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妃捡漏攻略 第61章

作者:西兰花炒蛋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种田文 爽文 穿越重生

  既然是联姻,大清的公主下嫁蒙古,蒙古的女子自然也要嫁给皇帝。

  昭乌达盟敖汉旗郡王与各部的王公贝勒们正为商讨此事聚合在一起。

  这些王公贝勒们在本部选了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预备明日在万寿节上为皇帝献舞。

  同属于昭乌达盟八部之一的巴林部郡王笑道:“献舞的人太多,到时候皇上该看哪个呢?倒不如选出最美的一个姑娘,让她独自献舞即可。”

  大家伙儿众说纷纭。

  巴林部郡王又道:“清廷入关久矣,宫里说的都是汉人们的话,咱们进献的女子不会讲汉话可是不成的。我部里有个叫纳亲的参领,曾在京中任职,他的女儿出落得比咱们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还要漂亮,且自小熟读汉人的典籍,精通汉语,没有人比她更合适作为献舞的人选了。”

第69章 蒙古诸部最后商议确定了……

  蒙古诸部最后商议确定了巴林部的女子来为皇帝献舞。

  巴林氏的父亲纳亲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女儿,喜气洋洋道:“再想不到我们家竟然能出一个娘娘了!”

  巴林氏却远不如父亲那么乐观,“额祈葛,皇上他有那么多的嫔妃,不见得会看得上女儿!”

  巴林氏的母亲则乐呵呵道:“我女儿是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你放心,皇上一定会喜欢你的。”

  他们的家世在蒙古不显赫,巴林氏如果在蒙古嫁人的话,只能嫁给普通的人家;想要高嫁给蒙古的郡王贝勒很难,如此,不如进宫嫁给大清的皇帝当娘娘。

  巴林氏的母亲这几日陪着巴林部的王妃福晋们参加过皇后的赐宴,见过皇帝嫔妃们的各种讲究,羡慕的不得了,恨不得立刻久送女儿进宫享福。

  巴林氏闷闷道:“京城里有最漂亮的牡丹、芍药,格桑花再好看,那也只是草原上的小野花,贵人们又怎么会放在眼里!”

  此一时彼一时,蒙古嫔妃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皇帝肯嫁公主抚蒙已经足够,她是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送她进宫。

  宫里能骑马吗?宫里有世上最好吃的手抓羊肉吗?宫里能吹到草原上最自在的风吗?

  原本她以为是一大群蒙古女子给皇帝献舞,那么多人在,皇帝一定不会看上她,她只是来走个过场而已,谁知,听父亲的意思,蒙古诸部已经打定了主意送她去服侍皇帝。

  巴林氏心里很难受,不管母亲怎么劝,只是低头不语。

  女儿的思想工作到现在还没做通,纳亲心里很着急,不得不下了重药。

  “你若是不嫁给大清皇帝,就嫁给昭乌达盟长敖汉旗郡王做侧妃吧。”

  敖汉旗郡王垂木丕勒是一个典型的中年蒙古汉子,光侧妃就有好几个,论外貌,论气度,论富贵权势,那肯定比不上大清皇帝。

  这下子巴林氏再也没得选了!

  纳亲严肃道:“你不知道咱们蒙古多少的公主郡主们都想嫁给皇帝,但她们都没有你长得漂亮,也不会说汉话,所以她们没这个机会。皇帝喜欢你也好,皇帝不喜欢你

  也罢,但他明天一定会把你收下,我们蒙古诸部齐聚一堂为他贺寿,他绝对不会下蒙古部的面子。”

  当然,他心里最隐蔽的想法没有告诉女儿。女儿进宫为妃,对他自己百利而无一害,有这层姻亲关系在,他日后的仕途会走得更顺一些。

  早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就存了这种想法,所以才会找了汉人的夫子教导女儿读汉籍学汉字说汉话。

  见女儿依旧不说话,纳亲提高声音,厉声道:“你听到没有?”

  巴林氏浑身一颤:“听到了!”

  先给大棒,接着再给一颗甜枣,纳亲脸上的严厉之色褪去,又换上一副慈父的面孔。

  “咱们蒙古诸部对皇帝忠心耿耿,圣祖康熙爷时,最看重蒙古,他的慧妃、宣妃都出自蒙古科尔沁部,圣祖更是下嫁了六个公主给蒙古。当今圣上仁慈宽厚,有圣祖遗风,对我们蒙古同样看重,你进宫后,皇上必不会亏待你的,这对你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巴林氏的母亲自傲道:“女儿,你背后可是站着昭乌达盟八部十一旗,等进了宫,就算不能一下子封妃,至少也能封一个嫔位。”

  父母联合劝说,终于巴林氏终于心服口服,道:“女儿明日一定会在万寿宴上好好会皇上表演。”

  ……

  翌日就是皇帝的万寿节,因出巡在外,皇帝诏令一切从简。

  但皇帝过生日,即使再从简,在陆薇看来场面也很大啊。

  在皇帝入驻前,此地原来只是敖汉旗一个陀海(靠河湾或湖)村子,短短两日内,蒙古包林立,披红挂绿,张灯结彩,音乐锣鼓之声齐发,犹如现代的盛大庙会……

  这种正式的场合,帝后二人一左一右侍奉太后上坐,嫔妃们分两侧入座,这一块区域坐的人算是皇帝以及他的家属。稍远的下方则坐着皇帝的近臣,以及蒙古的王贵贝勒和他们的王妃福晋们。

  场面虽不如在京城时高大上,但是在草原上举行,天地辽阔,另有一番滋味。

  蒙古部淳朴而热情,他们向皇帝献上了“九龙盒”,即九九八十一盒食物。

  陆薇与令嫔挨着坐在一起,两人时不时轻声交流,她觉得的蒙古诸部的创意还不错。

  九在古代代表至阳,是数字中大的数,有最多,无穷尽的意思,很适合给皇帝祝寿。

  就是不知道这九龙盒里的食物都是些什么,九九八十一,种类怪多的。

  然而盒子揭开后,陆薇才知道自己又一次太年轻太单纯了!

  人家九十一个食物盒子,平分为三份,每份二十七盒,也就是说只用准备二十七种食物,再把它原样打包三份就可以凑够八十一盒了。

  至于这二十七种食物则以名字吉祥的福寿糕饼、水果、蜜饯、熏肉为主。

  确实是礼轻情意重啊。

  但话说回来,关外不如关内物产丰饶,人家能这样准备寿礼,确实也是用了心思的,心意更重要。

  皇帝高兴地笑纳了,同时亦有赏赐给予各部首领。

  政治性的礼仪往来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嫔妃们给皇帝献贺礼。

  第一位自然是富察皇后。

  太监用托盘将她的礼物呈到皇帝面前,让众人大跌眼镜,原来是一个湛蓝色火镰荷包,绣着常见的莲花纹,连金线银珠都没用上。

  总之,这就是一个外表极其普通的荷包。

  然而皇帝拿在手里,仔细打量,然后又与太后同看,太后没看出什么不同来,但这种场合,她肯定要展示天家的婆慈媳孝,于是随口夸了几句,“皇后的绣技越发精湛了!”

  皇帝却笑道:“皇额娘有所不知,您看着火镰荷包用的是鹿尾谲毛缝边。咱们满洲人尚未入关前,金线难得,火镰荷包就是用这种线啊。虽然咱们入关了,但满洲旧俗不可忘,更重要的是要记得先人艰辛与节俭。皇后有心,朕很喜欢这个火镰荷包。”

  说完他就解下了随身佩戴的荷包,转而系上了皇后所制的荷包。

  众嫔妃再一次对皇后服气了。

  瞧瞧,同样是为了讨好皇帝而提倡满洲旧俗,富察皇后的手段是多么的高端,而且还不得罪其他嫔妃们。

  娴贵妃弄出什么穿满洲的传统布袍子,耳朵上挂三对耳环,形式主义搞得溜溜的,她自己是爽了,连累着其他嫔妃们跟她一样,连穿衣戴耳环的自由都没有了。

  大家的目光不由自主在娴贵妃身上转过,就见这位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无表情地盯着那个荷包,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第二位献礼的人就是她了。

  有皇后珠玉在前,娴贵妃的画很不错,但现在这个场合,皇上眼下也没有时间与心思去慢慢欣赏,再者他的三希堂藏了多少名画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等。

  娴贵妃对他的一片真心只能留待以后再慢慢欣赏。

  他很官方的夸了娴贵妃几句,就让人把画收起来了。

  要是在宫里,嫔妃们献礼表演歌舞才艺那是没问题的,但眼下蒙古王公们都在,大家都矜持身份,故而大部分送的都是书画和针线活儿。

  嘉妃给皇帝制做了一双用于骑马打猎时穿得皮靴;舒嫔才学好,亲自写了一首祝寿诗。

  纯贵妃、愉妃、婉嫔不在场,舒嫔之后就轮到陆薇。

  太监呈上她的贺礼——一把产自苏州的棕竹骨泥金折扇,算是她老家的特产了吧。

  苏州折扇,历来是扇中精品,是文人心中的怀袖雅物。

  扇子绝对是好扇子,但不是陆薇亲手所制,她也没那个本事啊。但扇子上的字却是她亲手写的。

  嘴里说的话与手里写的字同样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清宫时日多,陆薇闲来也会练字,她不搞那些花样儿,只练颜体字,几年练下来,写出来的字勉强够看。

  比较羞耻的是她在折扇上抄写了弘历以前所做《盛京赋》的一段比较文采比较精彩的句子。

  不是她不肯抄写完整版,《盛京赋》太长太长了,十八把折扇都写不完,只能择一段了。

  乾小四的诗写得不咋地,陆薇实在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

  《盛京赋》算是他很不错的作品了,法国大文学家伏尔泰就是因为这篇赋入了坑,彻底成了乾小四的小迷弟。

  就凑合凑合送上去吧,陆薇觉得她没敷衍,真的用心了。

  折扇是她托内务府的人采买的,花了好多银子,《盛京赋》也是她认认真真抄的。

  泥金折扇呈上去,皇帝刚拿到手里,太后就先开始夸了,“这是庆嫔送的贺礼?真不错,皇上你看,扇子骨是用竹子做所制,多清雅呀。宫里的扇子倒是不少,可大多是檀木象牙做制扇子骨,贵重是贵重了,但也太俗气了些。折扇这种风雅物,原该用竹子做的,庆嫔有心了!”

第70章 二更

  太后对其他嫔妃的贺礼最多简单地夸一句,轮到陆薇时就大夸特夸。

  纯贵妃没过来,嘉妃找不到人说话,只能凑到娴贵妃耳边,轻声说:“这扇子再好,那也不是她庆嫔亲手制作的呀,那是人家苏州人会造扇子,太后娘娘可真会夸人。”

  娴贵妃费劲心思准备了礼物,但风头全被盖过去,这会儿心里正不自在呢,听嘉妃蛐蛐,不咸不淡道:“太后娘娘喜欢就行,你忒多话了。”

  嘉妃眼珠子都瞪大了!

  以前她与娴贵妃俱是妃位,地位相同,她还有儿子傍身,平日里在娴贵妃面前趾高气昂,自觉高她一头,这次被她奚落,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

  果然,当了贵妃的人就不同了呀,架子都摆起来了,但嘉妃素来言语伶俐,在嘴炮上就从来没输过。

  她脑子转得飞快,灵机一动,很快就想到了关键之处。

  同样是在太后面前应承的人,太后恨不得把庆嫔送的扇子夸到天上去,对于

  娴贵妃送的画,可没见这多夸,娴贵妃这会儿只怕心里更难受不行呢。

  想通了这一节,嘉妃心里顿时舒服多了,她笑眯眯地对娴贵妃说:“贵妃娘娘想开些,谁让庆嫔确实会讨人喜欢呢!”

  娴贵妃冷冷道:“我不懂你在说什么。”

  嘉妃笑道:“姐姐嘴上不懂没关系,心里懂就行了。”

  这一刻娴贵妃恨不得掐死嘉妃。

  陆薇已经看到她俩在蛐蛐了,但她没觉得不好意思,心里实在是高兴的。

  就是那种不管你好不好,但有人是在偏爱你,这种被偏爱的感觉非常好!

  等皇帝展开折扇,太后看到上面的字了,就更有理由夸她了。

  “瞧这一笔颜体字写得多端正啊,而且写的还是皇上的《盛京赋》,实在太有心了!”

  太后该夸得都夸完了,皇帝都没词说了,不过陆薇送的这把泥金折扇还算得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