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梅姨娘的感激绝非作伪。
姜韶华微微一笑:“我早和姨娘说过,颖弟姓卢,也是我的弟弟。我这做姐姐的,为他操心理所应当。”
“我和李夫子说过,让他一并教导若华妹妹读书。姨娘对若华妹妹的要求也得高一些。不要让她荒废了大好时光。”
梅姨娘连连应下。
陈卓看在眼里,和冯文铭对视一眼,心中各自唏嘘感慨。
郡主掌控人心的手段愈发娴熟了。
之前在叶县逼着卢郡马为周英杀父正名,确实霸道。转头又对卢颖卢若华施恩,表现出长姐的心胸气魄。便是有人背地里嚼嚼舌头,也无碍大局。
当日晚上,王府里设了接风宴。
姜韶华和陈冯两位长史一席,卢郡马宋渊孙太医也在这一席。
杨政沈木闻安陈舍人马舍人崔渡坐了次席。
别人也就罢了,杨政看着陈瑾瑜那张俏丽活泼的脸孔,委实不自在。郡主身份尊贵,坐在众男子上首也就罢了。陈瑾瑜以舍人的身份,和一堆男子挤在一起,就不觉得别扭吗?
“杨审理怎么不吃,一直看我?”陈瑾瑜在王府长大,对杨政熟得很,一看杨政那带点嫌弃的神情,心里的火苗就涌上来了:“莫非杨审理不乐意和我这个黄毛丫头同坐一席?”
杨政哪敢承认。陈长史就坐在一旁,更别说,耳力灵敏的郡主已经瞥过来了……
“陈舍人说笑了。”杨政干干一笑:“你我同在王府做属官,是同僚,本就该同坐一处。”
陈瑾瑜慢条斯理地哦了一声:“我还以为,杨审理嫌我是个女子,不愿和我同席。原来我误会杨审理了。”
杨政呵呵笑道:“陈舍人聪慧能干,是郡主的左膀右臂。以后还要请陈舍人多多照拂。”
陈瑾瑜笑吟吟地:“哪里哪里,杨审理客气了。”
马耀宗这个舍人的存在感就稀薄多了。左侧是不爱说话的沈工正,右侧是埋头苦吃的崔渡……
说来奇怪。这个崔公子没有正经的官身,偏偏又住在王府,还颇受郡主厚待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来路?
接风宴散后,众人各自回自己的配院。
马耀宗一时不知该往何处去。
就听郡主笑道:“王府里有属官配院,正好空着两处。陈舍人马舍人可以各住一个配院。”
马耀宗心里一松,忙拱手谢恩。
陈瑾瑜眼睛一亮:“我也可以独住一处吗?”
“那是当然。”姜韶华挑眉一笑:“陈长史每日要召幕僚议事,你身为舍人,有自己的差事。本就该有自己的住处。”
陈瑾瑜高兴得很,冲马耀宗招手:“马舍人,我带你去空院子瞧瞧。你先挑一处。”
马舍人十分上道,立刻道:“陈舍人先挑。”
两位舍人结伴离去。
崔渡磨磨蹭蹭地不肯走,一声不吭地赖到最后。
姜韶华看在眼里,不由得一笑:“崔渡,你随我去书房说话。”
崔渡咧嘴一笑,连连点头。迈着轻快的步伐随郡主去书房。门一关,照例将银朱荼白等人隔在了门外。
银朱忍不住嘀咕:“郡主对这个小哑巴,真是格外好。”
荼白小声提醒:“人家是崔公子,还有,现在也勉强能说话了,不是小哑巴。”
银朱俏皮地吐吐舌头,很快改口;“你说,崔公子会有什么事和郡主说?”荼白耸耸肩:“这我说不好。或许真有正事呢!”
书房内,姜韶华笑着问崔渡:“这半年,你都忙了什么?”
崔渡习惯性地从袖子里摸出炭笔和纸。
姜韶华失笑:“你不是能说话了么?”
崔渡一脸无奈,伸手指了指自己的嗓子。说话声音粗噶难听,一张口就被人笑。还不如拿笔写哪。
姜韶被逗乐了:“也罢,你不想说话,就像以前一样画出来!”
第172章 新粮(一)
崔渡低头,手中炭笔在纸上飞舞,炭笔和纸张摩挲发出细微的声响。
姜韶华耐心等着,没有出声。
书房里一片安静。这份安静,半点都不局促,格外安宁。甚至有一丝淡淡的温馨。
过了片刻,崔渡笑着将纸送到姜韶华手中。姜韶华低头细看,就见纸上画了许多种类不一高矮不同的青苗。这些青苗都生得肥壮,一看就养得极好。
姜韶华忍不住抿唇笑了起来:“我走之前,你在选种培育。这是已经培育出产量高的新苗了?”
崔渡先摇头,又点头。这样实在表达不清楚,他只得用粗噶的声音说道:“这才第二批选种。想培育高产量的麦种粟种,还得继续试验。”
这声音确实难听,像砂纸在耳边摩擦一般。
姜韶华强忍住抓抓耳朵的冲动,温声笑道:“那就慢慢试验,等到培育出真正的优良粮种来,再开始推广。”
崔渡点点头:“是。今年的粮种最多提高三成产量……”
话没说完,一个身影已经闪到眼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你说什么?提高三成?”
郡主声音又急又快,甚至还有些颤抖。
崔渡手腕都快被捏断了,困难地张口:“郡主!我的手!”
姜韶华这才发现惊觉自己失态,迅疾放下手。崔渡松口气,用袖子擦了一把汗,顺便用右手揉着被捏出了清淤的左手腕:“这是个大概数字。到底能提高多少,得等明年收了冬麦再算。”
姜韶华双目熠熠闪光,看着崔渡就如看着稀世奇珍,声音温柔极了:“能提高三成,已经很了不起了。不用等,明年就开始推广。日后有产量更高的粮种了,继续再推广就是。南阳郡里,本郡主说了就算。”
崔渡第一次见姜韶华这般喜形于色,情难自禁地扬起了嘴角:“好,都听郡主的。”
姜韶华眉眼弯弯,实在高兴:“这半年,我巡了十四县。见多了穷苦百姓。尤其是雉县和舞阴县,百姓们整日忙碌,却连饭都吃不饱。我这个郡主,看在眼里,心里实在难受。”
“今年收了粮种,先供给雉县舞阴县,还有郦县。”
崔渡如今也有些见识了,知道这三个县是南阳郡里排名倒数最穷困的,点点头附和:“郡主说的是。”
姜韶华呼出一口气,叹道:“郦县还好,匪祸已经平了,蔡县令勤勉能干。农忙闲暇的时候,就组织百姓进山采果子打猎,还有采药。郦县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不少。”
“雉县和舞阴县才是大问题。这两个县都常年干旱缺水,百姓整日在地里劳作,收成如何,却得看老天。”
崔渡接了话茬:“干旱缺水的地方,可以种红薯玉米或是高粱。”
姜韶华深深看了崔渡一眼:“高粱我知道,红薯和玉米是什么?”
崔渡掏出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姜韶华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直接将头凑过来。
一股淡淡的香气飘进鼻息间。
崔渡依旧专注作画,没有抬头。耳尖处却悄然红了一红。
姜韶华一腔心思都在崔渡笔下,压根没留意。待崔渡画出红薯和玉米后,迫不及待地追问:“如果种这些,一亩地能产多少?”
崔渡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粗噶着声音答道:“不会少于二十石。”
手腕骤然一紧,又被郡主抓住了。
不过,这一回郡主控制了力道,温柔多了,一双明亮的眼眸似闪出光来:“真能有二十石?”
要知道,时下一亩上等田,精心伺候着,最多也就产四石粮食。如果是中等田或是下等田,产量就更低了。
崔渡一张口就是二十石以上的粮食,这就意味着一亩地产出能翻五倍!如果崔渡说的是真的,这可是能改变南阳郡缺粮能活无数人命的天大喜事!
崔渡点头:“我这还是往少了说。玉米可以当做主食,玉米杆可以喂牛羊。红薯的用处更多,红薯叶也同样可以吃。”
“而且,这两样粮食适合干旱地区。如果明年后年真如王爷托梦那样,南阳郡会遇到大旱。改种玉米和红薯,就是最好的选择。”
姜韶华眸光灿灿:“到哪儿能寻来红薯玉米?”
崔渡摊摊手:“这我就不清楚了。”
姜韶华:“……”
姜韶华也没恼怒,先松开崔渡的手:“你言之凿凿,可见这世间定然有这两种粮食。我们这里没有,就派人出去寻粮种。”
“郡主最好派人去沿海的地方找一找。”崔渡想了想建议道:“只要能寻来粮种,我就能种出红薯和玉米。”
沿海的地方啊……姜韶华思忖片刻,去书架边拿了一张折叠好的纸过来,展开后细看,竟是手绘的大梁地图。
“这地图,是祖父当年离开京城的时候,从宫里带出来的。”姜韶华轻声道:“祖父闲着的时候,经常翻看,后来被磨损了不少。”
地图确实有些破旧,纸张泛黄,墨迹也有些模糊。
姜韶华细白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最后落在一处:“这里是广州,沿海有南海郡新会郡高粱郡。南海郡有码头有海商,我派人去一趟。”
郡主麾下有忠心的文臣武将,有实力有人手。要办这么一桩事,不算为难。
崔渡嗯一声。
姜韶华下定决心后,半刻没有拖延,亲自去开了书房的门:“银朱,荼白,你们两人立刻去请陈长史和冯长史过来,就说本郡主有要事相商。”
……
陈冯两位长史今晚各自喝了一些酒,正昏然欲睡,被郡主紧急相召,睡意顿时飞走大半。
两位长史各自出了院子,结伴而来。
进书房后,陈长史不动声色的瞥一眼和郡主独处的崔渡:“郡主召臣和冯长史前来,不知有何要紧事?”
姜韶华挑眉而笑:“是一桩事关新粮的大事!”
大梁以农耕为国本。百姓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
新粮二字一入耳,陈长史和冯长史最后一点困意不翼而飞。
“崔渡,你来说。”
第173章 新粮(二)
一炷香后。