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兰花炒蛋
再说皇后,闹到现在这个地步,她在皇上面前早已没有说话的份;容嫔那个身份,更是不用提。
令贵妃的手不自觉地放在肚子上,她现在还怀着身孕,皇上就算疑心她,也不会把她怎么样,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她为了皇帝生了那么多孩子,她在皇上的心里地位总不会太低。
令贵妃有这个自信,她不怕对峙。
果然如她所料,皇帝道:“不用了。”
令贵妃满心依赖,说道:“多谢您相信我。”
弘历笑了下,“朕心里有数。”
令贵妃心里一惊,有数,有什么数?
然而皇帝却不在说什么了,“来人,送令贵妃回去。”
令贵妃略有些不安回了自己的屋子,在心里把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梳理了一遍,皇后落到现在的地步是她咎由自取,与自己无关,她也没有什么把柄让人抓。
皇后倒台,后宫格局又要变化,舒妃是个空架子,她不可能当皇贵妃;再就是陆薇,她的身份应该也不可能当皇贵妃。
令贵妃轻轻舒了一口气,这后宫终于来迎来了她的时代。
第216章 皇后那拉氏因擅自断发……
皇后那拉氏因擅自断发彻底惹怒皇帝,因而被即刻遣送回宫圈禁,同时伴随而至的是皇后的宝册被收缴。等于说那拉氏除了剩下一个皇后的名头,皇后所代表的实际权力全部被剥夺。
皇帝废后看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先皇后富察氏去世后,继后那拉氏接任,如今那拉氏也不成了,那么下一个皇后人选是谁?
从家世、资历、子嗣三方面来说,皇帝偌大一个后宫,竟然还真选不出三者俱全的嫔妃,令贵妃与舒妃只能说勉勉强强。
但皇帝已经不年轻了,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从宫外选出一个家世好的年轻姑娘进宫当皇后。
因此,未来的皇后,或者说是后宫领头人极大可能就是令贵妃或者舒妃了。舒妃家世虽然可以,但没有子嗣又是硬伤,综合考虑下来,令贵妃希望确实是最大的。
她虽然祖上是汉人,但她的祖先们在清军入关前就已经成了旗人,她的身份也不是不行。
所以纠结点在圣意上,端看皇帝是否中意她。
这么多年令贵妃在宫里的口碑很好,行为处事很有先皇后的遗风,一直都有圣宠,而且还生了那么多孩子,怎么看都是她的希望最大。
随着皇后被提前送回京城,至少在行宫里,令贵妃的地位隐形地有所提高,除了她提携的瑞贵人,一向与她关系不错的容嫔之外,像宁常在,已经开始在令贵妃身边奉承讨好。
舒妃这边不动如山,没有任何动静传出来,依旧如往常一般。
陆薇与颖妃算是一边的,陆薇当然不会去奉承令贵妃,颖妃却也没有动。
她进宫这些年里,一直都算是中间派,只是在一众嫔妃们,跟陆薇关系更好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不年轻了,她现在是妃位,往上升不大可能,也不用考虑生孩子的事,谁当皇后对她来说都没太大区别,她无所谓,乐得看戏。
至于陆薇
,她毕竟开了历史天眼,别的不说,就乾隆那么高寿,他的几位皇后难得有赢家,如果顺利当上太后算是赢家的话。所以,她更加是无所谓的心态。
南巡的队伍中没有皇后,一切依然紧紧有条,皇帝暂时也没有任命哪一位嫔妃总理皇后的宫权,南巡仍在按计划当中。
杭州之后就是返程,返程是另外一条路线,第一站是南京。
第一次南巡后,因皇帝喜欢栖霞山,之后就在栖霞山修建行宫,如今行宫早已修好,这次队伍直接入驻栖霞山行宫。
皇后断发事情似乎并没有影响皇帝游玩的兴致,人家该咋咋地,面上那是一点都不看不出的来,到了南京之后,除了游玩,还必须得给明太、祖扫个墓,这是他爷爷时留下的旧例。
六朝古都的南京,虽然在江南园林的建设上不如苏杭,但文化底蕴是非常好,可以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陆薇最喜欢的肯定是雨花台啦,在雨花台看落日很美呀,而且她又捡了很多漂亮的石头。
等晚上回去后,献宝一样拿出来跟太后一起赏玩。
欣赏雨花石需要有一颗想象与艺术并存的头脑,陆薇一一比划给太后看。
太后非常给面子,笑道:“还真别说,这些石头子搁在放在清水的玻璃碗中确实好看,五彩斑斓的。”
其实吧,她几乎在宫廷生活了一辈子,审美就是那种精致至极的宫廷式审美,于是对于这种原生态的石头子便只好称赞它的颜色漂亮了。
倒是皇帝晚间过来请安时,见陆薇与太后在灯下看石头,他自己凑过去点评了几句,说这一块石头像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那一块石头像湖面旭日东升……
这皇帝虽然自己的艺术水平不高,但艺术鉴赏水平却是一等一的高,两人兴致勃勃在一堆石头里挑出来了最好看的三块,陆薇就道:“老佛爷看看这三块是不是最好看的?”
一旁的彩霞笑道:“老佛爷早就回卧房了。”
既然老佛爷已经休息了,陆薇与皇帝就不再打扰。
农历四月初的南京不算冷了,但晚上还有些凉,两人都没有坐轿子,穿上披风,在凉意中慢慢地散步。
天已经完全黑了,繁星布满夜空,耳边是鸟雀声,空气很凉很湿润,也很清新,陆薇真得很喜欢这种感觉。
皇帝突然出声了,“这些日子多亏了你能陪着太后,朕看太后的心情一直很不错。”
他是个极度要面子的人,即使表面上装得更没事人一样,但皇后断发的事情肯定对他有影响了。
皇后这个身份毕竟与普通嫔妃不同,于夫妻关系上,它代表着妻子这个身份上;于国家来说,皇后则是天下女子的表率。
弘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在那拉氏身上折了一半,更令人生气的事,百年之后后的评论此事时,他会因那拉氏留下污点,世人反而会同情那拉氏。
这是其一,其二则是他一直以为他对那拉氏以及其家族恩宠优渥,然而那拉氏非但不知道感恩,她的内心甚至是深恨他的。
她恨他什么?
恨他没有立十二阿哥为储君吗?
那么是不是他立了十二阿哥为太子之后,她又开始恨他活得太久,不肯早早地给十二阿哥腾位置?
皇后断发事件带来的后果就是弘历对他的后宫嫔妃们失去了信任,她们表面上恭敬他讨好他,内心实际上在想什么?
现在他看嫔妃,都是以一种审视的目光在看,原来觉得处处都好的嫔妃在他眼里就有了不是。
令贵妃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女人陪伴他这么多年,为他生儿育女,而且她又是先皇后提拔的人,在一众嫔妃们,弘历很是看重她。
可是他现在也看到了她的种种心机。
后宫女子有心计不是问题,甚至有时候这是一种令人欣赏的聪明,但令贵妃的下一步心机会向谁使?她的前面已经没有皇后再压制她了。
那拉氏之后,后宫确实需要一个领头人,但弘历此刻是一个排除令贵妃,她现在的位置已经足够,不必再想更多。
他再看看陆薇,这个女子就像班婕妤一样聪明,但这么多年下来,她对太后确实是真心实意的。
当然皇帝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陆薇待太后比待他更亲密。
这也是应该的,因为太后待陆薇堪比亲生女儿,她当然要以同等回报太后,而她也确实做到了,她从来没让太后失望过。
他欣赏这样始终如一的女子,那种满心满眼都是他的妃子,内心在想什么,依然不得而知,可能私下里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
他再一次郑重道:“皇后断发,违背国俗,不可能再继续履行皇后之责,等回宫后,朕就封你当皇贵妃。”
陆薇平静道:“谨遵皇上之命。”
弘历笑了笑,问她:“为什么不高兴?”
陆薇道:“我想您与皇后走到这一步不算是喜事吧?”
帝后反目,夫妻成仇,不得已要立一个皇贵妃,对陆薇来说是升官了,但皇帝来说,家庭不和谐啊。
弘历摸摸她的鬓发,“朕是高兴的。”
那陆薇还是没那么高兴,现在这个关头肯定要把事情说清楚才行,于是她问皇帝:“您日后还会不会再立一位皇后?”
第217章 皇贵妃就相当于副后,……
皇贵妃就相当于副后,万一皇帝后面想着立谁谁为皇后,而这个人不是陆薇,那她的处境就尴尬了。
她从来没有强求皇贵妃这个位置,是皇帝要塞给她的,那么当然要为她负责。
显然皇帝并没有想到这个后续问题,他目前只是想找一个心中认为合适的人选取代那拉氏,至于后续,他还没来得及想。
于是在陆薇提出这个问题后,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道:“这个问题朕暂时没法给你答案,朕要考虑。”
陆薇立刻就问道:“考虑什么?”
弘历看着她,没有回答,反而道:“朕从来不知道你是这么咄咄逼人的人。”
这会儿陆薇都有点同情那拉氏,她这会儿还没有当上皇贵妃呢,皇帝就开始……
但为了避免日后的矛盾,丑话肯定要说在前头,不然还不如不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皇贵妃。
陆薇便道:“我知道您抬举我,我不是不识好歹,只是我怕日后辜负皇上您,所以有些话要提前说清楚,后面才不会产生矛盾。”
弘历点点头,“你说得有道理,只是朕一时之间也不确定未来会不会再立皇后。”
饶是陆薇开了穿越天眼,可是在现在这个后宫,她都快当皇贵妃了,未来乾隆再立一个皇后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陆薇想了想,道:“那您就考虑清楚了,再决定立不立皇贵妃,不然宫里皇后与皇贵妃并存,不利于后宫和谐。”
弘历再次点点头,“你说得对。”
确实是他太急了,那拉氏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处置完,至少也要等后宫后再说,不急在这一时。
陆薇用一种开玩笑般的语气问道:“如果您真的要立皇后,会不会考虑我?”
弘历眼神变得深沉,“你想当皇后?”
他这是废话,很少有嫔妃不想当皇后吧。
陆薇故作轻松地笑道:“不可以吗?”
她混后宫,前两任领导一个是先皇后,另一个就是继后那拉氏。先皇后待己严格,御下宽容,在她手下混最适合躺平了,基本上不会担心受到无妄之灾;继后当领导的时期,大家其实不太好混的,她与富察皇后恰恰相反,待己宽容,御下严格,她看你不顺眼,哪怕你这个人与她毫无利益纠纷,她也可能会给你穿小鞋。
比如说,陆薇在后宫都跟着太后混了,以前先皇后对她的态度是拉拢,继后就纯粹是打压。
现在这两任领导都成为过去式了,对于可能会有的第三任领导,与其指望她是
个好性子,陆薇想想还不如自己当领导算了。
她为什么不可以当皇后?
不要说她是汉人啥的,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大融合是抵抗不了的自然规律,就这些号称正宗的满洲八旗子弟们把自家族谱拿出来往上数数,哪家没有祖先是汉人啊,汉人的身份根本不算什么,皇帝现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只看他愿不愿意给她封皇后。
汉人有千千万万,说不定她当了皇后,说不定更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呢,别搞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和谐。
他要是愿意封,那挺好的,不愿意封,陆薇也没啥损失,她现在过什么日子,以后就还这么过,这第三任皇后总不至于比继后还要难以相处吧。
上一篇:团宠学霸小姑姑躺赢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