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雾矢翊
他们没奢望傅闻宵能来村塾当先生,但请的先生居然连童生都不是,更不用说是秀才,心里自然是失望的。
在世人看来,当然是有功名的读书人的学问好,由他们来教自己的孩子也放心。
可像傅闻宵说的那样,村塾办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这些孩子去参加科举什么的,而是想让他们读书识字,要不然也不会让女童也一起入村塾。
若是将来哪家的孩子想走科举之路,那得自己去另外找先生。
村塾只算是给他们打个基础,不可能让他们能马上就去参加科举。
傅闻宵哪里没看到这些族老们的失望,面上的神色未变。
他知道郁离建村塾的目的,更多的是想让村里的孩子能读书识字,不管是男童女童,让他们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可不是为了教出什么秀才举人的。
说句冷心冷肺的话,这些人与她何干?村里又与她何干?
等傅闻宵离开时,村长亲自去送他。
村长低声道:“闻宵,你别在意,那些族老只是想让村里出更多的读书人,他们比较重视请来的先生……”
说这话的时候,他自己都觉得尴尬。
他哪能不知族老们的想法,等村塾建起来,进村塾的肯定会有不少族老们的子孙后代,他们自然希望自己家能出个读书人,将来考秀才、中举什么的,好振兴家族,对这村塾自然十分重视。
哪知道,村塾请来的先生,居然不是有功名的,只是识字的读书人罢了,落差太大,他们自然有些不得劲。
村长却觉得没什么。
就像傅闻宵说的那样,只是教那些孩子读书识字罢了,哪里需要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教?要请这样的读书人,花费可不少,就算郁离说后续还会给钱,可他也不想将她当冤大头,若是一直找她要钱支持村塾,这情份迟早要磨没。
做人可不能太短视。
村长还是希望村里和郁离、傅闻宵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将来傅闻宵飞黄腾达了,也不会忘记青石村。
傅闻宵淡淡地嗯一声,也和村长说心里话:“村长,这村塾其实是离娘想要办的,她是青石村的人,她心里有村子,想要青石村更好,她愿意出钱,这钱也是她辛苦赚的。”
村长啊一声,吃惊地看他,“这、这钱是离娘赚的?她一个人咋能赚这么多钱?”
难道离娘在县城杀猪,一年就能赚这么多钱?
村长真的以为这钱是傅家出的,毕竟傅家是出了名的有钱嘛。
傅闻宵嘴角弯起,“这是官府给她的赏银。”他含蓄地说,“这一年,离娘为官府办了不少事。”
村长惊得不行,当事情涉及到“官府”时,就连村长也不敢问什么。
他虽然不知道郁离一个姑娘家是怎么为官府办事,但傅闻宵不至于拿这事来骗他,如果是真的……
“闻宵,你放心。”村长保证道,“我一定会办好村塾,不会让离娘失望的。”
这会儿,村长倒是有些明白,为何郁离提出要让村里的男童女童都能入村塾读书,原来离娘这是怜惜村里的女娃们。
想想她没出嫁前,离娘在郁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他就明白了。
同时他也决定,回去敲打一下那些族老,让他们别太贪心。
既然这村塾是别人出钱办的,便不要在村塾的事情上指手划脚,实在不满,你可以自己出钱来办,绝对能办一个符合你心意的村塾,想请个举人来教村里孩子都没问题。
见到郁离时,村长郑重地向她保证:“离娘,你放心,等村塾建起来,我会盯着的。”
郁离有些莫名,不过村长的态度也是她乐见其成的。
“嗯,交给村长我很放心。”她说道,“等这边开工时,我有空会过来看看。”
虽然交给村长,但她也没想过撒手不管,前期她总要过来盯着,不能让人浪费她的钱,她给的每一笔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村长听罢,还以为她知道那些族老们的心思,有些不自在。
他笑道:“那自然好。”
这时,傅闻宵也说道:“村长,日后我若有空,偶尔也会回来给村里的孩子上课。”
村长惊喜不已,连声说好。
要是傅闻宵回来给村塾里的孩子上课,肯定没人不愿意,甚至巴不得赶紧将孩子送过来。
**
办完酒席后不久,青石村就热热闹闹地动工建房子。
正好这时农忙已经过去,村里的人都不那么忙,很多人自动过来帮忙。
郁金听说这事后,很大方地让人送一箩筐的杂粮饭团过来,给那些参加建房子的村人当早饭。
现在天气不算太冷,杂粮饭团送回去时,还带着热呼的气,大伙儿吃得很开心。
“这就是金娘她们卖的饭团啊?真好吃,居然还有肉呢。”
“也不知道是什么肉,吃着挺香的,不太像是猪肉。”
“管它是啥子肉,好吃就行啦。”
“……”
众人蹲坐在一起吃饭团,吃完饭团,热情高涨地去建房子。
只要想到村塾建起来后,他们的孩子会来这里读书识字,每天中午他们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饭,家里可以省很多粮食,他们就高兴,干起活来越发的卖力,希望村塾快点办起来。
当然,大伙儿心里最感激的还是郁离。
“听说这村塾是离娘出钱建的。”
“离娘?不是傅家出钱吗?”
“村长说是离娘自个出的,这钱还是她赚的,听说她在县城也赚了不少的钱哩。而且办村塾的主意也是离娘先提出来的,听说她心疼村里的女娃,想让女娃也去读书识字,而且女娃们只上半天,也不耽搁她们回家干活,家里活不多的话,她们想上一天也行。”
“那些女娃有啥好心疼的?反正长大后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过得好不好都是别人家的事。”
“嘿,你这话千万别在离娘面前说,她可不会高兴。”
“就是啊,想想离娘没嫁人前过的是什么日子,她心疼村里的女娃倒也能理解。”
…………
在村里人一边热火朝天地干活,一边聊天时,郁离和傅闻宵也来了。
村长陪着两人过来察看村民们建房子。
村里的人差不多都过来帮忙干活,男女老少都有,甚至有一些年纪大的,干不了体力活,就在附近捡石头,然后将石头堆在地上,准备铺一条石子路,下雨天的话,就不会弄湿孩子们的鞋子。
人多,房子建得也快。
郁离他们过来时,发现地基已经打好了。
村长笑呵呵地说:“大伙儿对村塾都很关心,以这速度,估计十天左右就能建好。”
这村塾的房子并不怎么讲究,主要以宽敞为主,建个两三间就行,是以不用费什么功夫,建起来很很快。
郁离和傅闻宵看了一遍,没在村里多待,又回县城。
主要是傅闻宵要去县城找先生。
其实也不必他去找,只要放出风声,说他想给青石村请个先生,并且愿意抽空指点对方的文章,多的是人过来,甚至还有秀才都来了。
傅闻宵没想给村塾找秀才,太过大材小用,第一个否决的就是秀才。
童生倒是可以。
很快就定下一个性格温和、耐心极佳的中年童生作为村塾的先生,并与他签了契约,以一年之期为主,等村塾建好后就让人去上任。
在傅闻宵和郁离又回村里查看村塾的建造时,傅闻宵告诉村长和族老们,村塾的先生已经找好,找的是一个童生。
族老们喜出望外,没想到居然是童生,他们还以为只是识字的读书人。
这年头读书人不少,只要识字的,都能自称一句读书人。
但童生大多都想考秀才,他们可不会去教村里的小孩子,给人当先生,以免摊上一堆麻烦事。
就像当年的郁老大,考了十几年考不中后,就将希望放在两个儿子身上,宁愿在县城的米铺当账房赚钱给两个儿子读书,也不想回村里办村塾教那些和他无关的孩子。
这也是村里人没想过要找郁老大当先生的原因。
就在村塾建得差不多,郁琴也出嫁了。
郁琴出嫁这日,郁离和傅闻宵正好回了青石村。
见到他们,有人问道:“离娘,你们咋回来啦?听说今儿是你们家琴娘出嫁的日子,你不去喝喜酒吗?”
郁离道:“我们待会要和村长他们商量村塾的午饭之事,没空过去。”
众人一听,哪里还顾及今天是不是郁琴出嫁,纷纷询问这午饭有什么。
这午饭可是关系到他们家孩子,众人都很关心。
郁离道:“等我和村长商量好,再让他告诉你们,不过你们放心,肯定会让孩子们吃饱的。”
要是没吃饱,怎么读书?
“好的好的。”村民们都很热情地说,“离娘你们赶紧去忙,我们就不打扰你了。”
等两人离开,村民们又一边建房子,一边闲聊起来。
聊的都是村塾的那顿免费的午饭,大家都知道这年头粮食金贵,其实对这顿午饭能吃得有多好并不抱希望,只要能让孩子们吃饱就行。
聊了会儿,他们又聊到郁琴出嫁的事。
“听说琴娘嫁的是县城的杨家,那杨家是做瓷器生意的,可有钱了。”
“怪不得郁婶子他们前些天就急哄哄的要去县城,说要参加孙女的婚礼,两人看着都很高兴呢。”
“要是我也高兴,以后德哥儿、礼哥儿继续科举就不用担心没钱,杨家肯定会帮他们出的,说不定他们像郁老大那样考个十几年都没问题。”
“咋没问题?杨家又不是冤大头,他们考个几年还好,要是像郁老大那样十几年考不上,还是放弃算了,专心找份营生赚钱养家,别总想着让人养。”
“就是就是,想想这些年,郁家为了供大房读书,离娘她们姐妹们过的是啥日子,想想就可怜。”
众人聊到这里,都想到郁家二房以前过的日子,郁老二夫妻像老黄牛一样,二房的四个闺女面黄饥瘦,饿得像难民。
这么一想,他们就觉得郁家大房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
郁离和傅闻宵回到县城时,都已经是下午。
他们在街上遇到刚送完货回来的郁金、郁银姐妹俩。
姐妹俩高兴地叫道:“大姐,姐夫!”
郁离看了看她们,说道:“累不累?我请你们去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