本没人留心她,片刻竟也就习惯了!

  如常和船员说了几句,取了用木夹锁好的报纸,回到房间中,又拿出一本小簿子、铅笔,慎重放在手边,将那报纸仔仔细细,一字一句研读起来,忖道,“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刻也不能浪费,船开以前,要把这报纸好好看了,为密之筹划出一条买地最急缺,前途也最广阔的大道来,再有,若我不想做个教师了事,也要看看买地这里,什么差事最是有里有面……教师?教师能挣几个钱!教师能买得起马车么,这功名利禄,便是套在马嘴上的笼头,我方仲贤本已是个无用废人,只能风花雪月了此残生,却不料临到老了,到底还是被笼头套上,落入这十丈软红中来……”

  想到这里,也是不无感慨,暂且托腮望向远处,只见宽广江面上,帆影点点,往来自如,极是阔朗洒脱之景,方仲贤注目其中,也不由得逸兴湍飞,烦恼为之一空,沉浸良久,心中方才突地一动:“这信江,我们也曾来过的,那时还是夏季,水面可有如此宽阔,航道可有如此平整?”

  “这……这难道是买地疏通航道的功劳?在信江竟已有了这样的成效?”

  “难道……河工水利、还有那水电站、船闸,竟还真会逐步成真,会是未来数十年间,物理学实际应用最为红火,最走俏的康庄大道不成?”

  “把密之推为买地水利第一批干吏,为我方家运营出理科世家的名气,在买地重新建门立户,振兴家声,甚至名留青史,这条路子如何?”

  “甚至,不止密之,说不得,在买地这样的环境下,我……我自己……”

  她不由得一下攥紧了手边记载学习心得的小册子,有些慌乱地想道,“我方仲贤,或许有朝一日,也……也能……也能……”

第699章 栓子的急切野望

  “婆, 你也看到了,如今这路好走着,河也修过了, 不是俺们来时候的样子哩, 俺就是去景德镇开厂,想回就回,四时节的耽误不了什么!”

  半日无话,方密之和栓子在码头周围办了事,又买了些路菜土产, 便匆匆而回, 重新登船,约定了得闲饮茶,便各自回房去了。且不提方仲贤如何和侄子周旋, 栓子这里, 却是有些犯懒,回到船舱中, 略微一梳洗,便瘫在床上, 伸手伸脚的, 也不去收拾带回来的大包小包,让老祖母坐在桌边,仔仔细细地归置着拿荷叶、油纸各自分包的吃食:

  荷叶包的烧鸡, 冬日放个两天也不走味,油纸裹了洁白如雪的米花糖,码在一起很是喜人,这个拿热水一冲就是一碗炒米汤,里头点缀的瓜子仁恰好做了配菜, 米花被水泡软了,香香甜甜,很是符合老人家的嚼口,也是爆米花机器发明之后,买地这里新兴的小吃。

  五香口的肉脯,拿牛皮纸袋子,用浆糊粘牢了,四五包整齐地码着,十分俏式,这明显是带回家里分给孩子们的零嘴了,还有拿细麻纸做的一个个小包装,里头是分好了的一份份八宝茶——也叫泡茶、碗子茶,摸起来一粒粒的有点儿格愣,这是冰糖,细细一粒一粒的则是芝麻,老祖母拿手一捏也不由得笑了,“用的是冰糖,正宗!”

  “那你泡一杯喝呗,什么好东西!”

  栓子一骨碌起身,拆开一包麻纸就抖落在自带的竹筒杯里,又捧着舱里的大茶壶出去打水——毕竟是南边的内河航船,冬日太冷都开不了的,因此取暖措施是有限的,船舱里并没有炉子,也是怕烧得不好出事故,因此,除了头等舱之外,其余舱位都是去厨房打水的,那里的炉子有烟道直接去船外,昼夜都不熄火,热水随时有,光是这一点就胜过敏朝的航程太多了。除非是包船的主人家,否则,在船上想喝热水也是难得,多少船工自己都是喝生水呢。

  滚热的大茶壶,拿棉套子一裹,拿回来当时可以冲茶,隔夜喝也都还算温热,这是一等舱里才有配的,栓子把大茶壶提回来,先给祖母泡了一杯八宝茶,等祖母眯着眼睛吹热气喝上了,才道,“这就是俺们乡党卖的,我问了,他们是绥德那里来的,也是跟着黄头儿一路走来,先去了云县,存身不住,索性到丰饶县来,做个小本生意,如今日子倒也好过——俺们关陕的乡党,南来北往总在丰饶县落脚,他光卖八宝茶就赚得多哩。”

  他心里始终还装着自己的计划,说到这里,忍不住又道,“奶,你看吧,树挪死,人挪活,云县那里,现在没大本事真难站住脚,与其往云县去,真不如去景德镇——就这个八宝茶的东家,他来丰饶县的时候,丰饶县也还不是买活军的地儿,他也不怕,一咬牙,攀了个办事处的关系,认了个干亲——其实也就是个名头,总之有了这一层关系,丰饶县也没人敢找他的事,这不是一下就站住脚了?”

  “等到丰饶县入了买地,他就是本地的老人了,分都多赚不少!各处也活跃,民间极有威望,街道那里也很能说得上话!那他做什么买卖不方便?就这,还是他在原乡里没什么根基,一村人逃荒,死的死散的散,亲戚都死绝了的离散人,如咱们这般,去景德镇站住脚,又从老家能接人过来的,一年半载根基就扎下了,就等着天兵一到,也是个本地的显赫人家!”

  年轻人,心热眼高,自有一股昂扬锐气,一席话说得老奶奶咂嘴而叹,尖着嘴吹了吹茶,又寻思了好一会,也就不再装聋作哑,而是叹道,“我原是说,我也没几年了——”

  “呸,您老这身体好着呢!也就是耳朵不中用!”

  栓子连忙在桌上拍了几下——实际上,他觉得老祖母的耳朵是否真不中用,也很值得商榷,但身体健旺这倒不是假话,七十多岁的人了,头两年跟着商队一起南下,车马劳顿居然也坚持下来,没病没灾的,这一次和他一起去清山拜佛,喝,别看年岁在这里,走山路比谁都稳当,全没有刚才要拜弹簧那跌跌撞撞的意思。

  至于老人家的担忧,栓子也不以为意,“再说了,现在邮政这么发达,听说还要在丰饶县和许县之间拉电线,以后就可以拍电报了——万一真有什么事儿,到时候给我拍个电报,我可不是几天就回来了?!您想我了,就搭个船来看我!现在出门和从前不同,真不受苦,可享福着哩,到时候,孙儿在景德镇赚钱了,给您买头等舱的票,坐着不心疼!”

  这话说到老人家心坎里去了,也让她脸上多了一丝笑意,不再回避这个话题,而是和栓子正儿八经谈论了起来,“这倒是后话了,那电报什么的,你在我耳边嘀咕了多久,我啊,也只能当故事听听,这么好的东西,没等落地了真不敢信——不是和弹簧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和神仙一样么?”

  “不过,我这老骨头,这几年也还能熬得住,你要往外闯,论理我不该拦着——”

  栓子一听,喜动颜色,狠狠地一拍大腿——这才是他熟悉的祖母,虽然看似朴素村气,一惊一乍老糊涂,实则一辈子敢想敢干,最是能拿主意,几年前阖家来买,就是老祖母拿的主意,放话就算自己死在路上,也胜过一家子饿死在村里。

  也正是因为老人家这句话,本来有意南下闯荡,却囿于孝道,不敢离乡,就怕不能给老人送终的大伯一家子,这才下定决心,和栓子一起带着老人来了买地,在许县安家,又很快托人带话,把亲眷们一一都带到买地来享福——从后来的亲眷口中,他们也是得知了家乡又有旱灾地动,又绝收了一年,若不是到处都种了土豆,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一家人能过上现在的安稳日子,全都是仰仗老人家的决断啊,大家一面后怕,一面也都更敬畏祖母了——他们在老家,说是大地主,那是玩笑话了,但家里也是有几十亩地,平日里常年雇着帮工的,算是一村里日子最殷实的人家,因为及时南下,把土地都出脱了,到底是换了现银在手上,来买地也有个根基,不必从苦工做起攒钱,得以出手就是开厂,做起来了,就是立足了,原本的体面不但得以维持,而且手头还比从前更宽裕,日子要更好过得多。

  若是迟上一年呢?这样的小地主人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是很差的,一两年的歉收、灾变,就能让他们耗尽了储蓄,哪怕是晚一年南下,日子都可能是截然不同,这要是当年张罗不起买卖,一家人各寻差事,进厂做工,去店里帮忙什么的,人心一散,想要再铺开这个摊子那就很难了。因此,不要小看这早走一年,对于栓子家里来说,这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的区别。

  也是因此,在栓子家里,祖母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不论大伯、叔、四叔还是几个姑姑、姑父,都是极为信服。而栓子想要到景德镇发展,非得说服了祖母,让她点头不可,否则,家里不给出钱出力,他一个光身汉去了那里,想要站住脚跟谈何容易?就不说开厂开矿了,能找个不被本地人欺压的工作都难,非得和敏朝的老传统一样,夹着尾巴做人,设法和本地的大族结亲,找到了靠山,才能有点尊严,有资格谈点雄心。

  但偏偏,老祖母对于栓子的这个计划,却是异常的不看好——栓子本身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没几年跟着那边的汉子去了外地谋生,也没了音信,他是在祖母屋子里长起来的,老人家也是怜惜孤孙,一向最疼爱他,现在他要独自去景德镇发展,老人家很舍不得,直说要留他在身边给自己送终——比起去景德镇开厂,她是认为栓子应该尽快找一门亲事,让她在合眼之前能看到下一代,她才能放心呢。

  在今日之前,这是老人家一贯的说辞,也就是眼看着栓子当真是用了心的,并非一时兴起,甚至还带她到江左道这里走了一遭,让她看到了这几年江左这里民风的变化——早不是他们经过时的样子了,也是买化得厉害,她的话风一时才有些松动,认真地对栓子说道,“你想自己当门立户,这是你有心气儿,婆只有高兴的,但你要去景德镇开厂,我仍是觉得此事不中……依我说,你和方家那个小伙儿多学学,岂不是好?”

  “你不成亲,要去谈新式恋爱,我也不拦着你,那你就趁还没家累这几年,多读读书不好?我是想着,最好你也能进个什么专门学校去,别的不学,只把烧砖的事情闹明白了,有这手艺在,走遍天下也不愁立不起来,又何必现在去景德镇吃这个苦呢?你说咱们家凭什么在许县站住脚,凭什么过上如今这样的日子?还不就是因为咱们家的人会钻研,烧的砖比别家的好?栓,这才是我们家的根子!不在砖厂,在这个钻研的劲儿上!”

  这话说出来,栓子不吭声了,低头吃茶不语,老太太把自己杯子递过去,叫他也喝点甜的润口,她眼里满是慈爱:是个孝顺孙子,别看出手大方,自己连一杯茶也不知道泡,好东西全孝敬给她。小儿子大孙子,自古以来最贴心。

  “等你把这学问钻出来了,到时候,你要去哪里,婆不拦着你,也别担心钱不凑手——我这里都给你攒着呢——”

  “婆你bei说这话了!”

  栓子一下醒过神,忙摇了摇头,“你那点钱还攒什么?你都吃了花了,可甭留给我,留给我我也不要——”

  他粗暴地打断了祖母的话,又把话题兜了回来,“你这道理我也懂,俺们家能在许县开厂子,其实就是因为烧的砖比别家的耐用,配比方子比别家的好,这就占住了先机——”

  这话不假,栓子一家在买地站住跟脚,从小地主转变为小工厂主,其中的契机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砖窑技艺,以及钻研精神——他们家到许县不久,就敏锐地意识到了砖瓦市场的庞大,以及供给上的吃力:很简单的道理,买地的百姓日子比从前要富裕得多,不但能够吃饱穿暖,而且还能存下钱来,那么,用屁股想都知道,有钱了要做的是什么?肯定是修房子!

  原本住草棚泥房的,现在想住砖瓦房,开玻璃窗,原来能住砖瓦房的,现在想在城里买水泥房,哪怕人口的流动再剧烈,那也是一家里若干人流动,也总还有人是留下来的,这种修造房屋的原始欲.望,促生了对砖瓦几乎是无限的诉求,买地衙门自己的砖窑,以及许县本地的烧砖人家,已经完全无法弥合上这个缺口了(很多烧砖的匠人也被官窑吸纳进去了),这就给栓子一家人留下了一个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