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 第186章

作者:白久欢 标签: 穿越重生

  不等宋家人开口,萧彻那孩子已经自己站了起来。

  恭恭敬敬地朝着宋砚和其余人鞠了一躬,“师父,若是能跟着你一块,我一定会好好读书识字,绝不会偷懒。”

  “师母,我吃得不多,还会帮着家里一块干活,你们就答应收下我吧!”

  “或者你们可以先试试,若是实在不行,把我丢给我舅舅便是了!”

  宋家人面面相觑,“舅舅?”

  萧彻伸手指向赵元明,“对啊,赵将军就是我舅舅!”

  “!!!”

  江清月震惊地看了一眼宋砚,却见他微微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或许是因为赵元明上辈子死得太早了,军营中竟无人知他是未来的国舅。

  赵元明见大家都震惊地看向自己,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什么,我主要是怕别人知道了说我靠着姐夫才走到今天,所以故意隐瞒了此事,你们可要替我保密!”

  吴王哈哈笑着附和,“元明说的没错,对外我从来没亮明过他的身份。”

  宋家人,“!!!”

  怪不得前面赵元明和两人这么熟稔,原来竟是一家人。

  宋砚稍作一顿便开了口,“回禀殿下,宋某只是一介秀才,才高八斗实在是不敢当,只是侥幸多读了几年书罢了。”

  “若是殿下不嫌弃,便让少主留在此处温习功课,宋某定会倾囊相授。”

  宋大川也当即开了口,“我们宋家定会竭尽全力照顾好少主的饮食起居,只是如今家中清简,只怕会怠慢了少主。”

  吴王见大家都答应了,便高兴地大手一挥,“彻儿从小什么苦都吃过,放心吧,你们不必刻意照顾他!有口热饭菜就不错了!”

  见父子二人的确是不拘小节之人,宋家上下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宋冬梅也高兴地在桌下搓了搓手,小声朝着身旁的赵元明问了句,“赵将军是不是就留在江都府守城不走了?”

  赵元明笑着点了点头,还没开口便被对面的吴王敏锐捕捉到两人的小动作,并出声打趣道——

  “这趟过来,元明的变化是最大的,若是他姐知道他终于肯剃掉这一脸络腮胡,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我刚带兵冲进来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还以为江都府换了个将军!”

  “我本以为元明这次定会主动要求跟我一同南下的,没想到竟主动要求留下来守城。”

  赵元明被打趣得手足无措,脸上也难得微微泛起红晕。

  “殿下,如今北方形势不明,与其跟着你去南下,不如留在江都府,帮你守好这一道防线。”

  吴王赞赏地点了点头,“元明说得也有道理,江都府的位置不可小觑,有你们在,我便可放心带军南下!”

  赵元明听罢暗暗松了口气。

  便趁着饭间,将自己打算如何重建江都府,如何安置房屋百姓,如何让战士们养伤等等一系列动作大致说了一下。

  生怕吴王会反悔坚持要带他南下似的。

  其实眼下南方只是些不成气候、溃不成军的残兵败将。

  与其费劲心思去扫荡,他宁愿留在江都府,毕竟他之前答应过,所有拆掉的一砖一瓦,他都会亲自守着重新替百姓们盖好。

  见赵元明表了心志,吴王当即满意地点了点头。

  突然话锋一转,又扭头看向了宋砚,“不知道宋公子有何高见?”

  宋砚稍作一顿,随即回答,“眼下江都府得以安定,平定南方也指日可待,是时候安置流民,开通水路恢复通商,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安稳日子。”

  吴王一脸赞赏地点了点头,“这次我南下清除乱兵余孽只是其次,主要也是想安抚民心、恢复通商,此事的确刻不容缓。”

  话毕,吴王一扭头,忽然又把话头抛给了江清月。

  “听闻宋娘子一向聪慧,实乃女中豪杰,不知宋娘子可有何高见?”

  江清月忽地怔住,心想这顿饭吃得可太不容易了。

  又是托付又是拜师的,没想到这会竟又变成了现场考核?

  她一介妇人也免不掉?

  好在江清月肚子里还算是有些墨水的。

  当即便放下筷子,笑盈盈地开了口,“回禀殿下,民妇不懂什么安邦治国的道理,只是觉得眼下就快到芒种了,城外的地也荒了一年多,若是再不抓紧时间耕地播种,只怕今年秋收难有着落。”

  “若是现在能抓紧时间耕种,老百姓便不用东奔西走去逃荒,也能踏踏实实守着田地过活了。”

  吴王虽一心爱民,但毕竟从小养尊处优,对种地之事所知有限。

  所以之前看到江清月那满院子的菜,也只觉新奇,并分辨不出和寻常蔬菜有何不同。

  虽知种地是紧要的事,但却远远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或许是摆在他面前的大事太多了,竟一时疏忽了节气,差点错过了最后的耕种时节。

  眼下听江清月一番话,忽然如梦初醒。

  民以食为天。

  乱世之中,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又怎会有余力关心家国大业?

  他们真正在乎的,根本就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谁的兵马更多,而是谁能让他们有田可种,有饭可食…

  

第249章 分地复耕

  江清月的话说完,吴王也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之时,他突然抬起头,面露赞赏地朝着江清月道:“宋娘子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今日受教,着实佩服!”

  “只是——眼下已近端午,我记得往年这时候也该插秧了,现在种稻可还来得及?”

  江清月点了点头,“是晚了些,不过并非完全来不及,只要打理得当,秋收应该不成问题。”

  说罢,江清月便主动把之前宋砚在村里推行二茬稻的法子给说了出来。

  二茬稻晚了一个多月尚且还能收获不少,现在若是立即着手开始播种秧苗,在秧苗生长的同时开始开荒整地。

  待稻田彻底整好之后,秧苗差不多也可以插了。

  听到江清月这么说,种了半辈子地的宋大川也忍不住开了腔,“殿下,我儿媳说的没错,现在还来得及!不光能种水稻,还能种豆子,豆子对地要求不高,而且还能养地!”

  吴王听后眼底越来越亮,没想到宋家人打仗是把好手,种起地来也个个是把好手。

  于是便当即拍了板,“好!我等下便让人快马去安排稻种和豆种过来!”

  “元明,你明日便开始着手带领大家开荒整地、准备春播!只是种地的事你懂得也不多,事事都要问过宋家才好。”

  说罢,又将目光转向了宋大川和宋砚,以及江清月的身上。

  “大川兄,我即刻就要南下,江都府百姓的口粮我就仰仗你们一家人了,还望你们多费心!”

  宋家人齐齐点了点头,表示会竭尽全力。

  江清月和宋砚相视一眼,打算趁着这个时机先把山里的红薯给移出来试种。

  其实,早就在援军到来的当天晚上,两人便商量好了。

  一下子贸然拿出那么多作物,对眼下还不算太平的社会来说并不妥当。

  而且玉米土豆之类的播种也已经晚了。

  思来想去,只有还未扦插的红薯是最合适的,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最适合眼下来不及细细耕作的荒地。

  于是,宋砚便当把要在城外试种红薯的提议当众说了出来。

  至于红薯是怎么得来的,他们在山里又是如何试种的,也都按照之前的口径告知。

  吴王从小博览群书,还从未听过有红薯这种粮食,而且产量竟然如此惊人?

  便激动地让几人拿来看。

  宋冬梅拔腿跑回厨房,随后拿了两颗红薯再次跑到了前院。

  吴王看着比自己拳头还大的红薯,当即便傻了眼,忙细细问清这红薯如何种、如何食用。

  得知这红薯可作主粮和菜,且上次吃的韭菜盒子里的粉条便是这红薯做的时。

  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天佑吾民!!!宋公子和宋娘子实乃吾福星!”

  细细商定好分地事宜后,吴王便匆匆挥师南下。

  待人走后,赵元明又带人送了两箱的银锭过来,说是吴王临走前交代的,给萧彻那孩子留下来的束脩和日用花销。

  并嘱咐一定要宋娘子收下。

  这是早已看清楚,江清月虽是最小的儿媳,却是家中主心骨,实实在在的当家人。

  江清月原本以为那些野物便是束脩了,没想到还会有这么一大出惊喜等着。

  但是人已经走了,赵元明又执意说是将令难违,便只好照单全收。

  只是家中突然多了一个人后,大家明显拘束了不少。

  尤其是吴氏,惶恐得就连手都不知道该怎么摆放好了。

  毕竟这孩子虽年纪小,但身份毕竟摆在那里,生怕一个怠慢便会给家里招来麻烦。

  趁着赵元明带萧彻出去取行李的功夫,一家人当即便围坐在一起开会商议该如何带这个孩子。

  见大家都很紧张,宋砚便出声安抚,“家中所有一切事务照旧,平日里该如何,现在还如何,不必刻意。”

  吴氏不以为然,“只怕不合规矩?”

  江清月知道宋砚上辈子和萧彻的交集颇深,也相信他对这孩子的判断。

  既然他说没事,那就没事。

  于是便也站到了宋砚的一边,“娘,我觉得阿砚说得有道理,咱们还是按照老样子,该怎么来就怎么来,总不能因为帮别人照顾个孩子,弄得大家都吃不好睡不好,与其这样,当初还不如不答应。”

  吴氏吓得连忙往外看了一眼,小声提醒,“这话可不能乱说,尤其是当着少主的面。”

  说罢,又叹了口气,“不过你们说得也有道理,我看吴王也是明事理的人,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该怎么就怎么,只是对那孩子的衣食起居多上心些,别怠慢了就行。”

  此话一出,其余几人纷纷点头答应。

  “娘,那这孩子住哪?让他一个人住前院是不是不太安全?要不然让他跟二哥一块住?”

  宋夏江一听当即便摆手不肯,“千万别,我还想夜里好好睡个觉呢,要是让我带他一块去,你还想不想我睡了?”

  宋冬梅抿唇低笑起来。

上一篇:我,爆款制造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