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久欢
这些菜大多都有苦味,一般是拿来焯水后凉拌着吃。
眼下天气越来越暖,这些菜已经老了,但山里的野菜品种却越来越多了。
除了江清月,大部分的人,就连几岁的孩子都能认出不少。
不光人吃的,还有喂鸡鸭和喂兔子的,都摸得一清二楚。
江清月认不全,便紧跟着吴氏和宋冬梅一块上山。
这两天,几人挖了不少的婆婆丁、野葱、马齿苋、马兰头和灰灰菜下来。
这些菜不但可以凉拌,而且还可以剁碎了做饺子馅和菜粥。
但是江清月还是最喜欢也能来做菜饼。
先把野菜洗净焯水,加上调料拌匀,然后擀上两张面饼,中间铺满野菜,面饼合上之后再用小火小油慢慢地煎熟。
野菜盒子
除了煎着吃,还能蒸着吃。
但相较之下,江清月还是最喜欢采野葱,因为野葱可以用来炒腊肉或者煎葱油饼子。
而且用油小火炸了以后还能做葱油拌面,那香味能传遍整个大院。
闻者无不流口水的,只不过做葱油太费油的,除了江清月全村没人敢这么做。
葱油拌面
在这山里待得久了,大家渐渐放大了胆子,采野菜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远。
这天,江清月等人还在一片新的山坡发现了不少蕨菜。
蕨菜的滋味宋冬梅最是清楚,之前每次炒蕨菜腊肉的时候,她都能多吃一碗饭。
所以采蕨菜这事她也是最积极的。
除了蕨菜,江清月还在附近发现了不少的艾草。
吴氏喜出望外,她平日有晒艾草给家里人泡脚的习惯,说是可以祛湿散寒。
而且晒干的艾草点燃还可以驱蚊虫,正适合眼下住在山里蚊虫多的时候。
有了艾草,这个夏天就不用担心了。
江清月见到艾草也很高兴,只不过她第一反应不是吴氏说的那些。
“娘,你吃过艾饺吗?”
第161章 清明粿
江清月见到艾草的第一反应其实是馋青团了。
可是眼下山里没有红豆或者蛋黄,做不了青团。
想想还是做艾饺更方便现实一点。
山里的艾草有两种,吴氏割的是大叶的艾草,不光叶子大,长得也高,适合用来做药用。
吃的话也行,但是味道会比较苦。
还有一种是矮些的小叶艾蒿,这种更鲜嫩,味道也没有那么苦,用来做艾饺最合适。
鲜嫩的艾草割回来之后直接洗干净焯水,切碎后挤出青色的汁水来磨好的米粉一起揉成团。
里面的馅料江清月用的是竹笋和咸菜,再配上猪肉沫一起搅拌均匀。
剩下的法子和寻常的饺子如出一辙。
只是艾饺一般在尺寸上要比寻常饺子大上一圈。
艾饺又叫清明粿
等艾饺蒸出来,不光吴氏没见过,家里其余几人也都没有吃过。
不仅如此,艾草一直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味道刺鼻,很难想象用这草包出来的饺子会是何等的味道。
但这一次宋冬梅没再质疑,而是选择第一个尝试。
一大口咬下去,表皮清香软糯,里面满满的馅料也让人直呼过瘾。
宋冬梅一口接着一口,两三口便吃完了一只。
不等她开口,吴氏已经笑道:“看来明天还要再去一趟,多采点艾草回来了。”
一语毕,其余几人都忍俊不禁。
这段时间,三人几乎天天上山采集野菜。
除了张素娘留在家里收拾做家务,其余几个男人也都没闲着。
第一轮春播结束后,三人便商量着开始给家里置办起家具。
木头和竹子是三个人一块上山弄下来的,好在这些东西山上都不缺,只要肯花力气就成。
弄下来之后还要锯成木板后晾干才能用。
眼下最着急的是七口人吃饭的饭桌和板凳。
还有厨房也缺桌子和面案,不然平时擀面条都不方便。
还有厨房里收纳碗筷和调料的橱柜也要有。
做完这些,四个屋子里的桌椅,还有几人装衣服要用的木箱也要安排起来。
这些都是大件,需要三个人合力才能做。
剩下的还有一些简单的,比如浴桶和竹席,这些也都要用的。
等到了夏天,山里怕是多雨,到时候要用的草鞋和蓑衣也要准备起来。
除了大件要一块做的,剩下的小东西都是宋春山一个人全包了。
腾出来的时间,宋砚和宋夏江还要带着众人上山打猎。
之前考虑到刚开春,动物们都才刚出来活动,有些还要开始新一轮的繁殖。
所以大家只要不缺肉吃,就很少会去打猎。
就算是打,也都比较克制。
眼下就要到了清明,必须要猎一些回来祭祀用了。
往年,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扫墓要用的东西。
猎户好手们还会带着大家一块进山打猎,猎的肉也都煮好带上一块去扫墓。
所以对众人来说,清明是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可惜今年不同,当初匆匆进山,甚至来不及准备酒菜去告诉祖先一声。
也不知道他们泉下有知,会不会知道大家都藏在了山里。
或者会不会因为看不到人,而在下面不得安生?
孩子们不懂这个节日的重要性,但是老人们这两天都明显地沉默,似乎正在发愁今年该怎么扫墓?
村长提议,“咱们还是在大院里摆上供桌,大家都凑一凑,有什么拿什么,就在这里给山下的祖宗们祭拜了。”
“眼下情况特殊,我相信祖宗们泉下有知,肯定也不会怪罪我们的。”
话音落,众人纷纷附和称是。
但是讲究多的老人们却依旧有些迟疑,这深山老林的,他们能找到来的路吗?
见不少人都在这事发愁,宋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找几个人再下去一趟就是的,到时候我们在山下给老祖宗们烧上纸,再给老祖宗们把进山的路给引一引,往后咱们在这山里祭拜也不用愁了。”
这主意好是好。
但是村长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下山实在是太危险了。
于是便把决定权交给了宋砚,看他如何说。
虽然上次宋砚没同意接替他的位置,但是打那以后村长大大小小的决定一般都会找他商量。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宋砚想了一瞬便开了口,“我和二哥,带着大虎小虎一块下山。”
他们四个是所有人当中身手最好的,当初进深山打猎也是出力最多的。
这上山下山的路也已经走了很多次了,也不差这一趟。
最主要的,听冬梅说娘这两天夜里一直睡不踏实。
虽然她什么也没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她也是在担心清明扫墓的事。
这趟下山,也是为了让娘心安。
见宋砚很是淡定,村长便也点头答应了。
接下来,大家便忙着猎野猪,准备把猪头煮了带下去。
除了猪头,众人凑的还有酒水、熏肉干、白馒头和大米饭。
江清月也把自家做的艾饺捡了一些让宋砚带上。
临出发前,吴氏终于没忍住拉着宋砚和宋夏江两兄弟叮嘱了起来。
“告诉你们爹一声,咱们在山里一切都好,让他在下面别担心。”
“还有,告诉他,老大媳妇有了。”
吴氏絮絮叨叨地念了一会,宋砚终于还是没沉住气。
“娘,爹他只是不见了,并不一定是不在了,说不定他还活得好好的呢。”
吴氏听后眼底闪过一丝光亮,很快又灭了下去。
“若真是这样,他怎么过了那么久还不来找我们?”
宋砚敛了敛眸,“或许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总之咱们还是要抱有一丝希望。”
“不过你放心,刚才你说的那些话我都会转告给爹的。”
见宋砚答应,吴氏安心地点了点头,“下山一定要注意安全,村子就别回去了,万一有流民和乱兵路过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